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超越了所有同时代其他作品的小说
——“最经典英语文库”第四辑之《战争与和平》导读
王维强
罗曼·罗兰曾说道:“它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英国作家毛姆盛赞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
法国作家福楼拜赞赏该书是“第一流的作品”。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高尔斯华绥说,“这是一部空前的最伟大的小说”。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屠格涅夫说它是“一部集叙事诗、历史小说和风习志之大成的、独树一帜的、多方面的作品”,“在公众心目中断然占据了首屈一指的地位”。
这部被上述著名作家们高度评论的作品,就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宏伟巨著,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哥萨克》等。
这部写于1863年至1869年的作品,是部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包尔康斯基、别竺豪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家贵族为主线,以1812年俄国的卫国战争为中心,以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与法国在奥斯特里茨战役、法国入侵俄国、波罗金诺战役等历史事件为背景,反映了在战争与和平年代交替的环境中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了解《战争与和平》作品内容。
其一,小说发表的时候,正是俄国文学乃至欧美文学都处在非常繁荣的时期。当时,俄国的小说、诗歌、戏剧等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发展和进步。国际上,欧美文学不但流派繁多,而且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自然主义文学流行各国,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开始泛滥,无产阶级文学逐渐壮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不平衡。作家群星闪烁,思想形态各异,作品层出不穷。而《战争与和平》又以其对社会生活的广泛概括描述,以其塑造的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深邃而历史哲学思想和宏大广阔的艺术结构,为俄国的文学增光添彩。它一出现就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让其他作品相映失色。
其二,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真实性、广泛性具有难以超越的特点。《战争与和平》有百科全书式的叙事风格,更加直接和准确地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光是小说描绘的人物,上至皇帝、大臣、将帅、贵族,下至士兵、商人、农民,就有559个,而且对各阶级各阶层的情绪,都有细腻的反映。例如,安德烈·包尔康斯基,最初是为了摆脱上流社会的庸俗生活,或者是内心想成就自己的功名而当兵打仗,后来受重伤感到自己渺小,心灰意懒,悲观厌世,最后在娜塔莎爱情的感召下又要建立功勋。整个人物既有贵族阶级的情感,又不断演变,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思想。
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不一样的美。有的外表美丽,有的不仅仅在于外貌,更在于心地善良和乐于助人,比如娜塔莎,心地善良,胸怀坦荡,富有同情心,品德高尚,透射着内在美。还有玛利亚公爵小姐,有着和谐的人生态度,对爱有信仰并追逐精神之美。“一个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这句话,即出自罗斯托夫对爱妻玛利亚的称赞。
其他的人物也都丰满和深入人心。小说对环境和故事情节也都体现着时代性和丰富性。因此,屠格涅夫说读它“胜过读几百部有关民族学和历史的著作”。
其三,小说从头至尾体现着把“全面”作为主题,忠于历史,渗透着哲学意味。其中有“人民主题”“贵族主题”“反战主题”“和平主题”等。其中,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人民在战争中所表现的“俄国之心”。作品肯定当时的时代精神和时代中心是人民。人民的情绪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人民主要是农民决定了1812年战争时代的内容和发展方向。这同唯物史观“人民创造了历史”是高度契合的。正如托尔斯泰自己在1851年9月写到,“编一部真正的、翔实的本世纪欧洲史,这是个需要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历史上少见如此有教益而又探讨得如此不足的时代,要以不偏不倚的正确态度去探讨它……。有了丰富、新鲜的史料,加上历史的、前所未有的公正态度,就能达到完美无缺”。
其四,小说宏大的结构和严整的布局,极其罕见的广阔视角和恢弘的气势,是后来很多小说都难以超越的。小说在极力延伸时空维度的基础上,掺杂了生活逻辑的前因后果,形成了由当前到未来的第三个维度。它把史诗、历史小说和编年历史等样式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让情节内容在多线索发展的同时,又主次分明,相互照应,形成有机整体。四个家族的生活和活动是一条主线,互相间又通过人物的恋爱、婚姻联结起来。《战争与和平》里的生活,也是用类似于蒙太奇的手法,按照编年的顺序交替出现的。同时,在描摹人物和叙述历史中,又常常插入对历史、哲学、宗教、道德观点的大段阐述,引发读者思考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总之,这样宏大新颖的结构,与性格鲜明的人物、广泛而概括的社会生活以及特色的民族风格一起,形成了小说极高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