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158300000051

第51章

第6章第7节频繁跳槽,是浮躁还是理性?

临近年终,28岁的yoyo又开始考虑跳槽的事了。说起来,yoyo的个人资本也算不错:名牌大学财经系毕业,英语六级,口语不错,靓丽的外形。但她的资本使得她总不满足于现状。于是,她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研究报上的招聘启事,如果哪家公司开出的待遇比现在的公司高,那她一定毫不犹豫地奔向那家公司。有好事者偷偷帮她算了一下,结果吓了一跳:毕业三年,yoyo已经换了七八家公司,最夸张的时候她一个月连跳两家,其中一次才上三天班就跟老板说再见了。

yoyo对那些好几年都待在一个单位没有跳槽打算的人总是嗤之以鼻:“每个月拿这么一点工资,不跳槽,这辈子能混出什么来!”

其实,如果yoyo懂得以经济学的眼光给自己算一笔跳槽账,没准她就会重新考虑跳槽的问题。

首先,从近期看,跳槽后,你需要重新找工作。找工作会花费你多少钱呢?有人曾根据自己找工作的经历算了一笔账。

离职半个多月,参加人才市场现场招聘三场,花费如下:

1.购人才市场入场券三次,共花45元。

2.往返于住处与人才市场三次,车费50元;到五家企业参加面试,车资200元。

3.生活费(这里仅指吃饭),平均每天20元,一共17天,共花340元。

4.房租费,因找工作不确定,只能按天租,每天25元,17天房租共425元。

5.其他费用,如生活用品、通倍费用、饮用水按8元/天计算,17天共136元。

此期间,共花1196元。

未离职之前,公司提供食住,每月净收入为3200元,而找工作17天内约花销1200元。如果离职去找工作,不仅不会花掉1200元钱,反而会在原基础上进账约1800元。那么,找工作的17天里所付出的实际成本至少为3000元(1200元+1800元)。通过计算我们也不难推论,一个人的已有工资越高,其找工作的成本就越高。

其次,从长远看,不“挪窝”者,每月单位承担“三金”,每年平均薪资调幅约5%,熬上几年有升职加薪的机会。频繁跳槽者,每年换几次工作,每次约加薪12%,但那都是在被录用为正式员工之后的事,试用期三个月内通常只能领很少的基本生活费,此期间公司也不承担“三金”。当然,这还是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你还得在无薪水的日子里等待录用通知,或者为单方面提前结束劳动合同付上一笔违约金,也可能会由于不断更换新环境而需要更大的花费,如重新置备“行头”、搬到离新公司更近的地方住、重新“贿赂”新同事以搞好关系……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单位发放年终奖金都是以员工的任职年限为标准,作为新人的你,年终奖自然会很微薄。

另外,跳槽还存在择业成本和风险。新单位是否有发展前景,到新单位后有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新单位增长的薪酬部分是否会弥补原来的同事情缘,在跳槽过程中,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当然,这也只是对一次跳槽的博弈,从一生来看,一个人一辈子要换多家单位,尤其是年轻人跳槽更为频繁。将一生中多次分散的跳槽博弈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多阶段持续的跳槽博弈。

从短期看,通常员工跳槽都以新单位承认其更高的人力资源价值为理由;如果从长期看,员工跳槽的前一阶段时间会影响到未来雇主对其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员工以往跳槽行为给新雇主提供的信息对员工自身的影响,最终将通过单位对其人力资源价值的估价表现出来。这种影响既可能对员工有利,也可能对员工不利。换句话说,员工在选择跳槽时,也等于在为自己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做选择。

当然,跳槽作为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部分,并不能完全将之视为一件不好的事。为了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而跳槽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刚刚毕业的人,还没有确定自己适合做什么,多换几份工作,多积累一些经验很重要。而在职场中“不当大哥很多年”的人,也会对同一个公司、同一个岗位心生厌倦,渐渐寻找突破。二十几岁的我们需提醒自己的是:跳槽也存在着风险,无论如何取舍,不会有别人为你的失误埋单。

智慧小品:职业转换的三个最佳期

第一时期为25~30岁。此时人的思想渐趋于成熟、独立,能较冷静地处理问题,社会经验和人际关系有了一定的积累,精力充沛,是人生的大好时段,无论什么单位都希望有这样的人才加盟。

第二时期为35岁前后。与前一个时期相比,这一年龄段的职业人思想更为成熟独立,行业经验也更丰富,但与更成熟的职业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存在职业转换的极大可能,但假如完全转换方向,抛弃已经积累的行业经验就比较可惜。因此,可以考虑向相关行业转换,这样既可利用从前积累的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也可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新的突破。

第三时期为40~50岁。此时职业人丰富的工作经验使其个人能力展现出无穷魅力,而企业也有多种多样的职务需求等待他们选择。45岁以后,对有能力的人而言,企业高阶应为其主要目标,但要注意在相关行业里实施职业转换,否则风险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