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大全集(超值金版)
1463300000017

第17章 让孩子学会学习(1)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跨入学校,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新奇的,也是陌生的。家长此时要配合学校积极展开家庭教育,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学会学习。

教会孩子自己学习。

不用为孩子的学习操多少心,孩子就能取得了好成绩,有什么高招吗?有位妈妈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上花费了大量心血,而且这种努力从儿子上学前班就开始了。

孩子上学前班之后,这位妈妈就给孩子订了一条规矩!放学回家马上做作业。

刚开始,孩子自然有点不适应。从尽情玩乐的幼儿园到整天上课的学校,一放学,就想放松一下。但妈妈毫不让步,要看的电视节目妈妈可以为你录下来,玩嘛,等做完作业妈妈可以陪你玩。孩子只好照办。当然也有过违规现象:有一次放学后,孩子先到楼下玩去了。等妈妈下班回家才赶紧跑回去做作业。那天,孩子写作业,妈妈做别的事情,就是不做饭。外面天完全暗了,孩子饿了就忍不住催妈妈,妈妈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任何事情都没有学习重要,等他做完作业再做饭。后来到八点多才吃上饭。妈妈边吃边对孩子说,因为你没及时做作业,耽误了全家人开饭,而且饭后的散步、做游戏、讲故事都不能进行了。

这一次,儿子领教了什么事都没有做作业重要。又经过几次反复,放学回家就做作业成了孩子的自觉行为。

回家先把作业做完,是一个指标,必须达标。只要做完作业,孩子怎么玩我都不管。因为那时间是他自己省出来的,是对他抓紧时间的奖励。可是有的父母也这样要求他们的孩子进门先做作业,可他们孩子却总是磨磨蹭蹭。是什么原因?那孩子悄悄地告诉自己的好朋友说:“早做完了父母也要我做其他练习,反正不能玩,干脆慢慢做吧。”就因为这一点不同,养成了孩子磨洋工的行为。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有的家长从孩子上学开始,就坚决不肯做孩子的拐杖。家长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有自己的事情,而你的任务就是学好功课。作业的目的就是复习所学的知识,有了错误不要紧,那就是发现了自己的漏洞呀。只要把不会的、不懂的及时问老师学会就可以了。”

不为考试突击复习。

孩子上学难免要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考试前也难免要突击复习。但是从孩子上学那天开始,家长就应该告诉他:“学习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一次考试成绩。因此,必须当天功课当天复习。平时复习完功课有剩余精力,可以阅读书籍开阔眼界,可以和同学相约外出。一定不要把考试看得很重。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

有了这种思想观念和及时复习的学习行为,孩子就能坦然面对各种考试。考试结束之后,无论成绩如何,家长要关心的不是孩子在全班的排名,而只是要求他把考卷上不会的试题重做一遍。由于一直不把考试当回事,也因为一直认为预习、复习是正常的学习程序,所以,孩子在学习中总是轻松自主,没有什么紧张感,全面发展。由于以轻松的心态面对考试,能正常发挥,对一些全新的教育模式,也会非常适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对于教育孩子是值得借鉴的。教孩子知识,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因为良好的学习行为和能力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要孩子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

要孩子懂得这样的道理:学习是“求”学,是要自己去追求、去努力探索的,学好知识、增强能力是孩子自己的责任。

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努力”长时间学习,如果孩子不懂上述道理,就不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自己不会去追求、探索,对老师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要求老师把知识消化了再喂给他,不能适应好的教育方法,学习效率就不会高,不能取得好成绩。

有的家长让孩子享受很好的物质生活,不要孩子做家务等力所能及的事情,目的是要孩子有好的学习条件、有多的学习时间,但效果往往相反,孩子的精力和兴趣都到如何享受物质生活上去了,对学习和劳动等就没有多少兴趣了。

延伸阅读:老舍看分数。

老舍先生特别喜欢孩子,他有自己的一套儿童教育观和比较超前的教育思想。其子舒乙(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回忆父亲时说:“父亲只要看到被培养成少年老成的小大人,小老头的孩子时,就要落泪,他就感到一种悲哀。他决不给自己的孩子以这样的约束。”

一次,小女儿舒立哭哭啼啼地回到家中,拿着60分的数学试卷伤心地哭个不停。父亲老舍弄明原委后,依然像平时那样潇洒,笑着安慰女儿道:“咳,我还当发生什么大事了,不要紧,60分已经挺高了。再说现在的题越来越难,要是我,我还考不了这么多呢,顶多考20分。”父亲的话,让悲伤的小女儿破涕而笑,同时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更加努力学习,不能辜负了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和理解。

谈孩子学习习惯的形成。

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和思想准则不管好坏,都有其历史的继承性。而这些,归根到底来自于儿童或者少年时代的习惯与养成。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儿童时期的印记总或多或少的带入成年。而在成年之后,好习惯要继续张扬十分困难,坏习惯要马上克服,亦绝非易事。

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的孩子憧憬着小学生活,上小学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当他们背上新书包,进入一年级学习时,兴致勃勃,充满着新奇与自豪,可是没多久,有些孩子就因缺乏学习兴趣而感到学习疲劳,视学习为畏途,书包似乎越背越重了。对此现象教师们一致认为,小学学习差的孩子中绝大部分不是由于智力低下,而是由于注意力分散,学习习惯差。

学习习惯是什么。

学习习惯是一种比较巩固的动力定型。例如,当一个孩子养成了晨读的习惯,每当早晨起床后,就会自觉地拿起书本大声朗读起来。

孩子认真地学习,及时预习和复习,上课注意力集中,笔记工整清楚,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应对等等都是学习的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学生的学习是不可想像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不会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作为教师和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抑制和消除不良的学习习惯。

日本心理学家调查过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结果表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据此认为,学习习惯是在小学一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多大改进。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此,尽早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良好习惯也越容易巩固住。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

孩子的不良习惯积累越多越不容易建立良好的习惯,因为任何习惯都是比较牢固的暂时神经联系,要想改变它,必须做出巨大的努力,花费很大的气力。例如,有的孩子形成上课不集中注意听讲的坏习惯,即使在教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有时好了几天却又犯了。犯了又改,改了又犯,这需要长期的意志锻炼,有时是非常痛苦的。所以,那种认为小学一年级要让孩子放纵一些,到了高年级再来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学习习惯形成的标准一般有三条:一是动作的速度,指经过多次反复练习,组成学习习惯的一系列动作的敏捷性逐步提高;二是动作的质量,指动作的精确性和协调性应该不断提高;三是学习者本身的体力消耗和脑力消耗要不断维持相对平衡。如果学生某种学习活动达到上面三条标准,说明他某种学习活动的习惯已经养成。

学习习惯形成的心理发展规律。

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心理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由外部支配到内部控制的过程。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下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以及认真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的形成,主要靠外力作用,很少出于内部自觉。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学生随着学习认识的提高,把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部动力,使学习习惯形成更趋于自觉性,表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努力学习。

2,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习惯是具体的、简单易行的。例如,上课铃响立即进教室准备好上课的文具用品,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这些都是小学低年级容易做到的。但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随着学习认识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增长,那些抽象的比较复杂难做的学习习惯、应用系统学习方法的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活动中将日益得到巩固。

3,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

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由于年幼无知、缺乏自制力,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稳定的。例如,语文课能认真听讲,但数学课听讲却不认真。而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良好的学习习惯日益稳定,例如,对各学科出现的疑难问题都能独立思考等等。

4,好习惯和坏习惯不断斗争的过程。

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习惯的形成是好习惯和坏习惯不断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好习惯代替坏习惯,就是坏习惯代替好习惯。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个性特征,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抑制和消除不良学习习惯。克服坏习惯首先要使孩子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树立克服坏习惯的信心和决心。其次是锻炼孩子与坏习惯斗争的意志力。意志在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孩子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难以形成。例如,有的孩子既想学习又想看电视,为培养家里开电视时自己能坚持学习的好习惯,就要以顽强的毅力抑制看电视的念头而坚持学习,经过多次反复,就能形成当别人看电视时自己仍能坚持学习的好习惯。并且在学习任务未完成时,再好的电视节目也不看,这种学习的专注习惯就是慢慢锻炼形成的。习惯具有稳定的一面,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锲而不舍,不良的学习习惯终会被克服。

一年级孩子应培养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不能超越孩子的年龄特点。做父母的,首先要了解在学习方面一年级的孩子应该主要培养哪些习惯。

一年级孩子应培养的学习习惯表。

序号。

习惯描述。

对孩子的好处。

1,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认真做功课,自己负责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培养孩子做事情专注的习惯;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2,踊跃举手发言。

培养孩子上课的参与意识。

3,书写规范。

培养孩子规范书写的习惯。

4,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5,珍惜时间,学习时不磨蹭。

培养孩子珍惜学习时间的习惯。

6,自己看课程表,整理书包。

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7,认真、细心、不马虎。

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态度。

8,正确的学习姿势,注意用眼、用脑卫生等。

对孩子的眼睛、身体发育有好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和教师应在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与心理规律的基础上,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首先,必须向孩子讲明养成良好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指出要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克服哪些毛病,让孩子心中有数,做起来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落到实处。

其次,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逐步提出要求。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要区分主次、难易,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扩展。

再次,要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为了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加以指导。例如,为了培养孩子阅读现代文的好习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看、查、划、读、摘、想、记”的七字诀,要孩子熟记并照着去做,然后及时督促、检查,这样便会逐渐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另外,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靠孩子多次反复实践,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了,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巩固下来。

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少年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越学越高兴,越学越主动,这不但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也将发生影响,甚至受益终生。在这一方面,作为家长,也可以像学校老师一样,通过督促以及在家里形成学习气氛,建立学习型家庭,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青少年教育专家关鸿羽老师的研究,小学一年级孩子某个习惯的形成最少需要六个星期。这也意味着,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父母一定要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延伸阅读:家教名言。

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做父母或做教师的要使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成的时候,不准小孩子有例外的动作。

陈鹤琴。

我相信,不论孩子将来要干什么事业,应当从小做起。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所谓教育,只是迫使子女陷入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

邓肯。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因此,维特的父亲曾说过:“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斯特娜夫人。

父母无论装得多么了不起,只要他们在“背后的形象”中存在着不严肃的生活方式的真面貌,那么,孩子将不会从内心尊重父母。

井深大。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贯穿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靠老师,尤其是家长的长时间的教育和培养。

第一,孩子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父母不能做“拐杖”,要让孩子明白,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是自己的事。

小学阶段,许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置于羽翼下,保护得严严实实,不让孩子经受一点点困难和挫折,受一点点委屈,吃一点点苦,可谓关怀备至。学习上也是如此,乐意做孩子的“陪读妈妈”或“陪读爸爸”,做孩子学习上的“拐杖”,甚至为孩子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