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常所说的“钝”,是不显、不露、不锋、不利的意思,这里除了这么些意思,还包含有这么两层意思:
一是因世事艰难,人力有限不能显露、锋利,另一层是能去显露锋利而尽量不显、不露、不锋、不利。东谷赘言曰:
“大辨若讷,大巧若拙,钝之习于人者也。夫君子之处世也,敏於天者必求钝之……敏其钝者,困心衡虑不冥顽也。钝其敏者,藏锋敛锷不挥霍也。不冥顽者,不自弃也。不挥霍者,不自伤也。”
这可称作纯愚者的智慧,隐逸者的长处,柔弱者的力量,和谐熟世故者的简朴。能如是,就可以做到“不自伤也。”现代“电化学”的理论,也与此很相符合,金属钝化以后,其腐蚀速度会大大降低,可见“纯”对人与物的功用,竟是这么的不谋而合。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人们所能知道的最凄绝的悲痛,便是奋力去做许多事,却又一事无成。”
从钝智者的角度来看,这是有些好笑的,最凄绝的悲痛于他们始终是无缘的。钝智者也努力去获取、去拓展、去争取。但他们却有这么个坚信:
坚信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在大自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规律的运行之间,没有一个人能永远上当做“傻子”,自己不可能比所有人都更聪明;况且,成功是件人人有份的事情,不是仅仅属于自己。有了这样的智慧,当他们再去获取、拓展、争取时,心态就一定会很平和,只是为了尽自己的智尽自己的力。至于成败,只不过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它的价值是一回事,它能给人带来感受又是一回事。
一般的人,总是将成败的价值与感受联为一体,于是就自然则然地出生诸多“凄绝的悲痛”,而钝智者却不在乎此,只将尽智尽力与结果的感受联在一起。于他们来说,无论是成与败,都会从“尽智尽力”的情况来进行一番总结,争取再有这样的机会时,能够做得更完美些。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态作如是考虑,哪怕是拿了世界第一,纵然会有激动,却不会有骄傲,当然,如果是名落孙山,也不可能有什么“凄绝的痛苦”。只要是尽智尽力就会产生幸福的感受,结果怎样却不屑一顾。
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是否尽智尽力完全取决于自己,而要想获得一个圆满的结果却得凭借诸多因素的相帮。从这点来说,钝智者可以作自己幸福的主宰,而一般的人却只能靠别人恩赐的掌声来感受幸福。
如果说钝智者也有一个追求的目标,这便是一种“水”的智慧的复影。水有着道家最伟大的智慧,即:向最低下的地方去求取它的发展。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谷”指空的意思,代表着世间万物的子宫和母亲,代表阴或牝,是世间生命起源的地方。
谷神不死,
是谓元牝。
元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老子《道德经》)
向最低下的方向追求,是智者的追求,比之“想当将军”的士兵:一个最见效的方面就是追求者平空地便免去了许多烦恼,在追求中仍然能随时领悟到人生的种种乐趣和幸福;另一个最见效的方面就是追求者能更快地完善现实位置中的自我。
譬如一个士兵,他的梦想是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士兵,这梦作为行动的引导,必然将他从最基本的各个方面来完善一个好士兵所需要的素质。而梦想做将军的人,则必然要把部分,甚至更多的精力去完善一个将军所需要的素质。在这个世界上,拿破仑或许不是独一无二的,但如他的运气的人毕竟是少得可怜。
正如万物的发展成熟都需有个循序渐进,有个阶段一般,人的发展也只能是一级级地来进行。我的调查研究告诉我,一个合格的士兵本身就已经具备了当军官的大部分素质,剩下的只要到军官的位置上去实践一下就成;一个称职的村长,本身也具备了当国家主席的大部分素质,剩下的只要到更上一级的单位逐步地锻炼就成。现实的人才发展也一再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将军”,是从士兵逐级升上来的;有不少省里的中央的领导,也是从村长逐步升上来的。再看看当今世界各式各样的名人,无论是政界的,还是商界的;是文化人,还是科技人,他们中有许许多多都是从遮民和最普通的人群里走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智者的循序渐进地追求,比之“想当将军”的士兵的追求,能更快地达到最高层的目标。
2、
钝智者幸福来自于尽智尽力,来自于自己,他们纵然是达到了很高的目标,也喜悦,却是为自己的尽智尽力而喜悦;他们达不到目标,也能带着喜悦的心情来承受这暂时的失败,静静地等待着时机,努力地完善自我。无论成功与失败,始终保持不显不露、不锋不利的原则。
这个原则,比之显露,锋利的人来说,除了上述三个从自身优势来说最见效的方面外,从外界来说还有个最见效的方面,这就是钝智者更能得世人的支持和帮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能得到世人的支持和帮助,这正是钝智者一方面幸福快乐,一方面事业又蒸蒸日上的最有力的保证。
柔弱、无能为力的感觉不止在一般的人,就是在那些貌似强有力的人心里也是存在着的,要说有差异只是感觉时间长短上的差异罢了。当人们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总是异常地渴望帮助与同情,将这种体验反射出去,人们,无论是生存的强者还是弱者便都自然而然地生出同情弱者的心理。对弱者、世人便愿伸出援助之手;对强者,则更愿与之争斗、比试,发出攻击。钝智者正是深明世人的这种心理,无论得势失势,总能保持自己不显不露、不锋不利的面目,以平和、容忍、柔弱待人。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恕。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天下。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
(老子《道德经》)
有了这以动制动的规律,一般的情景中自然会生出不以暴抗暴的局面:
以道传人主者,
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
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
果而勿伐;
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
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
是谓不道,
不道早已。
(老子《道德经》)
而钝智者处理这类事情,用的是一种近情的高妙的智慧:
将欲歙之,
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
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
欲固兴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便是钝智者的智,始终在避显、避露、避锋、避利上做文章,修炼到甚至给人貌似愚的感觉。
老子说,愚者得福,因为他们是世上最快乐的人。十八世纪时的郑板桥说了一句绝妙的名言:
“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
求钝智者认为:仅有聪明实际上不能算是聪明,甚至可以说是糊涂,只是那些由聪明转入的糊涂才可以说是真正的聪明。貌似聪明实际上是糊涂,貌似糊涂这才是最聪明。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与很精明的人打交道。中国如此,外国同样如此。美国就有一名俚语告诫人:
“不要太精明。”
反过来说,貌似糊涂的人受人欢迎则是一椿随处可见的事实。许多大人物都把大权交给一些愚笨但却忠心的人,让他们耀武扬威。据说蒋介石就是喜欢胡宗南,虽然他屡战屡败,可是当蒋介石打完他左脸时,他能主动将右脸偏过来请蒋再打。再有那个安碌山,比杨贵妃,却认杨为母亲,并能扭动肥胖的身体为之跳舞取乐,结果得了贵妃欢心,得了皇帝欢心,独掌了军事大权。这些表面愚笨而忠心的人,比起那些所谓精明的人来说,运气往往不知要好上多少倍。有精明人怨道:
天不平来地不平,
世上哪里有公平?
愚笨之徒娶娇妻,
精明的人冷门庭。
这也是他们自讨苦吃。事实上只要我们把自己所有的朋友都细细地想一想,就可以发现我们究竟喜欢怎样的人。我们自己不是也喜欢与愚笨的人打交道么?原因是认为他老实可靠,和他相处可以尽情泻意,不必处处提心吊胆。智慧的男人多数不想要精明的妻子,而智慧的女人也多数不愿嫁太精明的丈夫,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