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孩子学会感恩的36种方法
16820000000006

第6章 让孩子体味生活的艰辛

如果一个人从未体验生活的艰辛,那么,我们就不能担保他会知

晓他人的恩典。

——佚名

一位辛酸父亲的信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我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确实为你骄傲。虽然现今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这毕竟是你爸妈几十年的梦想。这也就是我们以你为荣的原因。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

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走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你知道吗?

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毕业后大可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在报纸上已看到过这种事情。没想你也同时看到了这则新闻,一时间相见恨晚,及时娴熟地运用这一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虽然得知真相后我并没发作,但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在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你在大学里,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一位辛酸的父亲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智能转,视上重点、读名牌、成大业为头等大事,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孰不知物极必反,习惯成自然的孩子,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理所应当,丝毫没有内疚之感,也根本就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体验。对于父母的艰辛和付出,孩子单纯地以为“父母投资,我给他们回报,大家不吃亏”,只要自己能考进大学,只要能够出人头地,就是最好的回报。父母亲情不过是一场交易,孩子脱口而出的这番话语让人震惊,但这又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被父母深深溺爱着的孩子,淡漠甚至忘却了至纯至圣的父母之恩,只是想当然地以为父母的付出不过是为了达到一种目的,以为只要自己长大成材了,就算没有辜负父母,算是大功告成了。

某研究生的父亲吴先生在研讨会上向专家们讲述了他为儿子成才所付出的艰辛。儿子读高三时,他做生意亏了30多万元,为了不影响儿子高考,一家人瞒着儿子,咬着牙保证儿子的生活不受影响。儿子上大学了,每月给1000元,儿子还向家里伸手。去年,读研究生的儿子要买房,老吴给了他30万元,谁知今年儿子又开口向家里要15万元,欲望没满足,他竟跑回家大吵大闹,声称要踩死老吴,还要到电视台播广告声明脱离父子关系。儿子在家呆了几天,老吴就在亲戚家躲了几天。说到后来,老吴一度哽咽地说不下去了。老吴说,他真想不通为什么儿子越来越不体贴父母,反而变本加厉地向他们索取钱财?

我们竭尽所有,用爱和物质为孩子铺设锦绣前程,他们在学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自私、怯懦、狭隘与麻木也随之一同成长,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面临的将不是无知,而是比无知更可怕的自私与冷漠!“辛酸父亲”之所以辛酸,在于缺乏一种爱的能力,他为了儿子一个劲地付出并承受所有的压力,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只知道给予物质,却忽视了心与心的交流。这种爱的教育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寄生”心理,他们会认为父母和社会都是欠他的,就他不欠别人的,这种寄生观如不改变,“辛酸父亲”将越来越多。

奉劝所有的父母们,在为提高子女的智商而努力时,别忘了也要注意孩子“情商”的培养,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使他们的心更善,情更真。

建议一:给孩子算一笔恩情账

现在的很多孩子对伟大的父母之爱不仅没有深入的体会,甚至处在一种无意识状态,认为父母的一切给予都是理所当然,自己也当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些孩子往往不在意父母的辛劳,随意花家里的钱,生活中只想到自己的感受,稍有不如意便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据统计,70%的孩子吃父母买给自己的零食时不知礼让父母,只顾自己吃;父母病了,50%的孩子不端水,不递药,不过问,全然不记得自己生病时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98%的学生要求父母给自己庆祝生日,但98.2%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更有甚者,某高三毕业班竟有4名学生让母亲给自己端洗脚水。也许有必要列出另一份清单,记录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付出,在这份爱的清单面前,上述不知感恩的孩子一定会受到教育和启发。

有一个故事触动了很多人。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小男孩,他在纸上写明了一天当中妈妈让他做的事,并在每件事旁边写上了他要求得到的报酬:

帮妈妈倒垃圾——5美元

把报纸拿到楼上——1美元

把花盆里的草拔干净——3美元

整理自己的房间——5美元

听妈妈的话不把猫带进屋里——5美元

听妈妈的话没把所有的零食吃光——3美元

接电话、给客人开门等——5美元

妈妈看过这份清单后,也列了一份给小男孩:

妈妈把你养大——不要钱

按时接送你上学——不要钱

送给你最喜欢的玩具——不要钱

每天早上给你准备营养的早餐——不要钱

每天晚上给你讲故事——不要钱

在你生病的时候整夜陪着你——不要钱

记住你说过的每一个愿望并帮你实现——不要钱

收集你喜欢的画册、陪你踢球、带你郊游,还有已经做过和将要为你做的一切——不要钱

每一份爱的付出都应该得到回报,尤其是父母的爱,因为它是每个人生命中所能感受到的最真挚、最浓烈的爱,无私且神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如果你的孩子把你对他的爱视为理所当然,你不妨跟他算一笔恩情账。

建议二:互换角色,让孩子来持家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了,你不妨用事实说话。如,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试着体会做父母的感受。如平常都是妈妈叫孩子起床,现在不妨让孩子叫妈妈起床,让孩子体验一下自己赖床对妈妈造成的不便。另外,让孩子做点家务,并学着采购家庭需要的生活用品,既能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又可以增加孩子的自理能力。

老杨的儿子今年13岁,随着他一天天长大,他对吃穿玩乐也越来越讲究,每天饭桌上若无鸡鸭鱼肉,便绝食抗议,衣服稍旧或不时髦就不愿穿。他平时向父母要零花钱时,10元、20元不在眼里,难以达成“协议”,而且对家里的物品也毫无爱惜之心。

儿子的现状让老杨深思,他与妻子的工作单位都不景气,两口子随时都有可能下岗,家庭每月总收入还不到1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儿子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他们日后如何能侍候得了这个“小皇帝”?

夫妻俩商量了一下,不妨让儿子来管一个月的家。他们把一个月的家庭收入700多元交给儿子。儿子起初很高兴,说再也不用整天地要零花钱了。开始时儿子天天买鸡鸭鱼肉,大手大脚地花钱,结果不到10天工夫,就用了400多元。老杨提醒儿子:“这个月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看你怎么用。”儿子也为难了,从此每天买菜只买点白菜萝卜,根本无荤菜,老杨两口子都吃不下来,更别说儿子了。一个月下来,儿子明白了父母持家的不易,他懂得了,钱不是随意花的,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方能让一家三口人个个满意。如果你想买这个,他想买这个,最后,家里可就乱成了一锅粥。从此,儿子再也没有津津乐道于这个品牌那个品牌,也不再挑三拣四,“钱要用对地方”成了他的口头禅。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机会去买菜、交水电费、电话费等,让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同时让孩子知道一个家庭的必要开支,体验到生活的艰难。父母平时买东西时,也可以带着孩子,在不断的比较、挑选中,让孩子理解金钱的价值,从而培养孩子爱惜金钱的良好品格,有效避免孩子胡乱花钱的坏习惯。

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孩子对金钱有了初步的概念,懂得劳动与收获之间的关系,自然能够替父母着想,控制自己花钱,同时,这样也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热爱家庭、热爱父母,也热爱劳动的人。

建议三:让孩子体会赚钱的不易

在现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家长们哪个不为“钱”途疲于奔命?而我们的孩子有时却像是旁观者,根本不知道或者不顾父母赚钱的辛苦,只是心安理得地躺在父母怀抱中享受。而许多父母出于爱子心切,也不愿让孩子过早地了解生活的艰辛,不愿让孩子的生活中出现哪怕是一丝阴影,情愿只身为孩子遮风挡雨,但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我们的孩子产生错觉:生活中只有阳光,只有甜蜜,没有坎坷,即使家里出现经济状况,那也是该父母操心的事。最终你会痛心地发现:孩子缺乏那种和家人同甘共苦的意识,而此时你与孩子的心实际上早就隔开了隔远了。

王女士家庭条件很是不错,但是,她从来不惯自己的孩子。为了让孩子们知道钱是怎样赚来的,她竟然开着车把孩子们放到广场上,让他们去卖报纸。两个小男孩就这样各自手上拿着几份报纸,走在人行道上,用脆生生的童音向人群吆喝:“叔叔,阿姨,你们爱看报纸吗?买一份报纸看看吧!”而她就在车旁边看着。

你也许说这样做没必要,但这种生活确实让孩子们体验到钱是怎样一分一分地赚来的,因而也就更加珍惜,更懂得感谢父母的辛劳。王女士说,有了这段卖报纸的经历,每天下班后,孩子们再也不会缠着她买这买那,而是纷纷接过她的提包,给她倒水喝茶。他们再也不抱怨父母没时间陪他们,因为他们知道,父母所有的努力是为了将来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现在,两个儿子都将卖报纸当作了自己的业余爱好。

建议四:让孩子跟你一起工作一天

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不知道,当时的我是不是人们所称的‘寒门逆子’,反正渐渐长大的我,感到很自卑。不知道,上天为什么让我降生到这样的一个家庭。如果我的父亲有权有势,我是不是也可以像其他同学那样穿名牌,到处潇洒地玩呢?所以,那时候,我从心底里对靠体力赚钱的父亲厌烦,甚至都不想跟他说话。

“但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个周日,父亲叫我和他一起去砖场脱坯。我极不情愿地跟在父亲屁股后面去了。在烈日炎炎下,我和父亲和水、和泥,然后把它装进坯模……汗水湿透了我的全身。我偷眼望了一下父亲,只见父亲一颗一颗的汗珠往下淌,在烈日的炙烤下,父亲的脸被烤成了酱红色,我心中忍不住有些伤感。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刚刚还酷热的天突然间刮起大风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父亲叫醒正在午睡的我同他一起去盖他脱好的砖坯。风雨交加,我们一家人在砖场上忙活,我们把上千块砖坯摞起来,盖上塑料布。风越来越大,往往是这边盖好,那边又被掀了起来。而雨却越来越大,有一半的坯被泡在水中烂成泥团,甚至有些摞坯经不起风雨吹打轰然倒塌。全家人手忙脚乱,父亲辛辛苦苦一个月脱的砖坯多半成了废品。风雨中我看见父亲的脸庞痛苦得变了形,终于,父亲哇地失声大哭。全家人也号啕大哭起来。

“那一刻,我的心碎了。想到我所有的学费就是父亲这样一块坯一块坯地脱出来的,想到父亲是怎样辛苦地养着家,可我却不停地抱怨着,甚至仇恨父亲,我为自己羞愧不已……”

文中的少年通过跟随父亲一天的工作,体会出了父母赚钱的不易,如果你的孩子依然像个太上皇似的要这要那,如果你的孩子不顾家庭条件花钱大手大脚,并且觉得这些是理所当然,你不妨让他跟你工作一天,体会一下你赚钱的辛苦。

建议五:让孩子了解家庭经济状况

很多家长避讳和孩子谈家庭的经济问题,是觉得孩子太小、怕他们过早地染上世俗的铜臭味,或者背上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和压力。“经济问题是大人应该操心的事,苦自己不能苦孩子,小孩子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成了不少家长的“口头禅”。正是这种不应有的避讳导致了教育的真空,使错误的、盲目攀比的金钱观乘虚而入,占领了孩子们尚不成熟的头脑,以为家长的钱来得毫不费力,花起来自然是大手大脚。

其实,既然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那么不管家境到底如何,家长都应该对孩子实话实说,这才是最明智的,也是对他们的知情权的尊重。让孩子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个真实的了解,参与到家庭的经济问题中来,孩子就能明白家长的钱不是白来的,花起来也是就能懂得珍惜和节俭。

一位母亲曾说:“为了照顾家庭,我辞去了待遇较好但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作,全家的经济来源依靠丈夫一个人的薪水。虽然丈夫工资较高,但在这样一个高消费的城市,工薪阶层的收入总是有限的,我们还有一笔住房贷款未还,而且我们没有医保,没有养老,孩子今后的教育费用也是一笔大的开支,现有的工作和生活也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所有这些,我们的想法是告诉我们五岁半的孩子,看看她会有什么反应。孩子的第一个反应是:‘妈妈,我们没有钱了,不是还可以到银行去借吗?’我告诉她,借银行的钱总是要还的,而且还要多给银行一些钱做为利息。女儿的第二句话是:‘那我们以后花钱要节省一点。’再问她怎样才能节省一点,她想了想一下子说出好几条:‘我们以后去超市买东西,要买打折的,不打折的就不买,去逛街的时候不买东西,不到饭店去吃饭,回到家里吃妈妈做的饭菜,妈妈以后不要给我买新衣服了,我有很多衣服还没穿够呢。星期天我们去爬山去海边玩,不去那些要买门票的地方。冰淇淋可以不买,喝妈妈做的柠檬水和绿豆冰棒。’我认真地告诉她:‘你刚才说的那几条都很好,我们以后就照你说的做,不过要节约用钱并不是说不能买东西,只要不乱买东西,有时候也可以买点小东西来个惊喜嘛。记住:我们要过简单但是快乐的生活。’女儿马上说:‘当然了,我们是快乐的一家人嘛。’

“女儿的话让我们惊喜。现在女儿去逛超市会看价格标签,比较价格,还会把折扣彩页拿给我参考。我发现孩子的情绪并没有因为了解了家里的经济状况而产生忧虑,她仍然保持着快乐的天性,因为我们充分尊重她,让她知道这些事情,让她参与出主意并且一起付出努力,她感到特别自豪。”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父母,有的时候不妨在孩子面前示弱,把自己承受的痛苦适当地告诉孩子,同时让孩子知道,我们需要他的关心,他的帮助,以此激发起他们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