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听不完的历史
1587000000018

第18章 魔鬼的颤音——二十世纪诸多小提琴学派(3)

德奥、匈牙利、捷克诸学派

广义的现代德奥学派包括德国、奥地利维也纳、匈牙利和捷克布拉格学派。德国学派的创始人是施波尔,他是曼海姆学派施塔米茨的继承人。接下来的传承是这样的:施波尔最著名的学生彪姆是维也纳学派的代表,而彪姆的学生约阿西姆又是新柏林学派的代表,他的徒子徒孙当中最著名的有赫斯、胡拜、布什和库伦坎普夫。

匈牙利学派是德奥的分支,其代表人物胡拜是约阿西姆的学生,同时也是维厄当的好友,他的传人有匈牙利的维塞,而最杰出的无疑是西盖蒂。简单地说,德、奥、匈学派的线索就是:施波尔—彪姆—约阿西姆—胡拜。不过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彪姆除了跟施波尔学琴外,还有一位老师,就是法国学派的第一代宗师罗德;彪姆甚至还直接跟维奥蒂上过课,于是我们又找到了德奥学派与维奥蒂的关联。捷克波西米亚学派历史悠久,他的创始人皮克塞斯也是曼海姆乐派施塔米茨的传人,同时还是维奥蒂的学生。这位杰出的小提琴家培养出一大批有影响的人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舍夫契克。舍夫契克教出了包括库贝利克在内的大批门徒。

阿道夫·布什(AdolfBusch,1891—1952)是现代室内乐艺术的先驱,尤其对弦乐四重奏有着巨大的贡献。以他为首的布什四重奏团是二十世纪上半叶顶尖的室内乐团,也是首先大量演奏和录制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团体。

像十九世纪下半叶的约阿西姆那样,布什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扮演着各种角色:

作曲家、小提琴家、室内乐先锋、画家、多个室内乐团的精神领袖。他出生于德国的齐根,和他的大哥——指挥家弗里茨·布什一样,精通从短笛到低音提琴的各种乐器,从小就在父亲的带领下演奏各种舞曲。布什十一岁进入科隆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他的老师是约阿西姆的门生威利·赫斯。他后来又跟胡拜的学生艾尔德林学习过。布什同时还学习作曲,老师是勃拉姆斯最中意的指挥家施坦因巴赫。在波恩,他受到格吕特斯和雷格的影响,还成了前者的女婿。

著名的布什四重奏团成立于1919年,成员除了布什自己,还有小提琴家格斯塔·安德莱森、中提琴家卡尔·道格特和大提琴家保罗·格吕莫。1930年,布什的弟弟赫尔曼代替了格吕莫担任大提琴。从1921年起,布什开始与鲁道夫·塞尔金合作二重奏,后来塞尔金成了他的女婿。1927年他察觉出**即将上台,遂移居瑞士,并于1938年成为卢塞恩音乐节创始人之一,1939年再移民到美国。尽管布什四重奏团曾于1944年解散,但1946年它又重新建立了起来,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换成了厄尔奈斯特·德鲁克和胡果·戈特斯曼,1947年第二小提琴又由布鲁诺·施特劳曼来担任。布什实现了举办无竞争性室内乐音乐节的梦想,1950年和1951年,马尔波罗音乐节在佛蒙特成功举办。但他的病体迫使他在1951年末退休,并于1952年去世。

布什的主要录音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以他为首的布什四重奏团的录音,另一部分是作为独奏家的录音。作为指挥家他也录了不少唱片,最著名的是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和管弦乐组曲。EMI发行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录制于1932年至1937年间,其中晚期的贝多芬四重奏少了第十三首(作品130)和《大赋格》(作品133,布什的乐队改编版),这两个录音可以在Pearl的目录中找到。除此之外,EMI发行的唱片还包括第一、第九和第十一弦乐四重奏,第三小提琴奏鸣曲(钢琴为塞尔金),舒伯特第八弦乐四重奏和一首门德尔松的随想曲。有学生询问布什哪个作曲家是他的最爱,而且他演奏的最好时,他的回答是:“当然是贝多芬,然后是舒伯特和莫扎特。”但他对于演奏贝多芬四重奏的态度是慎之又慎的,尽管他早已做好成为约阿西姆接班人的准备,并且确信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些作品。他从1920年才开始大量演出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和约阿西姆的独断专行不同,布什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并领导他们达到一个相同的高度。通常的训练包括音准的精确、声部的平衡、衔接的准确和节奏的一致;分句和指法一部分由个人选择,一部分则来自现场的灵感。他们为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带来了新的力量和前所未有的强度,运弓更有力,揉弦的运用也远远超过先前的标准,每个声部的进入也都敏感地加以变化;在演奏和弦时则不用揉弦。EMI的另一张唱片收录了两首伟大的舒伯特晚期弦乐四重奏:《D小调“死神与少女”》和《G大调四重奏》,布什四重奏团的演奏是温柔的旋律和强烈的戏剧冲突的完美结合。

自从布什进入科隆音乐学院开始,勃拉姆斯的音乐就成为他音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时他的周围都是与勃拉姆斯有关的人物:他的老师艾尔德林和施坦因巴赫都属于勃拉姆斯集团。从1912年起,布什就开始大量演奏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作品,尤其是弦乐四重奏。1932年《C小调弦乐四重奏》的录音代表着布什四重奏团的高峰状态,具有华丽的音质和流畅的节奏,在快板乐章始终保持清晰的层次,而慢乐章则充满了虔诚的气氛。《A小调弦乐四重奏》的质量略有下降。它录制于1947年,重奏团的成员除了布什兄弟外有了更新,这个演释可以作为解决勃拉姆斯复杂节奏的模板。

二战爆发后,布什和塞尔金移民美国。但四重奏团中,中提琴家道格特和大提琴家赫尔曼的夫人都是犹太人,他们在意大利被拒绝出境,好容易搭上去里斯本的飞机还滑出跑道差点送命,所乘坐的去美国的船又险些被德国潜艇击沉。终于,1940年他们又重新在美国团聚了。三首降E大调的室内乐就是他们到达美国后的录音。莫扎特四重奏的音色美妙而敏感,自始至终四个声部都清晰可闻;舒曼的五重奏加上了塞尔金的钢琴,他在演奏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德沃夏克的四重奏是布什年轻时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他们在布拉格的演出曾获得巨大成功——在这个录音中他们的表现毫不逊色于任何捷克的重奏团。

作为独奏家,布什最重要的贝多芬协奏曲录音来自1942年2月8日的广播录音,由他的兄长弗里茨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协奏。这场演出与人们预期的一样成功,第一乐章结束就响起了掌声。弗里茨的指挥属于模范级别,速度选择恰到好处,节奏非常稳定。布什的演奏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自如流畅。两周后的贝多芬两首浪漫曲的录音又带给人们更大的惊喜,体现了布什在演奏慢乐章时对节奏的完美把握。

布什的奏鸣曲和带有钢琴重奏的录音几乎全部都是与塞尔金合作的。最著名的是贝多芬的第三、第五“春天”和第九“克鲁采”奏鸣曲。前两首录制于三十年代初,充满了典雅的氛围;“克鲁采”是1941年的录音,采用了很快的速度,配合上天衣无缝。塞尔金描述他们在“第一次合作时就像是一个人那样默契”。他们1921年在柏林首次合作演出的就是贝多芬奏鸣曲,1937年又在华盛顿、纽约和波士顿举行了全部贝多芬奏鸣曲的音乐会。Naxos的转录使用了母盘,具有清晰、干净而又温暖的极佳音质。布什与塞尔金合作后不久,他的弟弟、大提琴家赫尔曼加入,成为三重奏组,代表性的录音是舒伯特的《降E大调三重奏》,与另一首舒伯特的钢琴、小提琴二重奏《幻想曲》收录在一张CD中。这是舒伯特最后的室内乐杰作,他们的演奏充满了清新、明朗的乐观情绪,尤其是《幻想曲》,展现了塞尔金珠圆玉润的音质。Andromeda公司出版了布什和塞尔金合作的勃拉姆斯带有钢琴的重奏作品的录音,包括一首钢琴五重奏、两首钢琴四重奏、一首圆号三重奏和两首小提琴奏鸣曲。

作为十九世纪最重要的室内乐作曲家,勃拉姆斯无论在数量(二十四首)还是质量上都是最杰出的。这样的评价同样适用于布什。他的重奏团是历史上首个大量录制勃拉姆斯室内乐的团体,而且他们的演释线条清晰、结构严谨、比例均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优秀版本。

在所有德国著名小提琴家之中,格奥尔格·库伦坎普夫(GeorgKulenkampff,1898—1948)是最不“德国化”的人物,其层次远远超过那些柏林高等音乐学校的平庸之辈。与当时典型的德国小提琴家阿道夫·布什相比,库伦坎普夫有着巨大的不同:他的音色更为感性,技巧更辉煌,音乐更带有法国或斯拉夫的印记。他对于德彪西奏鸣曲、柴科夫斯基和席玛诺夫斯基(全都不是阿道夫·布什的曲目)的诠释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德国小提琴演奏家,库伦坎普夫的名气与他的高超琴艺很不相称,这多半是跟他过早去世有关。这位具有犹太血统的大师出生于不莱梅,六岁时跟随不莱梅爱乐乐团的首席恩斯特·温德尔学琴。他在德累斯顿还受到过奥尔的指导,并在奥尔的建议下去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师从约阿西姆的学生赫斯。这位赫斯还是施波尔的再传弟子,他最著名的学生除了库伦坎普夫之外,还有阿道夫·布什。库伦坎普夫在1912年作为独奏家首次亮相舞台。在一战末期,他回到不莱梅担任爱乐乐团的首席。在德国,他作为独奏家和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得非常顺利,在布什离开德国后,库伦坎普夫被看作德国小提琴家的头号人物。但他也在1944年移居瑞士,在那里他接替弗莱什担任卢塞恩音乐学院的教授。1948年在最后一场音乐会之后,他的脑炎迅速发病,从而导致他在五十岁时就离开人世。

库伦坎普夫的演奏风格具有典型德国学派的特点,品味高尚、逻辑严密、音准精确、风格纯正,但丝毫不会给人以呆板的印象。他的录音不能算多,以浪漫派大型作品为主。早期的协奏曲录音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舒曼的《D小调协奏曲》。

舒曼将他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题献给约阿西姆,但后者对它并不十分欣赏,因此这部作品一直被埋没了八十多年。直到1937年,库伦坎普夫才录制了这个权威性的版本。与舒曼协奏曲同样杰出的录音还有贝多芬和门德尔松的协奏曲,其演奏风格之纯正在其他的录音版本中非常罕见。库伦坎普夫还录制了当时德国小提琴家很少演奏的柴科夫斯基和德沃夏克的协奏曲,证明他的技术完全适应各种风格和难度。

Andromeda公司曲目收录的比较全,但转录效果并不是太好。其他的选择还有已绝版的Teldec和日本OpusKura的转录。

库伦坎普夫最具有传奇性的录音是1943年与富特文格勒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西贝柳斯协奏曲的音乐会。他们在配合上风格统一,节奏处理自如生动,对自由速度的把握恰到好处,无懈可击的音色变化和多样的滑音充满了浪漫气氛。录音质量非常优秀,尤其是独奏小提琴的音色被完美地记录下来。

二战后,库伦坎普夫签约Decca公司,与年轻的索尔蒂合作录制了几首奏鸣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勃拉姆斯的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索尔蒂在1942年赢得了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一名,1947年与库伦坎普夫的合作是他的首次录音,也是为数不多能够体现索尔蒂作为出色的钢琴家所录制的唱片。在当时,人们对于小提琴奏鸣曲中钢琴的概念仅限于“伴奏”,然而索尔蒂比任何人都清楚它在作品中所处的地位,他也最清楚钢琴与小提琴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此他们的录音具有准确的音量比例,配合上也是天衣无缝。贝多芬的“克鲁采”奏鸣曲,库伦坎普夫1935年曾和肯普夫合作为Polydor录制过(Dante发行),1947年的录音里,可以听到更为成熟的技术、合理的速度选择和经过深思熟虑音乐处理。这些优秀的录音如今都收录在Decca发行的索尔蒂最早的录音集里。

作为德奥学派重要分支的匈牙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影响最大的小提琴巨匠是约瑟夫·西盖蒂(JosephSzigeti,1892—1973)。在早年受父亲和叔叔拉琴的熏陶后,西盖蒂进入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十一岁到十三岁时跟随当时最著名的教师胡拜学琴。

他在十三岁时举行了在柏林的首演,曲目包括巴赫的《恰空》、恩斯特的《升F小调协奏曲》和帕格尼尼的《女巫之舞》。但《柏林日报》星期日增刊只给了一个标题——“一个音乐神童:约瑟夫·西盖蒂”,外加一张照片。1906年在胡拜的安排下,约阿西姆听了西盖蒂的演奏,大为赞赏,但西盖蒂却放弃了与约阿西姆继续学习的机会。他在1907年的英国之行中颇有收获,结识了赫斯夫人、布索尼和哈蒂爵士,而西盖蒂一直认为布索尼才是对他的艺术观影响最大的人。他与歌唱家梅尔芭、麦克马克,钢琴家布索尼、巴克豪斯,长笛家高伯组成演出团,举行巡回演出。1913年,西盖蒂因患肺结核不得不停止演出,康复后他在瑞士日内瓦任教。他于1925年在美国首演,在斯托科夫斯基的指挥下演奏了贝多芬协奏曲。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始终处于世界顶级独奏家行列,尤其在俄国获得了巨大成功。西盖蒂在五十年代后的技术由于关节炎而严重退化,音准受到极大影响,因此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方面。

西盖蒂最早的录音是1908—1913年留声机和打字机公司为他录制的一批小品,这正是他早期巡回演出的年代。曲目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巴赫第三无伴奏组曲的前奏曲,他拉的速度很快,带有炫技倾向;另外比较罕见的作品是四首胡拜的炫技和抒情小品《波动的湖面》《和风》《夜曲》和《在她的窗下》。OpusKura发行的奏鸣曲与小品录制于1926—1937年间,亨德尔的《D大调奏鸣曲》和莫扎特的《E小调奏鸣曲》展现了西盖蒂演奏古典作品时出色的控制力和高雅严谨的艺术品位,担任伴奏的是他的女婿、钢琴家马加洛夫。西盖蒂演奏的布洛赫的《Nigun》充分表达了希伯来人的激情,旋律具有棱角;而帕格尼尼的随想曲中所展现的卓越技术,丝毫不逊于任何技巧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