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要防的15种人
16817600000004

第4章 狙击手

狙击手的特长就是在暗中揭发出你的洋相。这种人心术不正,常用诽谤、造谣作为离间他人的工具,他会让无辜者身心疲惫、如负千钧,影响团结,影响工作。对付这种人的首要原则,就在于让他无所遁形。

喜欢造谣中伤的人

有些人惯于背地里骂人说坏话、造谣中伤他人。

每个单位里都有一些人,喜欢造谣中伤他人,作为领导对此类人你也可能有着更多的接触,也许你会说:“造谣中伤、背地说坏话的人,不能信用,我绝不会轻信那些人的话,更不会与他们坦诚相见。我始终把他们列为危险人物,与他们往来也特别谨慎。”

但关键是,造谣中伤他人的人都是脑门贴着标签,一眼便可以看穿的吗?

也许谁都会说:“暗中说坏话、或是造谣中伤是缺德的事,做这种事的人就是缺德的人,对这种人绝不能相信。”

每个人都会有朋友,也会有敌人,一旦自己与某人关系不好,甚至越搞越僵,成为敌人,自己便会痛恨那个人。

这种时候,若有人与你同感,在你的面前,把你的敌人数落得一无是处,咒骂得狗血喷头时,你一定不会怀疑这些话的真实性,反而会感到很畅快。

也就是说,这时候,你对这些说坏话的人,不但戒意全无,反而会把他当成“好友”、“知己”、“铁杆哥们儿”,甚至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对他信而不疑。

这个事实,使得一些人如临悬崖,而自己却不知。

既然是有违背道德的中伤、坏话、那么,我们就不能为了它能使我们称心、愉快而简单地听信。

听到别人说自己所敌视的同事、上司、同行的坏话,的确会让人觉得称心如意,倍感舒服。

可是你要知道,他这是在你面前演戏,在别人面前,他又会怎么表演呢?

你是个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你平常的言行举止也许在无意中得罪了别人而自己不知,这个爱说坏话的家伙难道就不会在你的敌人面前中伤你吗?而且,你高高兴兴地听他中伤别人的行为,一旦又被这个家伙传出去,你又会将如何?

即使听起来像天上仙乐的坏话,你也不能对这些说坏话的人掉以轻心。

当别人在你面前说坏话中伤他人时,你应该若无其事地听他说完,然后再告诫他一句:“可是,你这样评论他,我倒是觉得你太苛刻了,我很难同意你的观点。”

如果你能说成下面这样的话,那就更无懈可击了:“哎呀,是人嘛,谁没有缺点、过错?他也有我们所没有的长处,而且我们也不能否认他努力工作的事实呀。”

绝不要与造谣中伤者同流合污。

喜欢说“但是,据说……”之人

喜欢说“但是,据说……”之人,有可能煽风点火,引诱你上当。

人类社会的构造,似乎很适合这种来历不明的话的传播,而且传播力强,传播速度也快。因此,流言一旦被人利用,就会成为强大的武器。

当有人想传出对眼中钉不利的情报时,惯用的说法是这样的:

“我认为这是不太可能的事,不过,据说他老兄是……”

“我本来不相信,可是,据别人说他是……”

“我认为那是谎言,但是,据说他是……”

这个手法关键就在以“但是,据说……”来强调“他是……”这个部分。可以说“他是个骗子”,也可以说是“色鬼”,更可以说是“诈财者”。反正,只要是一些坏的词,足以使对方信誉扫地。

必须注意的是,使用这一招的人,最后必定补上一句赞语:“不过,总的说来,我觉得这个人还是挺不错的。”

而更高明的一招,就是让别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例如,找出对眼中钉有莫大反感或怨恨的另一个人,与他套交情、处关系,设法使他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然后,由那个人口中再使那些话披上谣传、谣言的外衣四处散播,借此把这谣言和自己分开,没有一点儿自己的评价,把事情做得天衣无缝。

换句话说,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使谣言的内容增加幅度和力度,又与自己摆脱干系。可见其思维之复杂、手法之精、用心之险恶、之奸,实非常人所能想象。但是,所谓谣言、谣传,如果毫无真实的部分,也就是说,内容若是别人都会认为“绝不可能”的事,它的效果就不大。

话又说回来,谣言一旦传播出去,传播的人往往都会添枝加叶,渲染夸张,最后听来很像那么一回事了。

传播谣言的元凶,起初就把这一点计算在内,因此,足以给眼中钉造成致命一击。

于是,听到这些“很像是真的那么一回事”的谣言的人,十中有九,都会信以为真。如果传言确有一、二,那就更加有可信度了。

作为领导,对此类人一定要看清其不良用心,站稳立场,方能避免被人利用。

谣言惑众,软刀子杀人不见血。

曾与你为敌的旧同事

“旧人”本是个令人欣赏的字眼,但若曾与你为敌,那你可够头痛了。

俗话说,“冤家路窄”辞职后,你在新的单位如鱼得水,不久便被提升。当你满怀壮志,更上一层楼时,你原单位里的一位曾与你为敌的旧同事被老板招了进来。这似乎是一件叫人纳闷的事。但无论如何,此时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经一事,长一智,过去你俩有过不愉快的记忆,但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如果你已将事情淡忘,对方也可能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不过,话分两头,向坏处想,也是应该的,防人之心不可无。

如果此君将来服务的部门跟你没有多大关系,就比较好,因为没有利害冲突,多少可减少火药味。由他上班的头一天起,处处表示友善,甚至主动为他介绍公司各方面的行政制度等,将表面距离拉近,在这种情况下,对方自然没有理由拒人千里。若他加盟的部门跟你有较大关系,请处处主动、友善,在其他同事面前最好少提你俩过去的关系,避免风言风语,有关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更不该重提。每个人总有他的好处,不妨在人前人后多赞赏他,伸出友谊之手,表示你的大度和友好。

但有的人极具侵略性,永远要做胜利者,而且要别人信服他。他们喜欢大呼小叫,见高拜、见低踩,小事要化大,令人防不胜防。

当他因某事大发雷霆,但这事与你没半点关系,最好别花时间去了解,将麻烦留给别人好了,有人找你评公道,淡淡地说:“事情的始末我不清楚,没有发言权”。当然,茶余饭后,有人提及,你同样只宜做听众,切莫提意见。

这样,来者不会怪你,连那位老兄也不会听到你任何评语,对你自然不会有“新仇”。要是事件与你有直接关系,最好采取低姿态,就让他发泄,切忌与他对骂,要避免直接与他冲突。

要做报告的话,只将事情始末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客观呈报上级或老板,所有是与非就由他去裁决。但有风度的你,在事后也应保持缄默,或者索性忘却整件事,只记取对方的优点和弱点就够了。

对此类人要察言观色,顺势而动。

不要被谣言蒙蔽双眼

谣言流传时像一股阴风,伤人时,又如令人防不胜防的暗箭。它动摇真诚的大厦,污染信任的清泉。它是小人惯用的一把软刀子,置人于死地而不知。

有位经理,在自己的下属中看上了一个能干的部门主任,相信这是个人才,准备加以培养和提拔。

这个势头一露出来,本来人缘极好的部门主任立即遭难,各种各样的流言飞语接踵而至。最严重的,或者说,最使中国人犯忌的一件事,便是说这个部门主任和其女助手有暧昧关系,某次下班不归,其妻曾吵到单位……

经理动摇了,他相信无风不起浪,为了避免不良影响,便把提拔部门主任的打算取消了。

好多年过去了,经理已退休,闲居在家。某天与部门主任偶然相遇,聊起彼此近况,得知部门主任的夫人已然病逝,而那位助手小姐仍然孑然一身。经理反正已经退休,说话也随便了,便笑着说:“你们为什么不结婚?”

部门主任苦笑道:“我们哪有半点私情?那天我血压高,因为任务紧急,硬撑着来上班,当天没做完,只好加班。我妻子脾气暴,便吵上门来,说我不要命了。谁知后来竟传得风言风语。”

经理闻言大为尴尬,良久,才感慨地说:“你老弟是真君子,我却轻信了小人的谣言了。”

轻信谣言而失去了一个理想的人才,这自然是一大损失,而轻信谣言的危害还远不止于此。因轻信谣言而做出错误决策,坑害了整个企业的事例也不少,所以领导者必须慎而又慎。

“不见真佛别烧香”,不得到确凿的证据,可别轻信谣言。

“道人是非”者

人心是世上最难测的,一个人为了迎合你的喜恶,不惜糟蹋别人的清誉,以此同你加强感情联络。你如果认可了这种小人,总有一天他也会背叛你,就像现在他背叛别人一样。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不要以为把他人是非告诉你的人便是你的朋友。道人是非者,既然在你面前说他人的坏处,自然也会在他人面前,说你的坏处。他们乐于道人是非,是妒忌心过盛的原因,他们心里往往巴不得他人越来越倒霉,越来越困窘。聪明人与这类人交谈,是不会推心置腹的。

你的部门扩充,新聘了一位下属,这位下属的旧上司,恰好是你的死对头。所以,他对你的死对头的情况十分了解,也可能因此,他为了博取你的欢心和信任,频频争取单独与你相处的机会,大肆揭露旧上司的种种不是,从小缺点到私人恩怨,俱成了他向你“献媚”的本钱。

听到旧死敌的种种是非,你会感到十分痛快。但你务必冷静地分析,你听了是非,确能一泄心头之恨,但同时,你却落得“与小人为伍”之名。

下一次,当他再要评论是非时,不妨提醒他:“工作这么繁忙,我压根儿就没有时间再去想过去的事,现在的工作才是最要紧的。同样,我十分注重下属的工作表现。”

没有了是非做桥梁,距离就不易拉近,你亦不易中他的“感情圈套”了。

对这种人,不要得罪。对他说的他人是非,又不能赞同。总之,远离这种人的办法,是对他说的任何是非话题都做出冷淡的反应,从而让他知“难”而退。

对道人是非者要冷淡处理。

挑拨是非的人

有些虚伪和刁滑的人,常常为了个人的私利而在他人之间施用离间之术,借以破坏彼此团结。

挑拨是非的人危害甚大,与这类人共处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卷入是非之中,且难以全身而退,因此在与人相处时,我们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认清挑拨离间者的真面目。

在日本历史上身为摄政大臣的丰臣秀吉,其权势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一天,他听说松蘑取得了好收成,不知出于什么动机,他突然提出要去亲自采松蘑。

家臣们听后,甚是为难,因为时令已过,松蘑早被采光了。怎么办呢?家臣想出了主意:头天晚上,他们在一片地里到处插上了松蘑。

第二天,丰臣来采,一看松蘑遍地,赞叹道:“太好了!多么令人陶醉的一片松蘑啊!”

这时,有个投机钻营的家臣悄悄向他告密:“殿下,他们骗你哪!那些松蘑是昨天夜里才插上的……”

周围的家臣一看有人告密,顿时吓得面无血色。他们知道,丰臣对不忠诚的人一向是严惩不贷,有时还会动用酷刑,甚至杀头。

然而,想不到这次丰臣却没有动怒,他看着大家笑说:“刚才,我已经看出这片松蘑长得奇怪了,可这是大家为满足我的愿望而表示的一点心意,看到好久没有看到的松蘑,勾起了我对往昔农村生活的怀念,我很高兴!为了表示我的谢意,这些松蘑大家拿去品尝吧!”

丰臣是明智之人,他没有被挑拨者所左右,而是领受了大家的善意及良苦用心。

挑拨离间的人,给公司带来的危害很大。应付这种类型的人,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防微杜渐,不让这类人进来,或一发现就予以制止或清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挑拨离间型的人做了你的老板,你首先要注意的是谨言慎行,和他保持距离,在公司内建立个人信誉。万一有一天,有什么是非发生,你得尽量忍耐,同时要保持着“能做就做,不能做就走”的原则。

这种人做了你的同事,你除谨言慎行及和他保持距离外,最重要的是你得联络其他同事,建立联防及同盟关系,将他孤立起来。如果他向任何人挑拨离间,都不要为之所动,受其影响。

如果他是你的部下,那你就要想办法孤立他,弄走他。如果下不了手,那他就会孤立你,弄走你。

凡为领导者,在与他人发生冲突和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警惕离间小人乘虚而入,要以大局为重,采取谨慎的态度,尽快弄清事情真相,消除矛盾。

警惕他人的离间计

离间者其手段是搬弄是非,制造矛盾或编造谎言,扩大分歧,或渲染误会,破坏团结。不管其外在形式如何表现,内在本质都是抑人扬己、损人利己。

某公司的宣传部武部长是位工作认真、作风严谨的人。做了三年副部长的沈某有文凭、文字功夫好,始终看不起武部长,想取而代之。于是,他便散布谣言,说武部长在对外宣传费用上做手脚,占公司的便宜。

这些谣言一阵风似的在公司里传开了,不久董事长也知道了。董事长是位头脑很清醒的老板,听到关于武部长的闲言后,他表面上未有任何反应,而是把财务部长叫到自己办公室,让他秘密地去做调查,然后直接向他汇报。

财务部长按照董事长的安排,调查了所有该查的东西,证明武部长是清白的,不存在公饱私囊的问题。

显然是有人陷害武部长。明确了这一点后,董事长又派人对谣言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最后得知这些话都是从副部长沈某口中传出来的。董事长最痛恨的就是这种小人,于是,他马上做出决定,让沈某离开公司,他不希望自己的公司里存在这种人,影响公司声誉和职员的团结。

在办公室里,真诚、善良的人总是大多数,但是也有一些虚伪、狡猾之辈为了一己私利施用离间计破坏团结,不能不加以提防。因此作为领导,在出现矛盾和冲突时,一定要冷静下来分析清楚问题的核心,警惕离间者的伎俩,当心中了离间者的计,让其得逞。

下面是几种离间计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

大凡离间计的使用者,都是有其明确目的的。如果没有目的,离间行为也就失去了任何实际意义。离间者的目的,都是建立在实现自我利益的基础上的。

(2)隐蔽性

离间行为的目的性和侵害性决定了其行为的隐蔽性。离间者对离间对象的伤害是借助双方的摩擦力进行的,被离间者只知表面之情,不晓根本之意,否则的话,离间的目的便不能达到。所以说,隐蔽性是始终贯穿于离间活动的始终的。

(3)欺骗性

离间行为的欺骗性是由其隐蔽性所决定的,若要隐蔽得“天衣无缝”,采取公开、正当的方式无疑是不行的。这样,离间者只有制造假象,欺骗客体,使其做出错误的判断,落入其设定的圈套。

话再说回来,离间计尽管有它的隐蔽、欺骗性,但只要认真分析还是可以识破的。

在用人问题上,作为领导者一定要警惕某些人因种种原因而采用的离间计。

进谗言的人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经常在领导面前说些诽谤、挑拨离间的话,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乔某担任某公司投诉处副主任多年,一直对主任张某耿耿于怀,欲取而代之,而张某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干又是他所望尘莫及的。要想取而代之,只有让总经理开口,调换他的工作,自己趁机而上。

一次,他对总经理说:“最近有乘客来了封投诉信,反映张主任的小舅子无故拒载,张主任给压下了,没做任何处理。”见总经理没有反应。过了几日又说:“张主任的小舅子拉客不打计价器,客人又打电话投诉,张主任还是放任自流。这样下去,对咱们公司的声誉可有影响呀!”

其实乔某第一次向总经理反映后,总经理即派人做了调查,张某根本没有小舅子在公司开车。乔某捏造这些谣言无非是想让自己对张某产生不满,撤掉其投诉处主任之职。总经理对张某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十分信任,调查后的事实更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过了一段时间,乔某见总经理对他反映的情况不予理睬,不甘心地又去说张某的其他坏话。

这一次总经理没有客气。听完了乔某的话后,他有点生气地问道:“乔主任,看来你对张主任意见不小嘛,这到底是为什么?”

“没什么?我只是从公司的利益上考虑……”看着总经理不悦的表情,乔某有点心虚了,说话的语气都有些变了。

“什么公司利益,我看你纯粹是为自己考虑。”说到这,总经理盯着乔某说,“我知道,张主任没有小舅子在公司开车,我也明白你讲这些话的目的。乔主任,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张主任的情况我还是了解的,主任一职他很胜任,我很欣赏。你好自为之,不必在这件事上费心机了。”

一席话说得乔某的表情极不自然起来,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十分尴尬地走出了总经理办公室。这种情况使他面子尽失,再也不能呆下去了,第二天便向总经理写了份辞职报告,离开了公司。

那么,作为领导者,究竟应如何对付进谗言的人?

一要善于识破其拙劣伎俩。宋人林逋就在《省心录》中提出了“谗言巧,佞言甘,忠言直,信言寡”的观点。这里的“谗言巧”中的“巧”,是花言巧语之巧,投机取巧之巧,巧舌如簧之巧,虚浮巧骗之巧。这种“巧”里有阴谋,有假话,有破绽,只要仔细辨析,并不难揭穿。

二要不信不理不辩。看破“谗言”者的伎俩后,作为领导者,能当即批评或善言规劝固然好,不便当即道破的,起码要心中有数,做到不相信、不理睬,冷眼以对就是,不可听风就是雨,为谗言所蒙蔽。明朝冯梦龙先生曾提醒过我们:“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对所有言论,一定要冷静分析判断,万万不可轻信之,更不可在对员工的任用上乱下结论。

三要及时看破和揭穿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诗人艾青说:“猫向你献媚,它瞅着你碗里的鱼。”可谓一针见血!凡是在领导面前无端诽谤他人、挑拨离间者,大都有抬高自己或谋求个人私利的企图,如果这个企图已经赤裸裸暴露,就要及时指出和严肃批评;而对其目的性尚不能看出时,则要耐心等待,不可操之过急。

总之,不要让谗言献媚之人钻了空子,得了便宜。

对付谗言的有效办法就是听后一定要调查核实,在事实面前,那些居心叵测者就会“露馅”,以至于无地自容,再无市场。

爱听信谗言的上司

有些善施谗言的人口蜜腹剑,谗言被他们包上糖衣,罩上光环,打着关心领导、为了事业的旗号,让人听起来舒服,轻轻松松地被接受,因而使不少人备受迷惑。

谗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小报告”,本身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的领导是一个爱听信谗言的人。如果领导不分是非曲直,偏听偏信,谗言就成了一件致命的武器。

古往今来,由于居上位者听信谗言而导致的悲剧屡见不鲜。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民族英雄岳飞,不就是因为其君主听信谗言而遭受迫害的吗?古来忠臣贤士都是国之栋梁,人民的希望。但在历史长河中,君王听信谗言迫害忠良的事例多得不胜枚举。

社会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不像以前那样封闭,但受谗言摆布的人仍然存在。如果你遇到那种思想简单、遇事不加分析、不做调查就听信谗言的上司,碰巧又有小人向他进谗言陷害你,你该如何办呢?

为了不至于和上司发生冲突,并且使他明白你是受到了谗言的陷害,你可以这样去做:

(1)运用技巧破除谗言,为自己洗刷清白

有人向上司进谗言诬陷你,偏偏他又听信了,这种情况对你极为不利。不过,你不要害怕,应拿出勇气来,以积极的态度与其斗争,采取技巧揭穿谗言的假面目,还自己一个清白。

战国时,陈轸与张仪同在秦惠王手下做官,张仪争宠,想扳倒陈轸。于是,他向秦惠王打小报告说,陈轸经常带着钱,来往于秦楚之间,但不是替秦王办事,而是替自己捞取好处,还说陈轸有背秦奔楚的倾向。

对于张仪的小报告,陈轸采取了直接反驳的办法。他对秦惠王说:“我去楚国,这一点不但张仪知道,已是路人尽知了。伍子胥忠于他的君王,所以各国都争着想要他为臣;曾参孝顺母亲,所以天下人都希望有曾参这样的儿子;女子要出嫁,如果是乡里争娶的,一定是好女子。我如果不忠于君王,楚王还会以为我忠诚而要我吗?我这样忠心耿耿,如果您还要嫌弃我,那我不去楚国又往哪里去呢?”

陈轸这番理直气壮的话,既批驳了张仪,又婉转而巧妙地表明了他对秦惠王的忠心,使秦惠王对他刮目相看,挫败了张仪的诬陷。

所以说,面对谗言,要像陈轸那样,忍一时气愤,沉着应战,用事实据理力争击破它,保全自己。

(2)变被动为主动

面对上级对自己突然的莫名其妙的冷淡疏远,或在会议上虽不点名,却暗示性地批评你,甚至在工作中故意制造矛盾为难你、制裁你,应当有勇气主动找他谈心,问清缘由,说明真实情况。

凡事如果拿到桌面上,公开地、坦率地说清楚,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回避的态度、忍气吞声的做法,只会使真相笼罩在一层迷雾中,加深上级对你的误解,加大双方的隔阂。所以应当敢于正视面临的困境,努力想办法摆脱被动局面。

如果确切无疑地知道了是谁在背后进谗言陷害你,你可以在上级没找你之前先找到他,把一切实情坦然相告,这样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另外,为了制止进谗者继续造谣生事,应当凛然正色地找到这人,给其以必要的警告。

但不要完全说明,因为他是不会承认的。这类人往往心虚,你一找他,他就明白了。他们都惯于背后捣鬼,所以也不愿公开撕破脸皮,不愿发生使双方都难堪的正面冲突。如果对方是个非常泼悍无礼的小人,则要避免与其正面打交道,可以有技巧性地把话说给其亲朋好友,让他们转告给他,从而间接地制止他的恶劣行径。

领导要做到不听信谗言,就要明辨进言,决不能以自己顺不顺耳为标准。而且对于顺耳的话,要进行客观地分析和理性地思考,并多听听他人的意见,做到兼听则明,不被谗言所迷惑。

喜欢告密的小人

告密小人,常以“告密”为快。他通过各种方式让人觉得他是“知己”。并四处打探别人的隐私,报告给领导,以求进升。

古波斯王国有位著名国王,名叫科斯里·本·古巴兹,由于他勤于政事,正确待人,许多贤德之士都归附于他,他把波斯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富裕,整个国家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一次,一位大臣上朝时呈递给古巴兹一份状子,向国王告密说他周围的某位亲信表面上忠厚老实,实际上心怀异志,图谋不轨。

古巴兹看到这份告人黑状的奏折,心里非常生气。他平素就讨厌谗佞制造“小报告”构陷他人,尤其是那些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告人黑状的人更是可恶。于是,他就在奏折上批注道:“我只控制人的身体,而不控制人的心灵;我只凭公正判断,而不凭个人好恶;我只检查下属的工作,而不检查下属的思想!”

那位告黑状的大臣接到古巴兹批回的奏折后,一看上面的批语,狼狈不堪,比被人骂了一顿还难受,以后再也不敢随意制造流言飞语,告人黑状了。

有些“告密者”看准了上司需要人在单位内充当他的耳目,把单位里的小道消息或情报传达给他,让他更了解单位内部人事的实际情况。于是他便选择了这条途径,来取得了上司的信任。

这类下属一般的特性是喜欢四处探听同事之间的秘密,连一句闲言碎语也不放过,因为,这便是他向上司汇报的材料。他们这样做的最大目的,是要在上司心目中建立起忠心耿耿的形象。说他们甘当上司的鹰犬也不为过。

的确有些上司喜欢有这类下属在机构内充当“探子”,借此了解员工对单位、对自己的态度。他们相信,这种情报对自己更好地管理下属有一定帮助。

若上司是一名精明能干的人,他不会考虑提拔告密型下属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因为这类告密型下属在办事能力方面肯定不会太突出,所以才走捷径,做探子,博取上司的青睐。

一个好的领导,应明察秋毫,不轻易相信小人散播的谣言。

“小报告”种种

在一个单位工作,难免会有得罪他人之处,如果被你得罪的人是“小人”,你不得不防他在上司面前进你的“谗言”。

“小报告”都是打给上司听的,如果你的上司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这种“小报告”也起不到多大作用。但如果你的上司是一个黑白不辨、易听信他人的人,“小报告”就会对被诬陷者构成威胁。一旦碰上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呢?

(1)先发制人

对于防范和反击“小报告”的每个人来说,要做到克敌制胜,就不能总是“棋行后手”,也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在那些打“小报告”的恶人告“黑状”之前,抢夺先机。

汉景帝时,晁错为内史,很受景帝信任,提出过许多革新的建议。丞相申屠嘉因为晁错的建议触犯了他的利益,一直在伺机构陷。晁错的府邸在老皇帝太庙外空地上的短墙里,出入很是不便,于是晁错在矮墙南面开了两个门,申屠嘉借此大做文章,状告晁错擅凿庙墙为门,奏请杀头。晁错知道申屠嘉的图谋后,赶到申屠嘉之前,将真实情况报告了景帝。所以待到申屠嘉告状时,汉景帝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不是庙墙,是庙外空地上的短墙”,便否决了申屠嘉的小报告。申屠嘉回家后大发脾气,说:“我应当赶在他的前面,他赶前了,我反而被他卖了。”晁错的机警,使他躲过了一次谗言的灾祸。

(2)针锋相对

采取“针锋相对”的对策防范和反击“小报告”最为关键之处是选准目标,并且针对滋事生非的奸人的逆行,采取公开论战的方法,对其所散播的流言飞语进行大胆揭露和坚决批驳,贬斥其所做的这种卑劣行为。

(3)利用第三者

当你被打“小报告”的人所陷害,而自己又无法把事实澄清时,你可以选择这种利用第三者解决的方法。利用第三者客观、中立的态度向上司说明事实的真相,可以轻而易举地揭穿打“小报告”者的谎言。

汉武帝是个能干的皇帝,但到晚年,也变得糊涂起来。他任用一个名叫江充的无赖,江充为了自己私利,制造了一起起冤假错案,最后竟胆大妄为到诬蔑太子,说太子诅咒武帝,并在太子宫中挖出了事先安置的木偶。太子说不清楚,恼恨江充,便把江充杀了,但自己也只好逃亡在外。

汉武帝的晚年,疑心病极重,以为周围的人都要害他。江充利用了这一点,诬陷太子,在这种情况下,要当事人自己去辩解,已无可能。这时,有一个叫令孤茂的山西上党人,上书汉武帝,指出太子无辜,江充奸作,并举出历史上种种事例,希望武帝不要听信谗言。这样,才使汉武帝有所觉悟。不过,为时已晚,太子已被追捕的人杀害了。

如果没有比较客观正直的旁观者介入,江充的谗言是很难被拆穿的。

(4)摸清打小报告人的底细

客观真实的材料是回击那些凭空捏造、捕风捉影的“小报告”的有力武器。运用摸清底细的方法,可以使你更清楚地了解打“小报告”者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使你更充分地掌握大量确凿的事实证据,这样在最适宜的时机,你就可以对那些人进行强有力的反击。

(5)不给小人留把柄

奸佞之人打“小报告”、“告黑状”诬陷他人,总是想方设法抓住被侵害者身上的一点把柄,然后无限夸大,使劲攻击,这不仅是那些喜好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之辈的做法,一切坑人害命的奸邪小人都如此。

不给打“小报告”的人留下把柄,是应对这类人的根本途径,是防止打“小报告”者在上司面前攻击陷害你的根本方法。

要想让众人相信自己的清白,要想让上司信赖你、重用你,你就必须做到襟怀坦荡、正直无私,不留任何把柄给其他人。

聪明的领导绝不会给爱打小报告者任何得逞的机会。

惑乱人心的人

谣言惑众的人散布流言飞语,根据不可靠的来源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他往往根据自己的利益关系,去解释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他如何描述,如何报道一种情形,都受制于他自己的经验、期望以及观点。

日本某玩具公司总裁突然卧病不起,一连几天没来上班。正赶上这个时期公司的经营状况相当糟糕,有些心怀叵测的小人乘机造谣说: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已经面临倒闭破产的危险,总裁都不想干了,他要辞职。

这个谣言使得员工人心浮动,纷纷另谋出路,销售与生产因此急剧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公司一位副总裁召开了全公司大会,向职工们介绍了总裁的病情,公司的收支情况,但员工们仍是将信将疑。

这时,另一位颇富公关经验的副总裁出现了。他立即把员工心目中的“领袖”人物找来,首先听取了他们的想法,然后组织他们去医院了解总裁病情,再请他们审阅公司各种生产经营报表。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此坦诚的行动,折服了员工中的“领袖”。不久,谣言便平息下去了,挫败了那些企图借此搞垮公司的小人的阴谋。

有些人往往利用人们的多疑达到惑乱人心的企图。防范这些人,你可以听他说话,但对于无聊的流言飞语决不能听之任之。对任何谣言,都必须追究来源,证实真伪,重要的是你要明察暗访,找出哪些问题可能给你的部门带来影响,然后再处理实际问题。

控制最新消息,是你工作的重要部分。一些下属对你阿谀奉承;另一些人则以向你进献情报为见面礼。不要接受这些信息的表面价值,而要问清其动机是什么,要究其来源,对任何消息都要加以核实。

总之,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只要能确实做到以事实为依据,尊重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不为某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就能彻底揭穿“小报告”的荒谬言辞,撕破“小报告”编织的罗网,对问题做出较为公正的判断和处理。

客观事实是那些凭空捏造、捕风捉影的“小报告”的死对头。

搬弄是非的人

有些人总是到处散布别人的流言飞语,搬弄是非。这类人也许只是没事练练舌头,或者增加一点儿饭后的谈资,但他们的言辞却对别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周围存在这种爱搬弄是非的难缠者,而你又不幸成为他搬弄是非的对象,那么在必要情况下,你就应当运用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你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才能维护你的名声和信誉,才能彻底消除流言对你的负面影响。

在与搬弄是非者交往中,你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避免受到他的伤害。

(1)给予拒绝

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需要诚恳、虚心;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往,需要谦和、平等;而和那些搬弄是非的人交往,则需要正直、坦荡。

拒绝应答对同事间的闲言碎语或流言飞语,有问题就摆在桌面上,以便大家共同解决。认识事物要有正确的方法,要有一定的是非标准,一句话,就是看问题要全面,要有自己的见解,要不偏不倚,不能偏听偏信。

背后议论别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帮助搬弄是非者改变这种恶习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尊重对方,以朋友的姿态善意地规劝对方,要向他表示你的诚意和立场,适当的时候还要与他合作。再就是,巧妙地引导对方获得正确的认识人的方法。

(2)置之不理

有些人搬弄是非的恶习已成为其固有的性格特点,那么你就干脆不理睬他。

不要认为那些把是非告诉你的人是信任你的表现,他们很可能是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谈话材料,从你的反应中再编造故事。所以,聪明的人不会与这种人推心置腹。而令他远离你的办法,是对任何传闻反应冷淡、置之不理,不做回答。

(3)不宜过多交往

有时候,尽管你听到关于自己的是非后感到愤慨,表面上你必须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头脑冷静、清醒。你可以这样回答:“啊,是吗?人家也有表示不满、发表意见的权力嘛。”或者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请放心,我不会在意的。”如此,对方会感到无空可钻,他也不会再来纠缠不休了。

如对方总是不厌其烦地把关于你的是非传闻辗转相告,以致对你的情绪造成莫大的负面影响,你应拒绝和他见面或不接他来的电话,此类人不宜过多交往。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富于攻击性的人

有时会碰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喜欢不遗余力地攻击指责别人,或散布流言飞语,或造谣中伤,或出言不逊甚至辱骂等等。

对此类人,作为领导,在考虑和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应弄明白你所遇到的是不是真正的攻击。下面几种情况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攻击:

(1)由于对某种事物持不同的看法,对方提出了比较强硬的质疑或反对意见。此时,如果你能够给予必要的解释和说明,矛盾很可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2)对方在利益受损的情况下表示不满,提出抗议。如果的确是因自己处理不当,或确有不完善之处,而对方又言之有理。那么,尽管对方在态度和方式上有出格的地方,也不能看成是攻击。

(3)由于某种误解,致使他人发脾气,或出言不逊。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耐心地、心平气和地把问题澄清,事情自然也会过去。如果领导忽视了区分真假攻击,往往会铸成大错。

其次,即使你完全能够断定他人在对你进行恶意攻击,也不必着急给予回击。在与下属的交往中,对付恶意攻击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不理睬。

如果你不理睬他,他仍不放松,那也不必对着干。因为这样恰恰是“正中下怀”。不难发现那些喜欢攻击他人的人,大多善于以缺德少才之功消耗大德大智之势。你对着干,他不仅奉陪,还颇会恋战,非把你拖垮不可。在这种时候,你应果断地甩袖而去。

中国古代哲学名著《老子》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攻击者并不属于真正的强者。对那些冒牌的强者采用对攻,是很不值得的。

领导者与富于攻击性的人打交道,不管他是否怀有敌意,头一条是要敢于面对他的进攻。此外,还应注意以下要点:

(1)给对方一点时间,让对方把火发出来。

(2)对方说到一定程度时,打断对方的话,随便用哪种方式都行,不必客气。

(3)如果可能,设法让其坐下来,使他不那么好斗。

(4)以明确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看法。

(5)避免与对方抬杠或贬低对方。

(6)如果需要并且可能,休息一下再和他私下解决问题。

(7)在强硬后做一点友好的表示。

对付恶意攻击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不理睬它。

让谣言不攻自破

谣言虽是见不得人的阴谋,但对人产生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有时候甚至能毁了人的一生。因此,它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当作攻击对手的武器。

有些人,本事不大,牢骚不少,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清,却总觉得给别人做下手屈才。不仅影响了你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工作环境造成了影响。这样的人,给他出个难题,使他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就能够封住他的嘴巴。

某部队研究所一名副科长因为没有被提拔为某重要课题研究室的负责人而心生不满,但是他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归咎于领导有偏见,因此对研究所的党委班子“看不顺眼”,到处散布所谓收礼受贿之类的谣言,还屡屡向上级提出转业申请,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正常工作。研究所党委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后,该副科长仗着自己的老资格,是我行我素,成了有名的刺头。为教育本人,党委决定指派他到研究室临时“帮助工作”,目的是让他认清自己的能力。果然,干了一段时间后,该副科长自觉难以胜任,主动回到了原单位。于是,研究所的党委书记约见了他,告诉他:如果不思悔改,部队将考虑接受其转业申请,要不然就请他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至此,该副科长才似挨了当头一棒,头脑清醒过来,表示彻底检讨自己的过错。

下属的自我意识膨胀,尤其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官职或奖励时候,就会心存不满,认为领导有偏有向,从而工作情绪不高,甚至传播谣言、制造事端。如此时能给他一些难题,使他有自知之明,再辅以教育,会彻底解决他自以为了不起的心态。

谣言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它往往会给谣言所指对象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甚至会扰乱社会秩序。翻开历史,你会看到有多少阴谋因为谣言而得逞,有多少冤狱因为谣言而生成,有多少无辜生命因为谣言而涂炭,又有多少人类历史因为谣言而改版。谣言的破坏力如此之大,让人之惊颤。

那么,如何防范谣言的中伤呢?有一句话说得好,“谣言止于智者”。

用事实说话是对造谣人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