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周恩来总理,号召政协委员“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并指示全国政协成立专门机构组织这项工作。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由此应运而生。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这项以征集、编辑和出版中国近代历史回忆资料为主的文史资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史资料以鲜明的特色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百年历史进程,真实地记录了社会和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此间,各地方政协也成立相应机构展开文史资料整理工作。西城区政协发挥地区优势,调配专职工作人员,不断加强文史资料工作的统筹管理,拓展文史资料工作思路。尤其是近年来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聘任热爱地方史志工作、熟悉当地历史、文字功底扎实、在各行各业享有较高声望的专家和学者担任兼职文史资料撰稿人,推出了一批成果,受到各界好评。
甲午年到来之际,《西边的云彩》一书放在了案头。本书作者借助在全国政协和中央、国家机关任职的经历,在编纂大量文史资料之余,另将一条街道发展的历史片段汇集成册,也是对首都城市发展所做的一件益事,值得赞许。作者以个人生活经历为主线,以亲历、亲见、亲闻做基础,对阜城门至景山一条街(简称阜景街)的主要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市井文化做了充分展示。文稿写京城陈迹,摹西城民俗,发传统幽情,话人世沧桑,达到了吐真言、道真情、现心态的境界。透过这平易拙朴、典雅俊秀的文字,读者感悟到国家的命运和人生的蹉跎;对于探求这条街道乃至古都城市发展的特征、规律,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将文史资料用讲故事的形式加以展示,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目前文史资料工作存在着两种现象值得引起注意:一是在大量的文史资料中,工作总结式的回忆文章还占不少成分,这是文史资料工作的一大弊端。往往是笔者写来长篇累牍,大众读来枯燥无味。我的意见是作者一定要要潜心提炼主题,练就写作功夫,多听意见,反复修改,巧妙润色,效果必然有所改观。另一现象是有些作者对近代历史事件和人物把握不准,夸夸其谈,甚至捕风捉影地渲染传播。这种做法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也背离了“谨言慎行”的学术品质。搜集、研究、整理、传播文史资料是一个严谨的论证过程,在新资料、老佐证面前只能有一说一,不能添枝加叶,更不能为抢人眼球无中生有。不论是专门从事文史资料工作的研究者,还是文化传播领域的从业人员,都应该保持“沉心静气”、“慎重理智”的心态,为大众提供具有历史价值的信息。慎重研究昨天、沉心审视今天,才能理智展望明天。这不是高谈阔论,只是普通道理。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即便是普通道理也要老生常谈、经常叨唠。
从这个意义说,《西边的云彩》的作者提供给我们的不仅是关于一条街的生动记叙,还有创新文史资料工作的有益启示。文史资料这项工作“抚历史于须臾,书时代于一瞬”,是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事业。生活在北京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既是首都发展的见证者、创造者,也应当更多地加入到记录者、书写者的队伍中来。我期待专职的、兼职的文史资料工作的同行以及一切有志于此者,都能打开记忆闸门,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挖掘整理出大量、准确、详实、无华的京城文史资料,为广大民众提供丰厚的精神财富,共同兴建中华民族和谐的人际社会和温馨的心灵家园。
程刚
甲午年夏
作者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第十二届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