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邹韬奋作品集(1929)
14866000000087

第87章 我们要想到

最近举行的中山先生国葬典礼,悲壮雄伟,震动全国,以先生终其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奋斗而死,垂死的时候,还断断续续的勉强呻吟着“和平”,“奋斗”,“救中国”,这种不知有己但知有全民族福利的生死不渝的血诚,受全国国民的哀念推崇,原是应该的。

在下向来逢着热闹的事情,喜欢一人在静僻的地方作冷静的回想,现在也愿在此空前的典礼之后,和国人共作一番冷静的回想——有益于我们做人的回想。

我以为我们要想到中山先生卑微困难的时候。

我们要想到中山先生是出身低微毫无凭藉做起的。中山先生生平为平民而奋斗,他自己就是毫无凭藉的一个平民出身,他是广东香山县(现为中山县)的翠亨村里一个农人的儿子。讲家势罢,没有;讲家产罢,没有;讲求学的机会罢,当地除了村塾的老学究外,也没有。他只靠着他的天才,靠着他的毅力,赤手空拳的干起来。真能奋斗的人,环境是不能限制他的。

我们要想到中山先生的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从很小的地方慢慢做起来的。他最初在那样顽旧不堪的村塾里读过书,在他阿兄的檀香山店里学过生意,学过记帐,学过珠算,做过伙计,他阿兄看他很刻苦好学,从他的请求,把他送入当地的一个教会学校,虽成绩很好,但十六岁毕业后又不得升学,仍帮阿兄经营商业半年,中间曾回到故乡,直至十八岁才有续学机会。他二十岁时候就决志倾覆清廷,创造民国,为革命起见,本想进海军或陆军,但当时都苦于没有机会,又想学法律,因当时中国还没有法律学校而作罢,乃选定医业,“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先生《自传》中语),可见他尽管有大志,而进行时仍时时要由自己寻觅机会,处处要忍耐。现在有一般人,尽管志愿好,确好像有一志愿就须有现成的机会在目前,否则便要烦闷起来,便要灰心起来。不想一想无论何事是要自己去做出来的,是要忍耐着往前干的。

我们要想到中山先生的渊博的学识是靠他终身好学不倦的自修工夫得来的,不是限于在学校的几年工夫。他最初所学的是西医,这是大家知道的,但是我们读他的遗著,无不惊于他的学识实包罗许多专门的学问,这都是他由自修得来的。他的好学精神,本刊曾屡次提及。吴稚晖先生曾说过一件很有趣的事,他说:“一九〇八年他(指中山先生)到伦敦时,似乎旅费甚窘,所以有位朋友曹亚伯,在学生中凑了三四十镑送他,不料三天以后,我们到他寓里见他,已把那个钱买了一大堆紧要书籍,指示我什么什么。我是惊骇他的好学,曹君便以为他不吃面包,买那种不急之物,有些不满意……后来我每见他,不是谈国事,便是看书。”现在有一般人尽管志大言大,而对于增加自己的学识一层,并不转一点念头,有的尽管推说事忙,不知道他们的忙,比中山先生尽瘁国事时候的忙,则又如何!

我们要想到中山先生生前所受的世俗的轻视,甚至屈辱。关于这一点,我又要引几句吴稚晖先生说的话,他说:“我知道中山先生的姓是在戊戌以前。彼时我虽自命为维新党,其实传统的腐败头巾习气,没有一毫变动。所以什么申报等等,讲到孙文,都要把文字旁边加上三点水,作汶,形容他与强盗乱贼一样。我的意中,也就以为这位姓孙的,有什么红眉毛,绿眼睛,是最利害的公道大王,想不到他会美秀而文,真是不愧名文。于是再过了四五年,经过了孙文在惠州起义等等,身分便大了。我的心中就不当他是绿林豪杰,以为他确要成功洪秀全第二……”当时的吴先生犹且如此,他人更可想见了。中山先生在《自传》里还说过:“当初次之失败也(指一八九五年广州之役),举国舆论莫不目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甚至临逝世的那一年,由广州到上海,还有《字林西报》说他不应住在上海的狂呓(详见黄昌谷君讲述《中山先生北上与逝世后之详情》),使他受此闲气。其实自己有真价值的人决不为无理轻视者所能损其毫厘,尤其是先知先觉者在猛进时更易受人轻视,甚至屈辱。我们做人,当求自己有以自立,别人看得起或看不起,当一概勿以萦怀。

我们要想到中山先生一生简直不知什么叫做失败;他的意志坚强,经过多少风波,始终未尝挫折。他和同志从事革命,经过十次的大失败,无数次的小失败,就在民国成立以后,讨袁的失败,护法的波折,陈炯明的叛乱,在在都是足以使人伤心短气的事,但是他没有一次失望。他的《建国方略》就是在民国七年广州政府被陆荣廷等所把持,辞职来沪后著述的。乃至他临死的时候,还以“革命尚未成功”,勉励“同志仍须努力”。他一生的勇猛前进,没有什么失败可以使他一丝一毫自馁的。

我希望国人体会中山先生这几种伟大的精神,作为各人向上进取时的兴奋剂。

我记得我初次看见中山先生系在民国元年,当时他刚辞临时总统职,周游各省,到福州时,该处官民欢迎甚盛,我当时才十几岁的一个小把戏,凑巧也在该处,杂在道旁人群中瞻望着,看见轿子十几顶,都是藤轿,无盖无围;中山先生坐的一顶藤轿在最后,上面有盖,四面也无围。他当时穿着很整洁的黑色西服,头发光亮,留八字须,面容温文端正而微笑,端坐在轿里,目光炯炯,向外面看看。当时那顶轿子刚过去之后,我身旁有几个赤脚短装的同胞窃窃私议,我仔细一听,原来他们都现出很诧异的样子说道:“孙文的面孔原同平常的一样!”我想他们也许把“真命天子”的态度来看他,我恐怕现在也许还有人把“真命天子”的态度来看他,我想假使先生有知,必不愿受的。先生的魄力和人格诚然伟大,但国人当各尽各人的能力去学他的伟大,各人当效法他的精神,继续他救国的志愿,就各人事业范围内去作最大限量的贡献;学他的赤手空拳奋斗,学他的从小忍耐做起,学他的终身好学不倦,学他的不为世俗轻视屈辱而摧沮,学他的始终不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