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清水点白石
14751300000013

第13章 兰亭泼墨

兰亭泼墨兰亭考,书苑挥毫书苑春

姜夔对王羲之的《兰亭序》情有独钟,多次写跋,并有一卷专著《兰亭考》。第一本跋写于“癸卯年(1183)”,第二本跋写于“嘉泰壬戌年(1202年)”,第三本跋写于“癸亥六月(1203)”,第四本跋写于“嘉定二年(1209年)”。姜夔的《兰亭考》手迹存在于赵孟頫的《乐普堂帖》之中。

兰亭事发生于绍兴,姜夔至少去过两次。姜夔第一次是受张平甫所托为写《张循王遗事》而到绍兴,第二次游绍兴是与辛弃疾和词于绍兴秋风亭及蓬莱阁。姜夔在绍兴有作画的记录。

姜夔与辛弃疾唱和千古风流章句与写《张循王遗事》等事搁置不说,这里主要说姜夔的“兰亭第一考”。

世人所说的《兰亭序》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修禊”,集会上大家都当场赋诗,王羲之挥毫作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序》。这篇序文文采绝美,千古传诵。当日所写的文稿,书法精致,即《兰亭帖》,书家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姜夔在《兰亭考》中记载:唐朝筠州刺史何延之所记的《兰亭始末记》说,王羲之是在跟友人喝醉酒之后,自感有“神助”,写下《兰亭序》。醒来后,他先后创作了数百本《兰亭序》,但都感觉跟当初的无法比拟。

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流落何方一直是个谜。

姜夔《兰亭考》记载了《兰亭序》真迹流失的如下两种说法。

1:王羲之对《兰亭序》珍爱有加,嘱咐儿孙们要把它传下去。其第七代孙智永成了一名禅师,将真迹留给他的弟子辩才。

2:唐太宗得到真迹后,就命人拓书,赐给皇太子和各

诸王近臣。此后,社会上流传出各种各样的临本,如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等人均有涉猎。目前流传的《兰亭序》拓本不下百种,一般公认以褚遂良的褚临本、欧阳询的定武本、虞世南的天历本、冯承素的神龙本最具代表性。并说:宋朝有《兰亭序》真迹在,准备送于朝廷而发生靖康之变事未成,后不知真迹所在何处。

当时流传的《兰亭序》是否是王羲之所书,姜夔率先质疑,在《兰亭考》中指出:“梁武收右军帖二百七十余轴,当时惟言《黄庭》、《乐毅》、《告誓》,不说《兰亭》!”今天人们所认为《兰亭考》非王羲之所书!

清朝书法家李文田则从书体上否定定武《兰亭》为王羲之笔迹。提出:“文尚难信,何有于字?”李文田的意见未引起注意。一九六五年郭沫若在《文物》第六期上发麦《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指出:《兰亭序》不仅从书法上来讲有问题,就是从文章上来讲也有问题。从而引发了一场“新中国《兰亭序》辨论”,***主席当时也有批语。终以姜夔《兰亭考》最为接近事实为结。而称姜夔《兰亭考》为“天下第一考”。

姜夔在《兰亭考》中说:“《兰亭》真迹隐,临本行于世:临本少,石本行于世;石本杂,‘定武本’行于世。”

姜夔指出传世唐人墨迹都是“临本”。姜夔所说“石本杂”的时代,是在公元1127年宋室南渡以后。当时出现的四十

六种体系的《兰亭序》凡150多个刻本;南宋数十年间,从高宗赵构起,忍辱偏安,玩物丧志。皇帝以及权臣都把《兰亭序》当做古董来收罗玩赏,仅理宗内府就收藏一百一十七本。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者。所以《兰亭序》刻本在整个南宋时期,风靡朝野,士大夫几乎家置一本。

姜夔也是收藏家,所藏《兰亭序》拓本极负盛名,《落水兰亭》落水前即为姜夔所藏,有他写的三通跋语。他自道:“廿馀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

前些年浙江东阳徐富华所收藏的姜夔《兰亭考》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写的。赵孟頫35岁时,为答谢朋友戴表元的盛意邀请,亲手用楷书书写了姜夔的《兰亭考》一卷,流传至今。

赵孟頫博学多才,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他在我国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他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在美术与书法上的成就与姜夔一样,在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南宋姜夔的文与元朝赵孟頫的字相结合真是珠连碧合,珍

贵而稀有,可以称之为中国文坛一大幸事,更为可喜的事是姜夔的《兰亭考》手迹出现!

赵孟頫的《乐善堂帖》中有“名贤法帖”一章,其中第八、第九卷全部是姜夔的手迹,《兰亭考》手迹也在这里收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