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158300000050

第50章

第6章第6节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考碗”

据媒体报道,2009年国家公务员报名通过审核的人数创纪录地超过了105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8∶1,为历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

近年来,持续火暴的公务员考试已经在大学校园里“催生”出了一个特别的族群——“考碗族”。二十几岁的你相信对这些名词并不陌生:

金饭碗,即指考上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银饭碗,指直辖市省级公务员;而铜饭碗、铁饭碗则分别指地市级和镇街道一级的公务员。

多数“考碗族”的价值标准是:单位级别越高越好,越是经济发达省份越好,离家越近越好。

面对如火如荼的公务员考试,不少年轻的“考碗族”们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不但让旁观者迷茫,就连“考碗族”自己也纳闷,不知道怎么就加入了“考碗”大军中。而从经济学上看,考碗族火暴的背后,是大学生毕业人数与工作岗位的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一般来说,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自发地调节供求关系,供大于求,价格就下落;供不应求,价格就上升。

我们首先分析大学生供给:从量上看,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可以说“供应量”很有保证。再看需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但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形势大受影响,新增岗位的数量远低于毕业人数,总体而言供大于求。因而,众多年轻求职者争夺一个工作机会的场景在各人才招聘市场屡见不鲜。

在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之际,我们都在盘算着不同的出路,盘算着不同机会成本的毕业选择。一般来说,毕业时都面临几种基本的选择,出国、考研、就业、创业等。在这几种选择中,根据各个人的不同的情况,其所形成的机会成本也是不一样的。当大部分的人认为考公务员收益更大时,就出现了“考碗族”火暴的场景。

经济学是一门利己的学问,每个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都会谋求自己的最大化利益。从这个角度上说,大学生就业时选择发达城市、大型企业、热门职业,都是利己的表现,无可厚非。

但同时,经济学也是追求理性的学问。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顾自己的专业和自身条件,盲目地一窝蜂似的去追逐大型企业、热门职业,并非是理性选择。这种现象往往导致一些较不发达城市及一些中小企业和一些普通职业应聘者寥寥无几。这就不难解释,尽管在2009年国家公务员报考火暴,但是仍出现了87个无人报考职位及13个报考合格人数未达到计划人数的职位。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面对公务员考试,更多的年轻人应当学会理性对待,理性选择。从个人而言,选择公务员是基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理性认识,因为中国社会政府机构占有相当大的资源,可以从中得到工资、住房等有形收获和社会地位、声誉等无形收获。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公务员工作相对不专业,如果其中聚集了大批理科、工科甚至医科方面的大学毕业生,不能不说是教育投资的一种浪费。无论从个人还是社会的角度出发,为了做到真正的“理性”且“利己”,我们应当根据自身的个人职业规划,看付出与实际收益之间的比较相差多少,理性看待“考碗”。

智慧小品:你适合做公务员吗?

以下这几类人适合做公务员:

1.立志从政者。对政治比较关注,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并且个人长期积累的知识及口才等能力较适合在政界发展。

2.冷门专业就业难的应届毕业生。某些专业常生僻或其专业性较强,社会需求量也小,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报考公务员不失为不错的选择。

3.在当地缺乏发展空间者。某些地区经济不发达,收入偏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报考公务员可作为首选。

4.视稳定高于一切者。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些人没有踌躇满志的抱负,只想安定地、没有风险地工作生活,公务员成为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职业。

以下这几类人不太适合侨公务员:

1.追求事业上有快速回报者。他们渴望创业,有野心,并且追求一种扩张性,追求快速回报,希望通过个人努力能快速地实现规模的扩大以及创造利润。

2.不擅应付人际关系者。如果自身性格不能在这个行业中沉淀下来,稳定无从谈起,也就失去了当初报考公务员的意义。

3.“凑热闹”的人。很多人对于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以及成为公务员的益处没有很清晰的想法,但是受周围多数人报考的影响自己也会报考。更有一些“考试族”凡是有报名资格的考试无一遗漏,当然也少不了公务员考试。

你是哪种人?还选择报考公务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