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属于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其中肺结核病最为常见。历史上,结核病曾与天花、鼠疫和霍乱等传染病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1882年3月24日,世界著名的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在柏林宣布发现结核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菌。当时结核病正在欧洲和美洲猖獗流行,科赫氏发现了结核菌,为以后结核病研究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随着医药进步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结核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并在一些地区绝迹。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流动人口增加和不少国家对结核病忽视等多种因素影响,结核病又“死灰复燃”,再度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如今已成为所有传染病中的最大死亡原因。从1882年科赫氏发现了结核菌以来至少有2亿人被结核病夺去了生命。
在1982年纪念科赫氏发现结核菌100周年时,针对全球结核病疫情恶化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1UATLD)共同倡议将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46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并积极宣传此病防治的重要。最近由于对全球结核病流行的重视,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于1998年首次成为联合国重要的国际卫生事件,从而加强政府的承诺,动员公众支持在全球范围的结核病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