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1481200000030

第30章 曾国藩的识人智慧(1)

以形观骨,以骨观德。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精髓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就是人内在的精神状态。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山岳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雨打去。”这里所说的“岩石”,相当于支撑人的身体构架的坚硬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神”,主要集中在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与否,主要体现在面部。像工、农、兵、商等类人士,既要考察他们的精神状态,也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读书人则主要是考察他们的“神”和“骨”。神和骨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巍巍立于门外的大山。考察“神”“骨”,犹如打开两扇大门,山势的起伏自然尽收眼底。“神”和“骨”,,是从外表考察人物的第一要诀。

古之医家、文人、养生者在研究、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与昏两种类型。清与昏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因为清又有奸邪与忠直之分,这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要考察一个人是奸邪还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眼睛处于静态之时,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泽,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或是双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旁若无人;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暗藏杀机,锋芒外露,宛如瞄准目标,一发中的。以上两种神情,澄明清澈,属于神正的神情。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有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有如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以上两种目光,一是善于伪饰的神情,一是奸心内萌的神情。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总是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以上两种目光,一则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则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内心的神情。具有前两种神情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之人,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是内心藏奸、深藏不露之人。这两种都属于奸邪的神情,都混杂在清莹之中,因此必须仔细加以辨别。

一般来说,观察识别人的精神状态,那种只是在那里故作振作者,是比较容易识别的,而那种看起来似乎是在那里故作抖擞,又可能是真的精神振作,则就比较难于识别了。精神不足,即便它是故作振作并表现于外,但不足的特征是掩盖不了的;而精神有余,则是由于它是自然流露并蕴含于内。道家有所谓“收拾入门”之说,用于观“神”,要领是:尚未“收拾入门”,要着重看人的轻慢不拘;已经“收拾入门”,要着重看人的精细周密。对于小心谨慎的人,要从尚未“收拾入门”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小心谨慎,他的举动就愈是不精细、欠周密,总好像漫不经心,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轻慢不拘;对于率直豪放的人,要从已经“收拾入门”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率直豪放,他的举动就愈是慎重周密,做什么都一丝不苟,这种精神状态,实际上都存在于内心世界,但是它们只要稍微向外一流露,立刻就会变为情态,而情态则是比较容易看到的。

九贵骨各有各的长势:天庭骨丰隆饱满;枕骨充实显露;顶骨平正而不突兀;佐串骨像角一样斜斜而上,直入发际;太阳骨直线上升;眉骨骨棱显而不露,隐隐约约像犀角平伏在那里;鼻骨状如芦笋竹芽,挺拔而起;颧骨有力有势,不陷不露;项骨平伏厚实,又约显约露。看头部的骨相,主要看天庭、枕骨、太阳骨这三处关键部位;看面部的骨相,则主要看眉骨、颧骨这两处关键部位。如果以上五种骨相完美无缺,此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只具备其中的一种,此人便终生不会贫穷;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两种,此人便终生不会卑贱;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三种,此人只要有所作为,就会发达起来;如果能具备其中的四种,此人一定会显贵。

骨有不同的颜色,面部的颜色以青色为贵相。俗语“少年公卿半青面”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黄中透红的紫色比青色稍差一些,面如枯骨薄粉的白色则是最下等的颜色。骨骼有一定的长势,头部的骨骼,以相互关联、彼此贯通者为高贵,支离散乱的则略次一等,只要头上没有恶骨,比较而言,面部再好也不如头好,但是如果头大而天庭骨不丰隆,最终是卑贱的品位;如果头圆而佐串骨却隐伏不见,多半要成为僧人;如果鼻骨冲犯两眉,父母必定不会长寿;如果颧骨紧贴眼尾而颧峰凌眼,必无子孙后代。这里的富贵与贫贱的差别,有如毫厘之短与千里之长,是非常大的。

曾国藩说的“神”并非日常所言的“外在精神状态”。它内涵广阔,它是由人的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体能、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物,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它不会随着人外在表情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也不会因人相貌的美丑而受到影响,这种内在精神是“打扮”不出来的。换句话说,“神”有一种穿透力,能越过人外貌的干扰而表现出来。比如人们常说“某某有艺术家的气质”,这种气质,不会因他的发型、衣着等外貌的改变而完全消失。“神”会随着个人知识、阅历、才能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神”不会依附于外在物质而存在,但必须通过外在形象表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貌特征,来洞察一个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神”有清浊之分,可以根据“神”的清浊来考察人的忠奸。“神”清者,道德高尚、意志坚定、敢于坚持真理;“神”浊者,品格卑下、心怀邪念、容易见利忘义,这种人平时善于伪装自己,在条件成熟时才会显露本性,是大奸大贼的一种。

观其人先观其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与人的感情、内心活动等都有联系。血气运行为精,因此透过眼睛可以准确把握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痛等各种感受欲望,都会从眼睛中流露出来。因此,眼睛是观察一个人各种属性能力品质的指明灯。“一身精神,具乎两目”,就是《冰鉴》对上述思想的一种纲领性的总结。

据说曾国藩见到了容闳,寒暄数语后,含笑不语,再三注目于容闳。容闳从曾国藩的笑容中,看出曾国藩很高兴。之后,曾国藩又以锐利的目光,将容闳从上至下仔细打量了一遍,似乎要看看容闳与常人有何不同之处。最后,曾国藩双眸炯炯,盯着容闳的面部,问他居于外国有几年了,是否有意于军中任职。容闳回答说,固有此愿,只是不懂军事。曾国藩说,由貌相看,容闳是一“好将材”,因为二目含威,一望便知是一有胆识之人,必能发号施令、驾驭军旅。容闳后来并未从军,却是帮助曾国藩筹办了近代中国最大的官办新式军工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可见确实是有胆识之人。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

已经鉴别出神骨的清浊优劣之后,应当进一步辨别刚柔。刚柔,是阴阳二性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的原理,名叫“先天种子”。其中有柔弱不足的,就增补;阳刚过度的,就消泄。阴阳彼此消长与命运相联系,是比较容易看见的。

五行之间具有的相生、相克、相仇三种关系,这种关系叫做“合”,“合”又有顺合与逆合之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种辗转相生就是顺合。相貌外形归入顺合中的人多会致富,但却不会尊贵,即使偶然尊贵,也总是浮浮沉沉、升升降降,难于保持长久。金以火为仇敌,因为火能克金。但是,有时火与金又相辅相成,金无火炼不成器。类而推之,火仇水,水仇土,土仇木,木仇金等等之间的关系都是这样,这就是逆合。形貌上带有这种逆合的人就会非常高贵。在逆合之相中,如果是金形人带有火形之相,便非常高贵,相反,如果是火形带有金形,到了30岁就会死亡;如果是水形人带有土形之相,那么就会一辈子孤苦伶仃;如果是木形人带有金形之相,便会非常尊贵。相反,如果是金形人带有木形之相,那么就会有刀剑之灾、杀身之祸,其余以此类推。至于除此之外的那些牵强的说法,都是杂格,不能归入文人的正统理论。

五行,是人的阳刚和阴柔之气的外在表现,即所谓的“外刚柔”。除了“外刚柔”,还有与之相应的“内刚柔”。“内刚柔”指人的喜怒哀乐、感情激动与平静两种情绪、深浅不一的心机城府。外刚柔者遇到令人高兴的事情,就乐不可支,遇到令人愤怒的事情,就怒不可遏,而且事情一过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人阳刚之气太盛,性情接近于“粗”。内刚柔者平静的时候没有一点张扬之气,激动的时候也昂扬不起来,这种人阴柔之气太盛,性情接近于“蠢”。另一种人遇到事情,初一考虑,想的很浅,然而一转念,想的却非常深入和精细。这种人阳刚与阴柔并济,接近于“奸诈”。凡属内藏奸诈的人外柔内刚,遇事能进能退、能屈能伸,日后必有一番功业和名声可以成就。

既粗又蠢的人,刚柔皆能支配其心,使他们乐天知命,因此寿命超过常人。纯奸的人,,即大奸大诈者,胸襟开阔,能藏丘壑,遇事以退为进、以顺迎逆,这种人最终会获得事业的成功。那种外表举止粗鲁,心思也粗枝大叶的人,只是一味地刚,做起事来必定半途而废。以上这些,也就是“内刚柔”,而一般察人者十有八九都会忽略它。

曾国藩在《冰鉴》中关于相面的内容未必有科学根据,我们现在姑且当其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一番解读吧。

曾国藩在《冰鉴》中提出“神”和“骨”为相之本,有本才会有种子,因此在本章中认为“刚柔”是相的“先天种子”。换句话说,“神”和“骨”很重要,而“刚”与“柔”同样很重要,“辨刚柔”方可入道。

“刚柔,五行生克之数”。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生克是指五行之间相互促进或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作为事物的两个方面,刚柔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不足用补,有余用泄”,这个思想就是符合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规律,,即阴阳互转、五行生克的规律。比如金旺,则太刚,刚则易折,则用水来泄金之旺;如水太弱,属柔不足以济事,则用金来生水,助其弱势。如果人观五行中的某一“行”不足,其他部位都可以加以弥补,即《老子》中所言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如果一“行”有余,其他部位却可以加以削弱,这就是比较中和平衡的“刚柔相济”。比如说,如果眼睛的形或神不足,而耳朵的神和形却有余,那么耳朵就可以弥补眼睛的不足,反之亦然。

一、外刚柔。

外刚柔是指人的阳刚和阴柔之气的外在表现,是可以从外貌形体上直接看出来的形态特征。古人历来都很重视形体,并根据五行的性质把人的形体、相貌、性格、气质归为五种类型。

随后,刘邵又用骨、气、肌、筋、血等来说明性质跟五质、五常之间的关系。如有柔性,就具有弘毅的性格,而弘毅的性格就是仁之质;如清纯,就具有文礼的性格,而文理的性格就是礼之本;肌体如结实、雄壮,就具有贞固的性格,而贞固的性格即是信之基;筋若有劲,就具有勇敢的性格,而勇敢的性格就是义之决;血色若平畅,就具有通微的性格,而通微的性格即是智之原。

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白虎通德论》云:“五常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断诀得中也;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者也,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也”。弘毅、文理、贞固、勇敢、通微等五质具有恒常之性。

上述四个方面可用下表表示:

这里所讲的这些内容,必须对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观点仔细琢磨,才能体会出其中深刻的含义。

五行可以象征五体、五质、五常,也可以成为表现道德的条件,例如用木来象征温和正直而果断的道德、刚毅宏大的品德、理智而令人尊敬的素质。用土来象征忠厚而严肃、柔弱却能自立的品德、简明通顺地指出过错的美德。

下面是五德的内容。

(1)金德:刚强而结实,宏大而果断。刚强而不结实,则容易断裂;宏大而不果断,则容易有缺失。

(2)木德:温和刚正谦逊果断。温和而不正直就容易变成懦弱的人;谦逊而不果断,则容易遭挫折。

(3)水德:厚实而严谨,知理而尊敬。厚实而不严谨就容易遭谬论;知理而不尊敬,则易造成混乱。

(4)土德:忠厚而严肃,柔弱但能自立。忠厚而不严肃的话,则易松懈;柔弱而不能自立则容易散漫。

(5)火德:简明而顺畅。简明而不顺畅就不会有进展;若不能明确指出错误,即不能针砭的话,就会模糊不清。

五行,五形,五体,五德,五常,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的性情上有比较大的改变,而这种变化表现在人情世故上有能干和不能干之分。这些可用金水土木火来表现,这是识人的基本知识。

二、内刚柔。

内刚柔可粗分为喜怒、跳伏、深浅三种外部表现。

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喜怒,指人的情感世界。人的心性本质在特殊情形下会真实显现,平常言行情愫未必是真性情的显露。喜怒统指人的情绪剧烈变动,一喜一怒之间,充分表现其对人对物的态度。敢为不平之事拍案而起、挺身而出的,勇气与正义感凛然,使人不敢侵犯;只为个人得失喜怒伤痛的,自私之心也会昭然若揭。细细区分起来,喜怒也有真伪之别。以情感变化来鉴别人的心性与内心想法,是一个依据,但不是百分之百准确,还应结合平常的行为表现。

喜高怒重是遇到高兴的事情就忘乎所以,遇到令人恼怒的事情就怒不可遏,凡事过目即忘,做事漫不经心,把许多事忘得干干净净,这种人就是《冰鉴》中所说的阳刚之气太盛,其气质接近于粗鲁之人。粗心大意的人属此;性情刚直、不识进退的人也属此;办事欠考虑、缺乏周密圆润的也属此。

与“粗者”相对应,曾国藩作过一幅对联:

“做人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粗中有细、思虑周详的人,行事可做到稳当与变化齐施,精当与简捷并用,而粗者则没有这样的才识策略。粗者如不经过一番磨练,变得心思周密,是不宜担当大任的;但其优点是没城府、没机谋、没野心,领导在许多方面倒可以放心使用。

伏亦不亢,跳亦不扬,近“蠢”。伏跳,指人的情绪变化。伏,情绪平静时的状态;跳,情绪激动时的状态。情绪变化剧烈之时,人往往会做出超乎常情常理的举动,因此人不宜在这时做决定。

从人的情绪变化中来鉴别人才,虽有可取之处,但似乎难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方法来运用,最多只是一个佐证。有一种情况可独立看待:伏亦不亢,跳亦不扬。

伏亦不亢,意为情绪平静之时,不会激动亢奋,这是正常情形;跳亦不扬,是指在情绪应该激动亢奋之时,也不会表现的激动昂扬,作心若死水态,这出乎人之常情。一种可能为故意掩饰,另一种可能是“愚蠢”。这种人就属于《冰鉴》中所说的阴柔之气太盛,其气质接近于“蠢”的人。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初念甚浅为柔,转念甚深为刚。”这句话是指表面上看起来柔,内里则刚的人,这种人属于刚柔并济型的。“奸”在这里并非指“奸佞”“奸诈”之意,而是指三思而后行、胸有城府之意。深浅,指人的心机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