马皇后巧谏明太祖
明朝开国初,明大祖朱元璋曾多次下令统一货币,铸造钱币,却屡屡未能成功。朱元璋因此非常忧虑。一天夜里,他梦见有一个神仙指教他说:“要想铸钱成功,须取秀才心肝。”朱元璋醒后吓了一身冷汗,心想:这莫非是提醒我要杀一批秀才不成?于是,他便将这情况告知了结发夫人马皇后,聪明贤慧的马皇后想了想,启发他说:“以臣妾的愚见,秀才们所做的文章,就是他们的心肝宝贝了!”明大祖一听,眼睛一亮,大为高兴。随即下令有关部门广泛征集秀才们的文章,从中选取一些最优秀的编辑出版。不久,钱币也就铸造成了。
智囊
朱元璋正处于困惑和犹豫之中。“须取秀才心肝”,这里的“心肝”,既可以直接指秀才身体上最重要、最宝贵的一部分,又可以意指秀才精神上最看重、最得意的东西。梦中的神仙并没有指教清楚,若是前一种理解,剜去秀才的心肝,国家一批有用之才将死于非命,朱元璋作为开明之君不情愿看到,所以,朱元璋才戚到困惑和犹豫。而夫人马皇后按后一种思路去理解,既切合情理,又不违背神仙的指教,朱元璋不得不佩服之至,“眼睛一亮,大为高兴”。
国家一批才子得救了,且因广泛征集秀才文章,秀才们可以看到学问的价值,盛赞天子英明,更加发愤用功,为国效力。
赵威后的卓见
齐王派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使者还没有拿出书信,赵威后就问:“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平安无事吧?齐王身体健康吗?”使者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齐王之命来看望威后的,现在您不先问候齐王,而先问起年成和百姓了,怎么先问贱而后问尊贵呢?”威后批评他说:“假如国家没有收成,怎么能养活百姓?假如没有了老百姓,哪里还有君王呢?所以,哪有舍了本,而先问枝节的道理呢?”进而威后又问使者说:“贵国有个叫钟离子的隐士,有粮食吃的人他供养,没粮食吃的人他也供养;有衣服穿的人他给穿的,没衣服穿的人他也给穿的。这是个帮助君王养活老百姓的人,为什么他至今还没有被起用啊?业阳子,他同情鳏夫寡妇、体恤孤独无依、救济困难穷苦、补助贫乏不足。这是个帮助君王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他至今也没有被起用啊?北宫家的孝女还好吗?这姑娘摘下了佩带的美玉,到老也不愿出嫁,以便奉养父母。这是为百姓作出表率,孝敬老人的好姑娘啊,为什么至今没得到表彰啊?贤德的人没有受到任用,孝女没有得到表彰,这样,齐王还怎么能统治国家、做万民的父母啊?贵国子陵的子终,他上不以臣礼事奉君王,下不治理自己的家庭,中不求跟诸侯交往。这是个引导百姓无所事事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了他呢?”
智囊
人心的向背关系到社稷的安危。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是否以民为本,能否得到人民的拥护,这关系到王朝的发达,国家的兴亡,岂能“舍本而问末耶?”因此,表面上看,赵威后的答话与齐使的问话层层递进,有程序的先后之分,但实际上反映出先秦时期两种思想方法的区别。是否以民为本,任贤爱民,这已被历代无数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证实了的,有关社稷安危、国家存亡的大是大非问题,又怎能是“先贱而后贵者乎?”
体察民情,深知民意,这历来是古代贤君明臣治国治政的根本。战国时期民本思想是统治阶级一种普遍的思想,赵威后与齐使的对话,展现了这种任贤爱民,以民为本的进步思想。
刘娥劝君纳忠言
十六国时期,汉烈宗刘聪的妻子刘娥,深受刘聪的宠爱。她被册封为皇后以后,刘聪下诏建造凰仪殿给刘娥居住。廷尉陈元达恳切陈词,阻止这件事。刘聪大怒,要将陈元达斩首。刘娥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私自指示左右侍从去让行刑的人停手,然后亲笔上书刘聪,大意是说:“廷尉的话,关系到国家社稷安危,象他这样的忠臣哪里会是为了自己呢?但陛下不仅不采纳忠言,反而还要杀他。陛下拒绝进谏,杀害忠良都是因为臣妾的关系。自古以来国家的败亡,往往由于妇人所引起,臣妾每见史册所记,常常难过得吃不下饭。怎能料到,今天我自己就成了这种误国的妇人了!后代人看我,也就象我看古代人一样,我还有什么面目做陛下的妻子?请让我就死在这堂上,以补救陛下迷乱于女色的过错。”刘聪看完对大臣们说:“朕实在愧对元达啊!”后来,他把刘娥的手书拿给元达看,并感慨地说:“朕在外有你这样的忠臣辅佐,在内有刘娥这样的贤妻辅助,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周宣王的妻子姜后,楚庄王的夫人樊姬和唐太宗的妃子徐惠,都是这一类的贤妻。
智囊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是一味良药,大凡成大事者都善听“谔谔之言”。唐太宗因善于纳谏而成为一代明君,开创了大唐盛世。失去了批评就失去了鞭策和帮助,就会使我们把自身的懦弱误作忠厚,把凶焊误作豪放,把任性误作自信,把圆滑误作睿智……许多人因此而陷入孤芳自赏的泥潭,演绎出一幕幕人生悲剧。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因听不进伍子胥的批评意见,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终为越国所灭。
批评是对心理承受能力的磨练。今天,正由于独生子女长期在赞美声中长大,走向社会,应对挫折,便缺少了一份从容,丧失了一份信心。须知,人生路上多坎坷!自小一帆风顺,温室中成长的幼苗,怎能经得起风霜雪雨的考验?
批评是一种帮助。“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批评者往往会被人们一时所恼恨。所以,只有真正的良师益友才会抛弃“好人主义”、“明哲保身”的人生观,置别人的忿恨于不顾而发出真诚的批评。不批评是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父母对孩子错误的纵容;不愿批评是对学生、对下级、对孩子从头彻尾的放弃!批评不是打骂,批评不是惩罚,更不是假以公而泄私愤。批评是心底无私、对人关怀和爱护的坦率表白。所以,缺少批评的社会是一种畸形病态的社会;缺乏批评和被批评的人生是一个不健全的人生。
让我们多一份批评的责任,少一份好人主义的安道;多一种接受批评的勇气,少一份面对批评的怨气。在一个有批评和能被批评的健康环境中顺利成长。
公主劝父王
唐肃宗李亨在宫中宴饮时,由女戏子们扮演假官戏。有一个穿绿衣的戏子手持简牍扮演参军的角色,这人是前朝唐玄宗末年番将阿布恩的妻子。阿布恩因犯法被处死刑后,他的妻子被分配到宫中妃嫔住的地方,因为她善于演戏,就把她编入乐工的班子,于是就让她扮演参军戏。公主向肃宗进谏说:“宫中歌舞的女艺人不少,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人呢?假使阿布恩真的是个叛逆,他的妻子也和罪人一样,是不应该接近皇上的宝座的;如果阿布恩是受了冤枉,又怎么忍心让他的妻子和戏子们混在一起,成为逗笑戏谑、众人取乐的工具呢?我虽然浅陋无知,但也深感这样做不合适。”皇上听了,也很怜悯同情那个女戏子,于是就让停戏,而且赦免了阿布恩的妻子。为了这件事,宫中的人们都很敬重公主。这位公主就是后来唐德宗的亲信大臣柳晟的母亲。
智囊
综观人的一生,主要应该做好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处世。所以,人在孩提时代,一定要受教育,学会如何做人,同时学习各种处世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美好愿望,享受幸福人生。在人际交往中,懂得通情达理是人格高尚的体现。要知道,在人生中,人格的力量是无价之宝,它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无穷的快乐和幸福。大凡人格高尚的人,想问题,办事情,都懂得通情达理。
经验告诉我们,没有那个年龄应有的德行,就有那个年龄该有的一切痛苦。孩子们虽然对生命充满了热情,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但是他们毕竟见少识寡,对生活的体验也不深,因而懂得的人情事理也是朦胧的、似是而非的。所以,长辈们要以一种朋友式的、充满人情味的、寓理于情的言传身教,去教育和感化他们,使他们及早学会如何通情达理地做人和处世。
婢女的志气
唐朝仆射柳仲郢家里有一个婢女失宠,柳家就把她在成都卖掉。成都的刺史盖巨源,是西川的大将,曾多次掌管过其它州郡,家住苦竹溪。一个女贩子把婢女领到盖巨源家,巨源欣赏她有手艺,就把她买下来了。
有一天,盖巨源从窗户看见大街上有卖绫罗的人,就把他召到家里来。盖巨源拿起一捆细绢挑挑拣拣,把绢料的四边翻来翻去,来回比较它们的厚薄,并跟卖家讨价还价。这时,那婢女正在他身边,看到这情景,她不禁喊叫一声,仆倒在地,好象中风一样。盖巨源让人把她扶走,她始终不再说话,于是只好叫她回到那个女贩子家里。
第二天,婢女就痊愈了。那女人问她为什么会急出病来,婢女说:“我虽然是个下贱的人,但曾经做过体面的高门世族家的婢女,我死了也罢了,怎么能去侍候买卖绫绢的商人呢!”成都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赞叹不已。
这个婢女胸中的志气,几乎不可量度。在她面前,王浚冲之流惭愧极了。
智囊
记得辛弃疾在《南乡子》里有这么一句话:“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即孙权,他年未二十即继承父兄基业争雄江东,但他并不满足占有东南半壁江山,尽管他对阵的是拥有“卧龙”诸葛孔明的刘备,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曹操,他都不在乎,因为他始终牢记“须知少曰拿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终使一代枭雄曹操也不能不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志气,喜好田园志在平淡者,如陶渊明,志在报效祖国者,如陆游,志在拯救人民者,如孙中山。志在金钱者,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郎台老头……不管他们的目标有何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志气是他们人生大厦的支柱。
“枥骥不忘千里志,病鸿终有赤霄心。”“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一句句警语告诉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志向,自己的理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赋有《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这些圣贤即使在落魄不得意时,也能创出如此伟绩,都是他们始终执着于自己的志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做一个有志气的人。
乐羊子妻勉夫笃学
东汉时期,河南郡有位叫乐羊子的儒生,他的妻子虽然是普通人家的女子,但是她勤劳贤惠,深明大义,勉励其夫修德笃学,劝导丈夫勤劳善良所表现出的美德和卓识,一直为人们所乐道。她抗拒强暴从一而终,其事被《后汉书》撰入了《列女传》。
有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便兴致勃勃的把金子拿回家对妻子夸耀,高兴地说:“我今天发大财了,你看,我拾到的这块金子成色多好啊!”妻子听了羊子的话,不但不高兴,还婉言的规劝他道:“我虽然没有读多少书,可是我听说过,有志气的人不喝以‘盗泉’命名的泉水;洁身自好的人不吃讨来的食物。更何况是捡到了别人丢失的金子而不归还呢!而你却把捡到别人遗失的金子作为发财的捷径,这是对自己美好德行的玷污啊!”妻子一席话,说得乐羊子羞惭不已。他立即把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就到远方拜师求学去了。
乐羊子刚出去一年就跑回了家里,妻子感到很纳闷,问他道:“你外出求学,为什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乐羊子说:“长期在外,我十分的思念你,总是惦记这家里的事,所以想回来看看你,并没有其它的原因。你不用担心”听完了乐羊子的话,妻子就拿起剪刀,走到织布机前,对乐羊子说:“你看到这块布了吧?它是以蚕丝做原料,在织布机上织成的。这布从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织成一寸布;又一寸一寸地积累,才织成一丈 ,再由一丈一丈的累积才织成一匹。而现在如果我斩断这块布,半途而废,那就会前功尽弃,一无所成。人如果向学,就必须每天反省自己,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懂,然后采取措施加以弥补。这样持之以恒地修炼自己的德行,提高自己的学识,才能学有所成。学业如果半途而废的话,跟斩断布匹又有什么不同呢?”听了妻子的话,乐羊子很受教育,立即背起行李,返回学堂继续学习去了。从这之后,他专心求学,整整七年都没有回过一次家。最后乐羊子成为了一位大儒。
乐羊子在外求学期间,他的妻子在家中辛苦劳作,侍奉婆婆,还要教养小姑子,按时给丈夫寄送学费。有一次,邻居家的一只鸡误入乐羊子的园中,婆婆捉住鸡把它杀了,而且给煮了。乐羊子妻守着盛鸡肉的碗连连唉声叹气,哭泣落泪。婆婆感到很奇怪,就问她其中的缘故。乐羊子妻说:“孩儿并非不吃鸡肉,而是非常伤心,我们家太贫穷,买不起鸡肉吃,因此我不能为您老人家准备一顿丰盛的食物,致使得我们的碗里盛的是别人家的肉食。我真是亏对您老人家和羊子啊。”听到这话,她婆婆也就把鸡肉扔到一边不吃了。
后来,有个盗贼想凌辱羊子妻,就先把她的小姑子抢去作人质。羊子妻提着菜刀向盗贼奔去,逼迫盗贼放回小姑子。盗贼说:“你如果能放下菜刀,然后乖乖地顺从我的话,就可以保全你们姑嫂二人的性命。如果不顺从我,就先把你的小姑子杀掉。”闻听此言,羊子妻仰天而叹,无可奈何,最后举刀刎颈而死。盗贼最后也没有杀她的小姑子。乐羊子妻宁死也不受侮辱,显示了其坚贞不屈,从一而终,也说明了她对丈夫的情深义重。河南郡太守听到这件事后,捕杀了盗贼。太守称赞羊子妻“贞义”,送去缣帛,礼葬了乐羊子妻。
【智囊】
对乐羊子来说,劝告他扔掉不义之财,这样的妻子是益友;激励他完成
学业,这样的妻子是严师;能给婆婆讲明道理,能帮助丈夫成为有德行的人,
这样的妻子是个贤良孝顺的媳妇。
夫妻之间的爱情,除了表现在两人的相敬相爱外,还有重要的一面,就是要在事业上互勉互利。古人把妻子称为“内助”,在本故事中乐羊子之妻就为我们树立相夫教子的贤内助的典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是家庭的和谐。强调“正家”的作用,就要关心夫妻关系。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优良传统的国家,向来提倡夫妻之间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感情是夫妻间互相互相支持、从善如流,是一个家庭幸福美满的前提。聪明的人们全身心的去构筑前提吧!
湛氏教子
晋代大将军陶侃的母亲湛氏,是豫章新淦人。早先,陶侃的父亲陶丹娶她为妾,生下了陶侃。陶家很贫穷,湛氏总是用纺纱织麻线换来的钱资助他,让他去和有声望的人交往。
陶侃年轻时当过浔阳的小县吏,曾经监管捕鱼的事情,在那期间,他曾送给母亲一瓦罐腌鱼。湛氏把腌鱼退还陶侃,并写信责备他说:“你身为官吏,拿官家的东西送我,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