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报》办得成功吗?这句话不能简单的答复,需要相当的解释。
此处所谓“成功”,就含有两种意义:一是究竟办得起来,还是办不起来;一是即得开办,开办之后办得好不好。请先就第一义说,我们久觉有办一种理想的日报之必要,此中理由,记者在十八期本刊里《生活日报》与《生活》周刊一文中已略有说明,因经热心读者的建议,便发起集股筹办。记者曾经襄助潘公弼先生办过一年《时事新报》,在这一年中对办报上的各方面都有相当的接触,深知此中的甘苦,但我以为苦则有之,倘能努力,亦非不可能的事情。不过我们所有的是汗和血,大量的资本是拿不出的,故实际能否开办,须视八月底以前能否收满十五万圆(全部资本的半数)为断,否则只有作罢,将已收的股款本利归还。截至记者执笔草此文时止,新华银行收到的股款不过七八万圆,就经济方面说,殊觉毫无把握。热心赞助本刊的读者多为一般平民大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记者筹款的本领又等于零,只得听其自然的趋势,到八月底再作最后的决定。
其次就第二义说,办得好不好,要看能否努力的办,坐着不办,当然无从好起。记者除联络同志组织干部外,并在积极物色超卓人才。关于具体计划,并请对办报富有经验的老友潘公弼、张竹平诸先生加入研究。愚意就报纸本身而言,要办得好,最重要的在言论之精警与消息之灵确,但这两件事都靠联络人才,共同努力,并非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