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灵川毕荣成先生:(一)怎样献身于国家?这个问题是没有人人可以通用的答案,因为献身于国家是要各人尽各人的能力来贡献给国家,而能力的大小与部门的殊异却是各人不能完全相同的。大概说起来,我们要努力使主观的能力与客观的需要配合起来,客观的需要有种种,但是各人的能力却有一定的限度与类别,我们只能选定其中为我们自己力所胜任的做去。当然,有时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力宜做某事,而在选择上却不一定就能得着某事的机会,那只有选定其次的去努力,同时常常留心更适宜的机会。你提起小学教员的职务,我们觉得小学教员的任务也是很重要的,不可轻视它。下一代的国民是将来的成员国民的“后备队”,今日教育是否正确即将来国民是否健全的根源。试问如果大家都轻视小学教员而不愿做,下一代的国民有谁去教育他们,影响于国家的基础又是怎样的严重呢?即在抗战期中,救亡工作也有种种部门,要各人根据各人的能力,分头努力,小学教育也是应该做的部门之一。我们的意思当然不是要劝人人都去做小学教员,我们的意思是不可轻视小学教员的任务,倘若自己觉得自己的能力是近于这类的工作,就应该努力做去;即自己想改业,在未得到更适宜的工作以前,还是要负责任地干,等到找到了更适宜的工作再辞去。(二)自修要买书报,这在经济上固然是一个问题,但并不是绝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无力买很多的书报,不妨先买少量的书报;再不然不妨设法看看公共图书馆或图书室的刊物;再不然,不妨结合几个朋友传观或交换书报看,或共同摊派购买书报的费用,藉以减轻经济上的负担;再不然,或设法向可以借阅书报的地方或朋友借看。总之,真有志自修的人,不是绝对没有方法想的。你如果看过“高尔基”这本书,你可以看他其先也是没有钱去买书的人,但是他却无孔不入地借到书看。至于有意思没有地方发表,也不尽然。例如本刊虽有几位朋友经常特约撰述,但是对于来稿,只要是确有精彩可取的,也是很欢迎的。问题是在所要发表的意见是否有精彩。做编者的人对于读者是要负责的,所以对于稿件不得不负选择的责任。初学写作的人,投出去的稿子往往总是退回来,或则好像石沉大海,无影无踪,这是很平常不足奇的情形。你如果看看世界上名作家的传记,可以看到他们几于每个人都经过这样的一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在自己能否逐渐有进步,暂时的挫折是不足虑的。(三)家累确是许多人所感到痛苦的一件事。但是我们既不能眼巴巴地望着家人饿死而不顾,也只有尽自己的心力做到那里算那里。国难固然超过了家难,但是弃了家是否就大有贡献于国,也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