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1487700000006

第6章 吉赛尔(2)

躲在小木屋的希拉里昂走了出来,他已经发现了伯爵的秘密,手里拿着能证明伯爵身份的佩剑,决定在适当的时候揭穿那个夺走自己心爱姑娘的伯爵的伪装。

乡亲们来到院子里,他们要推举一位今年的“收获季节女王”。他们跳起欢乐的舞蹈,大家一致推选吉赛尔为“女王”。几个姑娘给吉赛尔戴上花冠,吉赛尔跳起了一段欢乐的独舞,阿尔贝特也悄悄加入到人群中,他和吉赛尔跳起了欢快的双人舞。

希拉里昂突然闯了进来,他拿着伯爵的佩剑,大声告诉大家,阿尔贝特是一位伯爵,是一个骗子。阿尔贝特去夺剑,伯爵的徽章掉在了地上。希拉里昂又吹响了号角,把在屋里休息的巴季尔达等都叫出来了。

阿尔贝特突然看见未婚妻出现在面前,大吃一惊。

巴季尔达看见未婚夫穿着农民的服装,也很诧异。吉赛尔看着两人的举动更加奇怪。当阿尔贝特吻了巴季尔达的时候,吉赛尔什么都明白了,她仿佛一下子掉进了冰窖。巴季尔达指着手上的指环告诉吉赛尔,阿尔贝特就是她的未婚夫。

公主的话如同晴天霹雳,吉赛尔感到天旋地转,万念俱灰。阿尔贝特想向吉赛尔解释什么,吉赛尔却什么都不想听,还把公主送给她的项链扔到地上。她发疯似的向乡亲们跑去。

吉赛尔昏倒在母亲的怀里。她的耳边又响起了占卜时候的音乐。她勉强挣扎起身子,重复着占卜的动作,回忆着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突然,姑娘的双手僵在空中,她目光呆滞地望着远方,最后,头无力地垂下来,带着对爱情深深的失望,带着对阿尔贝特深深的怨恨,美丽善良的姑娘离开了人世。

阿尔贝特悲痛欲绝,他举起佩剑,想要自刎,却被侍卫们拦住。他推开侍卫,扑倒在吉赛尔身上,伤心地痛哭起来。

第二幕

森林中的湖泊旁边,花草繁茂,左侧有一座新坟,坟头竖着个十字架,这里埋葬的,就是刚刚去世的吉赛尔。

惨白的月光映在林中,雾气弥漫,到处充满了神秘而诡异的气氛。

守林人希拉里昂同他的伙伴来到林中,寻找吉赛尔的坟墓。午夜的钟声响了,刹那间,鬼火闪烁,寻找吉赛尔的青年们想起了有关维丽的传说,眼里浮现出维丽们的身影,顿时觉得毛骨悚然,立刻丢下希拉里昂逃跑了。

一个头罩面纱幽灵般的影子从树丛中飘过,她浑身散发出神秘的白光,当她飘入林中墓地的时候,大家才看清,她就是维丽们的主宰、鬼王米尔达。在叮咚的竖琴声中,她跳了一段独舞,然后,她挥动手中的魔杖,召集其他的维丽出来。

维丽们一个一个地飘上舞台,她们围着鬼王舞蹈着。

米尔达的两个同伴也来到林中,她们跳起舞来,一排、两排、三排的维丽随着她们的动作跳起来。维丽们的舞蹈越来越狂躁,林中充满着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

在鬼王米尔达的指挥下,维丽们围住吉赛尔的坟墓,准备迎接这个新来的伙伴。双手交叉的吉赛尔从墓中缓缓升起,她艰难地来到米尔达身边。米尔达用魔杖碰了吉赛尔一下,吉赛尔的幽灵马上获得了力量,她的舞姿越来越快。

阿尔贝特和侍卫来到林间寻找吉赛尔的坟墓,维丽们散开了。阿尔贝特捧着洁白的百合花。侍卫心里很害怕,但阿尔贝特却毫不畏惧。

突然,阿尔贝特看到吉赛尔的幽灵出现在自己的头上,他不顾一切地向她奔去。吉赛尔的幽灵飘忽不定,一会儿跃到树上,一会儿又在林间穿行,她一边飞行,一边还向青年抛撒着鲜花。阿尔贝特追不上飘忽的幽灵,疲惫地跌倒在地。吉赛尔的幽灵来到阿尔贝特的面前,阿尔贝特悲喜交加,跪在她面前请求宽恕。吉赛尔原谅了他,两人跳起了一段缠绵的双人舞。

希拉里昂惊惶地跑上场,后面是一群维丽在追赶着他。他被维丽们团团围住,东奔西跑,找不到出路。维丽们把希拉里昂推来搡去,希拉里昂苦苦哀求维丽们放过他,但鬼王毫无怜悯之心。最后,希拉里昂被维丽们推入湖中。

维丽们隐入林中,但很快,她们又跑了回来,因为她们发现了另一个牺牲品——阿尔贝特。阿尔贝特被维丽们追逐着,就像希拉里昂一样。

维丽们又排成一个大斜线,阿尔贝特出场并求米尔达宽恕他,米尔达不肯,并让阿尔贝特也开始跳舞。这时吉赛尔挺身而出用自己脆弱的身子挡住了阿尔贝特,保护他不受伤害。吉赛尔清楚地知道违抗米尔达的命令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但她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阿尔贝特。她不像米尔达和其他维丽那样对所有的男人怀着仇恨和复仇的心理,她仍然存留着生前善良的人性和对阿尔贝特的爱。

吉赛尔和阿尔贝特跳起一段著名的双人舞。这个双人舞已成为芭蕾艺术的经典之作,经常单独演出,并被定为各种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规定剧目之一。双人舞开始时吉赛尔非常缓慢地把右腿抬到旁边一百四十五度,然后腿保持不动,转向跪在旁边的阿尔贝特,并且舞姿向前倾,好像在向他诉说着什么,然后又缓慢地从他后面绕过去。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控制动作,但编导绝不是有意去为难演员,而是完全从剧情出发。一方面表现了吉赛尔在拖延时间,因为当黎明到来时米尔达和维丽们就会消失,这样阿尔贝特就可以得救了。

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编导要与第一幕中的那个天真、活泼、调皮的少女吉赛尔形成一个鲜明的反差对比。

这一段双人舞中有不少托举动作,阿尔贝特一次又一次地把吉赛尔高高举到空中,好似用全身力气让她离开阴间世界,回到阳间,回到自己身边,但都以失败告终。同时在他们的舞蹈中不时出现第一幕双人舞中的一些片断,好像两人在默默的对话中回忆他们那段相爱的幸福时光。

吉赛尔轻盈、飘逸的怨魂舞蹈与阿尔贝特抒情深沉的舞蹈有机地融成一段虚实呼应、充满诗情画意、妙不可言的双人舞。

吉赛尔飘到阿尔贝特面前,把他引到自己的坟前。阿尔贝特本能地抓住坟上的十字架。米尔达命令维丽们不停地舞蹈,想把阿尔贝特诱入死亡的陷阱。

忽然,清晨的钟声响起,天边露出了一抹鱼肚白。鬼王和维丽们活动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她们的威力已经失去了效用。阿尔贝特的父亲、巴季尔达公主带着侍卫来到林中。吉赛尔的幽灵与阿尔贝特依依惜别,渐渐隐入墓中。

吉赛尔的幽灵慢慢消失,她手中的一朵白花掉在地上。阿尔贝特捡起白花,把它紧紧地抱在胸口,昏倒在台前。

音乐舞蹈欣赏

今天来听亚当创作的《吉赛尔》的音乐,会觉得它有些简单,甚至粗浅幼稚。但是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当芭蕾舞剧还处在一种探索时期的时候,当之前的芭蕾音乐还处在一种无序杂糅时期的时候,亚当的音乐不仅是最优秀的芭蕾音乐,而且是芭蕾音乐的一个典范、一个方向,甚至可以说是开创了芭蕾音乐的一个里程碑。

阿道夫·亚当1803年生于巴黎,1856年卒于巴黎,法国作曲家布瓦尔迪厄(Adrien Francois Boieldieu)的学生。亚当一生写作了三十九部喜歌剧和数部芭蕾舞剧,但现在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曲目,却只有一部《吉赛尔》。

《仙女》之前的芭蕾音乐, 基本上是一些单个的乐曲的串联,这些乐曲虽然也有一部分是创作的,但还有一大部分就是从一些著名的歌剧或交响曲之中摘取一些片段,因此既不能很好地表现戏剧的情节,更不能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仙女》的音乐是一个进步,但仍然非常幼稚,基本上采用单音乐形式,也就是只有一个单纯的旋律声部,其他声部只作节奏伴奏。这在中世纪的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中基本上都是如此。

《吉赛尔》是一部由十六个分曲组成的传统芭蕾舞剧音乐,是在音乐中体现戏剧构思的早期浪漫主义芭蕾的重要作品之一。

为了加强音乐的表现作用,亚当首次在舞剧音乐中运用了主题贯穿全剧的手法。他的吉赛尔主题本身包含着两个相互对比的因素:

亚当天真、活泼、轻快的曲调表现了吉赛尔纯洁、朴实的外在形象,而如歌如诉的旋律代表了她深沉内向的心理活动。亚当在呈示和展开主题时根据剧情的需要强调它的戏剧性,或者表现它浪漫主义的概括性。

在《吉赛尔》的音乐中,亚当采用复调音乐(如赋格)来丰富舞剧音乐的创作手法,以克服原来舞剧音乐缺乏独立艺术价值的弊端。因此《吉赛尔》的音乐是舞剧音乐逐渐走向成熟阶段的标志。

在简短的开始曲之后,木管乐器奏出一段民间音乐的曲调,种植葡萄的农民们随同此曲调,愉快地穿过林中空地。然后随着壮丽的乐队全奏,化装成农民的阿尔贝特伯爵登场。他走向吉赛尔的农舍,敲敲门,没有人应答。

弦乐器奏起轻快的吉赛尔主题,随着轻快的旋律,吉赛尔从树林中跑回来。

接着,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奏出了一个抒情主题,描写一对年轻人的爱情。这个爱情主题,贯穿在全剧之中,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

亚当采用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中的“命运主题”的变奏,林场看守人希拉里昂登场。这一段音乐预示了希拉里昂的悲剧命运。

第二幕的前奏曲采用了赋格手法,即主副旋律的对位、模仿等。

第二幕《最后的双人舞》是最经典的,包括音乐和舞蹈。中提琴奏出作为鬼魂的吉赛尔的主题,和第一幕小提琴奏出的吉赛尔主题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在所有芭蕾音乐中唯一以中提琴为主的双人舞音乐。

其次就是第一幕吉赛尔和阿尔贝特的双人舞音乐,小提琴奏出吉赛尔的主题,天真、活泼、充满想象力,非常好听。

在此后的演出中,《吉赛尔》又被许多优秀的编导作过一些改编,包括音乐。比如现在演出中常见的第二幕中吉赛尔和阿尔贝特双人舞的终曲,就是由明库斯作曲的。所以,现在《吉赛尔》的演出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完全按照亚当当年的原本,另一个则是由格·杰伊阿勃与罗·阿宾格编曲的新版。

版本推荐

理查· 波宁吉( R i c h a r dBonynge)指挥蒙特卡洛歌剧院乐团版CD,Decca公司,片号:Decca411 848-2

理查·波宁吉指挥英国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乐团版C D,Decca公司,片号:Decca 433 007-2亚当的音乐, 追求色彩的效果与戏剧氛围的营造,《吉赛尔》是一部具有强烈抒情效果的作品。从抒情性角度考虑,这是首选版本之一。波宁吉1930年生于澳大利亚悉尼,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萨瑟兰的丈夫。1962年在罗马初次登台,与萨瑟兰结婚后,专门研究18世纪、19世纪西欧的歌剧与芭蕾,有很深的造诣。波宁吉在Decca录过两版《吉赛尔》全剧,两版比较,蒙特卡洛歌剧院乐团的抒情性胜于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乐团,但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乐团版是由Decca著名录音师威尔金森所录制,其声场、音效又明显胜于蒙特卡洛歌剧院乐团版。波宁吉的这两个版本,戏剧化效果都比较突出。

兰契贝里(John Lanchbery)指挥德国国家歌剧院乐团版CD,Philips公司,片号:423 216-2

兰契贝里1923年生于英国伦敦,曾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乐队的首席,改编过许多芭蕾音乐。兰契贝里是指挥芭蕾音乐的专家,他追求英国皇家那种典雅的抒情,指挥的芭蕾音乐几乎张张都非常出色。

以上这三款都是全剧的录音版本,《企鹅唱片指南》评波宁吉指挥英国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乐团版为三星,其余两版没有评价。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CD,Decca公司,片号:Decca417 738-2

这是卡拉扬在Decca录制的极少数片子之一,卡拉扬以处理小品的方式来处理舞剧的选曲,色彩对比的效果好,乐队对层次、节奏、氛围的把握都很迷人。

托马斯(Michael Tilson Thomas)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版CD,Sony公司,片号:Sony SK42450

托马斯1944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好莱坞,1971年起任美国布法罗爱乐乐团的音乐指导,1970年起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托马斯的这个版本,在细腻的处理上有自己的特色,但色彩的表达则明显不如卡拉扬版。

以上这两款均为选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