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正如《孙子兵法》说:“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制造攻城的巢车,准备攻城的器械,三个月才能完成;均筑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才能竣工。将帅不胜其仇怨,驱使军队像蚂蚁一样去爬城,士兵伤亡三分之一,而城还是攻不下来,这就是攻城的灾害啊!”有古人之训在前,宋太祖自知久困不决不是个办法,敌人以逸待劳,而我则劳师疲兵,自然处于不利局面,但也要不得已而为之。为了走出被动局面,尽快拿下泽州,宋太祖召控鹤左厢指挥使马全义询问对策。马全义建议趁着师未老、兵未疲,马上强攻。宋太祖正想速战速决,就同意了他的建议,遂命他率敢死队首先登城。马全义果然不负众望,终于攻上城墙。战斗中他被箭射中穿透了臂,忍痛将箭拔掉,继续率兵攻打。宋太祖率侍卫部队紧紧跟进,迅速扩大战果。泽州城终被宋军攻破,李筠自焚而死,北汉宰相卫融被俘。《孙子兵法》说:“杀敌者,怒也。”宋太祖使马全义强攻泽州,恰恰在于马全义因泽州久攻不下而生怒,因而英勇攻城,虽被箭所伤而不退,所以泽州城最终被拿下。李筠死后,部下将领纷纷投降宋军。十七日,宋军乘胜攻打潞州,李守节率城投降。北汉皇帝刘钧见李筠兵败,赶紧把军队撤回晋阳。至此,宋太祖登基后首次显示军事谋略,便旗开得胜,大大地亮了一手。《孙子兵法》说:“开明的国君或贤良的将帅,之所以容易战胜敌人,能成功地超出众人,就在于他们能事先了解敌人的情况。而要事先了解情况,不可用祈求鬼神去获得,也无须用相似的事情做类比来推测吉凶,不可用夜视星辰运行的度数去取得。”这是《孙子兵法·用间篇》中的一种计策。之先,原后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也准备与李筠联合反宋,他们南北呼应,李筠反叛在西北潞州,李重进在东南扬州,使宋朝首尾不能相顾。于是宋太祖于无奈之中首先要争取稳住李重进,以保证使宋军无后顾之忧地去征讨李筠。宋太祖即位后的另一个强硬对手是李重进。李重进原是后周朝的开国功臣,又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公元952年任后周殿前都指挥使,公元954年正月又任武信军节度使。后周世宗时在柴荣手下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但李重进素怀骄傲,在他看来,宋太祖出自一个帐下小卒,曾几何时,当他李重进执掌后周军权时,宋太祖只不过是个中级将领,论资格简直无法与他相比。在后周世宗后期,李重进与宋太祖同掌禁军,因为宋太祖比他的才能、本事要大得多,曾把他弄得惶恐不安。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时,宋太祖为殿前都点检,是后周军队的最高领导人。李重进依然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虽说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但他对宋太祖连连受重用还是有点嫉妒。宋太祖为人推心置腹,对他没什么防范,所以在做了皇帝后,仍让他为淮南节度使,驻军扬州。宋太祖通过兵变即皇帝位后,李重进有些局促不安,但他置于扬州,距京千里,也没什么办法,只得一边对宋太祖虚与委蛇,一边思谋对策。经过细心考虑,李重进认为他应该先进京,然后再做打算。于是他向宋太祖提出要求入朝。宋太祖明察秋毫,知道他要求入朝会另有谋图,又考虑淮南节度使驻守扬州,是防备南唐的军事重地,就让翰林学士李起草了一份诏书,以“君为元首,臣作股肱,虽在远方,还同一体”为由,委婉地谢绝了李重进的入朝请求,使他难以来京。李重进一计不成,于是就准备与昭义节度使李筠联合反宋。在李筠举兵南下攻宋时,李重进秘密派出心腹之臣翟守同李筠联络,以图南北夹攻宋朝。哪知翟守这个人很服宋太祖之威,李重进派他秘密联络李筠,他认为李重进做了错事,又不敢进谏,于是就没有去潞州,直接到了汴京,偷偷去找做枢密承旨的好友李处耘,通过他求见宋太祖。
宋太祖秘密召见翟守,了解到李重进要联络李筠的详细情报。君臣就此谈起话来,宋太祖说:“我要去打李筠,并不想招惹李重进。”翟守说:“但是皇上要多加小心才是,因为李重进要臣去联络李筠,也是要起兵之意。”宋太祖说:“那我就会首尾不能相顾。如果我赐铁券给李重进,他会相信我吗?”翟守说:“李重进悖恣骄强,终无归顺之志。”感到失望的宋太祖只好说:“既然标明终生不予加害的铁券,在李重进那里也失去了信用价值,我就要对付他了。”于是交给翟守一个重要任务:让他回扬州设法劝说李重进缓图起兵反宋的谋划,避免形成二凶并作局面,减轻宋朝压力,以便集中而不至于分散兵势,并赏赐了翟守。翟守果然不负宋太祖所望,即从汴京返回扬州,见到李重进后,假意说:“李筠自恃兵强,已后悔与北汉的联盟,但也不愿与我们联络。”李重进本就对李筠有看法,听他这样说,也就打消了联络李筠的念头。翟守又趁机进言,说:“我们要养威持重,多做准备,不要轻易采取行动,免得仓促,不能成功。待二虎相斗后,无论谁胜,都会大伤元气,到时我们再图谋进取就容易多了。”李重进暂时放下起兵的事,养精蓄锐,坐山观虎斗,这样不知不觉之中就丧失了攻宋的主动权。《孙子兵法》说:“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宋太祖利用李重进的亲信官员,对李重进劝说缓图反宋之计,使宋朝在平定李筠叛乱时,不至首尾难顾,为顺利平定叛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孙子兵法》上说“用间”是神妙的道理,是国君的法宝。正由于翟守所起的作用,使宋太祖得以集中兵力,重点解决北方国土上的叛敌李筠,避免了两面受敌之虞。而待宋太祖平定了李筠的叛乱,宋朝占据泽州、潞州,把原来属于后周的地盘复归于宋朝之后,宋太祖返回汴京,便开始重点考虑处理李重进的事了。宋太祖以仁德之心,并不想对李重进实行镇压,所以还想给他一次改过机会,就派六宅使陈思诲的人带上丹书铁券及诏书,前往扬州抚慰,召他入京上朝,并调移他为平卢节度使,由扬州而移镇青州。陈思诲到了扬州,把丹书铁券及诏书给了李重进。李重进接了丹书铁券及诏书后,尽管心中惧怕,但又不敢轻易反叛,于是就打点行装,准备随陈思诲入朝。然而他的部将却非常警觉,一听节度使要入朝面君,便一起来见李重进,竭力劝阻他入京。李重进于是又疑心起来。他考虑到自己是周室近亲,恐怕今后性命难保,就听从了部将们的劝阻,不仅不再进京,反而翻然变脸,将陈思诲拘留。然后修整城池,加紧操练兵马,准备与宋朝决战。此时,宋太祖平定李筠已三月有余。李重进仓促间就要与宋朝开战,但又思自己没有退路,就向南唐称臣,派人到南唐求援。而南唐主李煜最知宋太祖的威名,如今又听说宋太祖已平了李筠,更不敢与宋朝为敌。因此不敢接纳李重进的使者,反而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宋朝朝廷。如此,李重进弄巧成拙,成了穷途末路。《孙子兵法》说:“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李重进根本不了解南唐李煜的政治动向,就随便去向南唐称臣求助,岂不要坏事?由此可见,他是个既无勇又无谋的人,他的自骄是没有依据的。更为要命的是,此时李重进的阵营内部出现了分化。扬州都监、右屯卫将军安友规知道他必反无疑,担心会连累自己,便自个儿去投奔了宋朝,宋太祖遂任命安友规为滁州刺史。手下大将安友规投奔了宋朝,大大削弱了李重进阵营的实力,这使宋朝镇压扬州李重进有了胜利的条件。宋太祖按照兵法谋将,之所以任命安友规为滁州刺史,就是要叫他做征讨李重进的向导。
安友规投降了宋朝,这对李重进是一个重大打击,他因此就很自然地对手下诸多部将起了疑心,于是就囚捕了数十名军校。这些被冤的军校一再申诉:“我们都是为周室屯戍,您要尊奉周室,为何不让我们为您效命呢!”李重进不予理睬,反倒将他们全部杀掉。这也是自毁之举,白白地将自己送上了绝路。《孙子兵法》上说:“不利于军队的情况有三种:不懂得军队不可以前进而硬叫它前进,不懂得军队不可以后退而硬叫它后退,这叫做牵制军队。不懂得军队的内部事情而干预军事行政,就会使士兵迷惑而且怀疑,列国诸侯的祸患就会乘隙而来。这就是所谓扰乱军心,自找失败。”李重进的所作所为恰恰就犯了兵法上的大忌:他叫士兵们迷惑不解,叫士兵们怀疑生恨。李重进对诸将的怀疑是他铸成的大错,而杀害军校是叫军队进一步地憎恨他,这样一来,在宋军还没攻打他的时候,他就自己先行扰乱了军心,以至难逃噩运,注定要失败。宋朝枢密使赵普对李重进反叛做了分析说:“李重进凭仗长江淮河,缮修孤堡,一味采取守势,既无恩信,又使士卒生出离心,有勇而无谋。计谋不用,外绝救援,内乏资粮,急攻亦取,缓攻亦取。”赵普的意思说得很明白,对这样一个不是对手的敌人,不妨从战略上轻视他,因为无论是用急攻也好,用缓攻也罢,哪个方法都能取而胜之。由此可见,宋太祖决定要对李重进的反叛进行镇压,已是完全掌握了这场战争的主动权。宋太祖于是决定采取速取的方针以夺回淮南,全部恢复原后周的统治区域。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九月二十日,宋太祖下令削夺李重进的官职爵位。十月二十一日,发诏下令亲征,任命赵光义为大内都部署,任命吴延祚和吕余庆为东京留守;任命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石守信出任扬州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任命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为副职;任命李处耘为都监,宋延渥为排阵使,负责战术,统领禁兵征讨。《孙子兵法》中说:“善于打仗的人,他的作战措施是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的,所以能够战胜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能够使自己处于不败的地位,而不放过使敌人失败的机会。正因于此,胜利的军队在于先有了胜利的把握,然后才寻找敌人交战。”宋太祖修明政治,确保法制,而立于不败的地位。李重进却是内外交困,士卒离心,使自己处于必败的地位。较之于一向骄傲自信的李重进,宋太祖已先占尽优势,是善于打仗的人。 宋太祖亲征,乘船南下,经宋州、宿州而到达泗州,然后舍船登陆,命令众将士击鼓前进。十一月十一日,宋朝大军到达扬州城下。李重进的兵将见宋太祖亲临城下,哪里还敢抵抗,未经交战便先自纷纷逃散,扬州城不攻自破。李重进万念俱灰,遂与家中人一起焚死。后发制人虽然历来为国人所推崇,认为它是智慧与力量的综合体现,但也只能适用于旗鼓相当或者自己的实力弱于对方时。当己方实力强于对手或基本持平时,更好的方法便是先发制人了。棋手对弈,大都明白进攻是最好的方法,都喜欢下先手棋。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主动权掌握在谁的手中,胜利的天平就有可能向谁倾斜。平定二李叛乱,其意义不只在于平叛本身,而且显示了宋太祖的深远用心。平叛,对于新建的赵宋王朝来说,是稳固根基的重要手段。从表面上看,它只消灭了两个违法作乱的节度使。但细想一下,二李只不过是众多节度使中明刀真枪起来造反的,还有不少人在暗地中琢磨什么,就不好揣测了。平定二李,是敲山震虎之计,杀鸡给猴看,其意在于让那些手握兵权而对朝廷犹疑观望的节度使们清楚:不要忘了前车之鉴,要放聪明一些;不要学习二李,搬起石头反而砸了自己的脚。要想保住富贵,只有真心诚意地效忠朝廷,忠心为朝廷服务。
先南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