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农先生:
接到十月十六日惠复,承详细指教,非常感谢。愚意此事不但关系许多青年的求学问题,而且关系不少年长失学而却能刻苦自修的壮年的求学问题,对于一般的考试制度亦有联带的影响,故不敢惮烦,敬对来信所举“反对方面的主张”加以分析的研究,仍乞明教。
(一)来信所举“要考查一个人真实的学识和技术,有两件事应该同时注意,就是:(一)当场的考试,(二)平时的成绩”,注意“平时的成绩”,这当然是我们所赞成而没有疑问的,但此处把“当场的考试”和“平时的成绩”平列,好像“当场的考试”对于“平时的成绩”之测验毫无关系,是截然“两件事”,好像要测验“平时的成绩”,只有验文凭的一法,所以说“考试必须先验文凭,也为了要知道他们平时成绩的缘故”。这样说来,考试既与平时成绩的测验没有关系,要它作甚?看看文凭就能“知道他们平时成绩”,那末只要看看文凭就千妥万妥了,何必再举行考试呢?“反对方面”认考试不能辨明人们的真才实学,难道看看文凭就能辨明人们的真才实学吗?“反对方面”认考试不能把平日所下苦工一起发现出来,难道看看文凭就能把平日所下苦工一起发现出来吗?平心而论,我们并不承认考试是万能,但严密周详的考试总比看看文凭更能测验“平时的成绩”。平日对于某种学问没有相当工夫的人,对于某种学问的严密周详的考试,决不能临时能像变戏法似的无中生有,做出好成绩来。
(二)来信所举“文凭是表明一个学生在学校修业的年限”,其实一个人学识程度和修业年限并不一定成正比例。我们知道到美国入大学院去读博士学位的,大概有三年就行,但同时在美国住了三年回来的博士,有的学问很切实,不愧博其所博,有的却落个草包博士。草包博士也都有过大学院里不折不扣的三年修业年限!中国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到美国去读硕士学位的,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大概也行的。但是我亲见有三位这样的毕业生,到美国去留学,因为花天酒地玩得太舒服,别人读一年可得的硕士,他们三位仁兄读了整整三年才勉强得到,讲到修业年限,也很可观了!愚见以为用严密周详的考试还比较的可以测验“实际程度”,算算年限之不能测验“实际程度”,和看看文凭一样。
(三)自然科学要靠实验,不便于自修,这确是实在的情形,我们也决不希望人“全凭书本学习自然科学”,但是说除了进学校就绝对不能实验,也不确。爱迭生幼年之穷苦是我们所知道的,但他小时就在家里地窖下一个小室里堆排了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试验用的器械,十五岁在火车上做小工,他又在一个空车里角上排起许多玻璃瓶,大做其实验。发明诚然是他的天才,但这种实验的设备只要有兴趣肯做的人未尝不可以做。只要考的时候不重书本而重实验的知识技能,调阅平日实验的笔记与心得,有志研究的人自会节衣节食的去酌买科学仪器馆中的东西来用。他们倘若经不起这样力求实际的考试,便是能力够不上,能力够不上没有话说,因文凭资格够不上而不管他的能力如何,便是不平的事情。
(四)学校中能培养合群生活的习惯,这当然也是我们所承认的,但是“学校便是社会的雏形”,不幸从前未能入校或未能续学的人,不得不先入社会就业,一面服务一面自修,也在人群中活动,并非荒岛上的鲁滨逊,未必就一定得不到合群生活的素养,未必就一定不“了解待人接物的道理”,这种由困知勉学打出来的有志的青年,对于人情世故也许要比终日关在与社会隔阂的学校里还要好些。
(五)来信提及某国立大学今年招生事,他们招生想必按照部章严格的要验文凭,这近千人的投考学生必都是有文凭上资格的,但在“所取录者在四百以上”里面,“竟有平均分数不满三十分而亦被取者”,可见文凭上资格之不可靠。苟非经过考试,又那里知道其中“竟有平均分数不满三十分”者?此正见考试之比看看文凭更能发见“实际程度”,而马虎的学校当局不顾“考试”的“警告”而仍“不惜降低程度”取进来,反说“入学考试既如此不足凭”,是“考试”之“不足凭”呢?还是学校当局不凭考试?
(六)我们并不“因为发现了许多假文凭,就主张连文凭都不要”,是因为教育当局呆板板的硬要文凭,不管你的“实际程度”怎样,埋没了许多具有“同等学力”的人,所以代有冤无处伸的人出来说几句公道话。照先生告诉我们关于胡适之先生的话,倘若胡先生不幸生迟了十几年,要在今日的教育部当权的时代投考“入学或出洋”,便绝对无望,便埋没了中国的一位哲学家!
弟韬奋上
十,十七,晚十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