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新中国往事:外事见闻
14801100000006

第6章 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

唐龙彬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是举世瞩目的大事,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极大震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的宴会上讲话时说:尼克松前来中国访问,“使两国领导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20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尼克松总统是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中国访问的。尼克松政府于1969年上台后,深感到中国的国际威望越来越高,认识到世界上有许多事务,如果没有中国的参加,就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于是,尼克松决定派基辛格博士作为美国政府的特使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秘密来华,与我国领导人就寻求中美关系正常化和尼克松访华事宜进行探讨。经过双方磋商,于7月15日中美双方向外界发布了公报。公报称,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5月以前访问中国。尼克松的访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实现的。

对尼克松一行的接待是贯彻落实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的外交路线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当时我在外交部礼宾司接待处工作,为能参加这次工作深感责任重大和无限荣幸。这次接待任务的特点是:1.人数多。尼克松一行396人(正式人员15人、非正式人员22人、后勤和机组人员59人、通讯人员72人、安全保卫人员42人。白宫新闻人员15人、记者88人、卫星电视工作人员84人),连同临时来华的美国专机机组人员和先遣人员共494人(这个数字还是经多次商谈大大缩减后的数字,比最早美方提出的人数近千人少了一半)。此外,我国还邀请了第三国记者、港澳记者和各国常驻记者50人参加采访活动,总计500余人。2.时间长。从2月1日美方前站人员抵京至3月2日全部人员离京,前后超过一个月,而我方筹备工作早在两三个月前就开始进行。3.任务重、要求高、活动多且情况复杂多变。这次美方各种类型的专机往返起降架次频繁(进出我国境23架次、起落69架次),我方动员的各种类型专机10架,飞行35架次。动用小轿车仅北京一地就有130到140辆。美方还运进大量的通讯器材和设备、办公医疗用品以及尼克松的日常食品、饮料、茶具。这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接待来自超级大国美国的国家元首,且当时我方各方面的接待和物质条件包括高级饭店均有限,任务的艰巨和复杂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第一次握手

2月21日上午,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国务卿罗杰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总统助理霍尔曼等主要美国官员乘喷气式波音707型总统专机从夏威夷起飞经关岛在上海稍事休息后直飞北京。根据中央决定,由外交部乔冠华副部长、章文晋(美大司司长)、王海容(礼宾司副司长)以及唐闻生、章含之、我等专程前往上海迎接并陪同尼克松一行乘坐美方总统座机到北京。这是中国政府官员第一次乘坐美国总统座机。上午9时45分专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美方对乔冠华一行乘坐总统专机极为重视,尼克松和夫人在专机机舱门口与我们一一握手表示热烈欢迎,尔后尼克松亲自陪同乔冠华等参观专门为总统设制的座机,有舒适豪华的带卫生间的卧室,有宽敞舒服的办公室和会客室,设有贵宾舱,后舱还专门设有供记者、新闻官员发布消息、传真等用的最先进的通讯设备,总统可随时在专机上举行记者招待会,向外界发布新闻。当时在后舱的主要新闻人员和记者正在紧张地工作。那天虽然寒气逼人,但天气晴朗。机舱内温暖如春,在座机上宾主虽是初次见面,但谈笑风生,话题轻松愉快,气氛亲切融洽,双方共同展望即将展开的中美关系新篇章。基辛格博士已两次访华,与乔冠华、章文晋等多次打过交道,见面后更是亲切活跃,称已是老朋友了,他主动向尼克松介绍中国情况。在座的美方官员风趣地说,基辛格访华两次,已成为“中国通”了。在专机上时而可听到乔冠华富有外交家风度的潇洒笑声,尼克松显得精神焕发,充满信心,时而还逗笑基辛格在1971年秘密访华时在巴基斯坦装病休养的尴尬相,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尼克松夫人殷勤招待我们品尝美国各种名酒和小点心,并向我们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烹调技术,还学讲几句中国话。她举止大方端庄,言谈稳重得体,也很健谈,颇有第一夫人的风度。为了纪念乘坐尼克松总统的专机,尼克松本人还亲自给我们每人颁赠署有他本人签名的、乘坐总统座机的证书,以作纪念。

专机在我民航人员的熟练领航下,经过1小时45分钟的平稳飞行,于上午11时30分抵达北京东郊首都机场。尼克松夫人专门换上一套玫瑰红的连衣裙,外披橘红色的冬大衣(据其侍从说,这是尼克松夫人最喜爱的套装,是吉祥幸福的象征),与尼克松总统并排手挽手顶着寒风慢步走下专机舷梯,北京已是严冬酷寒。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副主席、李先念副总理、郭沫若副委员长、姬鹏飞外交部长等早在停机坪上等候。周总理身穿深色中山装,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健步迎上前去,尼克松和周总理同时伸出有力和坚定的右手,热烈有劲地紧握在一起,相互致以亲切的问候,周总理并代表毛主席对尼克松和夫人表示热烈欢迎。顷刻间数百名中、外记者争先恐后地把这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握手场面拍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第一次热烈握手揭开了两国关系史册上的新篇章。

贯彻执行“不卑不亢,以礼相待,不强加于人”的接待方针

尼克松总统是美国国家元首,是应我国政府邀请来华访问的贵宾。为了对美国人民做工作,我们既给予了国家元首的应有礼遇,但又区别于与我国建交的友好国家元首的来访。安排尼克松在抵离北京时检阅三军仪仗队;在机场、宴会、主车上均挂两国国旗,奏两国国歌;毛主席会见、周总理等赴机场迎接、举行国宴并由周总理陪同赴外地访问。但在迎送活动上没有安排群众场面,也未安排外交使团参加迎送、宴请活动。为了使尼克松的访问在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的友好气氛中进行,在为尼克松访华举行的专场晚会和体育表演时,当尼克松和夫人在我领导人陪同下入场和退场时,在场群众均很有礼貌地起立鼓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文化素质。事前我们了解到尼克松爱好音乐,并能弹一手好钢琴,我们在两次正式宴会上专门选奏了美国著名乐曲。根据美国的做法,美国历届总统上任都要选一首喜爱的曲子,罗斯福总统上任时选了“牧场上的家”,是一首牧歌。这次我方专门选奏了尼克松上任后选的曲子“美丽的亚美利加”(美丽的美洲),并安排尼克松在欢迎宴会上发表讲话后演奏,同时还演奏了“牧场上的家”、“火鸡在草堆里”(美国民谣)、“在林荫路上”(进行曲)等美国名曲。周总理还亲自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审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排练美国乐曲的情况。周总理对军乐团的同志们说:演奏“美丽的亚美利加”这首曲子,要使尼克松听到像回到自己家乡那样亲切。这首曲子优美动听,反映了美国的风光,歌颂了美国人民,我们选奏这首曲子就是要表达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友谊。周总理还要求军乐团一定要把这首曲子演奏好。尼克松在欢迎宴会结束后,在周总理陪同下专门到军乐团前表示衷心祝贺和谢意,称赞美国乐曲演奏得非常出色。他说:他在外国从来没有听到过演奏得这样好的美国音乐,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尼克松的一些随行官员也赞不绝口,表示中方这样安排实在“太周到了”。这次宴会在外界震动很大,反应良好。外电称,中方给予尼克松总统亲切有礼貌而又恰如其分的礼遇。

在接待工作中既坚持原则,又机动灵活

在与美方先遣人员几次会谈中,美方一再强调尼克松从北京飞杭州、上海两地访问时要按照美国的习惯做法,乘坐总统自己的座机前往。表示这是美国的一贯做法不好改变,且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只有总统本人有权宣布国家紧急战争令,所以总统在国外访问期间,无论在乘飞机、轮船或汽车旅行中,每分每秒都要与美国国内保持密切联络。为此,总统专机内设了联络专线,美方还强调这也是从安全角度考虑。为了维护我国家主权的原则,我方拒绝了对方要求。并说明,我一贯做法是我国领导人陪同贵宾访问外地城市时均乘坐中方专机。这次周总理亲自陪同去外地,安排的伊尔十八型专机是机械性能最佳的,并配备了特级最熟练的驾驶员。至于通讯联络,我们会作出妥善合理的安排。我方安排尼克松夫妇和美方主要成员与周总理同乘中方的伊尔十八型专机作为主机在前飞行,中美双方其他官员乘坐总统专机作为副机在离主机有半小时的飞行距离外飞行。在主机上安排有美方通讯人员携带先进轻便的手提通讯设备随时与副机保持联系,以此办法沟通了与美国国内的联络,美方对此合理安排不得不表示同意。当我主机在26日中午12时50分平稳按时抵达杭州机场时,尼克松一行均热烈鼓掌祝贺。美方安全和通讯人员对我提供的工作方便也表示了感谢,并说,与中方合作很愉快。我们针对美方在安全方面的担忧,把我国当时仅有的两辆红旗牌防弹车抽出供尼克松使用。由于当时我国通讯条件有限,采用了在访问期间花钱租用美方卫星地面站和电视播送中心的做法,这样在租用期间主权属于我方。既坚持原则,维护了我国主权和尊严,同时也保证了访问的顺利进行。

这次尼克松一行的安全工作由我方完全负责,美方保安人员只起联络作用。开始时美方保安人员表现出傲慢态度,索要我警卫工作的具体部署,并要对一些活动场所进行反爆破检查,这种有损我主权的无理要求,遭到我们拒绝。但我方对于其一些合理要求,均给予了满足。美保安人员从担心到放心,从不信任到信任并愉快与我合作。保证了这次访问的顺利进行。

毛主席、周总理亲自过问接待工作,要求在生活上给予热情、周到的接待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我方这次整个接待班子设在人民大会堂南门楼上办公,打破过去设在钓鱼台宾馆的做法。周总理经常到办公处听取汇报,对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有些重大问题,周总理还亲自报告请示毛主席。对尼克松一行500余人不分上下,无论是随行官员、翻译、速记、秘书或新闻记者、安全通讯人员、医护人员、行政后勤人员以及专机机组人员均分别主动安排了参观游览,赠送了纪念品,安排在宴会前分批与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布置我医务人员日夜值班,对美方患病者及时予以护理。基辛格博士的速记员比诺小姐患伤风感冒,周总理知道后在一次会谈结束后亲自向她问候并嘱咐安排医生护理。对有些随行人员因忙于工作未能上街为亲友采购纪念品的,均安排把商品搬至住地任其选购,满足了他们的要求。有一天,居住在民族饭店的一名美方安全人员因入睡前未把烟头熄灭,以致半夜住房着火,由于我值班服务员机智果断,工作认真细致,及时发现和扑灭了火焰,避免了一次大火。事后周总理派人对美方人员进行了慰问并指示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

在钓鱼台宾馆下榻的尼克松夫妇和其他官员,我们在其住房内均摆有各种巧克力糖和北京果脯,宾馆服务员发现每天都吃得一干二净,次日再放上满满一盘,一到晚上又留下空碟,后来发现秘密,他们均把糖果拿走存放在衣箱里准备回国后招待其亲友。周总理知道后指示宾馆每天照旧放糖不误,让他们拿走。

尼克松和夫人爱吃中国菜特别是海味,我们专门找了钓鱼台宾馆的特级厨师制定每天不重样的菜谱。周总理还委派邓颖超大姐会同人民大会堂和礼宾司同志商定欢迎宴会的菜单,经过反复研究并根据周总理一再提倡的国宴不得超过四热一冷一汤和甜食点心、水果的精神。最后菜单定为:大拼盘、芙蓉竹笋汤、三丝鱼翅、两吃大虾、草菇盖菜、椰子蒸鸡,另有杏仁酥、点心和水果(答谢宴会上还用了一道中国名菜——西湖莼菜汤。莼菜是专门从西湖采出后用飞机运到北京的)。宴会自始至终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宾主频频举杯祝贺。尼克松和夫人虽使用筷子不太熟练,但仍坚持使用筷子夹菜。宴会中尼克松夫人不断称赞中国的美味佳肴。欢迎宴会一结束,美国记者争先恐后地把尼克松和周总理用过的象牙筷子以及菜单(中英文)拿走,在次日报道中,宣扬他们得到了尼克松和周总理的最珍贵纪念品——筷子和菜单。

在杭州西湖花港公园游览中的一次有趣的“游戏”

为增添访问的亲切友好气氛,中美双方领导人互赠了礼品以作纪念。我国政府向尼克松和夫人赠送了白玉提梁釉瓶一件、双面苏州刺绣大屏风一堂、玻璃纱手绣台布一套等;尼克松向毛主席赠送了瓷器大天鹅一对。这些礼品以后均在各自举办的国宾赠送礼品展览会上展出。另,尼克松总统还赠送毛主席四棵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木树树苗。根据周总理的指示,一棵树苗种在杭州花港公园牡丹亭附近,并约定届时由周总理在游湖前陪同尼克松总统观看这棵树苗。其余三棵树苗种在杭州植物研究所院内。那是2月26日下午3时,当时安排尼克松一行先从杭州住地——西湖宾馆(刘庄)出发,当时我也随外宾一起动身。周总理等随后从其住地出发去花港公园汇合。由于我方安排上的问题和有关主管人员未能提前到达会合地点,双方的陪同人员和工作人员也不太清楚准确会合地点和时间,致使现场联络一时脱节,报话机也失去作用,使周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在公园里相互找了好几分钟,当时中美双方官员感到焦急万分,美方安全人员更为惊慌失措,这场“游戏”一直等有关人员赶到现场后才告结束。周总理与尼克松见面后相互哈哈大笑。这是访问中的一个纰漏。事后外界报道,中美两国领导人在杭州游览花港公园时玩了一场有趣的“捉迷藏”游戏。在以后尼克松的多次访华时,这件事曾被作为“笑话”多次提及。

克服种种困难,保证各项活动日程顺利进行

每逢我国接待首次来访的国家元首,均按外宾愿望安排游览长城,对尼克松来说更是梦寐已久的夙愿。真是天有不测风云,2月21日抵京后天气突然转坏,连续下了几场大雪,沿途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原想把预定的24日上午游览长城的活动推迟到25日上午,但经向气象台了解,25日的天气更转恶化,这使我们负责安排日程的人员焦急万分,束手无策。美方人员更是担心这次尼克松能否实现游览长城的愿望。在此情况下,只能考虑连夜动员群众扫雪。一时北京市群众掀起了一场扫雪“战斗”,在钓鱼台宾馆至八达岭80余公里的线路上,数十万北京市群众(一说七八十万人)连夜奋战,清扫积雪,北京市有关单位派出全部洒水车辆在沿途洒盐水化雪,使沿途交通及时畅通,保证了24日上午的游览长城活动。尼克松和夫人兴致勃勃、精神饱满地爬上了长城,观看了这一宏伟的古代建筑并拍照留念。尼克松感叹地说,这是他一生中难忘的时刻。他的随行人员说:毛主席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我们都是好汉了。美方电视转播赞扬这是中国人民高度组织效能的集中体现。美方人员说,依靠群众,这在美国是做不到的。但我们在安排一些游览参观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弄虚作假,追求表面形式的不良现象。在游览长城时,有关单位在参观点组织了一些群众在室外零下3摄氏度的寒冷天气下打扑克,在尼克松和夫人经过时也不答理,既不自然也不礼貌。尼克松夫人在参观儿童医院时,医务人员和儿童全部换上新装,儿童涂脂抹粉,还把儿童平日的玩具一下换上新的玩具。美国外宾在参观菜市场时,布置职工扮作顾客买东西,这些做法很不自然,效果很坏,给外宾留下不良印象,周总理知道后严厉批评了这种不良现象。

会谈成功,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在短短不到一周时间的访问中,除了宴会、晚会、体育表演、参观游览活动外,周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会谈占去了十七八个小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会谈轮流安排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18号楼尼克松下榻处进行,有些会谈延续到深夜。中美联合公报的会谈主要在乔冠华、章文晋和基辛格之间进行,两位谈判对手,精力充沛,谈判常常在深夜进行,他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礼仪参观活动,全部精力集中在谈判桌上,常常为公报中的一句话、一个内容争论几个小时,先后会谈超过22个小时,从北京谈到杭州,从杭州谈到上海。27日,在离沪回国前一天会谈仍在艰难地进行。在杭州、上海,周总理随时打长途电话向毛主席报告会谈进展情况。一直到当天下午才最终达成协议。这次高级的重要会谈的翻译分别由冀朝铸和唐闻生同志担任,他们熟练、高水平的翻译技巧获得美方的好评。唐闻生还担任答谢宴会上尼克松总统长达20分钟的即席讲话的翻译。尼克松事前已拟定一个书面讲话稿,但一上讲台尼克松改变了主意把稿子一放就即席讲起来。唐闻生不慌不忙,准确、一字不漏地即席翻译成中文。事后根据周总理要全文登载尼克松讲话的指示,经核录音,只改了几个字即将译文全文发表。

27日下午6时,基辛格博士在上海锦江饭店中楼二楼会议厅正式吹风,宣布了中美联合公报,与此同时我方也作了公开宣布,从此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28日上午,周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姬鹏飞部长与国务卿罗杰斯、乔冠华副部长与基辛格博士分别进行了最后会晤,双方互祝访问圆满成功。上午10时整,尼克松和夫人一行乘专机离沪回国。周总理、姬鹏飞、乔冠华等前往送行。在上海虹桥机场上,中美双方官员以无比喜悦的心情紧紧握手告别。经过一周的紧张工作,大家都感到疲惫不堪。基辛格博士风趣地说,上飞机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睡个好觉。基辛格的政治顾问洛德(前驻华大使)带着连日熬夜而通红的双眼拖着沉重疲倦的身体但又心情兴奋地走上专机舷梯。

尼克松在1968年当选为美国第37届总统,在任总统的六年里,尼克松充分展示了他的国际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家的胆略。1972年他以最大的政治勇气,对中国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从此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尼克松非常尊重毛主席,他在首次访华期间在周总理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说:“毛主席说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现在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是我们两国人民攀登那种可缔造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高峰的时候了。”此后,自1972年至1994年初,尼克松先后七次访华,每次我们都把他作为中国的好朋友、老朋友给予热情友好的接待。

1994年4月22日晚,尼克松因患中风在纽约医院康奈尔医疗中心逝世,享年81岁。他生前曾这样概括他的处世哲学:“失败固然令人悲哀,然而,最大的悲哀是生命之旅中既没有胜利,也没有失败。”

他的不幸病逝的消息惊动了世界,许多国家领导人发去了唁电,赞扬这位政治家的战略远见和政治勇气。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朱镕基、钱其琛副总理分别发去唁电。在唁电中称:“尼克松先生是一位具有战略远见和政治勇气的政治家。他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一起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开辟了两国关系的新局面。卸任后,尼克松先生继续关心中美关系,为维护和发展两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深信,在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下,尼克松生前所关心的中美关系一定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发展。”4月27日下午4时,在尼克松出生地加利福尼亚约旦林镇举行了尼克松的葬礼,许多国家领导人前往参加葬礼,美国克林顿总统主持了葬礼并作了讲话。中国政府派出邹家华副总理前往参加,悼念这位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卓越贡献的、受到中国人民尊敬的美国的伟大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