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邹韬奋作品集(1932)
14866300000003

第3章 《拟请生活周刊社在上海创办日报之理由及简略组织法说明》编者按

拟请生活周刊社在上海创办日报之

理由及简略组织法说明 董濬敏等

上海为吾国文化及工商业之唯一中心点,又为吾国与各国交通之重要口岸,自国府迁都南京以来,上海更成为政治之开发地,故在该地所发行之日报,其新闻消息之繁密灵便,实非他埠所能

及,因是各省县镇以及乡僻之处,与夫国外侨商,均乐阅上海出版之日报,而无形中上海日报之一言一语,遂成为全国同胞思想感觉之一致总集点。换言之,上海日报与吾国之政治文化社会风纪民智民德俱有感化性之直接影响。上海日报责任之重大,可以想见矣。

今查上海出版销路最广之日报,首推“新”、“申”两报,然可惜均为营业性质,且皆为买办式报纸,既无救国救民宗旨,遂持不痛不痒论调(编者按:最近《申报》的社评很有不少好文

章),且对于淫盗卑鄙之新闻每大事铺张,藉投今日吾国恶浊社会之所好,使今日政治之糟,社会风纪之腐败,及国民道德之堕落,该报等与有一部分造成之过焉。自《生活》周刊出版以来,挽救国人恶劣颓丧之意志,殊见有功,但惜乎其为周刊,时间相隔太长,故欲改造今日浸衰之国运,其效力仍嫌其缓而微。由此以观,在上海创办一规模宏大抱着救国救民宗旨之日报,实为急不容缓之事。

创办该项日报,其资本约需五十万圆,以十圆为一股,即在《生活》刊上(或他报上)登布招募,并将救国救民之宗旨详细宣布,以《生活》编者之人格学问,平日感人甚深,一闻此项消息,必能引起同情,一致踊跃,乐认股款。今仅以阅《生活》刊者最低限度每人认购一股计算,譬如《生活》刊阅者中只须由五万人认股,即已能得资本五十万圆,况今日厌恶“新”、“申”等报办理不完善者甚多,若再经该五万阅者在国内外宣传介绍,预料其加入认股者必多。

创办该报,其宗旨既非营业性质,故为股东只有官利而无红利可享,(此条须载明股单上,并在官厅立案。)如有盈余,除扩充日报社外,将其余作救国及慈善等费用,或添办他种有益社会事业。股票为记名式,永远不准转卖或让渡,藉免少数人操纵弄权捣乱及种种破坏举动。

凡阅《生活》刊者对于贵刊职员,尤其对于编者之人格学问,莫不有热烈敬佩之情绪,若贵社能在上海发起主办一完善之日报,则必能受国民之爱护,并经十余万之《生活》刊读者定阅及介绍(数倍于此数的间接读者尚不计),将来其销数必大(况阅者又为将来日报之股东,其介绍必有充分之力量),在短期中,其势力定能超出“新”、“申”二报之上,执全国舆论之重心,率四万万同胞之民意。此时也,欲推进民智民德,改造社会环境,督促政治,均可易为,救国救民之志愿,可指日而达也。

以上几端,不过说明其大概而已。鄙人等均非报界分子,自无办报经验,至如何规定细则,有无困难,尚有待于贵社详加考虑,并望在《生活》刊上布示意见为盼。

提议人:董濬敏。附议人:袁有鼎,孙肇修,陈国康,孙澄波,周秋如。

编者按:董先生等对于记者的奖借,愧不敢当。惟他们几位的建议,似很有研究的价值,所以遵嘱发表。事真凑巧,在接到此信的前一晚,刚有几位朋友谈及同样的意思。读者诸君对此事倘有卓见,希望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