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看到中国的实际情况,绝对不是一切都很美好,有很多需要再重新平衡,所以我演讲的主要一个主题叫做“rebalancing Chinese economy”,以前是怎么个不平衡法,现在将要怎么再平衡,以及我们将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我们从相对于全世界来讲是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国家有了不少的发展。对中国人来讲,经济发展三十年以来使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对外国人来讲,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中国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它把中国当作一个市场,随着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当然这个市场也越来越重要。对于我们中国人,除了经济增长,还有另外一个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叫做商业循环。这个课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在我以前学宏观经济学的时候,大概就是在讲商业循环,我们叫做波动。我今天会花多一点的时间谈循环。循环,严格来讲,跟我们中国人,尤其是我们一般的老百姓生活的相关程度更密切,今天在座诸位大概都是国内生国内长的,所以对于国内的循环肯定要有一个概念。我把这个简单的数字跟大家介绍过以后就会谈原因,然后从历史上的原因以及现在的原因等角度分析。把这个原因分析完以后,大家可以进行提问。
一、中国的商业循环
我想给大家看的第一个图就是1985年到2010年的图(图1)。其实如果从1980年开始起算,大的形式没有太多的变化。盒线是GDP的增长率,实线是通胀率。看左边这个轴,你会看到,盒中国经济的再平衡线跟实线大概在1997年1998年以前是波动得非常大的。就增长率平均而言,过去30年也就是1985年到2010年,平均大概在10%左右。实际上算一下,大概是在9.69%和9.7%到九点,跟10%没有差太远。所以过去30年里面如果用增长来想这件事情,其实我们的增长没有变化太多,没有降下来,当然也没有涨上去。变化就是在波动的幅度非常大,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在1995年以前非常大,在1995年以后就小很多了。增长率是这种情况,通胀率更是惊人,在1995年以前,红色的线,最高将近到25%,最低也到4%、5%,而1995年以后最高也不过才6%的年通胀率,最低还有负的通胀率。所以如果比较这两段,1995年做个分界点或者20年做个分界点,随便怎么分,中间这里切一刀,那么前半段的中国可以说是在坐过山车,后面这半段,尤其是把1997年1998年金融危机或者香港回归做一个分界点,后半段相对来讲,这个过山车非常平稳,没有什么太惊险刺激的事。当然,你自己想想看,在座诸位可能年纪上面稍微年轻一点,所以你不会记得1995年以前发生什么事情,但至少你现在看到,1995年以后也就是你现在看到的北京市,不可能是在1995年以前的那个情况。塞车,汽车上面的空调,现在的各式的生活上的享受,1995年以前是不太能想象到的。所以一般来讲,由于经济增长率,这么长时间在10%左右的水平,相当平稳,是我们中国人的福利。1995年以前,通胀率也是非常高的。通胀率,你把它想成是一个不好的事情,通胀率很高,而且还是valuable,变异数,非常变异的,量非常大,对老百姓来说肯定是不会生活得很舒服的。后半段时间严格讲就是大家熟悉的时间了,大部分人都生在1995年之前,到现在为止20年的时间,肯定知道我们过去十五年的时间,我们发生了什么事情:生活越来越好。我想大部分人绝对承认比1995年以前要好很多,可是是不是代表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无忧无虑呢?随便问路上一个人,他就会告诉你我会担心很多事情,对不对?在座诸位年轻的朋友,第一件担心的事情就是就业的问题,第二个,买房子,对不对?将来要娶老婆,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你有没有买房子。当然我现在最主要要跟大家分析的,就是这种经济循环的现象是什么东西造成的,前面15年什么东西造成的,后面15年什么东西造成的,将来的怎么看,这个事情会怎么发展。宏观经济学讲的是cycle为主,不过大家很多人上宏观经济学的时候,宏观经济学的书里面也会讲增长,不过在本科这个阶段,宏观经济学讲增长的篇幅一般都比较少,所以还是以cycle作为主要的论证的内容。这个是15年的经验。
这个是过去的10年,从2001年的第一季度开始起算,一直到10年十年的时间,10年时间,你看这个蓝色的线,当然它看起来不是那么的平滑,因为它是以季资料来算的,不过大概可以看到,最高的时间点大概在2007年左右,接下来就往下走到最低点。一般只要看过去十年的资料,最低点全世界都一样,如果以季资料来计算的话,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率,过去10年里面,大概最低点都是在2009年的第一个季度,我们中国也是一样,2009年的第一个季度。增长率大概是6%,不过黑色的线(黑线是通胀率),通胀是看右边的轴的,由于在1995年以后,通胀急速下降,所以通胀跟增长不可以放在同一个轴来比较,蓝色的线是看左边的轴,红色的线是看右边的轴,最高也就不过8%左右,在2008年的大概是2月份,第一个季度。所以,大概中国过去的这十年来,通胀高高低低,最高大概是8%,最低大概是负二左右。经济增长,最高大概到14%,超过十四以上,最低也是金融危机以后,7%左右,振动的幅度要远比前15年小很多。而通胀率就绝对数值来讲,绝对要比前十五年低很多,但是它的高跟低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从你自身的经验来看,通胀率是买一般的东西比如青菜萝卜、牛肉面、冰激凌、衣服的价钱。通胀率里面,CPI的通胀率里面,住房的价格、房子涨价是不会在里面反映出来的,所以对于这样一个通胀率的图,你必须再配合你自身的经验,就是在过去的五六年,甚至大概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房价涨得非常快。如果投资股票的话,你对股票也会有一些特别的感受,股票最高点,涨到6000多点是在2007年的10月份,6000多点,这里面没有股票的价格。不过2008年的年初,通胀率到最高点。股票的最高点大概在2007年的第四季度,所以比红色的线稍微早一点点。之后股票的价格和指数就跌下来了。所以这个图不能表示所有的事情。你把自身的经验加进去,过去的10年中,应该可以想到哪一年发生什么事情。
我的演讲其实说是在rebalancing,就是说中国在过去的30年里面,一直在平衡自己。平衡跟均衡不一样,我上课是讲均衡的,不过这边不用均衡这个名词。均衡跟平衡是两个概念,平衡是一个比较口语话的概念。什么叫口语化的概念呢?我给大家看下一个图,这是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家宏观经济学家最喜欢说的一个故事。Investment share of GDP,投资占GDP的比重,一百块钱GDP里面,投资大概是占多少呢?从1978年起算,大概没有低过30%,从1978年起算,高高低低,但基本上如果把它想成一个趋势的话,应该是往上的趋势啊,而且从32%起跳,甚至高会高到45%、46%。所以,投资是我们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重中之重,或者说是痛中之痛。为什么痛呢?很多中国的经济学家,包括很有名的经济学家,都把投资的这种高低起伏当作是中国的循环的主要原因。投资高的时候,GDP就增长得比较快,投资低的时候,GDP就增长得比较慢。这好像有一些道理。因为大概是1993年投资高的时候,前面的GDP增长率,1993年非常高。投资是不是能够完全解决经济的波动呢?大多数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投资可以解决这个事情。那投资如何解释通胀呢?大家看这个图,GDP跟通胀,在这之前是有一点关系的,而且你说它在这个之后呢,1995年之后,好像也有一点关系。投资如果可以解释GDP的话,那投资可不可以解释GDP和通胀这两件事情呢?
二、商业循环的原因
也有经济学家给我们解释投资跟通胀之间的故事,有两位经济学家,一位就是我们经济中心的林浦老师,还有一位经济学家,清华经管学院的龚刚教授,两位老师在2008年的时候,发表了一篇文章China Economy Review,这篇文章就是用中国的投资作为一个解释变量,解释红线跟蓝线之间的关系。而这个关系是很容易解释的,投资多的时候,GDP就上涨,由于投资是总需求的一部分,在有些宏观经济学的课本上面,会有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一个图来解释这个事情。如果想象一个平面坐标,横轴是Y,纵轴是P,做一个供给跟需求的关系。投资增加时,如果Y跟P的这个轴上面,AD增加,P就会往上长,所以GDP增加的时候,通胀也会往上升。为什么后来通胀会下降呢?由于投资是这期的流量,一旦投资以后,下期的投资就变成资本财产或是资本的机器了。投资把机器做好,下一期机器就开始生产了,这个时候,一般国内的经济学家就会说,有超额(excess capacity)的产能。超额产能就是有过多的产能。以做汽车为例,原来市场上面每年只要买1000万辆汽车,结果汽车厂的全部产能加起来可以生产2000万辆汽车,这个就叫超额产能。所以很多经济学家,比如林老师、龚老师的就认为这投资是会造成今天的产出和通胀增加,会造成之后的通胀下降。为什么通胀会下降呢?因为生产的产能增大,产量变高,价格就会下跌。这个是两位经济学家做的论文的一个主要的主轴。这种说法固然在国内的经济学家里面很受欢迎,因为国内的经济学家大部分都认为我们这个国家投资率太高。所谓太高,就是投资率都在30%以上,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投资率,一般都是15%—20%左右,而中国投资率是如此高而波动如此大,就会造成经济business recycle。可是,这个说法只是在用AD、AS的模型来分析时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是里面其实有个很大的缺陷。产能增加就会造成通货紧缩,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有道理。试想如果大家只愿意买1000万辆汽车,而现在建了很多汽车厂,每个汽车厂的产能加起来变成甚至超过2000万辆,就要生产很多汽车,于是汽车的价格就会下降。听起来好像对,但这种说法对于通胀来讲是非常不科学的。它把宏观经济学跟微观经济学混在一起了,固然在微观经济学里面某一类商品的供给增加,那个商品的价格会下降。汽车的产能增加,钢铁的产能增加,钢铁的价格会下降或者汽车的价格会下降。假设种一个几十万亩的苹果的地,生产出来大量苹果,苹果的价格格肯定会下降。但是微观经济学里面个别商品的价格下降和宏观经济学里面一般个别商品的价格下降完全是两回事情,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提醒同学一件事情,就是在想宏观经济学的时候,尤其是在谈通胀、谈价格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微观经济学那种直观的方式去想。如果要讲宏观经济学里面的一般价格水平,你一定要把所有的最后带进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这样一个分析架构里面去分析。因为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会决定物价水平,而通胀其实就是物价水平的变动。所以任何的说法,如果讲通胀但不讲货币供给跟货币需求,我就说它是异端邪说。它是没有道理的,是把宏观跟微观混合在一起的。还好在经济学界里面有人没有犯这个错误。大部分中国经济学家我觉得都犯了这个错误。纯粹用一件事情来讲,就是用投资这件事情来讲这个Cycle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