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危机中,艾森豪威尔仍然是无可置疑的领袖人物。当其他人惊慌失措时,他镇定自若;他顶住了来自共和党左、右翼的压力,没有过早支持或抛弃尼克松;他将最终决定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有人,包括尼克松在内,对于谁是最高领导这个问题有所怀疑,艾森豪威尔在惠灵机场见到尼克松时的第一句话应该能消除这些疑虑。那天晚上尼克松结束演讲后,他显然已从公众那里得到了压倒性的积极反应。当尼克松正在帮助他妻子穿那件出了名的大衣时,艾森豪威尔匆匆登上了飞机舷梯,并且伸出了双手。
惊讶的尼克松喃喃说道:“将军,你不用到机场来。”
“为什么不用?”艾森豪威尔笑着说道,“你是我的人!”对艾森豪威尔而言,他说的“我的人”这个词,恰当地说明了两者的关系。
九月下旬,艾森豪威尔飞往纽约参加一次战略磋商,随后坐火车前往中西部。离开伊利诺伊州之后,他准备前往威斯康星州,这意味着他必须面对如何对待麦卡锡的问题。艾森豪威尔对埃米特·休斯说:“听着,是不是能够让我利用这次机会在麦卡锡的后院赞美一下马歇尔?”在艾森豪威尔总部中自命为自由主义者的休斯对此很热心。他起草了一段讲稿,称赞马歇尔“作为普通市民与军人……以罕见的忘我精神与最深的爱国思想为美国服务。”讲稿最后写道,指责马歇尔不够忠诚,是“按照自由不得为自己辩护的方式,给大家上了令人深省的一课”。
竞选总部的某个人——始终没能发现这个人——把艾森豪威尔的意图透露给了威斯康星州的共和党人。10月2日,艾森豪威尔的火车停在伊利诺伊州的皮奥里亚过夜,准备向北进入威斯康星州。威斯康星州州长沃尔特·科勒、全国委员会的亨利·林林和和资浅参议员乔·麦卡锡乘坐私人飞机来到了皮奥里亚,试图劝说艾克。艾森豪威尔当时住在马盖特神父旅馆。他得知这些人来到城里想要见他。他说,自己只想见麦卡锡一个人,会面时间为半小时。麦卡锡请艾森豪威尔在另一个州为马歇尔辩护。
第二天,火车向格林贝进发。亚当斯给科勒看了艾森豪威尔将在密尔沃基发表演说的讲稿,这也是他在威斯康星州的主要演说。这是一篇很标准的共和党反共言论,文字颇为精当,但是讲稿中的确无缘无故地加了一段为马歇尔辩护的话。科勒告诉亚当斯,他喜欢这篇演讲,但希望能删掉与马歇尔有关的那一段,因为这是毫无必要在麦卡锡的老家对他进行侮辱。他建议,艾森豪威尔在别的州为马歇尔进行辩护。
列车从格林贝出发,向南开进。第一站就是麦卡锡的老家阿普尔顿。麦卡锡做完介绍后,就站在艾森豪威尔的身边。艾森豪威尔做了十二分钟的演讲,没有提到麦卡锡及其做法。列车驶向密尔沃基,车上的人还在争论与马歇尔有关的那一段演说词。科勒对亚当斯说,他认为这一段是“对麦卡锡不必要的粗鲁责骂”,并说这会在选举中给威斯康星州的共和党人造成严重的问题(这个州在1948年曾落入民主党之手)。
亚当斯然后走到火车的后部和艾森豪威尔探讨科勒提出的意见。艾森豪威尔问道:“你建议在今天晚上的演讲中把提到乔治·马歇尔的部分去掉?”亚当斯答道:“是的,不是因为你不对,而是因为你离了题。”于是艾森豪威尔将军说:“好吧,删掉。我已经在丹佛认真谈了这个问题,没有理由今天晚上再说一遍。”
艾森豪威尔的工作人员在他们各自的回忆中,都有意把这事说得非常简单——这一段离了题,所以艾森豪威尔将军就把它删了。他们对后来发生的轩然大波表示惊讶。他们说,这是因为有人泄露了演讲的初稿,让大家知道了有内容被删掉。但是艾森豪威尔的助手们整天对记者们说:“等我们到了密尔沃基,你们就会发现将军对马歇尔的看法了。”火车上每个人都在讨论麦卡锡即将受到的严厉训斥。但是,艾森豪威尔不仅删去了与马歇尔有关的这一段,而且为了尊重麦卡锡参议员,他还在某些批评麦卡锡做法的段落减轻了口气。
在密尔沃基,艾森豪威尔没有提到马歇尔。他要求人们“尊重那些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同胞。我们有权质疑一个人的判断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同样有权质疑某个人的荣誉”。艾森豪威尔将军自以为如此一来,自己就与麦卡锡划清了界限。而演讲台上,麦卡锡就站在他的身后,这些话听上去像是相当幼稚的狡辩。
外界的反应迅速而强烈。《纽约时报》的社论写道:“对艾森豪威尔将军来说,昨天不可能是令人高兴的一天……对他的许多支持者来说,也是如此。”《时代》杂志的发行人阿瑟·海斯·苏兹贝格私下发电报给亚当斯:“你想必知道我心中很难过。”约瑟夫·艾尔索普后来报道,艾森豪威尔专列上的工作人员不久就将密尔沃基那次访问称为“那可怕的一天”。
也许关于这起事件,能说的就是,已经出马竞选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决心非常坚定,所以为了取得胜利,他愿意去做任何看来必须要做的事。毫无疑问,他为此感到羞愧。他尽量不再提及密尔沃基的演讲。十年之后,当他动笔写回忆录时,他想完全不提这件事。他的助手们坚持说,他不能这样做。他写了扔,扔了又写。在最后付印的版本中,他说,如果自己当初意识到删除这段话会引起什么反应,“我绝不会同意手下的观点,虽然这些观点当时听起来很符合逻辑。”他称,民众的反应“是对事实的歪曲。这种歪曲甚至让某些人开始怀疑我对马歇尔将军的忠诚”。这种说法基本上算是在向马歇尔公开道歉;至于他是否私下向马歇尔道过歉,外界不得而知。
尼克松基金和马歇尔的评论被删,是那次竞选活动中两起最出名的事件。几十年后,人们依然记得它们。至于其他的事件,回想起来是爱是悔还是恨,则视个人的观点而定。这些事件包括:麦卡锡“出现口误”,把“阿尔杰”和“阿德莱”搞错了;尼克松对民主党人发动猛攻,尤其是他不断将史蒂文森和希斯联系在一起;杜鲁门后来积极参与辩论,对共和党人提出的指责予以回击,包括对艾森豪威尔发动了某些私人攻击。总而言之,1952年的大选是20世纪美国最猛烈的竞选之一,出现了大量的诽谤中伤。没有几个参与者能够怀着骄傲的心情回顾这段时光。
艾森豪威尔竞选活动的高潮出现在10月24日的底特律。当时他宣布,自己当选后,将立即“抛弃政治分歧,集中精力结束朝鲜战争……这项工作需要我亲自前往朝鲜。我将安排这次行程。只有这样,我才能学会如何在和平事业方面为美国人民服务。我一定会到朝鲜去”。
时距大选之日不到两个星期。这个振奋人心的声明实际上保证了这次选举的结果(美联社的一位记者听到这篇演讲后,收起他的打字机,称选战已经结束,自己不再随团采访)。艾森豪威尔在选票上始终一路领先;10月,史蒂文森的选票稍有上升;在艾森豪威尔发表关于朝鲜问题的声明之后,他重新稳住阵脚,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史蒂文森明智地对艾森豪威尔的保证保持沉默。但杜鲁门却批评这个声明是最恶劣的花招,并说如果艾森豪威尔真的想要寻求和平,他不应该去朝鲜,而是应该去莫斯科。但是这不是花招,而是当选总统应该做的事情。甚至史蒂文森本人在几周之前也曾决定,如果自己获胜,他将安排这样一次行程。但是他和手下的顾问都意识到,对身为伊利诺伊州州长的史蒂文森来说,做这样一个承诺肯定让人觉得像是一次哗众取宠的行为。他们只能希望,艾森豪威尔将军不会想到这样一个主意,发表这样一个声明。但是,艾森豪威尔早就想前往朝鲜,他把这件事比作自己在战争期间视察前线。1952年的他,像在1942至1944年一样,想要亲自去看看。最早想到公开这一想法的是埃米特·休斯;助手杰克逊把演讲稿带给艾森豪威尔,并读给他听。这一做法立即得到了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支持。
各界反响热烈。美国的头号英雄、最伟大的军人和最有经验的政治家,承诺要亲自过问国家的头号问题。这令人放心,更使人激动。这是人民期待的承诺。值得说明的是,他并没有承诺自己在朝鲜将会做些什么。但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不仅有助于争取到选票,对于必将取胜的艾森豪威尔而言,更重要的是,他有了选择的余地。事实是他还不知道如何处理朝鲜问题;他想保留自己的判断,直到自己看清形势为止。在这个时候他作出这样的保证,既可利用他的威望与声誉来积极争取选票,同时也能保持灵活性。
出席波士顿的活动后,艾森豪威尔和玛米乘火车前往纽约。他们在11月4日那天一早到了那里。他们投完票,然后回到晨边山庄上床休息。虽然在1948年曾经失算的职业民意调查员们避免作出正面回答,但是艾森豪威尔对获胜信心十足。当然,他是对的。那天晚上最初的选举结果显示,大批选民转而支持共和党。艾森豪威尔在全国得到了55%的选票。共计33936234张选票,史蒂文森得到27314992张选票,两者的支持率是55.1%对44.4%。艾森豪威尔获得442张选举人票,而史蒂文森得到89张(来自西弗吉尼亚和8个最南部的州)。共和党候选人名单上的艾森豪威尔在各地一马当先。尤其使他高兴的是,他在威斯康星州的得票数领先麦卡锡10万多张。他设法使共和党在国会中占了多数,虽然只是微弱多数(众院多八席;参院势均力敌,但是加上副总统尼克松的一票,共和党就控制了参议院)。
这是一次了不起的胜利。数百万投票支持艾森豪威尔的中年共和党人以前从未在选票中成功选出过总统。曾经获得五连胜的民主党人即使没有被民众抛弃,也肯定受到了拒绝。最重要的原因是艾森豪威尔个人的威望;每一个分析家都同意,这不仅是共和党人的胜利,更是他个人的胜利。
选举结果传来时,艾森豪威尔一家正在海军准将旅馆的套间里看电视。他所属的那帮人、米尔顿、其他好友及政治伙伴也都和这一家人在一起。玛米坐在地板上,眼泪湿润了她的脸颊。
艾森豪威尔现在成了当选总统。他凭借自己作为将军、政治家和领袖人物的能力,登上了这个位置。人民选择支持艾森豪威尔,并不是因为他的虚名(虽然这也发挥了作用),而是由于他的个人魅力及其伟大的成就。他是值得信赖的英雄,能够领导国家走向和平与繁荣。再过十周,他将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权力到底有多大,可以由竞选活动最后一周发生的一个事件来证明。11月1日,美国在埃尼威托克岛引爆了第一个氢弹装置,其威力是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弹的150倍。)他将直接负责处理世界上最迫切的问题。尽管他总是把自己说成政治上的新手,但对他而言,这些问题几乎都不是新问题。实际上,我们可以说,那些被选为总统的人当中,没有谁比艾森豪威尔做了更好的准备。这个曾经组织、指挥过“霸王”行动的人相信,在美国面临着冷战的威胁时,自己能够组织和管理好美国。虽然他是一个不情不愿的候选人,但他却急于接受新的工作,担负新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