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担任队长
1981年5月的一天,武三松矿长通知我到他办公室一趟。
到武矿长办公室时,副矿长兼总工邢天保也在沙发上坐着。武矿长对我说:“矿上决定对综采一队的人事做一下调整,你在综采上也干了两年多了,我觉得你应该能独当一面了,我们研究了,想把郭法顺调到矿上工作,由你来接替他的工作。”
听了武矿长的话,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
邢天保副矿长对我说:“今年局里给咱矿下的生产指标是160万,矿上的生产计划是180万吨,为什么定这么高,主要是咱矿上了综采。但要完成这个计划指标,综采队就得多承担一些产量,所以,你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大胆工作,不但要把生产任务完成好,还要把事故降下来。”
我说:“请领导放心,既然矿上把我放到这个位置上,我一定努力干好,完成好矿上给我们队的任务。”
1981年6月,郭法顺队长调到矿上工作,经矿务局组织部和矿组织部考察,矿务局组织部下文,任命我为王庄矿综采一队队长,陈反清仍担任综采一队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刚成立不久的综采二队党支部书记;任命李玉清、韩书琴为综采一队副队长。从此,综采一队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我接过了郭法顺队长的接力棒。
任职文件下来后不几天,副矿长兼总工邢天保把我和陈反清叫到他的办公室,对我俩说:“综采一队去年产了32万吨煤,成了煤炭部的丙级队,今年能不能上两个台阶,产到50万吨,达到煤炭部甲级队水平?”
我说:“去年工作面条件好一些,影响生产的事故也少。但今年上半年由于工作面收尾、搬家倒面和一些事故,影响了生产,现在只有6个月的生产时间,要完成50万吨产量,说实话,邢矿长,怕是有些困难啊!但是,我们一定会克服困难,力争完成50万的任务,建成国家甲级综采队。”
邢天保高兴地说:“拿下50万,矿上为你们庆功!”
可怎样才能完成这50万吨生产任务呢?
在欢送郭法顺队长离队时,队里只产了17万吨,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工作面遇到了断层,经常冒顶,机电事故多;二是工作面第一次收尾;三是工作面第一次搬家;四是增了70多个新工人,这些新工人都没有经过综采知识培训。现在,全队要克服困难,用6个月时间完成33万吨的产量,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在回来的路上,我和陈反清书记都在反复思考着。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下半年完不成33万吨产量,首先就是我和陈反清书记的责任,因为我们是200多名职工的当家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队里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得打理好,特别是安全和生产必须搞好。因为王庄矿综采一队是潞安历史上的第一个综采队,以后还要有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综采队,直到全局的普采队都成了综采队,潞安的综合机械化水平才能达到100%,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因为你是第一个。什么是第一个,第一个就要先试先行,第一个就是要义不容辞地给下面的兄弟做出个样子,就是要领好头,带好路,为潞安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蹚出一条路子来。如果把当时中国的综采比作一列火车,王庄矿综采一队就要做好这个领跑的火车头,而我和陈反清书记就是那个责任重大的火车头司机。综采机械化这条道路,能不能在潞安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单机单面生产能不能跨过国家乙级队的栏杆,直接跳进国家甲级队?能不能带动潞安彻底扭转煤炭生产效率低下的局面?一个又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挥好综采指挥能力和一线队伍的管理经验,科学组织生产,带领全队职工,向煤炭部甲级综采队目标奋进。
2.完善综采管理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下半年完成产量33万吨,进入国家甲级队行列,靠什么来进入?当然主要是靠产量,这是一个硬指标,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个生产任务呢?我想,必须靠生产组织、劳动组织和规章制度。1981年以来,虽然我们总结经验,制定了一些综采生产管理制度,但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加之职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原先的一些规章制度已不适用。所以,我觉得,应该首先充实完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当时生产实际的综采管理规章制度,用制度来提高产量,用制度来保证进国家甲级队。
和陈反清书记商量后,我们派人到综采搞得比较早的大同矿务局三矿综采队、阳泉矿务局三矿综采队和开滦矿务局范各庄矿综采队,学习人家的综采管理制度。回来后,我们反复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对原先的综采管理制度进行充实和完善,初步拿出了一个管理制度方案,并拿到队干会上讨论征求意见,最终制定出了一套王庄矿综采一队规章制度。
充实完善后的规章制度主要内容:
第一是定岗定编。生产班、检修班根据《作业规程》制定的循环图表工序工艺劳动组织要求,确定工种岗位,按岗配备上岗人员,同时考虑月度出勤率,配备班组在册编制人数。班组实行定员定编管理,有效避免了工作面条件好时,工人出勤人多,工作面条件差时,工人出勤少的现象,保障班组出勤均衡,班中不缺员。
第二是定工种系数。就是根据生产班与检修班之间,工种与工种之间,劳动强度大小、危险程度高低、技术能力差别、岗位贡献大小、工作时间长短,合理确定班组之间、工种之间的工种系数,拉开差距,按劳分配,有效激励。如生产班系数为1,检修班系数为0.8,井上工房大班系数为0.7,班组长、生产班采煤司机系数为1.15,顶溜工系数为1.1,端头维护工、联网清煤工系数为1,大溜司机系数为0.95,转载机司机、皮带机司机系数为0.9。为什么大溜司机的系数高一些,主要是因为在操作中,既得看大溜,又得看转载机运行情况。
第三是以量定资。就是以出煤量计分,以工分挣工资,这个办法的具体内容是:(生产班割煤米数×1)/班组出勤人数=班组当班平均分,班组平均分乘以个人工种系数就是你当天挣的工资。检修班平均分取当天两个生产班的平均分的0.8倍计资。把班组长和每个工人的劳动所得和当日产量直接挂钩,干得多挣得多,干得少挣得少,每天在黑板上公布所挣工资,日清月结,公开公正透明,一个班挣多挣少,一目了然。
第四是岗位工作标准。生产班有生产班的工作标准,检修班有检修班的工作标准,打杂班有打杂班的工作标准,各工种有各工种的工作标准。按照标准明确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工种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工作干到什么程度算合格,只对标准不对人。
第五是交接班标准。对班与班、工种与工种之间上下班交接时的时间、地点、内容、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比如交接班时,交接双方首先必须在井下对接,确定设备运转、生产进度等都没问题了,然后分别往队部值班室打电话汇报交接班情况,交班的一方说明交班情况,接班的一方说明接班情况。针对交接班情况,大家还编了一个十二个字的顺口溜:“手拉手,口对口,你不来,我不走。”这样,既有效落实了责任,还避免了推诿扯皮、责任不清、奖罚无凭的现象。
第六是验收标准。就是验收员班中班后对生产班工程质量,检修班检修质量进行验收,验收结果同工资挂钩。如验收工程质量,假如工作面三直一平二畅通达不到规定标准,支架直线50米拉线正负超过50毫米偏差,大溜直线100米拉线大于200毫米偏差,工作面采高正负超过50毫米偏差等等就为不达标,不达标就得扣减工资。同时对检修班日检、周检、旬检、月检项目内容和标准也做了明确的规定。
第七是材料消耗标准。结合队里对矿上承包的材料消耗和生产实际,我们对生产班、检修班回收的工字钢等材料数量,还有大板、油脂、网丝、工器具、配件等都制定了消耗定额。具体办法是编制月度计划,建立井下台账,各班组指定专人负责领用、发放、回收,明确数量,落实到工种人头,减少丢失浪费。
第八是队干跟班制度。实行队干包班跟班制度,包班跟班队干必须同工人同开班前会、班后会,同时下井,同时上井,班中抓生产、抓质量、抓安全、抓关键环节、抓协调等。另外,针对跟班队干怎么跟,跟到什么程度,都有明确的规定。
第九是队干值班制度。队干按《轮流值日表》依次值班,全天24小时在岗,准时上岗参加各班的班前会和班后会,全面掌握全队当天的生产和检修情况,严格落实交接班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各种记录填报、制度执行等情况,同时协调好班组之间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我们还研究制定了《联产联责经济责任制》,将安全、产量、工作面工程质量标准、机电设备完好和职工工资挂钩。根据全队职工的工作岗位、劳动强度,制定了工种的计件工资系数。工资系数原则上是生产班高于检修班,技术劳动高于简单劳动。每个班可根据当班产量及每个工种的计件工资系数,算出当天出勤人员应得的计件工资。这样一来,不仅为全队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的创水平、上百万、创纪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生产管理
规章制度得到了补充完善,但怎样才能将这些书面的东西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呢?首先,我们将《王庄矿综采一队规章制度》贴在队部墙上,并打印成册,每个职工发一册,让大家学习,使人人都理解,并牢记这些规章制度,以便严格贯彻执行。同时,充分依靠带班队干和班组长,因为带班队干和班组长在安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带班队干和班组长不善管理,或责任心不强,对违章违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综采一队就确保不了全年50万吨生产任务的完成。我和陈反清书记商量后,按照任人唯贤的原则,向矿领导推荐,然后通过组织考察,配齐了副队干;并将思想进步、技术过硬、安全责任心强的职工提拔到班组长岗位。
为了便于生产管理,我们确立了“三条线”管理:一条线是生产线,另一条线是机电线,第三条线是经营管理线。三条线由三名副队干负责,并根据各条线的工作职责,制定了质量标准和职责要求,比如机电“三率”(指设备完好率、失爆率、待修率),虽然当时已经达到了煤炭部颁布的标准,但我们觉得应该达到更高的标准,才能保证生产中不出机电事故,于是,我们就提出了要达到同行业最好标准的要求。在质量检查验收中,除接受矿上每月组织的三次质量检查外,我们也组织三次互查,并把每次检查的结果同奖罚结合起来,对达到矿上标准而达不到队里标准的,照样扣发你这个线的分值。
每个月初召开一次圆班会,由队干和各班班组长参加。会议的主要内容:一是总结上个月生产情况、安全情况、材料消耗情况和工资情况;二是听班组长汇报每个班的情况;三是提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安排下个月的生产任务。
每天早上7点召开由队长、书记、副队长等队干参加的碰头会。每班班前一小时召开班前会,由值班队干主持。主要沟通当天的工作,如何处理工作面发生的问题,问题多了多说,少了少说,属于哪个线的问题哪个线负责处理好,对实在处理不了的,由我和陈反清书记负责处理。
交接班必须做到正点,不能提前或推后,并填写交接任务书。当两个班因为工作面质量等问题发生矛盾时,必须以交接任务书填写的内容为依据进行处理。交班时,皮带、转载机、前后溜子必须把煤拉空;机头、机尾必须做到无煤堆积、无浮煤;拉皮带牵引装置和拉转载机装置必须完好无损;链条、油缸等要符合队里交班规定的标准;机头电缆、水管等悬挂要整齐、无掉落;机组冷却、喷雾正常、截齿无缺失、电缆架、履带完好,运行正常;工作面要做到“三直、两平、两畅通、设备完好、浮煤净”;支架不能有窜液漏液现象等等。
顶板管理是现场管理的一个重点。工作面遇到顶板破碎带或者断层,如果管理跟不上就容易造成冒顶。9月下旬的一天早上7点钟,我们正在开班前会,零点班班长打来电话汇报说,工作面冒顶了,压住了大溜,正在处理。会没开完,我就带着打杂班人员下了井,到工作面一看,冒顶面积有10多米长,非常吓人。大家正在往老塘搬石头。零点班班长向我汇报了冒顶经过,我让打杂班和检修班班长做了现场分工:打杂班处理冒顶;检修班除了必须检修的人员,其余人员往老塘翻石头,另外往冒顶区运大板材料。
班长分工后,我对打杂班职工说:“有经验的和我上支架冒顶区处理,其他人往上面递支护材料。”
听了我的话,晋天云、吴忠福、杜宏福、郭拴好,还有几个老工人劝我说:“王队长,还是我们上吧,这太危险。”
我说:“有危险也得干,不能影响下一个班的生产。”
说完,我上支架空顶区察看了一下冒顶情况,下来后,我说,先在冒顶区两头打木垛,卡住两头,然后向中间过渡,并要求每个人必须眼疾手快。
根据多年处理冒顶事故的经验,我和晋天云、吴忠福等人,将一根根递上来的大板在冒顶区两头打成木垛,然后处理冒顶区中间部分。处理冒顶事故中,不时有碎小石块落到我们的身上,不是磕着手了,就是碰着脚了,有时还有大石头从冒顶的地方滚落下来,稍不注意就伤人,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事后,给我递材料的职工说:“不要说在支架上打木垛,就是站在冒顶的地方,我也浑身冒汗,腿发软。”
四点班人员接班后,我们接着处理,一直干到下午五点多,才将冒顶事故处理完。我继续坚持在井下,和四点班的职工一起清渣、翻溜,直到大溜开起来出开煤,才上了井。处理冒顶事故,我足足在井下干了十多个小时,水鞋里流的满是汗水,脚也被汗水泡胖了,在澡堂洗澡的时候,怎么也脱不下来,旁边的两个工人一个按住我的腿,一个拽着我的鞋,费了好大的劲才帮我脱下了水鞋。
4.岗位练兵
一年生产50万吨,达到国家甲级队标准,是矿上给综采一队定的生产指标。生产任务加重了,生产规模就得扩大,随着生产的需要,矿上给队里陆续增加了一些人员。人员多了,但生产和技术骨干却短缺了。刚组建综采队伍时,一共才培训了70多个人,机电上也只培训了10多个人,人员增加后,受过系统培训的人员有的当了队干,有的当了技术员,有的成了班组长,还有的充实到其他综采队、综采车间和机电科,而实际操作的人就少了;另外加上大班、检修班和抢修人员,都需要大量的生产和技术骨干。
进入8月份后,工作面遇到了几处断层,因为断层造成了顶板破碎,给机头、机尾管理,特别是移架管理、顶板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不仅给安全生产造成影响,工作量也增加了许多,职工们上一个班不出几身汗,当班的生产任务很难完成,稍有不慎就出事故。这就给全队的出勤带来了一些影响。工种好一点的,出勤率就高一些,又苦又累的工种,还有刚进队的职工出勤率就低一些,有的请事假,有的请病假,许多职工发牢骚:“综采还不如炮采轻快!”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心想,如果照这个进度干下去,肯定完不成50万吨生产任务,更谈不上进国家甲级队了。如何保持高产稳产的形势,唯一的办法是尽快提高职工的操作水平,减少机电、顶板等事故的发生,同时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和陈反清书记商量后,针对当时的生产、安全和出勤情况,我们召集全队班组长以上人员开了个动员会,统一思想,领导带头,党员带头,骨干带头,克服一切困难,拿下生产任务50万吨。
为了提高全队职工的操作技能和生产积极性,我们利用班前会,广泛发动,在全队开展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井上利用周二、周五进行综采理论知识培训,时间为一个小时;井下开展岗位练兵,看谁操作得好,看谁操作得熟练,处理事故看谁既快又好。
经过3个多月的井上讲理论,井下练操作,岗位练兵活动,我们组织了一个技术比武活动,我和陈反清担任组长,副队长和技术员负责比武评判。井上比应知,井下比应会,应知占总分数的40%,应会占的60%,最后以综合分数排名次,评出技术大拿和技术能手。通过比武活动,李伟庚被评为机组技术大拿;韩天则被评为机组技术能手;张乃林被评为电气大拿;史文明、陈殿安被评为电气技术能手;索海芳、武建堆被评为支架技术大拿;刘志平、王燕龙被评为支架技术能手;闫引祥被评为移溜技术能手;杜双孝、葛玉庭被评为“三机”技术大拿;徐廷佑被评为“三机”技术能手。对这些被评为技术大拿和技术能手的职工,我们申请矿上,专门开了一个表彰会,给他们戴上大红花,发了奖品,进行了大张旗鼓地表扬,来参加表彰会的矿工会的同志说:“综采一队成了技术培训基地。”
为了提高职工的岗位操作技能,我们每年都要组织一次技术比武活动,比武的岗位主要有机组司机、支架工、顶溜工、端头端尾工、电气维修工、皮带维护工和设备检修工等,考核组由队长、书记和技术人员组成。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研究设立了合理化建议奖、安全奖、效益奖、小改小革奖、争优奖等十多种奖项,只要是对生产和安全有益的,都有奖励。各种奖项的设立,推动了队里的技术进步,不但创新了“柯玛格”支架的整体搬运技术,还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也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而且也锻炼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尖子”,使队里的生产上去了,各种事故降下来了。矿上看到这种情况,向队里要生产技术人员,补充综采二队生产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我们忍痛割爱向综采二队输送了十多名生产、机电技术骨干,对于空出来的位置,优先安排那些刻苦钻研、精通某项综采技术的职工。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职工的操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形成一种工作氛围:谁有真本事,谁就能得到重用,谁的出勤多,工作干得好,各种奖项和荣誉就多,口袋里的钱就多,大家都觉得在综采一队有干头,有奔头。
5.血的教训
1981年8月17日晚上7点多,12采区1209工作面机组发生故障,影响出煤,值班副队长张树清安排机电工王保清和王天年下井处理事故。他俩在工作面处理了十几个小时,才将事故处理完。当时已是18日早上8点多,他俩扛着替换下来的油泵和操纵阀等旧配件,经12采区的上风眼,到12采区石门乘车点坐车,但车场已没有车了,于是他俩商量步行上井。由于人行道高低不平,他俩就走空车道道床,后因空车道驶来一列空车,他俩又改走重车道道床,说来也巧,就在踏上重车道道床时,一列重机车经过12采区石门弯道,向他俩背后驶来,王保清被推滑出道床,造成轻伤,而王天年却被机车撞倒在道床上,拖了20多米远,遭到八个矿车的推撞挤压,当场死亡。
接到矿调度室打来的电话,我和吴忠福、晋天云、杜宏福、冯满武等人直奔事故现场。看着血淋淋的事故现场,我的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往下流。多好的小青年呀!王天年刚二十来岁,有一手好焊工活,工作积极,技术过硬,精明能干,点子也多,十分受人喜欢。我当时又气又痛又恨,气的是王天年你为什么要违章走机车道,不走人行道,痛的是队里失去了一个好工人,我失去了一个好工友。
我和晋天云、吴忠福、杜宏福、冯满武等将王天年的尸体抬上井,在矿医院给他洗干净身子,才回到队部。在处理王天年丧事的几天里,我怎么也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闭眼,王天年的惨状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矿上调查这起事故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这起事故的经过和原因。为了吸取这起事故的教训,警示和教育全队职工,在每天的班前会,我首先讲安全,然后再说现场管理和工作面生产。
我十分清楚,安全工作搞不好,生产创水平不仅实现不了,也进不了国家甲级队。于是,我们加大对“三违”的惩罚力度。有一个职工,在工作面违章作业,被安检员查住了,不仅罚了款,还被责令到矿上的“三违”学习班学习。这个职工的班长找到我,以工作表现好、肯吃苦、踏实能干为由说情。我向这个班长指出“三违”的危害,并批评了这个班长。事后,陈反清书记又主动找到这个职工,和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长谈,直到他心服口服为止。
有一次,上零点班时,我发现开溜工在工作面打瞌睡,就捡起一个小炭块朝他扔过去,他才醒了,我走到他跟前说:“你是来上班来了,还是来睡觉来了?”
开溜工支吾着:“我,我……”
我严厉地对他说:“溜子没人管,你在这睡觉,发生事故怎么办?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你给我讲讲,开溜工应该遵守哪些操作规程?”
开溜工低着头,磕磕绊绊,怎么也背不下来。事后,我们除对他进行批评教育,让他在圆班会上做检查外,还按照规章制度对他进行了罚款处理。
处分了一个,教育了全队,以后再也没有发现类似在工作现场睡觉的“三违”现象。
有人说:“队里的规章制度可真够严的,丁是丁卯是卯!”
也有人说:“不这样不行,王天年是怎么死的,还不是没有按矿上定的安全规程走路。”
以严明的制度抓安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违章者都怕队里的安全规章制度,有人私下里发牢骚,但心里却不得不佩服综采一队定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好。因为谁都清楚,在井下作业,无论哪个工种,哪个岗位,只要严格按照矿上和队里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6.抓典型教育全队
年产50万吨煤,出勤和干劲是关键。有一阵子,1209工作面生产条件不太好,有一些平时就不想上班的职工,以此为由,就更不想上班了。针对这个情况,我们研究了一个办法,全队党员、班组长和队干不准请假,带头出满勤、干满点,多拿钱,用行动教育全队职工出好勤、干好活,为创水平做贡献。
生产一班有个叫弓先堂的职工,当过兵,还是个党员,家是屯留县岺上村人,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因为离王庄矿不远,就从长治淮海厂调到王庄矿,被分配到综采一队。因为他是个党员,队里开党员大会时,找他参加,他说从部队上自带的党员关系资料袋给弄丢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就连部队上给他转的户口关系也弄丢了。尽管他是这样一个人,但干工作却从不含糊,吃苦能干,技术也过硬,不计较个人得失。但是他有个小毛病,就是集中上一段时间班,就坐下不干了。
一天上午,弓先堂媳妇找到队里,问我:“王队长,先堂这个月每天吃了饭就来上班,怎么没开资?是不是队里扣他钱啦?”
我说:“不对啊,先堂这个月没来上班呀。”
先堂媳妇一听,情绪激动地说:“家里三个孩子都指望他养活呢,我觉得他下井受罪,天天早上变着花样给他做饭,他倒好,人都找不见。”
先堂媳妇发了通牢骚,气冲冲地回去了。
中午,我在家里刚端起碗正要吃饭,弓先堂和他媳妇骑着自行车来了。
他媳妇把自行车往旁边一放,拖着弓先堂到我跟前说:“王队长,他每天早上吃了饭,就到我们村的南场麦秸垛睡觉,赶到11点多再回家,去南场的那个小道都让他走得明晃晃的。我以前好几次问他怎么这么早就下班了,他说他送干粮完就回来了。”
我听了很惊讶,再看看旁边不吱声的弓先堂,满身溅的是揪片汤,十分狼狈。
我说:“先堂,你这身上是怎么了?”
他媳妇说:“王队长,从队里找你出来,我就回了家。到家一看,他正在做揪片汤,我看见他就来气,拿了个镢头把锅灶给刨了。”弓先堂媳妇边说边哭起来:“我一天伺候他吃好喝好,指望他挣钱养活家呢,他倒好,躺到南场麦秸垛里睡觉去了。王队长你给评评理,这日子还怎么过啊?这个家不能成啦,我要跟他离婚!”
我批评弓先堂说:“堂堂男子汉,守着这么好的老婆,却偷懒耍滑不上班,你这不是给咱综采一队丢人吗?”
弓先堂知道理亏,一个劲儿地承认错误,还发誓以后要好好上班。
我说:“空口无凭,咱立个字据吧,明天你先在班前会上做个检查,然后下井,上班让你媳妇签字,证明你来队里上班了,下班由我给你签字,我不在的时候,就让值班队干或核算员给你开条,证明你下班了,你们两口子看这样行不行?”
先堂夫妇同时说:“行!”
我想,家里和队里“双管齐下”,一定能把自由散漫、偷懒的弓先堂管好。
但两个月后,弓先堂又出了一档子事。月底队里开工资时,核算员张三串发现财务科有弓先堂的扣款条,一共1000块。当时队里的职工一个月出满勤最多才开一百六七十块,所以1000块钱在当时来讲是个不小的数目。我想,没有盖过我手章的借款条,怎能从财务科借出钱来?张三串到财务科查借条,才发现借条上的手章和他保管的手章不一样,因为我的手章是张三串找人刻的,他最清楚手章上的“王安民”的“民”字最后一画刻得有点短,而借条上盖的那个章的“民”字却很端正。
张三串回来后向我汇报了这个情况。我把弓先堂叫来,他承认私刻了我的手章,写借款条,先后两次到矿上财务科借款的事。他还说了他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家里困难,想挣点钱补贴家用,所以就托一个战友买了一箱环球牌自行车做买卖。但买一箱环球牌自行车需要1000块钱,他手里又没钱,就想出了这个办法。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也愿意接受队里的处罚。
事后,我对弓先堂说:“你私刻我的手章,到矿上财务科借钱这个事,影响确实不好,但考虑到你是想挣钱补贴家里,就不处罚你了,只要你以后好好上班,把这个钱赶快还上就行。”
这件事后,弓先堂有了很大转变,工作起来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能吃苦,而且脏活累活抢着干,月月出满勤,天天干满点。到了年底,不仅还了矿上的借款,还给媳妇拿回了过年钱,另外还得了一个奖状。弓先堂这个后进变先进的典型,教育了全队不想上班的职工。从此,全队班与班、人与人之间,开展了一场场“比干劲,抓安全,比产量,争贡献”的比学赶帮超劳动竞赛活动。
7.建立职代会制度
矿务局每年要开一次职代会,矿上每年也要开一次职代会。我想,综采一队能不能也建立职代会制度呢?如果建立起这个制度,一来可以总结上一个阶段的生产和安全工作,给职工交一下底;二来可以看看队里的生产、安全和管理上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今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改进;三是分析工作面的情况和生产中将要遇到的困难,应该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四是安排下一个阶段的生产任务;五是讨论如何完成矿上给队里下的生产计划;等等。
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和陈反清书记商量,陈书记也觉得这个想法好,经请示矿领导和矿工会同意后,我们在综采一队建立起了职代会制度,并在职代会制度的框架下成立了经济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和职工教育委员会,每个委员会有三个委员负责。比如队里花钱买东西,必须有经济委员会张三串、王乾忠和王胖三个委员的盖章,才能花这个钱,否则就不能花,也花不了,这样就避免了随意花钱、账目不清的情况。再比如,队里召开职工家属座谈会,职工教育委员会的三个委员必须组织好、主持好、会后落实好,座谈会把队里的职工家属叫到一块,重点说安全帮教,让家属们提一提对安全上有什么要求?丈夫在安全上有什么问题?针对家属们提出来的问题,我们进行引导和解释,让她们明白,丈夫的安全工作不仅是队里的事,家里也得帮教。
1981年8月,我们组织召开了综采一队首次职工代表大会,局工会和矿工会也派人参加了我们的职代会。综采一队的职工代表大会,从1982年开始,每半年开一次,一年开两次,主要议程是:首先由队长向职工代表报告过去半年队里的生产、安全、工资、物资消耗等情况,然后再将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计划、目标、制度和措施等提交职工代表讨论,职工代表畅所欲言,就管理上、工资分配上、安全生产上,还需要有哪些创新,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等展开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再将生产任务等分解到班组。每次开完职代会,我们都要组织职工代表到矿上的小饭店简单吃个饭,别看一顿饭,却能提高队里的凝聚力。那么吃饭的钱从哪里来呢?我们在队干和班组长中实行了一个“抓大头”的办法解决。
一个队建立起职代会制度,在当时来讲,还是潞安的第一家,这也为全矿和全局队级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开了个好头,因为原先的队级单位是不开职代会的。自从王庄矿综采一队建立起职代会制度后,全局各单位的队级单位也先后建立了这个制度。
在队里的首次职工代表大会上,我说:“大家说说,今年上半年咱队在安全生产和管理上还存在哪些问题?谁还有好的意见和建议?都说说吧。”
一个职工代表说:“咱队里的管理制度是不是定得太苛刻了,处罚的多,奖励的少,上个月我上了27个班,还不如上22个班的人开的资多?”
我说:“你是不是违章了三次,都让安全员抓住了,扣了款?这个月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遵章作业,对队里好,对自己更好。”
其他职工代表也接二连三地问:“劳动纪律虽然采取了一些整改措施,但还是有很多漏洞,下半年打算怎么办?”
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好,下一步队里就计划要修改、完善劳动纪律,彻底整改以前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措施,但对长期旷工的人,要退回矿劳资科。”
有位老工人代表,拿出一个破二股梁背心说:“上次队里给我们发的奖品穿了不到一天就破了,质量太差,这怎么解释?”
陈反清书记说:“请放心,是谁办的,我们一定追究相关人的责任,给你一个说法!”
后来每次召开的职代会,就像这一次一样,只要职工代表提出问题,我们就会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这样一来,确实解决了职工和队里的很多问题。
8.建立互助基金制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队里的职工大部分是从农村招工来的,家里都不是很富裕。除每个月往家里放一部分钱外,余下的工资当月就基本花完了,一旦家里有个急事,比如父母妻儿生病住院或者婚丧嫁娶等急需要用钱的时候,就拿不出来了,干着急,没办法。这种情况队里普遍存在。
针对这个问题,我和陈反清书记商量,能不能在队里先简单建立一个互助基金制度,帮助职工解决家里急用钱时拿不出来的问题。陈书记也觉得应该建立这么一个制度。刚开始,互助基金的缴纳和使用很不规范,队里要求队干必须要带头交,对职工采取自愿形式,谁愿意交谁就交,交多交少也不统一。使用互助基金也不规范,比如谁家有了急事就来找我,我就安排核算员张三串根据具体情况解决。时间一长,我觉得这个办法好是好,但需要规范和完善,要人人交,专人管理,从而建立一个人人都参加的长效制度。
这个想法成熟后,我们把建立职工互助基金制度的事,拿到全体队干会上讨论,大家都非常赞同。从此,我们在队里建立起了职工互助基金制度,每人每月从工资里拿出5元钱,存到队里,作为互助基金。互助基金由经济委员会管理,如果哪个职工的家里有了困难,可写申请使用互助基金,经过队里开会研究后解决。
9.亲情管理
如何更好地关心、关爱每一个职工,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下井,安心工作,是我们建队以来一直在努力做的一项工作。
青年工人邰贵田,父母亲都不在了,一个妹妹寄养在亲戚家,他一个人在队里上班,工作积极肯干,人品也不错,但27岁了还没有找上对象。我们就托队里的家属给他张罗对象,经过一段时间,对象处好了,正准备结婚典礼时,却发现他整天低着头,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原来,邰贵田结婚没有找着房子,不知道该往哪里娶人家,还有,他结婚的钱也不够。
钱还好说,但房子确实是个大问题。当时矿上的住房特别紧张,好多吃供应粮的双职工,矿上都解决不了他们的住房问题,何况邰贵田是个单身职工,这可让我们发了愁。当时的老队长郭法顺说:“再难,我们也得把贵田的婚事给办了。咱们每人给贵田捐50块,也让班组长们每人捐10块,为邰贵田办婚事,另外将队部会议室腾出来布置一下当新房。”在我们的带动下,不仅队干,而且全队职工也主动捐款,这个2块,那个3块,还有捐5块的,热热闹闹为邰贵田办了婚事。婚后,邰贵田的干劲更大了,月月出满勤干满点,年底还被评上了先进。
采煤工宋跃奎患了食道癌,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终因病情严重,还是病故了。我就从矿上要了个大卡车,将宋跃奎的遗体送回沁县老家。到了宋跃奎家,我发现他的家境十分困难,上有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另外还有一个疯疯癫癫的傻叔叔和一个先天痴呆的傻弟弟。一家人口粮不够吃,也没钱买煤过冬取暖。回到矿上后,我就以队里的名义,向矿上和矿工会写了两份申请,一份是申请救济宋跃奎家属,另一份是申请为宋跃奎家送一车救济煤炭。同时,我们还在队里发动职工为宋跃奎家捐款。这些事情办好后,我带着拉煤车和救济款,还有大家的捐款,送到宋跃奎家,宋跃奎母亲接过救济款和捐款时,老泪纵横,激动得说不出来一句话。
1981年10月的一天,工作面顶板破碎,发生了一起局部冒顶事故。我们赶紧组织生产班处理。等处理完事故,工作面恢复生产,已经十几个小时过去了。上井洗完澡后,我很担心跟我们一起打连班,处理事故的吴忠福、郭双好和杜宏福等几位老工人。我想,他们年纪大了,在井下连着干了两个班,身体吃不消,应该去看看这几个老工人。于是我和陈反清书记到供销社买了点东西,先到单身宿舍看了吴忠福师傅,又到临时家属区看了杜宏福师傅,然后又到八公里外看了郭双好师傅。
队里有个职工的母亲去世了,我们就发动休班职工到他家帮忙,帮助他顺顺利利办了丧事。我始终认为,你对职工好了,职工才把你当领导看,你才会在大家心目中有威信,大家才会听你的,全队才有凝聚力。
10.激励职工学技术
对于在安全生产中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了的,小改小革提高了工效的,降本增效节约了成本的,在工作中肯动脑子、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难题的职工,我们都按照效益多少,贡献大小予以奖励。这样一来,大大鼓励了全队职工学技术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机电工杜建忠不仅努力钻研综采技术,而且能够将学到的机械故障分析理论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次上夜班,他听到减速机声音不正常,于是根据学习综采技术时老师讲的辨析减速机各类异音的方法,判断出是减速机出了问题,就向我做了汇报。我马上安排维修人员去修理。检修班工人打开机盖一看,果然是轴承坏了。如果杜建忠没有及时发现,拖到下一个生产班维修,设备就会造成更大程度的损坏,很有可能造成停产。对杜建忠及时发现机电故障隐患的行为,我在全队职工大会上进行了表扬,并当场兑现奖励制度,发给他50元的奖金。
当时,50块钱可不是个小数字,地面年轻一点的职工一个月才开30多块钱;工龄长一点的职工满打满算一个月也只能开到60多块钱。食品站头等猪肉每斤才8角8分钱,牛肉每斤也只有1元1角7分钱,一个馒头是2两粮票5分钱,如果杜建忠用50块钱买馒头,就能买回1000个馒头。50块钱也够杜建忠两个多月的伙食费。杜建忠拿到这50块钱奖金,甭提有多高兴啦。
机电工刘太虎一心扑在工作上,两年多没有帮家里买过一次粮,有一次妻子感冒了,让他下了班去买粮。他在故县街上转过来转过去,连故县粮站的大门都找不见,但他到了工作面就像回自己家一样熟悉。一次,综采机组滚筒出现自落,这可把他急坏了,为什么早不落迟不落,偏偏在高产月出现自落呢?究竟是阀组问题,还是油路或千斤顶活塞问题?刘太虎立即和机电检修班集体“会诊”。他和机组司机韩天则、机电工桑天福围着滚筒边看边分析,很快就判断出是锁的问题。他们把锁拆开,把阀组卸下,结果发现一个针尖大小的槽,因油内杂物支起,闭合不严,造成了滚筒自落。他马上组织修理,经过一番忙活,使停转的滚筒又重新旋转起来。如果没有过硬的综采机械维修技术,没有从严过细的负责精神,短时间内是绝对不会查出问题的。在圆班会上,我们特别表扬并重奖了刘太虎和韩天则。
11.年产原煤50万吨
从我担任王庄矿综采一队队长的那天起,矿上就把全队的产量调到了50万吨,要求达到煤炭部甲级队水平。说实话,谁都清楚,这是个非常难完成的硬指标,这个硬指标,对我们来讲,是一次大练兵,对矿上来讲,是对综采一队的一次大检验;所以,无论任务有多么艰巨,我们只能完成,不能退缩。
针对完成50万吨这个硬指标,我们解决了工作面第一次收尾,第一次搬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解决了设备检修、购置配件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充实完善了综采管理规章制度,对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加强管理,使工作面的生产逐步走向正规化和正常化。针对技术操作不熟练,特别是新进人员多,没有经过综采知识培训,下井后不能独立顶岗、独立操作的问题,我们结合生产实际,激励职工学技术,开展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尖子”和“岗位能手”。同时,我们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狠抓“三违”,狠抓制度落实,推动了生产,减少了事故;针对工作面条件不好,影响出勤等问题,加大奖励额度,并通过亲情管理、互助基金制度等措施,促进了稳产高产,形成了全队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决心拿下50万吨生产目标的良好局面。
那个时候,矿上没有综采安装队,也没有综采检修车间,设备检修、配件采购、工作面安装和搬家等,全都是自己干。就在年产创水平的关键时刻,泵站坏了,可矿机电科没有储备泵站,必须到外地去购买。我叫上刚从井下上来的苏成虎,连夜坐火车倒汽车到无锡煤机厂买配件。还有一次,工作面电机坏了,为了不耽误生产,我们派干了一个连班的王忠德到西安拉电机。王忠德二话没说,带上电机相关资料,连夜带车到西安,第二天晚上就把电机拉了回来。
辛勤地付出没有白费。1981年,王庄矿综采一队用了9个月的时间,生产原煤502430吨,创建矿以来采煤队年产最高纪录。综采一队从丙级队越过乙级队,一下子跨入了国家综采甲级队的行列。这一年,我也荣获了“长治市劳动模范”称号。
煤炭部为王庄矿综采一队颁发了甲级队证书,为全队职工颁发了甲级综采队奖章,局里给综采一队发了奖金,矿上专门为综采一队举行了隆重的庆功会。为了犒劳全队职工,我们将局里和矿上发给队里的奖金买成奖品,按劳分配,论功行赏。队里的生产骨干和技术骨干,人人戴着煤炭部发的奖章,在王庄矿办公楼前拍了一张集体合影。
12.回采1205下分层工作面
1982年,采完1209上分层工作面后,矿上安排我们回采1205下分层工作面。因为是第一次回采下分层,矿上让我们考虑设备如何配套、切眼如何掘进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对于我们来说,回采下分层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新挑战。原因有两个:一是下分层工作面的顶板是金属网人工假顶,很容易造成坠包,不好管理;二是“柯玛格”液压支架是支撑式,稳定性不好,而且老塘也无防护功能,不能用来采下分层,必须重新选型换支架才行;三是当时国内综采设备制造刚起步,还没有成套的回采下分层的设备和技术,综采下分层也没有先例,没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针对回采下分层这些关键性的技术难题,队里成立了以我和陈反清书记为组长,以副队长和技术员为成员的综采下分层攻关课题组。攻关课题组研究讨论了五个问题:一是支架选型,二是大溜配备,三是大溜与转载机配套,四是端头端尾如何配套,五是下分层支架如何安装。经过大家的共同研究,课题组拿出了一个设备配套、选型和改造方案,并向矿上做了汇报,征得同意后,我们便开始了对设备的配套、选型和改造等工作。
选用郑州煤机厂刚研制出的ZY-35/17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代替“柯玛格”支架,与采上分层的其他综采设备配套装备1205下分层工作面。
选配锐布尼克大溜。为什么要选配这个型号的大溜?一是因为当时还没有配套ZY-35/17型支架的大溜,二是矿上也没有资金计划。
配套改造主要集中在大溜机头、机尾与端头支架连接处,还有转载机推移方式等方面。“柯玛格”支架有自移功能,而大溜机头、尾架和过渡槽就直接铺在底板上,无推溜移支架结构设计。换成ZY-35/17型支架后就必须解决连接推移问题。针对这个技术问题,我们画图纸,设计制作了两个马鞍型推移架,分别放到机头机尾过渡槽下边,并联成一体,再将马鞍型推移架老塘侧焊接了一个连接座与端头支架千斤顶连接,这样一来,就基本保证了一个支架拉架时,相邻的支架能顶住,再辅助可移动千斤顶或单体柱,实现了顶机头、机尾和支架交替前移。
在转载机推移方式改造配套方面,为了实现端头既能推移转载机,又能以转载机为支点拉端头支架,我们就在转载机机尾与破炭器落地段设计制作了一个“U”型框架,用来替代原转载机槽帮,外伸两个连接耳板,并增设推移千斤顶与端头支架推移地梁连接,实现了随机头、机尾推移,用端头支架推移转载机,推出转载机后再拉端头支架的工艺工序。这个工艺工序也成了现在定形使用的端头支架与转载机推移方式的前身。
按照综采下分层选型、配套和改造方案,我们在做好设备配套、改造工作的同时,又对大溜机头、机尾、过渡槽接口处槽帮进行了加厚补强,对大溜机头机尾增设了压溜柱结构,然后才将改造和配套好的设备安装到1205下分层工作面。
工作面投入生产后,尽管在生产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回采工艺、工程质量、标准化和劳动组织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但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还是遇到了许多从未遇过的新问题。
生产中难度最大的问题是工作面端头端尾和三角区顶板管理。因为端头端尾配套支架用的是和工作面同样的正规支架,两个巷道是工字钢棚支护,所以机组割煤在机头、机尾错刀时,就得提前回掉巷道里帮煤墙上的棚腿,大溜机头或机尾如果没有顶过,就不能拉架,其间端头或端尾,还有三角区就形成了空顶,有了空顶,就很容易形成坠包冒顶。这样不仅影响生产,还给机头机尾作业人员带来许多安全隐患,生产班职工赵腊胜就是在机尾作业时,因顶板破碎掉落的石头砸中头部而亡的。
生产上的影响,工亡的教训,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解决机头机尾作业支护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威胁。我和陈反清、杜双孝、陈远宁、田志安等,从生产实际和安全要求出发,画图纸、设计出了一个改造方案。我们首先把三角区支架的1.5米前梁改造成可伸缩的顶梁,这样就使机组错刀出现空顶时,顶梁及时伸出支护顶板,基本控制了三角区坠包冒顶。然后把端头端尾正规支架上的前梁去掉,更换成长顶梁,同时增设了长地梁,并增设立柱和推移千斤顶,改成特殊端头、特殊端尾支架,使特殊支架的前顶梁超过工作面煤墙延伸到巷道里,彻底改变了工作面端头端尾的支护和作业环境,在安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郑州煤机厂和西北煤机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听说这件事后,先后三次到1205工作面实地考察调研,并将我们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为定型产品沿用至今。
波兰大溜是分体结构,溜槽、铲煤板、挡煤板电缆槽各由4条M20的螺栓连接固定,溜槽之间也仅用Φ20的椭圆环连接,连架推拉座也比较单薄,原设计和“柯玛格”支架配套,只有推溜功能,没有移架功能,和ZY-35/17型支架配套,就得承担带压移架时几十吨的拉力,由于拉力大,经常发生拉断螺栓,拉下挡煤板电缆槽,溜槽脱口错节掉下铲煤板,破坏溜槽等影响生产的事故。波兰大溜已采过两个上分层,有的溜槽已磨薄,有时出现接口或槽帮坏,漂出刮板事故。
为了减少事故影响,我们从管理入手,一方面规范生产班拉支架操作,尽可能不带压移支架,严格考核拉下、拉坏大溜事故;另一方面加强检修班大溜检修力量,班班必须检修铲煤板、电缆槽连接螺栓松紧,班班紧连接螺栓,大大减少了事故影响。
在1205下分层生产中,我们还遇到工作面两巷压力大、巷道变形严重,巷道收敛变形严重,压死转载机,压断机身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研究制定了个方案,上报矿上,经矿上的技术和安监部门批准后,在井下电焊修复。方案的具体办法是:在巷道50米范围内清浮煤和杂物、洒水湿润、作业点铺上白铁皮,四周用白铁皮遮严,然后检查瓦斯浓度,又准备了灭火器,电焊作业现场抢修,恢复生产。
回采1205下分层工作面,从最初的筹划到付诸实施,从配套改造到井下安装,从调试生产到正常出煤,问题一个接一个暴露出来,我们一个接一个解决,七改八改,三变两变,其中的困难和难度绝不亚于当初上综采。从想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遇到困难到解决困难,全队干部工人同心干,井上井下齐攻关,硬是用土洋拼凑的装备采出了1205下分层工作面。
13.下分层月产10万吨
1980年生产了32万吨,1981年生产了50万吨,1982年怎么办?是不是应该像芝麻开花一样,生产到60万吨甚至70万吨!我和队干们是这样想的,队里的职工也是这样想的。但谁也没想到,矿上安排综采一队1982年回采1205下分层工作面。
根据矿上的生产衔接安排,我们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下分层综采设备的选型配套、设计改造、搬家倒面和设备安装等工作,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和回采工艺问题,到1982年2月中旬才使生产逐步走上正常。这期间,我们结合回采下分层的实际,进一步完善队组管理制度,把有管理经验的技术骨干充实到队干、班组长岗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在生产任务考核上,推行了工程质量和刀煤台阶计资管理方法,科学的管理方法进一步推动了队里的生产动力。
1205下分层回采生产正常后,我想,能不能在这个工作面搞一个月产创水平活动,一是想看一看回采下分层一个月到底能产多少吨煤;另一是看看土洋拼凑的装备性能到底怎么样;三是检验一下综采一队的战斗能力、生产能力和人员素质等。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和陈反清书记商量,他也正有此意。经过分析1205下分层工作面条件、人员素质,还有井下运输能力等,我们决定3月份在全队开展生产创水平活动。
拿定主意后,我们就连续召开班子会、队委会和班组长会研究讨论,大家认为,3月份生产创水平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条件,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有利条件一个是1205下分层的生产一切正常;另一个是因切眼掘进、搬家倒面、设备配套、设计改造和安装调试落下了生产,1至3月中旬只产了2万多吨煤,全队上下士气正旺,想把落下的产量赶回来。不利条件是井下的运输条件有限,煤产出来了,运不出去怎么办?
全队形成一致意见后,我和陈反清书记向矿上做了汇报,矿上非常同意我们这个活动,并号召全矿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保证综采一队产多少煤,运出多少煤。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从1982年3月的第一个8点班开始,全面打响了夺高产创水平大会战。
生产班你追我赶夺高产;检修班争分夺秒勤检修,班与班之间、人与人之间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
夺高产创水平这个月,综采一队全体队干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不是跟班就是值班。队部离我家只有一路之隔,离陈反清书记家也只有几百米的路程,但因夺高产创水平工作忙,一个月我俩谁也没顾上回一趟家。
1982年3月,综采一队完成产量10.537万吨,创全国同类型综采设备月产最高纪录,受到煤炭部的表彰和嘉奖,我也再一次被评为“长治市劳动模范”。
4月1日,矿务局在王庄矿为我们队召开庆功大会,给综采一队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并为我们颁发了锦旗。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派人到王庄矿考察,他们参观了综采一队1205下分层工作面后,都被一排排锃亮整齐的钢铁长廊和管理有序的采煤现场震惊了。那些大鼻子、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中国煤矿工人确实了不起,你们的管理水平是世界一流的!”
但在荣誉和赞美面前,我们没有骄傲,而是想工作上的不足和管理上的差距,我提醒全队干部职工:“这次局里给咱们记了三等功,是对咱们的鞭策和鼓舞。只要好好干,我们不但能立三等功,还会立二等功、一等功,甚至是特等功!”
漳村矿的领导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派漳村矿综采队队长吕保林带队来我队学习培训,我们按照在阳泉矿务局三矿、开滦矿务局范各庄矿的培训方法,将吕保林带来的人员安插到两个生产小班跟班生产,采用了“一帮一、一带一”形式进行培训,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提升了综采操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