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大全集(超值金版)
1463300000018

第18章 让孩子学会学习(2)

部分小学生是在父母的“搀扶”下念完小学的。这些家长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你代劳了,他的潜能也就得不到发现和发挥。部分父母承担了为孩子检查作业的任务。孩子做好作业,摊在桌上,打个哈欠说:“作业做好了。”父母就会一道题一道题地验算,一个字一个词地核对,有的还为孩子代劳,把正确答案写下来,供孩子“参考”。父母乐此不疲的结果,是使孩子缺少一种责任心,学习成了父母要我学,父母替我学的包办式学习。人都是有惰性的,你样样事替他做了,他的潜能怎么能得到发展呢?

第二,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读书习惯和写字习惯。

有的孩子做作业思想不集中,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吃瓜子,做做、吃吃、玩玩,效率极低。一个钟点的作业量,磨磨蹭蹭拖了半天还没完成,而且草率马虎,不求质量。数学题做好不验算,错误率高,老师在本子上打了一个个红的“X”,还说是自己粗心,考试时把“3”写成了“5”,把负数看成正数,说他不懂他还不服气,说他懂的,考试却常常不及格,这就是学习习惯的问题。

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时要投入,要专心致志,认认真真完成作业,高高兴兴地玩。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考试不及格,要么大发雷霆,要么为孩子辩解,“我的孩子不是不懂,是太粗心了啊!”仿佛粗心不是缺点,是值得谅解的。其实,粗心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读书时会影响孩子的成绩,长大了会影响工作的质量,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家长要予以重视,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缜密细致的好习惯,做作业不浮躁,静下心来再做。

读书、写字也是如此,要有良好的习惯。读书要用心去读,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进而有感情地朗读,切忌“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看上去哇啦哇啦在读,但收效甚微。有个预备班的学生,读书时三心二意,背书时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而是混过去算数,默写是大出洋相,把苏轼的“只缘身在此山中”默写成了“只缘生在此山中”;把杜牧的“白云深处有人家”默写成了“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就是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这样的读书只能是事倍功半。写字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许多孩子小学毕业了,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使人赏心悦目。但有的孩子写得很不端正,写不像样,结构松散,字体歪斜,大大小小排列不齐,有些还缺胳膊少腿,真是惨不忍睹。数学也是一样,阿拉伯字写不好,“5”写得像“3”,“6”写得像“0”。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写字也要有规有矩,该“竖弯钩”的不能写成“竖弯”。如“览”字下面是个“见”字,不能写成“贝”字;“国”字外面的方框要有棱有角。字写得差,究其原因是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学生进入小学课程多了,作业也多了,字写不好会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

延伸阅读:注意小事。

有句外国谚言说:“喜欢条理吧,它能保护你的时间和精力。”

的确,养成有条有理的习惯,不仅可以使一个人的生活富有节奏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助于激发起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有助于身体健康成长和良好性格的形成。许多有关学习的小事,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学习时姿势的正确与否对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在写字、看书、听讲等方面的一些不良姿势,诸如写字时眼睛离纸面过近或把头枕在桌子上;边玩边看书或躺在床上看书;听讲时抓耳挠腮、左顾右盼等,一旦形成习惯,则不仅会影响学习效果,也会影响身体发育。至于爱惜书籍及纸、笔等文具用品,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把书籍和各种文具归拢好,把第二天上学要带的东西放在书包里等“琐碎之事”,也要做得有条有理。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个性尽管千差万别,但是有好奇心却是孩子的共性。好奇心是孩子求知欲的最直接反映,越是聪明的孩子,好奇心越强。

有的孩子两三岁时,就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天会下雨?”“为什么小鸟会飞?”等等。家长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能直接回答的就直接回答,不能直接解答的就查资料然后再解答,解答问题时力求通俗、明确。诺贝尔奖获得者利奥彼德·鲁齐卡的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可是幼小的鲁齐卡富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常瞪着大眼睛问父母:“天为什么是蓝的?”“水从哪里来?”……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使他的父母解答不了,但他的父母并不为此感到难堪,也不因此阻止儿子发问,而是怀着喜悦的心情鼓励儿子:“好好学习吧!相信你将来会弄懂的!”正是这样的鼓励,使鲁齐卡不断奋进,最终登上了科学的巅峰。

当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他提出的问题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家长解答不了,就可以和他一起查资料,或者去请教老师。建议家长给孩子购置《少儿爱问的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千万个为什么》、《百科知识大词典》等书籍,有不明白的问题孩子就自己去查阅解决。对他提出的新见解,家长要充分给予肯定,千方百计地保护他的好奇心。有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小鸡特别喜欢,问:“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鸡妈妈是怎样养孩子的?”父母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专门孵了两窝小鸡,每天都和孩子一起观察鸡蛋的变化以及小鸡的生长,他从中学到不少知识。

好奇心强的孩子,也常常是好动的孩子。好奇心强的孩子常常把买来的玩具拆开,重新组装。外出旅游时,不让进去的地方他偏要去,有时难免给家长招来麻烦,有时甚至会“闯祸”。比如一个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他从书本上看到陶是用泥巴烧成的,竟把泥巴捏成一定形状用打火机烧,直到把手烧出许多泡也未烧成。此时,孩子的母亲告诉他,精美的陶器是在高温条件下烧制而成的,一般的火焰温度达不到。为此,母亲还专门带他去制陶的作坊参观,让他了解制陶的有关原理。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是一句空话,当父母的要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看到新鲜好奇的东西,做父母的表现出漠然的样子,就会冷了孩子的心。孩子的好奇心有时会冲破父母的知识范围,这是很正常的。父母对孩子的发问一时答不上来,可以通过翻书或向人请教,有了正确的答案,事后再告诉孩子,千万不能不耐烦地说:“就你能!”“就你话多!”或者饭桌上父母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时,就用“吃饭吧!”来加以搪塞敷衍。即使孩子因好奇而惹了麻烦或做错了事,家长也要正确引导,不可动手打孩子。

延伸阅读:好奇心与求知欲。

陈景润不仅是数学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像普通的父母一样,陈景润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陈由伟。

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成长,使他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陈景润认为,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

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他每当看书看累了时,就到客厅陪儿子玩一会儿。屋里的玩具不少,可是没有一件是完好无损的。陈由伟天生聪明,看到新玩具,便好奇地把它一一拆开看个明白。“汽车”、“飞机”、“坦克”、“青蛙”、“小鸡”等等,没有一个能幸免于难的。为此,母亲有时拉下脸来批评他,父亲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替儿子求情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陈景润回忆自己童年时,边做饭边看书,常常把饭烧煳了,但是父母也并没有责骂他,对于孩子的求知欲,父母应该肯定和支持。妻子冷静想一想,觉得丈夫说得挺有道理,就不再去责怪孩子了。陈由伟4岁时就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还尤其喜欢玩电子玩具,陈景润称之为“朦胧的物理常识”。

儿子上小学后,常常向陈景润谈自己的事,学习、劳动或与同学的往来。陈景润认真听着,然后为孩子当参谋,或表扬或批评纠正。很快,他就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儿子成了朋友。陈景润认为,教育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不同环境、不同性格,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尊重他们。

陈景润常说,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正是这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过人之处。

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那么,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维能力?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每位家长都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在教育培养孩子过程中自觉地采取措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思维,就是通常说的“思考”、“想”、“动脑筋”,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比如,我们认识一个人,先是从知道他的姓名、长相,听他说话、看他做事开始的,以后逐渐对他了解越来越多,直到认识他的性格特点,他的精神境界。这就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使我们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的核心因素就是思维。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也要“想”,但那是初步的,只有对客观事物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时,人们才能通过分析、综合,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思维主要表现在理性认识阶段。

思维能力,就是一个人进行思维的能力。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活动水平高低。它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

独立性:思维能力强的人,必定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能独立思考,寻找答案。即使他请教别人,查阅资料,也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

灵活性与敏捷性:思维能力强的人,对问题反应迅速而且灵活,不墨守成规,能比较快地认识、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有人让少年曹冲称一头大象的重量,这对一个小孩子是大难题。可是曹冲经过迅速而灵活的思考,很快有了办法。先让大象站在船里,刻上水位记号,然后把大象拉下来,往船上装石块,达到原来水位记号停止。石块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的思维能力很强,上述几个特点都表现出来了。

逻辑性:思维能力强,想问题严密而且科学,不穿凿附会,不支离破碎,得出的结论有充足的理由、证据,前因后果思路清晰。

全面性:思维能力强,看问题不片面,能从不同角度整体地看待事物。

创造性:思维能力强,对问题能提出创造性见解,别人没想到的,他能够想到。

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年龄小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有些家长就真的把答案告诉孩子,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也就是启发孩子,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怎样看书,怎样查阅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

2,跟孩子一起收集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

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很多,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科普性读物。家长、孩子共同收集,整理好放在书柜的一角。空闲时间,大家可以翻阅这些资料,互相讨论感兴趣的问题。

3,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

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活动积极。当孩子爱提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特别是家长也弄不懂的问题,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圆满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大了以后,有的不爱向家长提问题了,家长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包括家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有时,家长应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些做法,对发展孩子思维有好处。

4,搞家庭智力竞赛。

利用节假日进行,家长和孩子轮流做主持人,谁主持谁准备竞赛题目,设立小奖品或其他奖励措施。为了增强气氛,可以请亲友或其他小伙伴参加。准备过程和竞赛过程都是训练脑力的过程。

5,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总之,为了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经常想到创造动脑筋的氛围,鼓励孩子多想、多问、多实践。脑子是越用越灵。为了孩子提高思维能力,既要重视学习过程,也要在功课以外想办法。

延伸阅读:家教名言。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

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思考问题分不开。

华罗庚。

辅导孩子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父母应该循循善诱地对孩子进行启发,让孩子自己开动脑筋,独立去完成自己的学习和作业。

斯宾塞。

培养孩子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像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没有想像力就意味着创造力的贫乏。少儿时期是想像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像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像开始的。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不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想像相结合的产物。要尽早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激活孩子的想像力,培养孩子的想像力。日本著名育儿专家让内藤主张:对孩子的教育要顺乎天性,崇尚自然,尊重儿童的想像,无论它是怎样怪癖离奇,本质上却是在尊重孩子的自由幻想的权利。这是对孩子创造天性的最大保护。

心理学家的许多调查都表明,成功的人在儿童时期都具有超凡的想像力,孩子想像力越丰富,将来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培养儿童的想像力非常重要。

激发想像的兴趣,使儿童由无意想像向有意想像发展。大诗人歌德的想像力,就是在他母亲激发想像兴趣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歌德的母亲讲故事到最有兴趣的地方就停下来,留下一点精彩的情节,造成悬念,让小歌德自己猜想,从而激发歌德想像的兴趣,促进有目的、自觉的想像。等到下一次继续讲故事的时候,他母亲就先让歌德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想得好就表扬,想得差了就启发再想,最后才由他母亲补充。歌德丰富的想像力,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那么,家长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激活和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呢?

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