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社着手筹备创办《生活日报》以来,遇着朋友,常以“《生活日报》几时出版?”为问。记者回答说:“如股款收受顺利,大约六个月后,当可见面。”他们听了总觉得太慢,这当然是出于热诚赞助本报同志的殷切盼望,就是我们主持筹办的人也巴不得越早见面越愉快。但无论何事,欲有相当的成绩,不得不有相当的充分准备。世界报界大王北岩(Northcliffe)于一八九六年创办现在世界上销数最广的(每期二百万份)《每日邮报》(“Daily Mail”),在出报之前筹备了十八个足月。在未正式出版以前,自二月至五月的四个月内,天天在馆内出版给自己看,作为研究的时期,一切设备以及言论编辑等等,内勤外勤记者的忙碌,都与正式出报时无异,天天自己看看,天天加以研究,直好像演戏一样演了四个月,才正式出版问世。他原预备出版时销数即有十五万份,不料一出版后销数立即跃至三十五万份!这样充分准备的工夫当然和经济的力量很有关系。我们虽没有力量完全效法,但六个月的准备时期实在不能再短,因为往外国订购印刷机就非五个半月不能到沪。就是这六个月的时期,还须看收受股款能否迅速为断。我们只得尽其心力向前干去。
最后顺便附带一个小小的声明:有一部分读者误会我们要把《生活》周刊改作《生活日报》,以为《生活日报》呱呱堕地之时,即《生活》周刊疾终正寝之日。其实不然,《生活》周刊好像阿兄,《生活日报》有如老弟,虽他们俩的人生观和做人的态度在根本上是相同的,但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贡献,尽可相辅相成,而不至于不能相容的,所以周刊仍然存在。我们一方面固异常感谢读者诸君对于本刊之爱护诚挚,同时却要赶紧提出来声明一下,以慰悬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