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邹韬奋作品集(1930)
14866100000048

第48章 《信箱外集之一——该走那条路》弁言

《生活》周刊以读者的一位好朋友自任,也承读者把它当作一位好朋友看,所以常有读者把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写信来问它,或是和它商量。它呢?虽不是万能,也就尽它所知的回答他们。去年《生活》除发行方面的信件不计外,由这样由读者方面的来信竟有两万多封之多,虽不是封封都需要答复的(因为有一部分是投稿的信),但大部分都有答复的必要,因此编者一人实在干不了,就请了两位极可信任的同事专司笔述编者口授的大意及缮发经编者审定过的函稿。去年一年的来信和函稿竟堆满了卷橱,非加以销除,简直没有地位放置今年的信件,但我抽出来看看,觉得除了已经在《生活·读者信箱》里发表过的少数来函外,其中还不无可供阅览的价值,如完全销除,未免可惜,于是想起我们的读者邹君斐君有过把这些信汇订成册的建议,编者乃乘去年阴历年底印刷工人停工的几天内,赶紧把这许多信翻阅整理一番。销除其中无遗留价值及雷同或重复者的一部分,又抽掉来函者郑重声明须绝对代守秘密,无论如何不愿公开的一部分,最后选得这一本《读者信箱外集》。现在居然全书校样都看好待印,我才提起笔来写这篇《弁言》,以志缘起,并有几点还要提出来说一下:

(一)各信内容颇难截然分类,现在只大概的分为四编:第一编关于求学的问题;第二编关于职业的问题;第三编关于婚姻的问题;第四编有些像杂类。

(二)所发表于本集的各信,曾把首尾的客套省去,不重要的话删去,免耗读者时间。来函者的姓名及信内关系人的姓名都省去或改换,以免来函者因公布而感觉不便的地方。

(三)我编的时候,力避重复或雷同的信件,所以本集里的各信,差不多一信可作一种特殊情形的代表叙述,有许多情形,也许不是正式的普通调查所能得到的材料。所以我觉得此类属于社会实际情形的写真,实在是本集里最有价值的一点。

(四)编者的回答,不过尽其所知以告而已,因信件之多,对每事所费的思考时间亦有限,原没有什么价值,不过仍撮存其比较的精要处附原信之后,聊备参考。不过说起这类回答,我却又想起一个要点,就是我们自己解决问题,或是帮助朋友解决问题,可以磨练我们的思考力,本集里的各信也许不是读本集的诸君所共有,但不妨把每信里所述的事当作一个待决的问题看——如自己没有这相类的问题,尽可当作朋友请你帮忙代决的问题看——对它转转念头,看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对付,这样也许可以助诸君磨练自己的思考力。这是我希望这本书对诸君或许能有的一点贡献。

韬奋记于生活周刊社

民国十九年五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