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清水点白石
14751300000003

第3章 姜夔文化当歌时

歌词剪就能哀怨,吐作春风百种花

前一句是陈造对姜夔的夸奖,后一句是杨万里对姜夔的赞美。陈造和杨万里都是姜夔的朋友。

姜夔在宋、元、明、清四朝有着“词圣”“词仙”“词宗”“先锋”“音节谐婉”“裁云缝雾、戛玉敲金”的光环。清代中期,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奉姜词为圭臬,曾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张炎)”的盛况。

新中国成立早期,姜夔突然间就出现了“不能成大家”“江湖食客”“风月词人”的名声。原因何在?

姜夔词误读的源头在清未学者王国维身上,王国维事以后另作叙述,这里主要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文学史》。

这部《中国文学史》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1955级集体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1958年9月。

这部《中国文学史》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部文学史。这部《中国文学史》把姜夔放入另册,好似搭了一个草台狠批姜夔,什么:“语意隐晦,境界矇胧”“生硬、堆砌、补凑”“缺乏内容”“形式主义的风气”“没有生活内容,缺乏社会意义”“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抽象的道理”“一生过着依附于人的寄生生涯”。

这部《中国文学史》影响着中国几乎三十年停顿了对姜夔的研究,让新中国建立初期出生的至少一代人不了解姜夔。少有的几个研究者又始终没能走出王国维“评语”与这部《中国文学史》的阴影,什么“风月词人”“政治闭人”“清客”等帽子都给了姜夔戴。

1982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撰的《中国文学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说“姜夔的作品襟韵高,风神潇洒”“词旨清新,尤饶韵味”,“清妙秀远”“意味深远”“句少意多,以含蕴见长”,但也留下了贬姜夔的印迹,如说姜夔“有近于清客式的人物”等。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世界文化名人的姓名命名水星环形山,选出中国从俞伯牙至鲁迅共十五位文化名人,姜夔的大名列入其中,从此给姜夔文化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气象。

1990年中国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姜夔的词作名篇《扬州慢》。

2002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这部文学史中有几个辞语值得注意:说姜夔“视野比较广阔”“托古讽今”“写岀较有现实内容的《扬州慢》词”“情感比较真挚,艺术上也有特色”“咏物和抒情结合得较好”“纠正向来婉约派词人平熟软媚的作风,给读者一种清新挺拔的感觉”,可也留下了“偶然也流露他对时事的感慨,但更多的是慨叹他身世的飘零和情场的失意”等语。

袁行霈、罗宗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说:“姜夔与辛弃疾同时,本是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姜夔是耿介清高的雅士”“虽终生布衣,名声却震耀一世”“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但也仍有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的痕迹,如说姜夔词有时“流于晦涩难解”等。

有趣的是,在几十年过去后,有一位当年编写北大《中国文学史》负责宋元部分的老人,他在一九九二年前后到处口头呼吁要给姜夔“平反”,并写长文承认:“回忆我在北大编《中国文学史》宋元部分时,由于厌弃南宋小朝廷的酣嬉亡国,说在这种生活环境里岀的姜词“不可能有新鲜的、充实的内容”。”又说“片面抬高辛弃疾,贬低姜白石。”“受到当时古典文学领域过‘左’思潮的影响,在编写两宋词家各章节时,依然抬高豪放派,贬低婉约派。”这个人就是中山大学教授、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他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戏曲专家之一,原名王起,字季思。他在八十六岁高龄时还撰写文章说:“白石词由于思想上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在词史上影响深远。”“把他看作江湖游士、豪门清客,评价也是偏低的。”并说:“把婉约派词人贬得过低,对他们的艺术成就也未能深入分析,却不是公正对待南宋词家的态度。”

2005年由陶尔夫、刘敬圻主编的《南宋词史》中说:“姜夔把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成功地加以融合。”“在词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姜夔是继辛弃疾之后攀登到第二高峰的大词人。”

放眼全国,现在研究姜夔文化的春天已经到来!研究专著超过50本,论文以千数计。鄱阳研究姜夔文化也热起来了,还成立了专门的“姜夔文化研究会”,对姜夔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各种成果已初步显现。但愿姜夔文化真实面貌早日全面还原于大众面前,以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灵魂,给中国文化复兴添光增彩,也为姜夔的家乡鄱阳文化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要知姜夔在鄱阳的行踪轨迹?请继续看《姜夔与鄱阳》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