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邹韬奋作品集(1939)
14867600000105

第105章 悼马相伯先生

据谅山电讯,百龄老人马相伯先生于本月四日晨六时在谅山逝世,这是全国爱国同胞所共同伤悼的一个噩耗,是中国在这个抗战建国最重要关头失去了一个普照全国的灯塔!

马相伯先生一生是在国难中锻炼起来的一位百折不挠的民族战士。今年四月六日为相伯先生百龄庆典,他愿以寿金作救护伤兵之用,在启事中曾谓“老夫之生百年,所历者忧患之日耳,盖自老夫之入世,吾中华民族,无日不在忧患之中也。”这是事实的叙述。他生于前清道光的庚子年(一八四〇年),正是鸦片战争舟山沦陷的一年,随后每次国难,他都亲历其境,但是国难的困境不但不能消沈他的志气,反而加强了他的奋斗的精神。他在前清末年绝意仕进以后,即专心于著述教育,于极艰苦穷困的情况下,创办震旦学院。后来震旦同学因激于爱国的热诚,反对外籍教授的侵夺权限,闹到全体退学,先生立在学生方面,携校牌率领同学创办新校,筹备继续开学,(后以法人仍用震旦原名登报招生,才更名复旦)又于千辛万苦中奠定了复旦大学的基础。当时他已经六十几岁了,但是他的这种进步的精神,奋斗的精神,完全是一个模范青年。复旦同学满天下,一二八淞沪战役,复旦同学为国参战牺牲者以百计,使全国青年听了震奋感动,尤足表现相伯先生的为国奋斗的精神。九一八之后,相伯先生以九十余岁的高龄,愤于日寇的残酷侵略,积极主张全国团结,一致抗战,奔走呼号,不遗余力,慨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在上海那样黑暗的环境中,领导青年,不屈不挠。他常说“愿以老命一条,保护爱国青年。”所以受先生为国奋斗的精神所感应者不但是满天下的先生的及门弟子,而且推广及于遍全国的为国奋斗的无量数的青年。

抗战爆发后,先生由南京移居桂林,朝夕梦寐所萦怀的是巩固团结,抗战胜利,据服侍他的媳妇马夫人说,他虽不能自己看报(眼力太差),每天嚷着要知道报上的国事消息,一听到团结的顺利,政治的进步,抗战的胜利,他的胃口也好起来,东西能多吃,睡眠也特别好;否则他的胃口也坏了,东西吃了不消化,睡眠也发生问题!最近由香港到重庆的吴涵真先生曾于半途弯到谅山去慰问相伯先生,看见他的日期是十月十日,距他逝世前不及一个月;据吴先生说,他看见相伯先生的眼睛己看不清人,耳朵也太差,几于不能听见,说话也不很清楚,但是他第一句问的是抗战胜利到了怎样的程度?在这样高龄几于失却知觉的期间,他所念念不忘的唯一的要事是抗战胜利!这是多么令人感奋的心情!我们要集中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这可以说是相伯先生最后给与我们全国爱国同胞的最宝贵的遗言。我们全国爱国同胞要不辜负相伯先生吗?那我们应该本着相伯先生为国奋斗百折不挠的始终一贯的精神,努力实践相伯先生最后给与我们的最宝贵的遗言。

记者前年途经桂林访问相伯先生时,曾安慰他说:“先生虽身处一室,但受先生爱国热诚所感应而布满全国为国家民族奋斗的青年志士,千千万万,都无异是先生的化身。”我深信这几句话绝不是虚无的歌颂,满天下的先生的弟子与遍全国的爱国同胞都必然承认这是凿确的事实。我在上文说相伯先生是一个普照全国的灯塔,也是为着这个缘故。现在失去了这一个灯塔,诚然是中国的一个大损失,但我们如能秉着先生的精神与遗志向前迈进,这个普照全国的灯塔虽在形式上是失去了,而在实际上仍然是永远灿烂光耀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