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改变性格
性格对我们的人生非常重要,甚至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认为性格是由于所处的环境形成的,一经成型,就不会更改,这是一种误解。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的命运也是可以改变的。
能改变性格的这个魔法师就是——心态。
心态是如何影响人的性格的呢?按照行为心理学来说,当你有了一种新的信念或心态后,你把它付诸行动,就更能加强并助长这种信念,从而形成新的性格。
所以,当我们改变不了事情时,就改变对这个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人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就变了,性格也随之变化,人的心情和境遇就会发生变化。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她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这里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觉得孤独、压抑。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了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从此,塞尔玛的性格由抑郁、闷闷不乐,变得开朗、兴奋,人际关系变得融洽,生活变得有意义了。
是什么使塞尔玛的性格有这么大的转变?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
心态上的转变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
所以我们说,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你每天的心态,如果你能保证眼下心情好,你就能保证今天一天心情好;如果你能保证每天心情好,你就会获得很好的生命质量,体验别人体验不到的靓丽生活。
性格决定命运
美国曾公布了一份权威调查,显示美国近20年来政界和商界成功人士的平均智商仅在中等,而情商却很高。我们知道情商的要素基本上都包括在性格之中,因此,我们说性格是决定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
好性格会给人带来好命运。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也不管是为官、经商,还是社交处世,都是性格在起主导作用。就是说,你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与你的性格息息相关。
曾经有位美国记者采访投资银行一代宗师J·P摩根,问道:“决定你成功的条件是什么?”
摩根不假思索地说:“性格。”
记者再问:“资金重要还是资本更重要?”
摩根答道:“资本比资金更重要,最重要的是性格。”
摩根曾成功地在欧洲发行美国公债,采纳无名小卒的建议,轰轰烈烈地大搞钢铁托拉斯计划,还曾力排众议推行全国铁路联合……他的奋斗史,他的开创性伟业,从根本上说是源于他倔强、坚强和敢于创新的性格。
1998年5月,世界巨富沃伦·巴菲特和盖茨应邀去华盛顿大学演讲。有学生问了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变得比上帝还富有呢?”
巴菲特先回答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原因不在智商。为什么聪明的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他的习惯、性格和脾气。”
盖茨非常赞同他的话:“我认为沃伦的话完全正确。”
摩根、沃伦和盖茨其实道出了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性格即命运。他们的成功也给了这句名言以充分的证明。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将决定着其交际关系、婚姻选择、生活状态、职业选择以及创业成败等等,从而根本性地决定着其一生的命运。
接受自己,别人才会接受你
一般人都有上进心,都有改善自己现状的欲望,如“我想成为更有权力的人”,“我想到更能发挥能力的职位上去”,“我要更有成就”……正确评价自己的人,有助于让自己接受目前所处的现状和环境,这对于那些欲获得成功的人来说,是关键之一。
你只要看看那些伟大的成功者就能立即明白,他们都接受了一个自然的自我。接受自己,对于正确地评价自我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自我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把自己平时的优点大声地复述给自己听。对自己性格中的长处、出色的成绩,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并把这些评价贯注到自己的大脑里。这种评价带给你的印象越强烈,你那潜在的自我就越会被发掘出来。这种评价中的自我形象,还应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地更新,使其总是适于你的最高标准。
在强者的语言里,是不会出现轻贬自己的话语的,即便是自言自语。
成功者每天都对自己说:
“我行”;
“我正期待着……”;
“这次要干得漂亮”;
“比上次精神状况好多了”。
他们的自言自语,是为了勉励和激发自己。而失败者则不然,他们情绪一低落,思想就变得消极,语言也立即变得微弱,他们会说:
“我嘛,本来就不行”;
“我压根儿就不成器”;
“那时候本应该……”;
“那次要是那样,说不定……”等等。
一个人既然知道应该如何认识自己,他就会在人家奉承自己的时候,一面思索阻止他们说下去的办法,一面去发现自己新的目标。有些人为了承认那些不如自己顺利的人的价值,采取贬低自己的做法,有时他们对自己的贬低会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如果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自己能力不行,运气不佳,没有走向成功的胆量和意识,不但会失去开发自己潜能的欲望,还会抵消自己的精力,降低适应能力,因而成功的光环也永远不会笼罩在自己的头上。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鲍尔奇曾经受托为一个晚宴确定宾客座次,要使所有有身份的人都感到满意,这件事确实令人为难,即使对一个专业的礼仪公司来讲也不大好办。而鲍尔奇运用自己独特的办法去做这件事。在宴会前,他告诉大家,请宾客自便,喜欢坐在哪儿就坐在哪儿,他说:“真正重要的人都是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而在乎的人都是不重要的。”
鲍尔奇的这个法则可以说适于一切场合。清醒地认识自己“位置”的人,没必要为争座次而不顾一切,也没必要为把自己置于有利地位而大出风头。正确的自我评价只是默默地给自己指示应该努力的方向。
对于自己作出稍高的评价,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要知道,接受自己,别人才会接受你。为了你自己,请大声地陈述自我价值的宣言吧!
消极心态的危害
美国宾州大学的塞利格曼教授曾对人类的消极心态做过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了三种特别模式的心态会造成人们的无力感,最终毁其一生。它们表现为:
(1)永远长存。即把短暂的困难看作永远挥之不去的怪物,这是在时间上把困难无限延长,从而使自己束缚于消极的心态不能自拔。
(2)无所不在。即因为某方面的失败,从而相信在其他方面也会失败。这是在空间方面把困难无限扩大,从而使自己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看不到光明。
(3)问题在我。即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一味地打击自己,使自己无法振作。这里的“问题在我”,不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代名词,而是在能力方面一味地贬损自己,削弱自己的斗志。
一个人在生活中总是寻找消极的东西的话,消极的想法就会成为一种难以克服的习惯,这时即使出现好机会,这个消极的人也会看不见、抓不着,他会把每种情况都看做一种障碍、一种麻烦。障碍与机会有什么差别呢?关键在于人们对它的态度而定。
积极的人视挫折为成功的踏脚石,并将挫折转化为机会;消极的人视挫折为成功的绊脚石,任机会悄悄溜走。面对同样的机会,心态积极的人能获得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而心态消极的人则看着幸福渐渐远去,心里懊悔,却不见有任何行动。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不可能永远与他的自我评价相脱节,消极心态者不但想到外部世界最坏的一面,而且想到自己最坏的一面,他们不敢企求,所以往往收获更少。遇到新的观念,他们的反应往往是:这是行不通的,从前没有这么干过;没有这主意不也过得很好吗?这风险冒不得,现在条件还不成熟,这并非我们的责任……
消极的心态造成的后果是:
(1)丧失机会。因为消极心态会散布疑云迷雾,即使出现了机会也会让人看不清抓不到。
(2)使希望破灭。因为消极心态会使人的自信心受到摧毁,使希望泯灭。而看不到将来的希望,也就激发不出任何活力。
(3)限制了潜能的发挥。人若不相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他便不会去争取。
(4)消耗掉90%的精力。消极的情绪容易恶性循环,变本加厉,使消极者日复一日地在消极的境遇中挣扎。
(5)失道寡助。没有人会喜欢消极者,而消极者得不到别人(特别是成功者)的支持和帮助,成功即是奢谈。
(6)不能充分享受人生。在人生的整个航程中,消极心态者一路上都在晕船,无论目前境况如何,他们对未来总是感到失望、恶心,那么还何谈快乐、健康、成功,更谈不上充分享受人生旅程中美好的风光。
要知道,消极心态像恶魔一样阻碍着你的成功之旅。消极心态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后天养成”的。通过有意识地培养积极心态,我们可以逐步地消除消极心态的影响,加上我们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不讲一句不必要的话
一个懂得讲究说话艺术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如何做人做事的人。
在各种场合,能言善道的人,似乎拥有一件强有力的武器。但是,成功的人,并非因为那一张嘴巴而成功。正如俗语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很多人的失败,往往又是因为那张不能控制的嘴巴。事实上,上天赐给你说话的能力,但又没教你说话的技巧。能力虽然是上天赋予的,但技巧要靠后天的努力才可得到。
话说得太多意味着什么?一是思路不清;二是信心不足。一个思路不清晰的人,很难让人信任。连自己的事情还没搞懂,如何帮助人家去做好事情。如果思路是清晰的,但话太多,表明这个人信心不足,信心不足的原因只有一个,他说的东西不像他所描述的那样好,他想尽力让人相信他的谎言。
一个说话随便的人,往往没有责任心。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情给人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刻。当有陌生人比我们有经验,或者有智者在座时,如果说多了,便是不打自招地露出了自己的弱点,也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和经验的机会。说话要说得少而且说得好。因此,在我们人生中,有两种训练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与优美而文雅的谈吐。如果我们不会机智地谈吐,又不会适时沉默,是很不幸的。我们常因说错话而后悔,所以,当你对某事无深刻了解的时候,最好还是保持沉默!
少说话的人就能静静地思索,使自己说出来的话更为精彩。
说话不容易,然而语言又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要能达到双方沟通的效果,说话就必须有要领,否则就会有“做人难,难做人”之苦。那么,要如何说话呢?
(1)言必契理。有的人见到老农老圃,就说如何种植稻谷蔬菜;见到商人,就说出一套生意经;见到工人,就说各种工艺巧技。这表示其说话能契合各种时机。契机固然必要,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言论合理,也就是契合道理。
(2)言可承领。这是说所有的言论要让别人能接纳领受。如何让别人接受我们的言论呢?这是说对众人要多说好话,不要吝于赞美。此外,即使说好话也要能适时适地,简洁透彻明了,让人生起欢喜心,而接受我们的美言。否则,有好话不能使人承意领受,岂不可惜!
(3)言则守信。言而无信,如何立身?所以,说话要有信用。我们一生说话童叟无欺,不虚伪,能让人相信我们的言说,人格必为人所肯定。
(4)言无可讥。这是说我们所说的话要圆融,面面俱到,令人无懈可击。要慎言,不可一知半解即随意发言,让人有讥讽的口实。什么话可以让大家接受、欢喜而不讥讽呢?说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言论,则能不为人所讥讽。
另外,如果你能把握好心态,掌握以下说话技巧,就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了。
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见证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切记:
①观点可以重复3次,但要变换形式说出来;
②更多的是倾听,然后提出解决方案,不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
③把要说的话说出来,不应该说的话一定要咬紧嘴唇。
粗心坏事
北京某报报道:2006年7月17日上午9点多,一个自称姓王的人到成寿寺徐先生的家具店,买了双人床和衣柜,让徐先生把货送到方庄南边的“世纪星”工地。
货送到后,王先生将一张700元钱的现金支票交给徐先生:“到建行马上就能取到钱。”徐先生毫无顾虑地接过支票,还给人家找了100元钱。回到店里,徐先生仔细看支票时傻了眼:支票上的“1999年”字样让他意识到自己收的是一张过期支票。
他赶回工地时,保安说那个王先生已把家具拉走了。徐先生到工地办公室打听后才知道,工地根本没有这个人。
这回骗子骗的是粗心的人。
记者通过114查到支票印章上显示的“中建工程总承包公司”的电话,一位刘先生告诉记者,中建工程总承包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已经注销,公司也没有这个王先生。
粗心真是害人啊!生活中这种粗心的人还不在少数,各种各样的粗心应有尽有。
有个朋友,前一秒钟把东西放好,后一秒钟却怎么也寻不到其踪迹了;朋友托付的事情,转眼就忘到九霄云外;老板安排他当天去接人,第二天早晨起来刷牙时才恍然大悟,忘做了一件事;东西丢失亦是再平常不过了,朋友们说应该给他所有的东西配个传呼机,以便及时了解其下落。
这种性格就是粗心大意,做事轻率、粗略、欠缺思虑,不严谨,更缺乏计划性和逻辑性。
他们常说,做大事者当不拘小节,若事事计较、事事算计,又如何成就大业?其实这只是粗心的人给自己找的一个完美的借口罢了。
小袁是一个不拘小节的小伙子,在大学里,他深受同学们的喜欢,人缘特别好。可就是这样一个豪爽的年轻人,踏上工作岗位后,竟然过得十分不顺利,与他共事的同事们一开始对他都挺好的,可过不了多久,一个个就避之不及,到最后,偌大一个部门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与他搭档共事。
究其原因,还是他那粗枝大叶的性格害了他,因为他不拘小节,与他共事的女同事往往要承受别人的流言;因为他的粗心大意,还常常造成工作上的失误,使同事们不得不与他一起返工。
这样的性格,也难怪他会越来越不受欢迎了。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任何一次疏忽都会导致失败,何况有粗枝大叶的性格,那就更加危险了。因为在学校里,你马虎一点、粗心一点没有人会来苛求你,但是走上社会就不同了,你的粗心和马虎不仅可能会影响到别人的成功,而且还会成为别人攻击你的有力佐证。
粗鲁拒人
行为动作是一个人内在气质、修养的表现。男子的举止要讲究潇洒、刚强。女子的举止要注意优美、含蓄。在一般情况下,大方、随和、乐观、热情的人总受人欢迎;炫耀、粗鲁的人则让人生厌。
有人错把粗鲁当个性,“语不惊人死不休”,什么狠骂什么,什么绝骂什么,为显个性、处处以求不同:你说东,他偏说西;你说南,他偏说北。
其实,真正的个性是优秀的不同表现。“优秀”是前提,更是本质,“不同”只是个表象而已。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高适、岑嘉州的塞外豪情,群星璀璨,争奇斗妍,丰富了盛唐的诗坛,也树起了难以逾越的巅峰。杜牧、李商隐处此高峰之下,不灰心、不浮躁,竟能聚时代悲欢,汇个人哀乐,用心灵的清泉酿一杯人生的甘醇,用坦诚的生命去赢得众人的倾心。那才叫个性,那才令人心生敬意!
可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总有人非常粗鲁、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让你时时刻刻心情不好,如何与这样的人相处呢?下面有些小方法不妨参考一下,如果你学会了如下为人处世之道,相信一定会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天天都有份快乐心情。
(1)面对总喜欢指责别人(包括你)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反问说:“为什么犯错的总是别人?”也许他会对你的评论大笑,也许会感到不安。但不论哪种反应,都充分说明你的话一针见血,让他无可反驳。
(2)面对总喜欢打扰和麻烦别人的人。这种人自觉性很差,不要勉强自己去忍受,直接告诉他:“请等我忙完手头的事再说。”
(3)面对当众使你尴尬出丑的人。事后可以对他说:“我相信你并不是故意要让我当众出丑,但你的确让我陷入尴尬的境地。”这句话一定会让他感觉很难堪。
(4)面对喜欢传播流言蜚语的人。直接面对散布流言的人,或者请求老板帮助制止。
诡诈人人敬而远之
诡诈是以隐蔽自己的企图作为前提的,因此它是同直率的、无所隐讳的,即直接的行动方式相对立的。
美国与伊拉克战场对决,双方战报频繁。你说俘敌八千,他说毙敌三百,声东击西,瞒天过海,极尽诡诈之能事。战场上你死我活,兵不厌诈,无可厚非。假如将诡诈之术用于人际交往之中,施之于合作伙伴之间,恐怕就要人人敬而远之了。
有些人刚开始并非都有害人之心,意识里往往也有两面性,一面是经商诚信,另一面是贪图私利。平时放纵贪欲之心,冷落诚信意识,一旦客观条件许可,势必见财起意,最终突破经商的道德屏障,铤而走险。
诡诈型性格是一种很阴险的性格,它不受道德规范的拘束,为所欲为,又善于伪装,工于心计又长于逢迎。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两面三刀,出尔反尔,极度善变。这是小人常用的技巧,也是他们生存的必要条件。
所以,人们通常不信任狡诈的人,因为他们心地大多不善良,有害人之心,他们也不配博得别人真诚的信任。人们经常惜其才而叹其为人。
对于诡诈的人,要离得远远的,交往不要过密,但也绝不能得罪。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诡诈的人就可能诡诈到你头上。
对这种人,平时见面该点头的点头,该问好的问好,心里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就可以了。但做事要严格按原则,不能给这种人空子,否则他必定会得寸进尺,有可能将你拖进泥坑。
总之,要时刻牢记:对诡诈的人要敬而远之。
谦虚是成就大事的最佳心态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多看自己的不足,多看他人长处。任何人都不是百事通,要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人之厚补己之薄,不过高地评价自己,不过低地评价他人。一个人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包打天下。
地球离开谁都转,单位离开谁都行。一个人本事再大,也是孤掌难鸣。成绩突出的人,除了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之外,离不开组织的支持和同事的配合,集体的成绩不完全是个人作用的结果。
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到某文化出版公司做编辑,因写了一篇文章得到领导的表扬。从此,他对周围的同事置之不理,似乎谁也不如他。在日常工作中和同事也不予配合,一意孤行,总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好。在后来的编辑工作中,领导发现了他太多的专业错误,加之他不能谦虚地向别人请教,因而将其辞退。
谦虚做人,就是不招摇,不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凡事都做到心中有数,自己有本事要在最恰当的时候拿出来,即使成功也不骄傲。因为你不被重视,你不显山露水,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养成独立、坦然、自律的人格,也就很容易走向成功之路。而成功后更要保持谦虚,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谦虚是一种美德,它有巨大的感召力,能够吸引人,提升自己的品格。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人际交往中愿意和态度谦虚的人沟通,而对骄傲自大、盛气凌人的人感觉疏远。所以培养谦虚的心态,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提升自己的亲和力。而从做事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只有具备谦虚的心态,才能谨慎处理各种问题,这样就能避免因为疏忽大意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满招损,谦受益”,每个人无论身居何位,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都应该保持一种谦虚的心态。“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现代社会里,人们有了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然而维持谦虚的姿态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显得更有必要。因为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里,大家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谦虚是我们与对方和谐相处的法宝。
为此,我们需要注意如下两点:
(1)学会尊重别人。韩愈说过:“是故圣人一视而仁,笃近而举近。”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不分贵贱长幼,所以我们要注意维护他人的尊严,更不能歧视和侮辱对方。
(2)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力量,不要骄傲自大;另一方面,要善于把自己放到大环境中去评价,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所以要保持谦虚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