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聚餐的时候,无论是吃中菜,或是吃西菜,(上海人称为“吃大菜”,不知道“大”在什么地方!)无论我们是怎样的饕餮,吃起酱油来总不见得像喝酒喝汤的那样尽管大量的往嘴里倒,用的分量总是比别的食品少,所以就普通想起来,酱油一类的东西就是成为问题,也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但是我们如果肯睁开眼睛望望统计,便知道并不能算为小问题,而且由这个问题还可以触类旁通到中国实业的大问题上面去。
据对酱业深有研究的钟履坚君最近所宣布,外国酱油行销我国各地,市面充斥,中国酱油因而大受影响,日见衰颓;东邻日本即挟其价廉物美之改良酱油,畅销于满洲、北平、天津各市场,南方粤、桂、滇、黔诸省又为英、法酱油所浸灌,上海一埠尤为洋酱油畅销于长江流域之咽喉。尤其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钟君告诉我们关于外国酱油逐年进口有增无已的统计。据海关贸易报告册及日本私人调查,自民国二年至十七年,普通酱油进口共值四百六十万零二千一百四十七两,十五年间仅普通洋酱油一项值数百万两,已不算小;若益以其他洋酱则在此十五年间,沙士鱼子酱等进口净数尚有二千一百零五万一千二百四十七两;两项共计竟值二千五百余万两之多。然进步速率犹不止此,据钟君说最近三年又已增加一倍,则三年竟有五千余万两了!喜欢用洋酱油的朋友们又谁能梦想到区区洋酱油一类的东西,吃起来不过几点几滴的用,竟在经济上替国家挖了一个这么大的窟窿——三年的短时间中耗去了五六千万两,以后更要继长增高!别的东西也许是我国所未能尽有,至于酱油,做中国人的大概总知道是中国自己有的东西,而且并不坏,不吃洋酱油更不会饿死,换句话说,洋酱油一类的食品并不是我们生存上必不可缺的东西,竟有许多身为中国人而偏生了一张外国嘴巴,眼巴巴的望着数千万元的漏卮甘心断送,这种心理真是有点不可思议!
外国人之用本国货,已成为他们的一种国民性,这是大家所知道的。我有一位朋友在邮务总局服务,据说邮务长是个英国人的时候,局内所用的东西都是要用英国货,换了一个美国人来便一起改用美国货,换了一个瑞典人来也如此,甚至连局里所用的汽车油都要特向他本国人所开的洋行去买。我以为我国人此后至少也要养成有国货可用的东西总是要用国货的习惯,否则尽管嘴里喊得震天价响,各种窟窿却越挖越大。
又据钟君所言,我国酱业一面既受洋货的压迫,一面又受非法的制裁,因为曾经盐商朦请盐务当局限制盐税较轻区域所造的酱不得运销至盐税较高区域,由此酱货运销发生特殊障碍,其实据钟君说酱及酱油所含盐分仅占百分之十五或二十,与盐无多大关系。我以为工商部对此事应加以注意,否则徒然为洋酱油特开方便之门,反使国货日渐衰落而淘汰以尽。
总之开展我国实业以裕民生不在空言,一方面为国民者当一改向来愚昧的心理,遇有非绝对需要的洋货,可省则省,凡是有本国货可以代替的东西,尤应用本国货,例如我国现在既有了国货调味品,舶来调味品便可绝对的不用,既有了国货火柴,买火柴时不妨张开眼睛看清楚,不必再买舶来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一方面政府尤须设法保障,勿使国货苦于桎梏,外货反受优待。此与中国实业殊有密切的关系,固不仅酱业一事为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