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于十一月十三日起,即以海空军在北海附近钦州湾一带进攻,十五日晨起,乘大雾弥漫之际,在海空猛烈火力之下,分别由防城、龙门、和企沙登陆,连日激战,十七日寇军窜入钦县城内,十八日续向北进,向南宁进犯,截至记者作此文时,正在南宁城郊混战中。日寇这次犯我西南,不外下列几个原因:(一)日寇遭受湘北大败,更引起国内人民及在华士兵对于侵略战前途的悲观,加强反战厌战情绪,兵心士气,日趋颓废,不得不作此冒险进攻,希望侥幸挽回危势;
(二)截断桂越国际路线,断我抗战外来资源;(三)企图利用声东击西的阴谋,想用攻桂的冒险行为来分散我国视线,俾得更向湘鄂方面乘机袭击;(四)因在外交方面更陷孤立,想藉此使英法美等国在太平洋的权益受到更大的威胁,对它不得不让步;(五)为仍将打算粉墨登场的汪逆狐群狗党虚张声势。
在我国坚持持久抗战的过程中,每遇军事上有一次激战,敌人如得到若干进展,往往不免引起有些人的过分忧虑甚至消极,使敌人汉奸得到“谣言进攻”或企图动摇我们抗战意志的机会,这一点首先须要我们的严格注意。我国抗战二年余,不但主力始终不被敌所歼灭,据最高统帅在国民参政会所报告的事实,反而比抗战初期增强几倍。敌人要想在今日作长驱直入的幻想,决无实现的可能,且事实上敌距海岸线远一步,其困难也更深一度,由于我国援军的增强与机械部队的运用,我们深信在军事上不久即可相当安定下来,阻止敌的进展。加以广西的政治与民众组织,都有相当优良的基础,广西最高当局已更充分地动员全西南的人力、财力、物力,与敌周旋,组织了动员工作委员会,使军民打成一片,彻底实行“空舍清野”的工作,使敌深入之后,不得不放弃重大兵器的使用,即食粮供给,亦须仰赖于飞机,这种由军民充分合作制敌死命的策略,在湘北大战中就表现着奇效。陈诚将军谈到湘北的大胜,说是“民众的胜利”,我们深信西南当局如能注意充分动员民众以辅军事,“民众胜利”的威力一定还可有更大的发挥。陈将军并认为敌人逞兵西南,在地理上及气候上都是自取灭亡,这也是根据事实的判断。日本自称战时可召集三千万兵员,但据最低估计,日寇在中国战争二年间,死伤达一百三十万,除了伤者之中有一部分可以重上前线者外,死与重伤而不能再当兵者约八十万,加上在中国关内处处被胶着的七十五万及东北四省的二十万,在后方及其他殖民地者若干万人,日寇人力的枯竭,可以想见,它的最后的挣扎只是回光反照,是无可疑的。
以上只是根据事实说明日寇犯桂不能破坏我国的整个抗战计划,只是敌人最后挣扎的回光返照,我们不应因此动摇抗战的意志。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不但不应轻敌,而且应深自反省,到了今日,我们还只能限于相持的阶段,有的时候还不能完全阻止敌人的飞机的冒险突击,我们应怎样更努力于更坚强的反攻力量的造成,敌人的愈战愈弱虽为铁一般的事实。但我们的愈战愈强所已达到的程度,还不够完全阻敌进犯,进一步作驱逐敌寇的有力反攻,这是我们所应深刻认识与加紧奋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