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韩滉所绘,是我国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画中是5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该画堪称“镇国之宝”,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纸本国画。麻纸本,纵0.208米,横1.398米,无作者款印,历代数十家书画大家均有题记。因画艺高超,又对牛的生活习性熟悉,韩滉所留下的这幅神妙绝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人格化神品《五牛图》
723年,唐代名相韩休的儿子韩滉出生。韩滉后来成为唐代中期的著名政治家和画家。他历经唐玄宗李隆基至唐德宗李适四代,在唐德宗时期历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右丞相,封晋国公。
韩滉在政治上维护国家统一,参与平定藩镇叛乱斗争,在经济上关心农业生产,在书法、绘画艺术方面都有杰出的才能,唐武宗时进士朱景玄在他编写的断代画史《唐代名画录》中记载韩滉写道:“韩滉,德宗朝宰相。当建中末,值兹丧乱,遂兼统六道节制,出为镇海军,江浙东西兼荆湖洪鄂等道节度使、中书令、晋国公。”
《唐书》称他:“公天纵聪明,神干正直,出入显重,周旋令猷,出律严肃,万里无虞。然尝以公退之外,雅爱丹青,调高格逸,在僧繇子、云之上。又学书与画,画则师于陆,书则师于张;画体生成之踪,书合自然之理。时车驾南狩,征天下兵。虽两浙兴师,暂劳心计,而六法之妙,无逃笔精。”
韩滉是古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宰相画家,也是一位既能统兵打仗,又能丹青书画的文武全才,征战之余倾心于艺术,并且在绘画上自成一家。
韩滉镇守浙西时,乃不废绘事。那时戴嵩是韩滉属下的巡官,他画牛师法韩滉并且能得“野性筋骨之妙”,与韩滉的画马艺术并称“韩马戴牛”。
戴嵩善于画山泽水牛,其弟戴峄和张符也善画牛,笔法得于韩滉,形成了韩滉画牛一派。
在《唐代名画录》一书中,作者朱景玄将画分为神、妙、能、逸四品,神、妙、能三品再每品分为上、中、下三等,韩滉之画居妙品之上,其纸本绘画能与唐代神品画家薛稷相提并论,其画品地位与唐代小李将军李昭道、有南宗“绘画鼻祖”之称的唐代大诗人王维等8人,同列妙品上。
韩滉绘画具有一种浑厚朴实的风格。从选材到表现,都有别于像王维一类士大夫孤芳自赏、脱离现实的创作倾向。据说,韩滉的36幅画中,其中就有34幅带有农家风情,并且他尤其擅长画人物和畜兽。
韩滉政事之余,不废丹青,其画牛作品就多达16幅。韩滉擅长画牛,史有定论。《唐代名画录》称其“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我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就评价他的画作“牛羊最佳”。
我国绘画发展至唐代,牛马已成为绘画艺术中的专门题材,故有“牛马专家”之说。西汉时期论文集《淮南子》中论画写道:“今夫图工好画鬼魅而憎图狗马者,何也?鬼魅不世出,而狗马可日见也。”牛与狗马一样,是人们日常最为常见的牲畜,因此最为难画。朱景玄的《唐代名画录》中记载:
议者谓驴牛虽目前之畜,状最难图也,唯晋公于此工之,能绝其妙。人间图轴,往往有之,或得其纸本者,其画亦薛少保之比,居妙品之上也。
在当地的民间流行着这样一个传说,说有一次韩滉与友人谈论绘画之事,友人问韩滉道:“近来论画者谈及驴、牛和马,皆认为是常见之畜,最难状貌图形,不知吾兄有何高见?”
韩滉稍加思索后回答说:“此话有一定道理,因牛马都是人们熟悉的家畜,平日所常见,画家稍有不慎,或者偶有误笔,人们就能发现,所以一般画家都不涉及此类题材。”
说到这里,韩滉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不过,我以为自古迄今,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只要画家能够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画出特色的。”韩滉的这一番话,让他的友人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他的独到见解而深深地折服。
在这之后不久,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韩滉带领随从来到郊外的田间小道上,迎着和暖的春风,他感到心旷神怡。
只见附近几头耕牛正在低头食草,三三两两的牧童在一旁欢快地嬉耍着,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一副逍遥自得的样子,引得周围的牧童忍不住驻足观看和聆听。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
开阔的田野里,几位农夫正在田间用牛耕地翻土。韩滉看得出神,连忙命随从取出画夹,他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韩滉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5头牛,韩滉修改完这幅精心绘制的图画之后,对自己创作出来的这幅画非常满意,于是给这幅画卷取名为《五牛图》。
整幅《五牛图》为麻纸本,画中画的5头牛,其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
最中间的一头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是一般画家一直避讳的领域,然而也正是这头正面的牛显示出了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展现出一派和谐安宁的盛世景象与华夏儿女国泰民安的最高祈愿。
画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5头牛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5头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
站在画作前的每一个人,似乎分明能感觉到这5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被韩滉人格化了的5头牛。
5头牛列为一行,似乎缓步行走于田垄之上。右边的第一头牛,把路旁一丛小草咬了一口,正咀嚼得津津有味,它低侧着头得意地瞧着观者,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
第二头牛则昂起头向前瞻望,并加快步伐往前赶,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伙伴。
第三头牛却端端正正地站在画卷的中央不动,它面向观看者,张口“哞哞”地叫,好像在呼唤前后面的同伴,又像是对前面的路途和方向发出疑问。这头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
第四头牛正举步踟蹰,回首顾盼,它半伸舌头舔着下嘴喘息,犹豫,眼里露出惊奇神色,萌态尽露。
最后的第五头牛,穿上鼻环,带着璎珞,神色异常严肃庄重,缓缓地向画外的天地走去。
在整幅画面中,除了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画中的5头牛,每一头既可以独立成图,相互间又能首尾连贯,前呼后应,彼此顾盼,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韩滉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有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也有胆怯乖僻的。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韩滉更是独具匠心,韩滉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
《五牛图》和唐代著名的画家曹霸和韩幹所画的马,以及周昉、张萱画的仕女图相比较而言,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于其线条茁壮,所以韩滉所画的5头牛姿态虽有平、奇不同,但在审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令人回味无穷。
整幅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造型准确生动,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被后世称为我国绘画史上的神品。
宋代著名美术史论家郭若虚在一部由史论、传记、绘事遗闻3部分构成的绘画史《图画见闻志》中写道:
画畜兽者,全要停分向背,筋力精神,肉分肥圆,毛骨隐起,仍分诸物所禀动之性。
图中所绘5头牛皆为北方黄牛一系,在清代郑绩的《梦幻居画学简明》中写道:
南方多水牛,北方多黄牛、乌牛。黄乌二种卑小,角短,颈扁,下颌无肉,软皮下垂如旗。
从图中所绘牛来看无不合矩,可见作者对牛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观察得何等细致,并且形之于笔墨,使之跃然纸上,成为千古名作。后来,元代的大画家赵孟頫在看到韩滉的这幅《五牛图》后,赞不绝口,挥笔题书:
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以牛入画是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
《五牛图》是其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关于《五牛图》的创作意图,历来说法不一。最早的解释者是元代的赵孟頫,他认为韩滉此图意在效仿梁代陶弘景画牛寓意的故事。
陶弘景是齐梁时期著名的道士,他虽修道山中,但并未忘情世间,多次替萧衍出谋划策。萧衍立国为梁后,多次召他出山,他都坚辞不就。
有一次,梁武帝准备聘任陶弘景为宰相时,陶弘景画了两头牛作答:其中一头牛套有金银笼头;另一头牛则悠游在丰茂的水草间。据《南史》记载:“一牛散放水草间,一牛著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
梁武帝见画后,便明白了陶弘景的意思,只好赞叹他高妙的情怀,而不再勉强他出任宰相一职了。原来,陶弘景认为宰相一职虽然位高权重,却如一头牛被套上了金银笼头,远不如牛在水草间随性悠游生活得自由舒适。
据史书记载,出身名门又身居高位的韩滉任两浙节度使时,经常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组织农民开挖池塘养鱼致富,还与农民共同商讨施肥除虫等田间技术,这说明韩滉对农民怀有极大的同情心与深厚感情,对朝廷穷奢极侈的官宦生活表示不满,同时也成为他绘制出惊世名作《五牛图》的根源和动力。
后来,《五牛图》又有了吉祥的寓意,有开运祈福调理风水的功效,适合作为赠送友人或个人品赏。在我国传统的风水上讲,牛是兴旺的象征,寓意事业兴旺,财源不断。
《五牛图》中的第一头是拓荒牛,第二头是好运牛,第三头是招财牛,第四头是旺家牛,第五头是如意牛。并有“福牛纳福”、“禄牛纳福”、“寿牛纳福”、“禧牛纳福”、“财牛纳福”,是祈求富贵吉祥、平安如意的寓意。此外,《五牛图》还有辟邪、祛毒之说。
韩滉画牛之精妙乃为我国绘画史千载传誉之佳话:古人说韩滉画牛“落笔绝人”;对于其牛畜画,陆游谓之有生难见之“尤物”,赵孟頫称其为“稀世名笔”,金农叹为“神物”;又有清代画家钱维成将韩滉与韩幹并称为“牛马专家”。
考之画史,韩滉不仅是牛畜画的专家,在人物画方面也造诣精深、风格特出而自成一家。但韩滉“尤好图田家风俗”,描绘农家事物、风俗人物和表现农家生产、生活场面的田园风俗画在韩滉绘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韩滉绘画极为重要的内容。
拓展阅读
《五牛图》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至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五牛图》几经流转,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
后来,我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购回这幅珍贵的《五牛图》,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画作的安全。经过鉴定《五牛图》确为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收回。《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宫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五牛图》流落民间
这幅纸本设色的《五牛图》,在构图并不复杂的画幅上,画家韩滉一共绘制了5头牛和一小丛荆棘,这5头牛或行或立,或正或侧,或俯或仰,姿态各异,神情毕肖。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
韩滉在《五牛图》中着重突出了牛的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他用粗壮雄健而富于变化的线描,表现牛的骨骼和筋骨,以赭、黄、青、白等色彩表现5头牛毛色的不同,而且根据牛体的凹凸施以不同颜色,具有立体感。
“点睛”是牵动全局的关键,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5头牛瞳眸炯炯有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韩滉采用极为简洁的近景构图方式,以粗壮雄健而又富于变化的线描,以及丰富多变的清淡设色,从不同角度将牛既忠诚老实又倔强耐劳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传神。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由于画家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准确把握,竟然选取了动物绘画中最难把握且极不讨好的正面角度,绘制出牛的炯炯目光,而没有丝毫的生硬,难怪历代书画大家都对这幅画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如此一幅名画,自然免不了被历代皇家及书画藏家们所珍藏、著录。《五牛图》一经问世,便成为了历代皇室和大收藏家们争相收藏的宝物。相传,宋代以后,《五牛图》曾一度深藏在宫闱之中。而第一次收藏这幅图入宫的人,正是历史上有名的书画皇帝,也就是宋徽宗赵佶。
据记载,宋徽宗曾经在《五牛图》上写过题跋,但后来的画上却没有。有人猜测,可能是流传年代太久,画面破损,装裱画时宋徽宗的题跋迫不得已才被裁掉了;还有人说,由于宋徽宗的“瘦金体”非常有名,可以卖大价钱,于是就被人裁去了。
1126年,金兵大举进犯中原,并很快占领北宋时期的都城汴梁,北宋时期皇宫顷刻被毁,宋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但《五牛图》未被掠走,而是流传到了宋徽宗的第九子、同样热爱书画的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的手中。
据说,仓皇南渡时的宋高宗一直随身携带着这幅妙笔通神的名画。该图上的“睿思东阁”、“绍兴”等钤印就是在南宋皇宫收藏的见证。
1279年南宋灭亡,进入元代以后,《五牛图》仍然被赵宋皇室后裔所收藏,初为赵伯昂收藏,后归大书画家赵孟頫收藏。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元代著名画家,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1291年7月,赵孟頫在得到《五牛图》后,欣喜异常,请良工装裱,并于1293年在画上写下了第一段题跋,详细记录了自己获得此画的过程:
见韩滉画数种,集贤馆画有《丰年图》、《醉学士图》最神;张可兴家《尧民击壤图》笔极细;鲜于伯家《醉学士图》与此《五牛图》皆真迹。
田师孟以此卷示余,余甚爱之,后乃知为赵伯昂物,因此托刘彦方求之,伯昂欣然辍赠,时至元廿八年七月也。明年六月携归吴兴重装,又明年济南束仓官题,二月既望,赵孟頫书。
赵孟頫得到《五牛图》后,装裱一新随身携带至济南,日夕观赏,浮想联翩,抚古思今,欣然命笔,于是又在画上写了第二段跋文:
右唐韩晋公《五牛图》,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昔梁武帝欲用陶弘景画二牛,一以金络首,一自放于水草之际,梁武帝叹其高致,不复强之,此图殆写其意云。子昂重题。
在这段题跋文中,赵孟頫以宋代宗室后裔事元,此事关文人的民族气节,所以难以去怀,又不便直接说出。
以前梁武帝命陶弘景画牛,陶弘景不愿意做官,故画一牛以金络羁首,不得自由,画另外一头牛自由自在地在水天绿草之间,得其天然。陶弘景欲归于田原隐于山中,以画牛表达心曲,梁武帝叹服其高致,也不强其所难。
因为陶弘景原是齐朝左卫殿将军,入梁朝以后,隐居茅山,不肯出山为宦,梁武帝对其十分敬重,有大事必垂询于陶弘景,人称“山中宰相”。
赵孟頫作为宋代宗室,在元代为官,这双重身份,难免为世人非议,故以陶弘景画牛的典故排解心中难言的思绪。赵孟頫难道也想当个山中宰相吗?然而从《五牛图》的归宿来看事情并非如愿。
1314年,赵孟頫偶然在太子书房中又见到了本属他自己收藏的《五牛图》。由于元太子不识《五牛图》的艺术价值,竟然以《五牛图》作为赏赐之物,转赐唐古台平章。
赵孟頫目睹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至宝至爱,不明不白地流落他人之手,听其转送别人,真是百感交集,于是挥毫三题《五牛图》:
此图仆旧藏,不知何时归太子书房?太子以赐唐古台平章,因得再展,抑何幸耶。
延佑元年三月十三日集贤侍读学士正奉大夫赵孟頫又题。
赵孟頫珍藏了40多年之久的稀世名笔,竟然为他人所夺,真是“赵宋江山不再,图何存焉”。
作为大收藏家、大书画家,赵孟頫的心情既焦灼,又非常痛苦,唯有直呼“抑何幸耶”,其实他心中悲呼的是“大不幸耶”,不知是哪个奸刁小人,窃取了他珍藏的稀世名笔献给太子,而太子又不识国宝,转赐他人,真是明珠暗投。
赵孟頫唯有以“不知何时归太子书房”语,聊表愤然不平的胸臆,含悲三题《五牛图》。从此以后,《五牛图》不再归赵宋宗室后裔所有。
1352年,此时赵孟頫已逝世30年。山东人孔克表在海虞邹君玉处见到《五牛图》,卷轴上有赵孟頫3次品题墨迹,孔克表读后唏嘘不已,邹氏要珍爱这幅画作,妥善秘藏,并题跋文写道:
善相马者,不于骠黄牝牡而于天机,余谓观画亦然。海虞邹君玉示余《五牛图》,有步者、睵者、纵而鸣者、顾而舔者、翘首而驰者,其天机之妙,宛若见之于东睾西垄间,亦神矣哉。吴兴赵文敏公以为唐韩晋公所画品题再三,至称为稀世名笔,盖有得于此矣。君其宝之。至正十二年春二月七日。鲁孔克表题。
孔克表以为,画贵在天机神韵,《五牛图》独得天机,并将五牛神采以“步者、睵者、纵而鸣者、顾而舔者、翘首而驰者”的文辞一一形容出来,孔克表可谓是韩滉的隔世知音。
《五牛图》自宋代皇室南渡以来,元代由赵伯昂、赵孟頫、元太子、唐古台平章、海虞邹君玉等收藏。在明代又是几易其主,曾归大收藏家项元汴所有,藏于秀水,就是后来的浙江嘉兴天籁阁中。
据说,项元汴的儿子项圣谟在珍藏韩滉《五牛图》真迹的同时,还特意绘制了一个《五牛图》临摹本,人称“项圣谟本”。
清兵入关后,《五牛图》一度下落不明,直至清乾隆年间,《五牛图》又得到大鉴赏家、大书画家金农题跋。原来,《五牛图》流落于民间,曾藏于浙江桐乡汪氏斋中,并有吴兴(现在的湖州)归安秀才姚世钰于1739年已未中秋题记和金农题记。姚氏题:
乾隆已未中秋,钱塘金农、归安姚世钰观于桐乡汪氏求是斋。世钰记。
“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的族弟汪援鹑住在浙江桐乡。汪援鹑字庭坚,笃信佛,收藏甚丰,家室殷富,《五牛图》上,有“汪庭坚印”,是清乾隆年间《五牛图》的重要收藏者之一。金农得《五牛图》后,久久难以去怀,8年以后,即1746年,金农和杭州西湖僧人明中,二访桐乡汪氏求是斋,又一次观览《五牛图》。金农题记:
丙寅嘉平之月,与西湖僧明中再观于求是斋,愈观愈妙,真神物也。稽留山民金农又记。
金农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收集古玩字画,所见极多,二观《五牛图》,越观越觉得此画妙不可言,叹为神物。
从1739年至1746年,《五牛图》藏于汪氏求是斋中有14年以上的时间。江南汪氏是大姓,《五牛图》后归清代朝廷所有,据说与汪氏中在朝为官的汪援鹑以及其本家汪承斋等人有关。
拓展阅读
项圣谟出生在明代1597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是他的祖父项元汴去世后的第八年。项元汴在自己临终前,曾经将平生所收藏的古书画及其他的古器物,分给了他的6个儿子。项圣谟的父亲也自然能得到一份,其中就有著名的《五牛图》。
后来,项圣谟在1631年临摹过的唐代画家韩滉的这幅《五牛图》。《五牛图》项元汴曾经收藏过,其上有他的题记和许多的收藏印记。很可能这幅名迹,就是项元汴死时分给他父亲的,后来归了项圣谟收藏。
清宫秘藏《五牛图》
清代,乾隆皇帝虽已久慕《五牛图》,却一直未见到韩滉的这幅真迹。乾隆皇帝曾一边诏令宫廷画师蒋廷锡临摹当时收入宫中的明代画家项圣谟的摹本,一边广诏天下寻韩滉的《五牛图》真迹。
1752年,两江总督尹继善终于觅到韩滉的《五牛图》,当时正好赶上乾隆皇帝的寿诞,于是《五牛图》便被作为万寿贡礼呈送进了清宫。
此后,《五牛图》被载入大型书画典籍《石渠宝笈》,被清宫内务府秘藏,时间长达百年之久。在这幅《五牛图》上,乾隆皇帝留下了数则题跋和钤章。
乾隆皇帝酷爱书画艺术,一生吟咏搜求图书,稽古右文乐此不疲,当他获此稀世名笔后,龙颜大悦,当即御笔题《五牛图》卷首写“兴托春犁”4字,并书“唐史称五牛图”6字。1753年,乾隆皇帝又在《五牛图》画心上赋诗写道:
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象间。
舐龁讵唯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清代国策重本抑末,重视农桑。按照风俗,历代皇帝每逢立春日,都要去先农坛扶犁,晓谕天下开始春耕。民俗也有“打春牛”之说。
“一牛络首四牛闲”是说《五牛图》中的5头牛,状貌各异,从右至左第一头牛在低头食草;第二头牛翘首向前奔驰;第三头牛则纵趾而鸣;第四头牛在回顾舐舌;唯有第五头牛,它以红绳络头为饰,在缓步跂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
“络首”的这头牛在忙着,其他4头牛在闲着。暗指韩滉的5个兄弟中只有韩滉一位在朝为官,其他都已赋闲林下。
“弘景高情想象间”是说,陶弘景虽为齐朝的将军,但又以隐士身份辅助梁武帝为政的情怀,但要效仿梁朝时期陶弘景画牛寓意归隐山林,在后世只能是想象而已。
“舐龁讵惟夸曲肖”意思是指不要只夸赞画家对牛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还需了解画家作画的深意。
“要因问喘识民艰”的意思是说,应该效法古代先贤丙吉多关心民生疾苦。
“问喘”一典出自《汉书·魏相丙吉传》中的“丙吉问喘”,说丙吉是汉宣帝时期的宰相,一次驾车出门看见街上有人打架斗殴,打死打伤的百姓横七竖八地躺在路上,他命令驾车人驱车而过不闻不问。
再往前走,丙吉又看见一个人赶着一辆牛车,那牛吐着舌头直喘粗气,丙吉立即停车派属下去询问那赶牛车的走了几里路。这种轻视百姓、重视牛的做法,表面看来荒唐可笑,所以他属下的椽史讥讽他所问失当。
丙吉却说:“百姓互相杀伤,这是长安令、京兆尹该管的事,等送来审案汇报进行赏罚就是了。作为一个宰相,不要去亲自管这种小事。现在正是春天,如果牛走路不远而喘气,气候不该热而热,就是节气失调,伤害就大了,这才是该忧虑的地方”。
属下听了这番话,纷纷为丙吉的高瞻远瞩而叹服。
《五牛图》画得如此的惟妙惟肖,是因为韩滉虽为宰相,却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韩滉的田园风俗绘画表现出画家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忧虑和同情。其绘画中牛的形象正是其“任重而顺”甘于寂寞的人生写照。
乾隆皇帝久慕《五牛图》终得真迹,而且是在其寿诞之际,如同双喜临门,乾隆皇帝简直是大喜过望。次年刚一开春,他又题诗跋于真迹《五牛图》上:是卷旧藏天籁阁项氏,项圣谟尝有摹本。
故大学士蒋廷锡未见滉真迹,因仿项摹,志虎贲中郎之慕,今得见此,当益叹古人不可及也。今项本不知所在,而蒋画与此卷并入《石渠宝笈》遇合,信有定数耶。既叠韵题两绝句并录于此:
摹本重临迢食闲,晋公真迹去思间。
石渠今日同收取,老牧纵知稼穑艰。
云海涛翻闹后闲,圣谟迹落有无间。
张衡端是振奇士,水牯麦余立语难。
蒋卷后尚书张照题句:
多寓禅机,故并及之。御题。癸酉初春三希堂御笔。
乾隆皇帝在题诗前,先写了有一段跋文。跋文的意思是说:这卷《五牛图》,以前是项元汴收藏在天籁阁的,项元汴的儿子项圣谟曾经有一个临摹本,所以大学士蒋廷锡未有能见到韩滉的真迹,只是仿照项圣谟的摹本而临摹,以了却他虎贲中郎的仰慕之情,今日得见此《五牛图》真迹,更加感叹古人是不可逾越的。现今,项圣谟的摹本不知道在哪里,而蒋廷锡临摹的画卷与此卷《五牛图》一同在《石渠宝笈》遇合,难道这是天数吗?姑且按照以前所作的诗的韵脚,写两段绝句,一并录在这里。
乾隆皇帝在题诗之后,又清楚地说明了蒋廷锡的画卷后面有尚书张照的题跋:
题跋中多寓禅机深奥难解,所以在这里一并提及一下。
从上录御题诗跋中可知,在当时《五牛图》存世的有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题跋过的真迹一本,明代画家项圣谟临摹一本,清代宫廷画师蒋廷锡临摹的“项圣谟本”一本,计存世真、赝摹本共3件。
后来项氏摹本不知所终,清代大型著录文献《石渠宝笈》同时收录韩滉的《五牛图》真本与蒋廷锡临摹的“项圣谟本”。
1754年,乾隆皇帝又再次于他的书房三希堂御题真迹《五牛图》。此卷既入《石渠宝笈》,曾题一绝句,继得蒋廷锡摹本,蒋故未见此卷,乃说项圣谟卷抚出者,因即用旧题韵题二绝句,第不知项卷所在,得之千余年间,后先相映,且俱入秘府。韩滉有知,当深信其不孤矣。因再叠前韵,用题项卷并书于是,以识所自:
采采相忘水石闲,黄钟韵满腔鸣间。
青桐居士今知胜,虎贲中郎枉慕艰。
兼得王羊不胜闲,千年一瞬静披间。
居然十五牛来牧,恒亦因知樯事艰。
赵孟頫作为大书画家3次题《五牛图》,乾隆皇帝酷嗜中原文化,也3次题《五牛图》。赵孟頫是宋宗室,乾隆是一国之君,显示出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熟悉和农业生产的重视,也表现出乾隆皇帝对于书画艺术高雅的欣赏情趣与深厚的艺术素养。
乾隆皇帝酷嗜书画,得到《五牛图》后,御笔3次题《五牛图》,题卷首一、作跋文二、绝句5首,又由词臣唱和,宫廷画师步韵,成为一时盛事。宫廷画家钱维成精通画理,恭和诗写道:
二韩挥翰尽神闲,牛马专家伯仲间。
画肉徒资杜陵诮,固知不及画牛艰。
唐代画家韩幹善画马,杜甫在《丹青引》中曾写道:“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幹唯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此为“画肉之诮”。韩幹并与韩滉合称“二韩”,是画牛马的专家。清代词臣金德瑛步韵恭和写道:
春塍耕后绿宽闲,宛在坡平草软间。
饭罢谁人歌扣角,来思还念一犁艰。
《五牛图》的背景基本上是空白,这布白的空间,更令人可以发挥想象力,“宛在坡平草软间”即是对背景的想象与补充。
词臣钱汝诚恭诚慕和道:
贡使初回列戟闲,早图丰稔兆田间。
转翰戎马重为此,尚忆春犁粒食艰。
《五牛图》没有画牛耕地,但可以想象到耕牛御犁前后的悠闲神态,所以词臣们都以犁田的艰辛咏唱,由春犁推理想到粮食的得来不易,也联想到画家良工意匠惨淡经营画面的艰难。
宫廷画师董邦达恭和诗写道:
移镇犹余飞墨闲,宛然犁影夕阳间。
幽风图就关民俗,想见田家穑事艰。
董邦达是一位画家,也十分熟悉画史,他说韩滉是在镇守各地时抽出空闲时间作画,一天劳作以后,耕牛卸去犁具,漫步在夕阳之间,这样的民俗风情图画,唯有像韩滉那样体贴田家耕作艰辛的画家才能画出。词臣观保恭和诗写道:
江南坐镇想清闲,托兴常留桑拓间。
饮龁自余萧放意,野犁缥轭总忘艰。
观保的诗也是说韩滉是在坐镇江南时画《五牛图》,诗意与董邦
达大体一致。词臣裘曰修恭和诗写道:考牧图成袖手闲,一千年尚在人间。
后来名辈谁方驾,长念良工意匠艰。
裘曰修诗从千年画卷尚存人间,后人无法超越其艺术成就的角度,感叹和钦佩韩滉的艺术。词臣汪由敦恭和诗写道:
释轭悬犁暂放闲,传神寓意尺图间。
夺胎尽许译能事,惨淡何如创格艰。
汪由敦是乾隆身边的近臣,他看到了韩滉创建画牛风格的艰难,众词臣从牛耕的艰辛说到绘事的不易,步乾隆诗韵,并且将诗句恭录在《五牛图》长卷诗跋之中。
乾隆皇帝以盛世君主的文治气象,与众词臣赓唱迭和。礼亲王爱新觉罗·昭琏说:“纯庙(乾隆庙号纯皇帝)赏鉴书画最精,尝获宋刻《后汉书》及《九家柱注》,心甚爱惜,命画苑写御容于其上,其他如韩滉《五牛图》,设春藕斋;周铸十二钟,于景阳宫……”
可见,乾隆皇帝为保《五牛图》万古无虞,还亲设春藕斋珍藏《五牛图》。清代末年,《五牛图》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后来,又几经辗转,最后收藏于后来的北京故宫博物院。
按照创作年代先后排序,唐代韩滉所作的这幅《五牛图》属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四,它是一幅纸本设色画,也是我国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五牛图》千载流传,图上布满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题跋,对后世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拓展阅读
戴嵩是韩滉的部下,韩滉在浙右当地方官时,戴嵩为巡官。他也能书善画,画牛以韩滉为师,最擅长画水牛。当时韩幹擅画马,与戴嵩画牛齐名,故有“韩马戴牛”之称。
关于戴嵩画牛,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见了,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牧童整天与牛生活在一起,发现牛在角斗时牛尾是紧夹在两股间,戴嵩画作中的牛尾是甩在外面,说明画家观察斗牛还不够细致,以致造成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