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邹韬奋作品集(1932)
14866300000001

第1章 我们最近的思想和态度

此文与读者诸君相见的时候,正是本刊六岁刚才过去,七岁刚在开始。回溯本刊已往六年中的过程,深惭无所贡献,若仅就本刊自身作先后的比较,在思想上则亦常自奋勉,与时演进;记者个人亦无时不在且做且学,且学且做,每于观察求知苦思冥想之余,辄举所见与所敬信的几位朋友反复讨论,所谓“我们最近的思想和态度”,可以说是记者和几位朋友研究所得的结论。

本刊最近已成为新闻评述性质的周报,故有所论述,多以当前事实为对象。但于就事论事之中,亦自有其核心标准。此种核心标准,简言之可曰“正义”,但正义之解释亦复言人人殊:帝国主义者所认为正义,与被压迫的弱小民族所认的正义不同;资本家所认为正义,与被剥削的农工群众所认的正义迥异;军阀官僚土豪劣绅所认为正义,与被蹂躏的平民所认的正义亦非一物,故有明定界说之必要。我们所信守的正义,是反对少数特殊阶级剥削大多数劳苦民众的不平行为;换言之,即无论何种政策与行为,必须顾到大多数民众的福利,而不得为少数人假借作特殊享用的工具。

我们从此观察点,深刻认识剥削大多数民众以供少数特殊阶级享用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终必崩溃(通常所谓资本主义当然指私人资本主义);为大多数民众谋福利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终必成立。(参看本刊上卷第四十二期《世界的趋势和中国的前途》一文。)一方崩溃,一方成立,在时间上的迟早,则视努力的程度以为衡。我们由此信心,对于经济和教育有左列的建议:

(一)关于经济方面,以生产工具公有为社会制度之最后基本原则;以国营实业为达到生产工具公有之基本方法。

(二)关于教育方面,以劳动教育为全体国民教育之基本原则;以智力及社会需要为升学专门之基本标准。

能以坚苦卓绝自我牺牲廉洁公正忠勇奋发的意志与精神依此两种目标而为大多数民众努力者,即为我们理想的政治。请再略加申说,俾倾愚意。

孙中山先生的种种救国计划,他原希望后人之研究补充修正(参看本刊上卷第三十九期《研究与盲从》一文),但是他主张用和平的政治方法来实行社会主义,不主张用惨酷的手段,这个原则实值得我们的信从。他主张先用集产社会主义,即以国家资本来发展国家的重要大宗实业(如交通矿产等),所得利益归人民大家所有,不为少数资本家所垄断渔利,“外国因为大资本是归私人所有,便受资本的害,大多数人民都是很痛苦,所以发生阶级战争来解除这种种痛苦。我们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外国是有相同的目标……就是要全国的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参看本刊第五卷第三十八期《社会革命的两条路》一文)当然,执行此种政策的政府必须是坚苦卓绝自我牺牲廉洁公正忠勇奋发的集团所主持,否则良法美意,徒为贪官污吏多开方便之门而已。

其次请言教育。我们不满意于现在中国教育完全建筑在资本制度之上,惟有最少数有钱的人得享受教育的利益,最大多数的民众因没有钱,都被摈于学校教育之外,而且教育都趋于贵族化,做了学生就不劳动。社会主义的教育则不以有无资产为有无求学机会之标准;全国儿童,不问贫富,都须受义务的劳动教育,养成劳动能力;至专门教育之深造,则亦不问资产而予以平等的求学机会,随各人天赋智力的高下及社会需要的缓急而使各得其最大限度的发展(参看本刊第五卷第四十三期《教育革命声中的两原则》一文及同卷三十一期《教育革命的彻底主张》一文)。

经济是全民众的物质上的命脉,教育是全民众的精神上的命脉,能顾到全民众这两方面需要的政治,便是全民众所愿要的政治。本刊愿对此鹄的作继续的研究,根据所信以贡献于世,希望同情

者日多,了解者日众,则思想未尝不可为事实之母,由此尽其推进人类光明前途轮轴的微力。

本刊愿本此信心,就民众的立场,对政府,对社会,都以其客观的无所偏私的态度,作诚恳的批评或建议;论事论人,一以正义为依归;正义所在,全力奔赴,生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