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孩子学会感恩的36种方法
16820000000008

第8章 生活中处处实践“分享”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还是只有一个苹果。我有

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分享以后,我们都有两种思想。

——[英]萧伯纳

麻雀和红襟鸟

20世纪30年代,英国送奶公司送到订户门口的牛奶既不封口也不用盖子,所以,麻雀和红襟鸟可以很容易地喝到凝固在奶瓶上层的奶油皮。后来,牛奶公司为了防止鸟儿偷食,就用锡箔纸把奶瓶口封起来。但没想到的是,20年后,英国的麻雀都掌握了用嘴把奶瓶的锡箔纸啄开的本领,继续偷吃它们喜爱的奶油皮。然而,同样的20年过去了,红襟鸟却一直没学会这种方法。原因是什么呢?原来,麻雀是群居的鸟类,常常一起行动。当某只麻雀发现了啄破锡箔纸的方法后,它就教会别的麻雀也这样做,慢慢地,所有的麻雀都知道了啄破锡箔纸的方法。但是红襟鸟则喜欢独居,它们以圈地为主,与外界的沟通仅限于求偶或对侵犯者进行的驱逐时。因此,就算有某只红襟鸟偶然发现锡箔纸可以啄破,它也不会教给别的红襟鸟,所以其他的红襟鸟也就无法知晓这种喝奶油皮的方法。

分享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很好的行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同他人产生一定的人际关系,例如,我们要和爸爸妈妈交流,要和老师沟通,要和同学交往。分享是交往过程中的一条纽带,没有这条纽带,人与人之间将会是一种冷漠的关系,当然也就谈不上真诚的合作与帮助了。

今天的独生子女“他人”意识比较淡薄,“自我”中心则非常突出。所以当父母的特别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孩子的分享意识教育。要让孩子明白,分享是互利而不是失去。分享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样,别人也会关心和帮助自己。大家相互关心、爱护、体贴,就会觉得温暖和快乐。一旦学会了分享,别人的生活会因你的分享而更加精彩;学会了分享,自己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满充实。分享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懂得分享的孩子必定是一个充满感恩之心的人。

分享的内容很广泛,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分享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分享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分享自己情绪的感受,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

上述故事中,麻雀们是非常懂得与人分享这个道理的。我们人类当然也能体验到。所以,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习麻雀这种懂得分享的优点,而不要像那些红襟鸟一样。孩子只有学会分享,他们的智慧与情感才会在分享中不断提升与发展,因为彼此分享实际上是一种合作,这种合作能够创造一种积极互相依赖的关系,进而产生合力。这种合力会促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进步。

建议一:给孩子灌输分享意识

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分享意识。我们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事情都不懂,其实不然,孩子的心里是很明白的。曾经有教育专家指出,对孩子而言,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实际上就是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因为如果孩子没有这种分享意识,难免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也就不会与人友好相处,当然就更谈不上未来的团队合作了。所以,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分享意识的培养。

一位母亲给女儿剥开一个橘子,并轻轻地对她说:“先把这个橘子吃完,然后再玩吧!”小姑娘并没有马上吃,而是把这个橘子捧在手心里举了起来,对着阳光,眯起眼睛来仔细地端详着……突然,小姑娘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橘子是一瓣一瓣的呢?”年轻的母亲愣了一下,她想了想,然后笑着对小姑娘说:“苗苗。你再好好听一下,这个橘子不是正在告诉你:‘我长成这个样子,就是希望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而不是一个人自己吃哦!’”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又捧起橘子细细观看。很快,她就从上面掰下了最大的一瓣,踮起小脚,把橘子瓣塞进了妈妈的嘴里。然后,又高举着那个橘子,向着坐在不远处的一对老夫妇跑去……

孩子就在母亲的一句话里学会了分享,分享意识在孩子的头脑中萌发了小芽,孩子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分享。

建议二:给孩子营造分享的氛围

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还要特别重视分享环境、氛围的营造,让孩子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在家庭中,在邻里关系里都应融入这样一种氛围。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做出榜样,吃饭时主动给长辈夹菜;遇到高兴的事讲出来全家一起分享快乐;有了喜事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贺;左邻右舍遇到困难伸出援助之手;鼓励孩子好吃的、新玩具(购买玩具)拿给小朋友一起吃、共同玩,等等。有了这样充满爱心和亲情的环境,孩子就能从最初的行为模仿到一点点强化,最终塑造出一颗宽容、谦让的爱心。

建议三:通过移情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

作为父母,一定要从正面劝说、引导孩子培养分享意识。比如当孩子愿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自己的玩具时,愿意把自己的零食拿给其他孩子吃时,我们就该及时表扬他,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会获得赞美的。慢慢地,以后遇到相同的情形他也会如此去做,孩子的分享意识逐渐地就培养起来了。

杰西带着儿子爱德牧到公园散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杰西为儿子买来一些果冻。就在爱德牧津津有味地吃着果冻的时候,杰西注意到不远处坐着一个小女孩,她妈妈可能有事儿暂时离开了。杰西看到那个小女孩用渴望的眼睛看着爱德牧吃果冻,于是就对儿子说:“宝贝,给这位小妹妹吃点果冻好吗?”

“不,我要自己吃。”爱德牧不同意。

杰西只好继续耐心地对他说:“爱德牧,要是妈妈有事情不在你身旁,而这位小妹妹在吃果冻,你想不想吃呢?”

“想。”爱德牧毫不犹豫地说道。

“这就对了,现在你把果冻给这位小妹妹吃,等到下次妈妈不在你身旁的时候,那位小妹妹也会把东西给你吃的。”

爱德牧看看妈妈,又看看那位小女孩,终于拿了一些果冻给那个小女孩吃。

建议四:通过外部激励来强化孩子的分享意识

孩子总喜欢表扬,喜欢鼓励。表扬和鼓励是孩子形成分享意识,养成分享行为的重要手段。它能使孩子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和巩固。因此,当孩子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要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孩子就会感到愉快、满足,从而加强和保持自己的行为意识。

建议五: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我们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有意义的事讲给孩子听,让他与我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分享,慢慢地,孩子也就能学会把自己高兴的或伤心的事讲给我们听,让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心灵感受。

一位母亲说,女儿参加过各种竞赛,拿过很多奖状。每当女儿取得好的成绩时,我们不是先夸奖她能干,而是首先提醒她,无论取得什么样的荣誉,都离不开你身边的同学,老师的帮助。每次拿回奖状,女儿都会说,这是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同学对自己帮助的结果。孩子的懂事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她与老师、同学关系都很融洽,自然也体会到了这其中的快乐。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当他们获得荣誉时,他们很少有感恩之心,他们认为今天的成果是自己辛苦努力得到的,从不会与帮助自己的人分享荣誉。这种人的交际圈子必定会越来越窄,自然也就体会不到分享的快乐。

建议六:让孩子明白,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

在美国,有一位农场主,由于他的勤奋与智慧,他所种的农作物每年都能获得当地农会竞赛颁发的最高奖项。而得奖后,他也一定会将所获得的最佳品种分给他的邻居们。

对此,大家都觉得非常奇怪,纷纷猜疑:难道他就不怕别人因为种了他得奖的品种而在下次比赛中胜过他?很快,农场主解开了大家的疑问,他微笑着答道:“我不能避免因风吹使邻居田里的花粉飘到我的田里,所以,如果我不把好的种子分给邻居的话,那么飘过来的不好的花粉也必然使我的田地产出不好的品种。只有在我的田地周围的品种都是好品种的情况下,我才能保证自己的田里产出最好的品种。而我获奖后,不会因此而松懈偷懒,坐享其成,仍然会继续努力研究改良品种,因此我能连续不断地获得最高荣誉。因为当别人赶上我去年的水准时,我早已又往前迈了一大步,所以,我从来不担心别人超越我。与此相反,如果有人能够超越我,将会带给我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只会让我精益求精,追求更大的进步空间。”

听到这位农场主如此自信的解释,人们不得不赞叹他是一位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是名符其实的冠军。这个故事能告诉孩子这样一个道理:分享并不是失去,你反而会因与人分享而得到人们更多的爱。

作为父母,要适当地引导孩子,多给他鼓励,他就会感到分享对他不是一种剥夺,而是一种增添更新更多的乐趣的机会。当孩子较小时,父母不妨就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分享训练”。当孩子手中拿着画册时,父母可拿着一个玩具,然后温柔地、慢慢地递给他玩具,并从其手中取走画册。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孩子便学会了互惠与信任。

建议七:让孩子懂得分享并不是等价交换

要让孩子分享,但不能让孩子功利。我们有的家长平时就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常常听到家长跟孩子这样讲:“你干吗把巧克力分给他吃,他又不给你吃的”“你干吗把小汽车给他玩,他的小汽车从来不给你玩”等。这样,我们就让分享走进了一个误区,传递给孩子一种错误的分享意识——把分享看成交换,抹杀了分享的本意——分享是为了让别人和我一样快乐,而不是等价交换。

建议八:让孩子懂得分享并不是贪取小便宜

值得强调的是,那种只知道从别人那里捞取好处,而不知道拿好处和别人分享的做法决非我们所说的分享行为,这叫“爱贪小便宜”,是我们非常反对的。分享是一种互助互利的行为,只有懂得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才说这个人真正学会了分享。

当然,把作业给同学抄袭,这也不是与人分享,而是害了对方。试想想,对方一味地依赖你,做作业、考试时都依赖你,拿什么来检验他是否真正掌握知识了呢?“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并不是连自己的劳动成果也拱手相让给他人,这是一种欺骗老师、欺骗他人的行为。

建议九:不要对孩子进行分享“测试”

有这样一位家长,总喜欢问孩子:“果冻给妈妈一个好不好?”等到孩子真拿给她,她又说:“宝贝乖,妈妈不吃,妈妈逗你玩呢!”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这不是在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而是在扼杀孩子的分享意识,从而破坏了孩子正常分享意识的建立。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足以证明这一点。

一天,还是这个孩子,爷爷也对孩子说:“果冻给爷爷一个好不好?”孩子以为爷爷跟妈妈一样,不会吃自己的东西。只是逗一下自己而已,于是就大方地递给了爷爷。爷爷说:“宝贝乖!”然后就真的吃了。结果孩子一下子傻眼了,哇哇地哭个不停,在地上又滚又闹。

所以,我们一定要分清怎样才是真正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如果我们想通过主动商量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分享意识,就一定要让孩子能从我们的反应中,看到他分享行为的结果——我们感谢他的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