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阅历的丰富,越来越喜欢那些民俗的东西。也曾去过几个水乡荷塘,对那种典雅的江南枕水风情和经典的园林建筑很是陶醉。最早去的是周庄,也听说过乌镇、西塘等一些地方。也看过一些介绍这些地方的文章。想象中这些地方也只不过是大同小异。但到了江南水乡乌镇以后,才知它是那样的独特,那样的与众不同。它让我深深着迷。
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为数不多的依然枕水入睡的小镇,也不仅仅因为它是文豪郭沫若出生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它那古朴的江南古镇风情,沧桑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记得那天天气晴朗,我们来到逢源桥边的河道,我一下惊住了。坐在船头望着水中倒映着的碧水、蓝天和枕水民居,感到这里的河道是那样的宽阔,水质是那样的清澈,水光是那样的明亮,水位几乎和右面的人行道一样平,高出了我的想象。这里的水面比周庄的宽,水质比周庄的清。那碧波荡漾、垂柳依依的风景和古典的灰色民居,古典和自然结合得那样完美。我一时的陶醉竟忘了打开相机。
尤其是偶然的一棵摇曳在水边民居里的小树,长在不大的水边的院子里,是那么的秀美、那么的怡人。总想经过那许多年的沧桑,那小桥流水一定不像许多年前那么清澈,也许像别处一样发绿,其实不然,它依旧清澈。倒映着的蓝天白云,依旧景色如画。加上那些历经风雨的古旧的民居,使小镇更显得古朴、底蕴丰厚。那美景让我想起“人间天堂”几个字。
小船在终点的逢源桥边停下,这里据说原是过去古镇船上交易的地方,水域宽阔,周围有走廊、亭、台。这里是从船上卸货物的地方。逢源桥连接了水闸两边,俨然是一个小码头。从这里下船感觉里一步一景。逢源桥的左右通道为左升官、右发财,表达了古镇水乡的人们追求美好的愿望。它让我想起了同里的三桥,人们逢年过节有红白喜事,都要去三桥上走一走。那些什么太平桥上走一走,吉祥桥上走一走,长寿桥上走一走,表达的都是水乡人的无限美好的愿望。走出逢源桥,那古老的窄窄的小街两边依然住着人家。那房檐、门楣、石鼓上的砖雕、木雕、石雕古意昂然、耐人品味。
走进乌镇的床的博物馆,真让人目不暇接。那各种的床,新婚床、闺阁床,都精雕细刻,每一张床都有一个故事。尤其是那张十步千工床,更是吸引了许多游人的脚步。顾名思义,这张床是用三年的时间近千个工日才雕刻出来的。而且需要十步才能走到睡觉的床上。每一步都是一个小房间,有踏板、有脱衣服的房间、挂衣服的房间、卫生间。每个房间都用优质的木头雕有不同内容。有辟邪的,有故事的。总之,极尽奢华和考究。整个人就好像睡在精雕细刻的古老童话里,现代人无论怎样装修,都不会有这样的考究,这样的工艺。使人看后感受到江南水乡乌镇,曾经过的是一种怎样富足和传统的生活。
在木雕馆,那梁、屏风、龙柱等从民间收集到的实物都让人叹为观止。那五扇镂空透雕的屏风,那工艺、刀法、故事和精美都让人感受到雕刻艺人高超的造诣。那一米高的龙柱、浮雕、梅、兰、竹、菊的花片,那花和叶的造型、曲线、刀法,让人徜徉在雕刻的艺术殿堂里。这里就像一个盆景,精致美丽魅力无限。室内的展出令人流连忘返,室外则更是让人驻足。那天井里房檐上雕刻的层层的各种写法的寿字、福字、砖雕、瓦当,那廊檐下斗拱上雕出的龙凤呈祥、连年有余、龙、鱼、象、猪等等,使这座古宅顿时身价百倍。那窗格、门楣上的梅花、冰纹、花卉、门鼓无不精雕细刻,让人感到它们的精美大气。整个古宅、院子和展品融为了一体,古宅本身就是座小型博物馆。这里的每一块展品都足以吸引游客的眼球和脚步。这里集中了江南民俗文化的精品,再现了江南水乡丰富的生活画面,展现了江南水乡丰厚的文化底蕴。
脚步终于迈出了床和根雕博物馆,又参观了古镇水乡的传统的印染工艺和长长的古代酒作坊,更让我感到了古镇历史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难怪这里会出现郭沫若这样的大文豪!难怪这里的林家铺子依然存在!
来到西匝那宽阔的水面,横卧的古桥,透过桥孔的芦苇,沿河湾里的戏台让我想起了鲁迅《社戏》里的情景,人们坐在船上看戏,看完后再乘船回家。这种独特的水乡风情让我无限感慨:月光下看完戏,然后摇着船吱扭吱扭而去,水光月色该是何等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