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怀旧感今
15997100000024

第24章 支教集安第一中

1970年7月至1971年5月,我奉命抽调到吉林省集安县第一中学,履行特殊使命配合“工宣队”、“农宣队”、“干宣队”做好“支教”工作。

集安县第一中学,是当年集安县最高学府。

校长是一个刚从乡镇党高官任上转岗的干部,他叫李光一,为人不奸不滑,做事认真负责,是个实在谦和,谨慎言行的领导干部。

当年,到集安县第一中学支教的有“四宣队”。即:我们“军宣队”,还有“工宣队”、“农宣队”、“干宣队”。

如此之多的宣传队,将会遇到一个令人挠头的协调问题,谁是牵头的“老大”,没有那级组织明确。还好,“四宣队”没有发生过太大分岐,大家在和平共处中完成了教育教改任务。

团里驻集安县“军宣队”负责人是程品义,他是政治处副主任,个不高,胖胖的,讲起话来层次分明,一套一套的,水平很是了得,是个很有前途的政工干部。

集安县第一中学“军宣队”七人,由通信连程太昌指导员负责管理。

我和贺春林、徐成业是率先进入第一中学“军宣队”的首批人员。贺春林是通信排长,他和我被程秉义指定在政治审查组。

接着是程太昌、黄仁选、薛宁、王志学陆续进入。相隔时间约十多天,连同徐成业,他们一起被指定在教育复课组。

还好,我们通信连全体“军宣队”人员在程品义的领导下,在程太昌的直接指挥下,配合默契,认识统一,谨言慎行的开展了教育教改工作。

协助集安县第一中学,消除老师认识争辩,团结起来复好课,搞好正常教学教改工作,是我们“军宣队”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围绕这一目标任务的“四宣队”没有发生任何口舌。其它宣队人员情况是:

“工宣队”两人,由集安云峰电厂的高峰负责,记得还有一个叫陈树林的青年工人。

“农宣队”三人,由县“贫宣队”的莫秀兰负责,记得还有两个老头,一个姓张,叫张天臣、一个姓陈,叫陈大牛。莫秀兰名字被“莫须有”外号所取代,这是干宣队员李磊的创造,在“四宣队”中居然被叫开了,她开朗活泼,也没生气,且愉快的又无奈的接受了。一有人喊“莫须有”,莫秀兰会立即答应一个“到”字。

“干宣队”五人,由吉林工业大学的冯贤昭负责,记得还有李磊、付负、黄勃、曹义洲老师。曹义洲有个特殊的习惯,正常情况他是不抽烟的,而一上厕所必抽无疑,用他话讲这叫消除异味。

当时,这个中学恰逢毕业季,暑假在即,“小升初”,“初升高”,“高毕业”,还要处理高中生毕业分配问题,师生还是相对平静的面对着当时的学校教育工作任务的。我们“军宣队”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师生沟通思想,统一认识,化解误会,增进团结,做好高中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借以推动教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