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孩子学会感恩的36种方法
16820000000007

第7章 让孩子懂得回报他人的恩情

请记住,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赖着

别人的劳动,我必须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正在领受的东西。

——[美]爱因斯坦

辗转的回报

一天傍晚,他在单行道的乡村公路上孤独地驾着车回家。在这美国中西部小镇上谋生,他的生活节奏就像他开的老爷车一样迟缓。自从所在的工厂倒闭后,他就没有找到过固定工作,但他还是没有放弃希望。外面空气寒冷,暮色开始笼罩四野,在这种地方,除了外迁的人们,谁会在这路上驾驶?

他熟悉的朋友大多数已经离开了这个小镇。朋友们有自己的梦想要实现,有自己的家庭要抚养。但是他还是选择留在了故乡。这是他出生的地方,这里有着他的童年和梦想,还有他那已经入了土的父母留给他的“家”。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熟悉,他可以闭着眼睛告诉你什么是什么,哪里是哪里。他的老爷车的车灯坏了,但是他不用担心,他能认路。天开始变黑,雪花越落越厚。他告诉自己得加快回家的脚步了。

他差一点没有注意到那位困在路边的老太太。外面已经很黑了,这么偏远的地方,老太太要求援是很难的。我来帮她吧,他一边想着,一边把老爷车开到老太太的奔驰轿车前停了下来。尽管他朝老太太报以微笑,可是他看得出老太太非常紧张。她在想:会不会遇上强盗了?这人看上去穷困潦倒,饿狼一样。

他能读懂这位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老太太的心思。他说:“我是来帮你的,老妈妈。你先坐到车子里去,里面暖和一点。别担心,我叫拜伦。”

老太太的轮胎爆了,只需换上备用胎就可以。但这对老太太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拜伦钻到车底下,察看底盘哪个部位可以撑千斤顶把车顶起来,他爬进爬出的时候,不小心将自己的膝盖擦破了。等将轮胎换好,他的衣服脏了,手也酸了。就在他将最后几颗螺丝上好的时候,老太太将车窗摇下,开始和他讲话。她告诉他她是从大城市来的,从这里经过,非常感谢他能停下来帮她的忙。拜伦一边听着,一边将坏轮胎以及修车工具放回老太太的后车厢,然后关上,脸上挂着微笑。老太太问该付他多少钱,还说他要多少钱她都不在乎。

因为她能想像得出如果拜伦没有停下来帮她的话,在这种地方和这个时候,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帮这老太太忙是要向她要钱?拜伦没有想过。他从来没有把帮助人当作一份工作来做。别人有难应该去帮忙,过去他是这样做的,现在他也不想改变这种做人的准则。他告诉老太太,如果她真的想报答他的话,那么下次她看见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去帮助别人。他补充说:“那时候你要记得我。”

他看着她的车子走远。他的这一天其实并不如意,但是现在他帮助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一路开车回家的心情却变得很好。

再说那老太太。她在车子开出了将近一英里的地方看到路边有一家小咖啡馆,就停车进去了。她想,还得开一段路才能到家,不如先吃一点东西,暖暖身子。

这是一家很旧的咖啡馆,门外有两台加油机;室内很暗,收银机就像老掉牙的电话机一样没有什么用场。女招待走过来给她送来了菜单,老太太觉得这位招待的笑容让她感到很舒服。女招待挺着大肚子,看起来最起码有8个月的身孕了,可是一天的劳累并没有让她失去待客的热情。老太太心想,是什么让这位怀孕的女人必须工作,而又是什么让她仍如此热情地招待客人呢?她想起了拜伦。

女招待将老太太的100美元现钞拿去结账,老太太却悄悄地离开了咖啡馆。当女招待将零钱送还给老太太时,发现位置已经空了,正想着老太太跑到哪里去的时候,她注意到老太太的餐巾纸上写着字,在餐巾纸下,她发现另外还压着300美元。

餐巾纸上是这样写着的:“这钱是我的礼物。你不欠我什么。我经历过你现在的处境。有人曾经像现在我帮助你一样帮助过我。如果你想报答我,就把这份情传下去!”

女招待读着餐巾纸上的话,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夺眶而出。

那天晚上,她回到家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她想着那老太太留下的纸条和钱。那老太太怎么知道她和她丈夫正在为钱犯愁呢?下个月孩子就要生了,费用却还完全没有着落,她和丈夫一直都在为此担心。现在好了,老太太真是雪中送炭。

看着身边熟睡的丈夫,她知道他也一整天都在为赚钱犯愁。她侧过身去给他轻轻的一吻,温柔地说:“一切都会好的,拜伦,我爱你。”

感恩的关键就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育、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回报,不仅是人的良知,也是我们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回报不是空口说白话,也绝不是虚情假意的小恩小惠,更不是为了贪图利益,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回报他人,尽己所能帮助他人,这才是知恩图报的本质。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善心,都懂得投桃报李,那么这个世界便是个温情无限的世界。而你平时的每一次不经意的善举,都会给这个社会和我们自己带来幸福。上述故事温暖着我们的心,它让我们相信好人有好报,同时也让我们知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爱的传递者,那么这个社会将会是怎样一个和谐、快乐的家园啊!

然而,不可否认,目前感恩已经是我们的社会中一种比较稀缺的品质,尤其是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件令人忧虑的事情。现在的孩子由于得到了太多的宠爱,以至于他们把这种爱当作理所当然该得到的,别人对他们的付出他们也觉得没什么稀奇,好像生来就该如此。其实,没有什么是生来就该如此的。我们生活在世上,享受蓝天绿树是自然对我们的恩赐,能够长大与成熟是家人与师长对我们的付出,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是社会的资源和财富提供的帮助,我们的生命都和别人的付出息息相关,所以我们理当也应为社会为他人付出。得到与付出促成了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而感恩是这循环的动力。

总之,受人恩惠者的确不可忘恩。人生于世,总有许多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给我们许多物质性、精神性的关怀、支持与帮助。这些都不应被忘却,更不能以怨报德、以仇报恩。投桃报李,是人之常情。“投之以木瓜,报之以桃李”,“受人滴水恩,当以涌泉报”,“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数千年来,中国文化一直都在强化着知恩必报的道德观念。“结草衔环”、“隋侯救蛇”报恩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在民间也多有流传,其意都在告诉人们:受人恩惠莫忘报答,行善之人必有好报。

总之,孩子只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不够的,要让孩子感恩,更要让孩子报恩,让孩子做爱的传递者,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

建议一: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好吃的留着,凡事替孩子包办,除了作业不代办,其余都是老将出马,甚至作业也是家长陪着做……一切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的不良习惯,这样的孩子他们,把一切所得都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不会想什么回报的问题,何来感恩之心呢?童话作家金小芙说:“种植什么,都不如种植感动来得愉快。”其实,有时候,孩子不懂得回报父母往往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机会来实践回报。在这方面,父母需要训练孩子的感恩、回报意识。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而孩子又应拿什么来报效父母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呢?

一位父亲在看到儿子吃巧克力的时候,要求儿子分一点给他吃。儿子先是不同意,这位父亲就跟孩子讲道理。但是,儿子还是不愿意,这位父亲就假装生气。看到父亲生气了,儿子只好分了一半给父亲。

事后,这位父亲是这样解释的:“我并不是真的想吃儿子的巧克力,我只是想让儿子从小就学会感谢父母、回报父母。”

另一位母亲的高明则在于她是引导孩子主动去感谢父母。这位母亲非常喜欢仙人球,她经常给女儿讲一些养花草的好处。有一次,她带女儿去逛花市,看了各种各样的仙人球,但是,她只是问了价钱,却没有买。她对女儿说:“这仙人球好看是好看,就是太贵了。”

回到家后,母亲似乎一直惦记着那些仙人球。没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铺天盖地的广告都在教子女如何孝敬母亲。节日那天,这位母亲刚回家就看到了放在桌子上的仙人球,还有女儿的一封信。女儿是这样写的:“妈妈,你养育了我15年,我无以为报,我知道您很喜欢仙人球,就给您买了一盆仙人球,这代表了女儿对您的感激之情。”这位母亲欣慰地笑了,原来,这是她精心设计的训练课,她希望女儿主动地学会回报他人。

建议二:回报他人并非是一定要做什么大事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做人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助人者来说,可以不要求对方给予回报;但对于被助者来说,却要永远记住对方的好,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用某种方式加以回报,即便对方并不需要或在意,也应回报给社会。

如果你认为等你发了财,或者做了大官,你就会如何如何地去感激帮助过自己的人,让他们吃穿不愁……不可否认,有这种想法是好的,说明你的感恩之心还在,但这种对感恩的理解过于狭隘。所谓回报,并不一定非要在腰缠万贯官位显赫之后,有时恰恰体现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

身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他人对他的关心、对他的爱,并且要一点一滴地教他去回报别人。如:给爸爸妈妈一个拥抱;在他们累了的时候,给他们捶捶腿;渴了的时候,递一杯茶;工作了,要记得常回家看看,听听父母的唠叨;教导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上课不捣乱,下课可帮老师擦擦黑板;教师节给老师送一份小礼物,哪怕是自己制作的都可以;微笑着与同学相处,感谢同学对你的帮助,积极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这些都是回报的方式。

建议三:不要将回报当成一句空话

一位妇人29岁开始守寡,带着一儿一女艰难度日,却始终不肯改嫁,怕的是让孩子受委屈。终于有一天,儿子长大成人去闯天下,在另一个城市落脚。他一直盼望着境况好些再把母亲和妹妹接来,为此,他早为母亲准备好了一套崭新的衣裳和一双母亲最爱穿的软底鞋,只等待着那喜洋洋的团聚时刻,但因为种种原因,他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忽然有一天,他接到妹妹发来的电报,母亲因为脑溢血而突然去世。当他匆忙赶到并亲手为母亲穿上衣服和鞋子时,那种悔恨刺得他遍体鳞伤。

“等我有钱了,一定要让我爸我妈过好日子,让他们去旅游,让他们……”许多孝顺父母的年轻人这样说。

不知你是否听过这样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为人父母者从没有期望过能从子女这里收获多少回报,他们只是凭本分、良心为我们做了一切,只是希望子女有出息,活得比自己强而已。

但为人子女者,如何去获取良心上的安宁呢?也许我们终生都在赚取足够让我们快意恩仇的金钱,但赚钱并不是回报父母的惟一方式。也许我们可以常回家看看;也许我们可以量力而行,花少许的钱让他们做一次短途旅行;也许……

钱没有挣够的时候,但人的生命却有尽头。有些事情,请不要再给自己寻找等候的理由。

建议四:父母可以参与孩子的报恩行动

有时候,父母也可以参加孩子的回报行动,以此来指导孩子或者对孩子的感恩行为加以鼓励和倡导。

有一位母亲讲述了这样的一件事:

女儿明慧即将中学毕业了。说句实在话,我非常感谢女儿能有那么好的学习环境,有那么好的老师,不但生活快乐,而且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丰富知识。老师的献身精神以及对孩子真挚的爱实在令人感动。

女儿也说,我真的舍不得离开这里,离开这些老师,我会很难过。因此,她想给老师们每人送一张感谢卡,写上她的真挚谢意,写上她的依依告别辞。

我说:“慢,这还不够。”

我任中文学校校长时,曾为优秀教师颁发奖牌。所有获奖者都是人生第一次领到具有西方风格的精美奖牌,个个兴奋异常。

我决定以女儿的名义给老师们每人订制一面“奖牌”,我把想法对明慧说了,她很高兴但又略有迟疑。我知道她一定在考虑这要花不少的钱,因为我们平时是很节省的。我说,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环,你在这儿受到这么好的教育,我深深为这些老师感动,我们离开了,他们还在这里年复一年地做着平凡的事,我们怎么感谢都无法偿还他们的付出。明慧看我主意已定,激动地抓着我,大叫:“太好了,妈妈,我好激动啊!老师们一定会非常高兴!”

离学期结束只有几天的时间了,我赶到专门制作奖牌的公司加急定制。8块“奖牌”于学期结束的前一天按时取到。

学期的最后一天是同学老师们互相道别、互赠小礼品的日子。明慧提着一个装满“奖牌”的提包穿梭于几个教室之间。收到意外礼物的老师们既感动又兴奋。有位老师对她说,我当了这么多年的教师,还从来没得过奖,这是我得到的第一个,我要把它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给威廉姆斯太太的那个“奖牌”略有不同的是在奖牌上方嵌上了明慧手持奖杯和老师的合影。照片下方的金属牌上刻着:

亲爱的威廉姆斯太太:

谢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

我会永远记住您的献身教育的精神!——慧

威廉姆斯太太拥抱着她,对她说:“我要永远把它挂在我的教室里,我要告诉学生们关于你的故事。”

多年以后,明慧回母校去看望威廉姆斯太太,这块“奖牌”仍然挂在教室的墙上。老师见到她,总是指着这块牌子对在场的学生说:“这就是慧,就是我给你们说过的那个慧。”

无论在哪里,无论何时,老师对社会、对每个家庭的贡献影响深远。他们是社会上的一个伟大群体,他们为基础教育所做的贡献是非凡的。不过,仅有感动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永远感激他们的奉献,感激这些陪伴孩子走过人生重要旅程的人。应该永远、永远地感激和感恩!作为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不但要常回家看看父母,还要常回学校看看老师。

建议五:教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感恩父母,回馈社会是为人之本,是中华传统美德。为了报答别人的恩情,父母要教育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注意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练就真本事,才有能力去感恩、去回报他人。

一个男孩生活非常贫困,但为了积攒学费,他不得不一家又一家地推销着商品,但男孩的推销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到傍晚时,他已经累得筋疲力尽,饥饿难耐,他绝望地想放弃一切。最后,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

给他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在他说明情况后,年轻女子微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含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男孩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一天,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接收了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生命。无意中,大夫知道了这位妇女就是在很多年前给他那杯热牛奶,并让他因此鼓起生活勇气的人,于是,大夫准备为妇女做点什么。当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的时候,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她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了7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虽说回报他人的恩典并不是一定要追求做什么大事,但唯有学好真本事,才能给予社会、给予他人最大的回报。

建议六:受人恩惠不忘恩

重庆开县英雄金有树勇救19人后身染重疾,却无人过问,最后在绝望中病故。而令英雄家人最为寒心的是即便在其下葬之时,19名被救者也无一人到场;为了营救一名投河自尽的轻生女,北京海淀区颐源居小区保安冯志飞被冰冷的昆玉河水吞噬。而女子获救后却反问“谁让他救我的”;深圳著名歌手丛飞曾耗资300万元,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自己重病住院,经费十分困难时,他先前资助过的那么多学生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他,更不用说帮助他看病了。

慈善的本意,当然是不求回报和感恩的。但作为人的一种社会伦理意识,感恩首先体现为对人的内在尊重。当他人为我做出真诚而无私的付出时,其中同时也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对此产生感恩之念,相应地不仅仅在于肯定他人为自己的付出所具有的特定价值和意义,而且也是对行为过程所展示的崇高人性表示敬意。在此意义上,懂得感恩就意味着领悟人的存在价值,也意味着人性的自觉。

很多时候,感恩并不在于回报什么,而是在自己与社会之间创造一种互相影响的友善氛围:我们在肯定别人的同时,也升华了自己。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每天我都无数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内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活着的和死去的人的劳动的基础上。我必须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做出同样的贡献。”这亦说明,我们任何人都要怀着谦卑的感恩之心,没有理由遗弃这份情感。

建议七:感恩并非是简单的报恩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往往认为父母以及那些在某件事中帮过我的朋友,他们有恩于我,故我需要回报他们。也就是说“有恩在先,才有感激在后”,这在我们看来是人之常情,而且,它确实常常能够使得亲情与友情得到进一步加深。可是,如果我们愿意从自己狭小的习惯认知中走出来,便可以清醒地意识到:一个人只有报恩的思想是远远不够的,在我们的人生中,更需要一份“感恩”。

心存感恩者,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对象,也从不去具体追究是哪个人,怎样地施与了自己什么样的恩惠。心存感恩者往往超越了很多有形的东西,不源于自己得到了什么,而纯粹是出于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事物的珍惜。感恩是人们从心底里发出的感激之情,是一种胸襟,大凡拥有这种胸襟之人,会为当下所有的一切而心生感激,无论是幸福还是正在遭受苦难;会为生而为人而感激,无论贫与富;会为拥有朋友而感激,无论是否给予过我们帮助;会为我们周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而感激,无论是否属于自己。这种感激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心灵之情。

此外,感恩亦要讲究原则,不能不分是非黑白,更不能丧失人格。如果将感恩变成了助纣为虐,火中取栗,势必使感恩变味、变质。市场经济环境下,免不了有些人会借曾经给予你的恩惠大耍阴谋,利用你的感恩之意助其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一点,你在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时一定要注意引导!

总之,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回报意识,千万不能让集众多爱于一身的孩子,变得自私、冷漠,变成个恩断义绝、忘恩负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