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
【释名】节华(《本经》)、女节(《别录》)、女华(《别录》)、女茎(《别录》)、日精(《别录》)、更生(《别录》)、傅延年(《别录》)、治蔷(《尔雅》)、金蕊(《纲目》)、阴成(《别录》)、周盈(《别录》)。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菊,本作,从鞠。鞠,穷也。月令:九月,菊有黄华。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
【集解】甘菊始生于山野,今则人皆栽植之。
【气味】(花)苦,平,无毒。
【主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本经》)
【发明】李时珍说: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霜露,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秉平和。
【附方】酒醉不醒:九月九日真菊花为末,饮服方寸匕。(《外台秘要》)
野菊
【释名】苦薏。李时珍说:薏乃莲子之心,此物味苦似之,故与之同名。
【集解】李时珍说:苦薏处处原野极多,与菊无异,但叶薄小而多尖,花小而蕊多,如蜂窠状,气味苦辛惨烈。
【气味】(根、叶、茎、花)苦,辛,温,有小毒。
【主治】治痈肿疔毒,瘰疠眼。(时珍)
【附方】天泡湿疮:野菊花根、枣木,煎汤洗之。(《医学集成》)
茵陈蒿
【释名】陈藏器说: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后加蒿字耳。
【集解】《别录》记载:茵陈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阴干。
茎、叶
【气味】苦,平、微寒,无毒。
【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长年。白兔食之仙。(《本经》)
【发明】陶弘景说:仙经云:白蒿,白兔食之仙。而今茵陈乃云此,恐是误耳。
【附方】茵陈羹:除大热黄疸,伤寒头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食医心镜》)
夏枯草
【释名】夕句(《本经》)、乃东(《本经》)、燕面(《别录》)、铁色草。
【集解】《别录》记载:夏枯草生蜀郡川谷,四月采。
【正误】朱震亨说:郁臭草有臭味,即茺蔚是也;夏枯草无臭味,明是两物。俱生于春,夏枯先枯而无子,郁臭后枯而结子。
茎、叶
【气味】苦、辛,寒,无毒。之才曰:土瓜为之使。伏汞砂。
【主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本经》)
【发明】朱震亨说:本草言夏枯草大治瘰疬,散结气。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而不言及。观其退寒热,虚者可使;若实者以行散之药佐之,外以艾灸,亦渐取效。
【附方】明目补肝:肝虚目睛痛,冷泪不止,筋脉痛,羞明怕日。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为末。每服一钱,腊茶汤调下。(《简要济众》)
刘寄奴草
【释名】金寄奴(大明)、乌藤菜(《纲目》)。
【集解】苏恭说:刘寄奴草生江南。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山兰草而尖长,一茎直上有穗,叶互生,其子似稗而细。
子(苗同)
【修治】雷说:凡采得,去茎叶,只用实。以布拭去薄壳令净,拌酒蒸,从巳至申,暴干用。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破血下胀。多服令人下痢。(苏恭)
【附方】大小便血:刘寄奴为末,茶调空心服二钱,即止。(《集简方》)
鸡冠
【释名】李时珍说:以花状命名。
【集解】李时珍说:鸡冠处处有之。
苗
【气味】甘,凉,无毒。
【主治】疮痔及血病。(时珍)
子
【气味】甘,凉,无毒。
【主治】止肠风泻血,赤白痢。(藏器)崩中带下,入药炒用。(大明)
花
【气味】同上。
【主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崩中赤白带下,分赤白用。(时珍)
【附方】产后血痛:白鸡冠花,酒煎服之。(《李楼奇方》)
大蓟、小蓟
【释名】虎蓟(弘景)、马蓟(范汪)、猫蓟(弘景)、刺蓟(《日华》)、山牛蒡(《日华》)、鸡项草(《图经》)、千针草(《图经》)、野红花(《纲目》)。
【集解】《别录》记载:大小蓟,五月采。
大蓟根、叶
【气味】甘,温,无毒。陶弘景说:有毒。甄权说:苦,平。大明曰:叶凉。
【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别录》)
小蓟根、苗
【气味】甘,温,无毒。大明说:凉。
【主治】养精保血(《别录》);作菜食,除风热。夏月热烦不止,捣汁半升服,立瘥。(孟诜)
【发明】大明说: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健养下气也。
【附方】丁疮恶肿:千针草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为末。酒服二钱,出汗为度。(《普济方》)
苎麻
【释名】李时珍说:苎麻作,可以绩。故谓之。凡麻丝之细者为,粗者为。陶弘景云:苎即今绩苎麻是也。麻字从广,从林(音派),象屋下林麻之形。广音掩。
【集解】苏颂曰:苎麻旧不著所出州土,今闽、蜀、江、浙多有之。剥其皮可以绩布。苗高七、八尺。叶如楮叶而无叉,面青背白,有短毛。夏秋间着细穗青花。其根黄白而轻虚,二月、八月采。按陆玑《草木疏》云:苎一科数十茎,宿根在土中,至春自生,不须栽种。荆扬间岁三刈,诸园种之岁再刈,便剥取其皮,以竹敌刮其表,厚处自脱,得里如筋者煮之,用缉布。今江、浙、闽中尚复如此。
李时珍说:苎,家苎也。又有山苎,野苎也。有紫苎,叶面紫;白苎,叶面青,其背皆白。可刮洗煮食救荒,味甘美。其子茶褐色,九月收之,二月可种。宿根亦自生。
根
【气味】甘,寒,无毒。甄权说:甘,平。大明说:甘、滑,冷,无毒。
【主治】安胎,贴热丹毒。(《别录》)治心膈热,漏胎下血,产前后心烦,天行热疾,大渴大狂服金石药人心热,毒箭蛇虫咬。(大明)沤苎汁,止消渴。(《别录》)
【发明】朱震亨说:苎根大能补阴而行滞血,方药或恶其贱,似未曾用也。陈藏器说:苎性破血,将苎麻与产妇枕之,止血远。产后腹痛,以苎安腹上即止也。又蚕咬人毒入肉,取苎汁饮之。今人以苎近蚕种。则蚕不生是矣。
【附方】痰哮咳嗽:苎根煅存性,为末,生豆腐蘸三五钱,食即效。未全,可以肥猪肉二三片蘸食,甚妙。(《医学正传》)肛门肿痛:生苎根捣烂,坐之食。(《濒湖集简方》)
叶
【气味】同根。
【主治】金疮伤折血出,瘀血。(时珍)
【发明】李时珍说:苎麻叶甚散血,五月五日收取,和石灰捣作团,晒干收。遇有金疮折损者,研末傅之,即时血止,且易痂也。按李仲南《永类方》云:凡诸伤瘀血不散者,五六月收野苎叶、苏叶,擂烂,傅金疮上。如瘀血在腹内,顺流水绞汁服即通,血皆化水。以生猪血试之,可验也。秋冬用干叶亦可。
【附方】骤然水泻:日夜不止,欲死,不拘男妇。用五月五日采麻叶,阴干为末。每服二钱,冷水调下。勿吃热物,令人闷倒。只吃冷物。小儿半钱。(《杨子建护命方》)蛇虺咬伤:青麻嫩头捣汁,和酒等分,服三盏。以渣傅之,毒从窍中出,以渣弃水中即不发。看伤处有窍是雄蛇,无窍是雌蛇,以针挑破伤处成窍,傅药。(《摘玄方》)
苘麻
【释名】白麻。李时珍说:苘一作,又作。种必连顷,故谓之也。
【集解】苏恭说:苘即麻也。今人取皮作布及索者。实似大麻子,九月、十月采,阴干。苏颂说:处处有之。北人种以绩布,及打绳索。苗高四、五尺或六七尺,叶似苎而薄,花黄,实壳如蜀葵,其中子黑色。李时珍说:苘麻今之白麻也。多生卑湿处,人亦种之。叶大似桐叶,团而有尖。六七月开黄花。结实如半磨形,有齿,嫩青老黑。中子扁黑,状如黄葵子。其茎轻虚洁白。北人取皮作麻。以茎蘸硫黄作灯,引火甚速。其嫩子,小儿亦食之。
实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赤白冷热痢,炒研为末,每蜜汤服一钱。痈肿无头者,吞一枚。(苏恭)生眼翳瘀肉,起倒睫拳毛。(时珍)
根
【主治】亦治痢,古方用之。(苏颂)
【附方】一切眼疾:苘麻子一升,为末。以猪肝批片,蘸末炙熟,再蘸再炙,未尽乃为末。每服一字,陈米饮下,日三服。(《圣济总录》)
大青
【释名】李时珍说:其茎叶皆深青,故名。
【集解】《别录》记载:大青三四月采茎,阴干。
茎、叶
【气味】苦,大寒,无毒。甄权说:甘。李时珍说:甘、微咸,不苦。
【主治】时气头痛,大热口疮。(《别录》)
【发明】苏颂说:古方治伤寒黄汗、黄疸等,有大青汤。又治伤寒头身强、腰脊痛,葛根汤内亦用大青。大抵时疾多用之。
【附方】喉风喉痹:大青叶捣汁灌之,取效止。(《卫生易简方》)
芦
【释名】苇葭(音加)、花名蓬(《唐本》)、笋名。李时珍说:按毛苌《诗疏》云:苇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芦,长成曰苇。苇者,伟大也。芦者,色卢黑也。葭者,嘉美也。
【集解】苏恭说:二月八月采根,日干用。
雷说:芦根需要逆水生,并黄泡肥厚者,去须节并赤黄皮用。
根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消渴客热,止小便。(《别录》)疗反胃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内热,弥良。(苏恭)
笋
【气味】小苦,冷,无毒。
【主治】膈间客热,止渴,利小便,解河豚及诸鱼蟹毒。(宁原)解诸肉毒。(时珍)
【发明】李时珍说:按《雷公炮炙论序》云:益食加觞,须煎芦、朴。注云:用逆水芦根并厚朴二味等分,煎汤服。盖芦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也。
【附方】骨蒸肺痿:芦根、麦门冬、地骨皮、生姜各十两,橘皮、茯苓各五两,水二斗,煮八升,去滓,分五服,取汗乃瘥。(《外台秘要》)
蓬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霍乱。水煮浓汁服,大验(苏恭)煮汁服,解中鱼蟹毒。(苏颂)烧灰吹鼻,止衄血。亦入崩中药。(时珍)
【附方】干霍乱病:芦蓬茸一把,水煮浓汁,顿服二升。(《肘后方》)诸般血病:水芦花、红花、槐花、白鸡冠花、茅花等分,水二钟。煎一钟服。(《万表积善堂方》)
甘蕉
【释名】芭蕉(《衍义》)、天苴(《史记注》)、芭苴。
【集解】陶弘景说:甘蕉本出广州。今江东并有,根叶无异,惟子不堪食耳。
【气味】甘,大寒,无毒。苏恭说:性冷,不益人。多食动冷气。
【主治】生食,止渴润肺。蒸熟晒裂,春取仁食,通血脉,填骨髓。(孟诜)
根
【气味】甘,大寒,无毒。苏恭说:寒。
【主治】痈肿结热。(《别录》)又治头风游风。(大明)
【附方】疮口不合:芭蕉根取汁,抹之良。(《直指方》)
蕉油(以竹筒插入皮中,取出,瓶盛之)
【气味】甘,冷,无毒。
【主治】头风热,止烦渴,及汤火伤。梳头,止女人发落,令长而黑(大明)。暗风痫病,涎作运闷欲倒者,饮之取吐,极有奇效。(苏颂)
【附方】小儿截惊:以芭蕉汁、薄荷汁煎匀,涂头顶,留囟门,涂四肢,留手足心勿涂,甚效。(《邓笔峰杂兴》)
叶
【主治】肿毒初发,研末,和生姜汁涂之。(时珍《圣惠方》)
【附方】岐毒初起:芭蕉叶,熨斗内烧存性,入轻粉,麻油调涂,一日三上,或消或破,皆无痕也。(《仁斋直指方》)
花
【主治】心痹痛:烧存性研,盐汤点服二钱。(《日华》)
麻黄
【释名】龙沙(《本经》)、卑相(《别录》)、卑盐(《别录》)。李时珍说:诸名殊不可解。或云其味麻,其色黄,未审然否?
【集解】《别录》记载:麻黄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
茎
【修治】陶弘景说:用之折去节根,水煮十余沸,以竹片掠去上沫。沫令人烦,根节能止汗故也。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本经》)
【发明】陶弘景说:麻黄疗伤寒,解肌第一药。
【附方】伤寒黄疸:表热者,麻黄醇酒汤主之。麻黄一把,去节绵裹,美酒五升,煮取半升,顿服取小汗。春月用水煮。(《千金方》)
根、节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止汗,夏月杂粉扑之。(弘景)
【发明】甄权说:麻黄根节止汗,以故竹扇杵末同扑之。又牡蛎粉、粟粉并麻黄根等分,为末,生绢袋盛贮。盗汗出,即扑,手摩之。
【附方】盗汗阴汗:麻黄根、牡蛎粉为末,扑之。
【附录】云花草:李时珍说:按葛洪《肘后方》治马疥,有云花草,云状如麻黄,而中坚实也。
龙须草
【释名】龙须(《本经》)、龙修(《山海经》)、龙华(《别录》)、龙珠(《本经》)、悬莞(《别录》)、草续断(《本经》)、缙云草(《纲目》)、方宾((《别录》))、西王母簪。
【集解】《别录》记载:石龙刍生梁州山谷湿地,五月、七月采茎暴干,以九节多珠者良。李时珍说:龙须丛生,状如粽心草及凫茈,苗直上,夏月茎端开小穗花,结细实,并无枝叶。今吴人多栽莳织席,他处自生者不多也。
茎
【气味】苦,微寒,无毒。《别录》曰:微温。
【主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鬼恶毒。久服补虚羸,轻身,耳目聪明,延年。(《本经》)
灯心草
【释名】虎须草(《纲目》)、碧玉草(《纲目》)。
【集解】马志说:灯心草生江南泽地,丛生,茎圆细而长直,人将为席。
茎、根
【修治】李时珍说:灯心难研,以粳米粉浆染过,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是灯心也,晒干用。
【气味】甘,寒,无毒。张元素说:辛、甘,阳也。吴绶曰:淡,平。
【主治】五淋,生煮服之。败席煮服,更良。(《开宝》)
【附方】夜不合眼:难睡。灯草煎汤代茶饮,即得睡。(《集简方》)
地黄
【释名】(音户)、芑(音起)、地髓(《本经》)。
【集解】《别录》记载:地黄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干地黄
【修治】陈藏器说:干地黄,《本经》不言生干及蒸干。方家所用二物各别,蒸干即温补,生干即平宣,当依此法用。
【气味】甘,寒,无毒。《别录》曰:苦。甄权说:甘,平。
【主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疗折跌绝筋。久服轻身不老,生者尤良。(《本经》)
生地黄
【气味】大寒。
【主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别录》)
【发明】王好古说:生地黄入手少阴,又为手太阳之剂,故钱仲阳泻丙火与木通同用以导赤也。诸经之血热,与他药相随,亦能治之。溺血、便血皆同。
熟地黄
【修治】雷说:采生地黄去皮,瓷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发白,男损营,女损卫也。
【气味】甘、微苦,微温,无毒。
【主治】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时珍)
【发明】张元素说: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须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
【附方】病后虚汗:口干心躁。熟地黄五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分三服,一日尽。(《圣惠方》)
牛膝
【释名】牛茎(《广雅》)、百倍(《本经》)、山苋菜(《救荒》)、对节菜。
【集解】《别录》记载:牛膝生河内川谷及临朐,二月、八月、十月采根,阴干。
根
【修治】李时珍说:今惟以酒浸入药,欲下行则生用,滋补则焙用,或酒拌蒸过用。
【气味】苦、酸,平,无毒。
【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本经》)
【发明】甄权说:病人虚羸者,加而用之。
【附方】劳疟积久不止者:长大牛膝一握,生切,以水六升,煮二升,分三服。清早一服,未发前一服,临发时一服。(《外台秘要》)消渴不止,下元虚损:牛膝五两为末,生地黄汁五升浸之,日曝夜浸,汁尽为度,蜜丸梧子大,每空心温酒下三十丸。久服壮筋骨,驻颜色,黑发,津液自生。(《经验后方》)
茎、叶
【气味】缺。
【主治】寒湿痿痹,老疟淋秘,诸疮。功同根,春夏宜用之。(时珍)
【附方】气湿痹痛,腰膝痛:用牛膝叶一斤切,以米三合,于豉汁中煮粥,和盐酱空腹食之。(《圣惠方》)
麦门冬
【释名】(音门)冬。《名医别录》谓禹余粮。陕西一带称羊韭。山东一带称爱韭。湖北、湖南称马韭。江浙一带叫羊耆。《吴普本草》叫禹韭、忍冬、忍凌、不死药。亦名阶前草。陶弘景说:根像麦,故称麦门冬。李时珍说:麦须称,此草根似麦而有须,叶像韭菜,严酷的冬季不凋零,故称麦冬。又有诸韭、忍冬各种名称。俗称门冬,便于书写。吃此药能够代替五谷,因此有余粮、不死的称谓。《吴普本草》又名仆垒、随脂。
【集解】《名医别录》说:麦门冬的叶像韭叶,冬夏季均生长,长在山谷及堤坡肥土石缝处,二、三、八、十月采根,阴干。《吴普本草》说:生山谷肥沃地方,丛生,叶片像韭菜,果实青黄,采集不分季节。
根
【修治】陶弘景说:凡是使用应选肥大的,开水烫一下,抽去心,不然令人烦,一般一斤需减少四五两。李时珍说:凡入煎剂,用开水润湿,稍过一会儿抽去心,或者用瓦焙软,乘热去心。如果入丸散剂,要用瓦焙热,吹冷,反复三四次,就容易干,并且不损伤药力;或者用开水浸,捣成膏也可;配合在滋补药中,就用酒浸。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胸腹气结,脾胃受损饱胀,胃气受损,清瘦短气。久服减肥,抗衰老,不饥饿。《日华诸家本草》说:治各种劳伤,安定神志,止咳嗽,治肺痿吐脓、时行病发热、狂躁、头痛。
【发明】寇宗说:麦门冬主治肺热,味苦,但主泄不主收,有寒邪的人不能服。治疗心肺虚热以及虚劳,与地黄、阿胶、麻仁,都能滋润经脉,补血,通心脉,与五味子、枸杞子都是生脉的药。
【附方】《图经本草》:补中益心,美肌肤,安神补气,使人肥壮。用麦门冬煎:取新鲜麦门根去心,捣烂绞汁与白蜜和匀,如饴糖即成,用温酒每日送服。服用金石药过多发病。麦冬六两,人参四两,炙甘草二两,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次服五十丸,一日二次。《普济方》:咽喉生疮,是由于脾肺虚热上攻所致。用麦冬一两,黄连半两,研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次服二十丸,用麦冬煎汤送服。
淡竹叶
【释名】《本草纲目》称淡竹叶,根叫碎骨子。
李时珍说:竹叶是以像形取名,碎骨是说它能堕胎。
【集解】李时珍说:原野到处有淡竹叶,春天生苗,高数寸,细茎绿叶,很似竹的种子落地长的细竹的茎叶,它的根一窝有几十根须,须上面结子,与麦冬一样,但比麦冬坚硬,随时可采,八九月间长出茎,结小长穗,乡下人采它根苗,捣汁和米作酒曲,很芳香。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李时珍说: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热;根能堕胎流产。
葵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本草纲目》称露葵。又名滑菜。李时珍说:根据《尔雅翼》介绍,葵,即揆,有揣度之意。葵叶向太阳,不使太阳光照它的根,就是预测太阳所在的方位。古时人们采葵一定要等露水退去,所以称露葵。现在称滑菜,指它的特性。古时将葵作为五菜(葵、韭、藿、薤、葱)的首位,现在不再食它,故将葵移到此。
【集解】《名医别录》说:冬葵子生长在少室山。陶弘景说:秋天种葵,覆盖保温,经过冬天,到春天结子,称为冬葵,药性很滑利,春葵子性也滑利,但不能作药用。
叶
【气味】甘,寒,滑,无毒。《名医别录》说:是百菜之王,心(茎秆和葵头中的瓤)不能吃,损伤人。陶弘景说:葵叶很寒凉通利,不能多吃。
【主治】孙思邈说:是治疗脾病的菜,益脾脏,利畅胃气,通利大便。苏颂说:宜导下积滞,孕妇食了会流产。
【发明】李时珍说:根据唐朝《外台秘要》上记载,流行斑疮,很快遍布全身,疮头都有白浆,这是恶性毒气。唐高宗永徽四年,这种疮从西域向东流行到内地,只煮葵菜叶同蒜汁同吃就愈。《圣惠方》也记载,小儿发斑,用生葵菜叶绞汁,少量服用,散恶性毒气,这就是痘疮。现在的医生治痘疮,只担心病人大小便频繁,滑泄元气,以致痘疮不能外透,葵菜滑利二便,似乎不太适宜,而过去人们依赖葵菜。
【附方】《食物本草》:水火烫伤疮疡,葵菜研末外敷。《千金方》:毒蛇、蝎子螫伤,用葵菜捣汁服。《普济方》:误吞铜钱。用葵菜捣取汁冷饮。
冬葵子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五脏六腑寒热、身体瘦弱、癃闭,能通利小便。久服使骨质坚硬、肌肉丰满、身轻体健、延年益寿。《名医别录》:治疗妇女乳汁不通,乳房肿痛。孟诜说:促使痈疽溃破。陶弘景说:解丹石的毒。李时珍说:通导大便,消除水肿,堕胎,治痢疾。
【发明】李时珍说:冬葵子气味俱薄,淡渗滑利为阳,因此能利二便通乳汁,消除水肿,堕胎。根、叶与种子功用相同。据陈自明《妇人良方》介绍,授乳期的妇女气机血脉壅塞,乳汁不通,以及经络凝滞,乳房胀痛,久之壅塞成乳痈毒盛的,将葵菜子炒香,与砂仁等分,共为末,用热酒送服二钱,此方滋助气脉,通行气血,行导津液,效果很好,这是上葵张不愚的方法。
【附方】《千金方》:二便胀满不通,难受极了:用冬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加猪油作丸如鸡蛋大服,也可用冬葵子研末,猪油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五十丸,效果好。小便疼痛,淋涩不尽,尿中有血:冬葵子一升,水三升,煮汁,每日三次。妊娠小便淋沥不尽、下血:冬葵子一升,水三升,煮取二升,分次服。胎死腹中:冬葵子研末,用酒吞服方寸匕,如果产妇牙关紧闭不开,灌冬葵子后可以马上苏醒。胎衣不下:冬葵子一合,牛膝一两,水二升,煎取一升服。解蜀椒毒:冬葵子煮汁饮服。
蜀羊泉
【释名】《名医别录》称羊泉、羊饴。又名漆姑草。李时珍说:各种名称不知是什么意思,能治疗油漆过敏生疮,所以叫漆姑。
【集解】《名医别录》说:蜀羊泉生长在蜀郡的山谷。陶弘景说:一般不用此药,人们不认识此药。李时珍说:漆姑有二种,苏敬所说是蜀羊泉,陶弘景、陈藏器所说的是远志,苏颂说的是老鸦眼睛草,即龙葵,黄蜂做蜂房,衔漆姑草汁为蜂房蒂,就是这种草。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治疗头发脱掉,祛热气,恶疮、疥癣瘙痒结痂、皮肤寄生虫。《名医别录》:治疗龋齿,妇女阴道损伤,皮下肿胀。苏敬:主治小儿惊风,促使毛发生长,捣烂涂治漆疮。李时珍说:《摘玄方》介绍,蚯蚓咬伤,将蜀羊泉捣烂,加黄丹调和外敷。
【附方】《摘玄方》:黄疸病。漆草一把,捣取汁加酒服,一般不超过三五次即愈。
迎春花
【集解】李时珍说:处处人家栽插之,丛生,高才二三尺,方茎厚叶。叶如初生小椒叶而无齿,面青背淡。对节生小枝,一枝三叶。正月初开小花,状如瑞香,花黄色,不结实。
叶
【气味】苦,涩,平,无毒。
【主治】肿毒恶疮,阴干研末,酒服二三钱,出汗便瘥。(《卫生易简方》)
款冬花
【释名】郭璞称款冻,《尔雅》称颗冻、菟奚。《名医别录》谓氐冬。《本草衍义》叫钻冻。称橐吾、虎须。李时珍说:据介绍,洛水到年底严寒时,款冬在荒野草冰之中生长,颗冻名称即由此而来。后代人错为款冬,即款冻。款就是到的意思,到冬开花。寇宗说:各种草木,只有款冬不怕冰雪,最先迎接春天,因此叫钻冻,虽然在冰雪之下,到时也能生芽,春天人们采吃。入药以刚开花的为好,如果已开放则药力差,现在人们多使用像筷子头大的,可能没有开花。
【集解】《名医别录》记载:款冬生长在常山山谷以及上党水旁,十一月采花阴干。陶弘景说:以河北最多,形状像尚未舒展的宿的好,茎内有丝。其次出高丽百济,其花似大菊花,产四川北部宕昌,但都不如河北产者。款冬花在冰地下生长,十二月、正月采集。苏敬说:产雍州南部山谷溪水边,以及华州山谷间,叶子比葵叶大,花从根的茎部长出。苏颂说:关中亦产。
【修治】雷说:凡采集后,要去掉向里包裹花蕊壳,连同枝叶,用甘草水浸一夜,再用款冬叶裹一夜后,去叶晒干用。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肺气上逆咳嗽喘息、咽喉痹塞、各种惊痫、寒热邪气。《名医别录》:主治消渴、呼吸喘气。甄权说:治疗肺气喘促气急、低热困乏、虚劳咳嗽不止、痰唾稠粘、肺痿肺痈、吐脓血。《日化诸家本草》:润泽心肺,补益五脏,除烦消痰,清肝明目,以及中风等疾患。
【发明】苏颂说:《神农本草经》用它主治咳嗽气逆,古今的方子都最常用其温肺治咳嗽。崔知悌治疗久咳用熏法,每天早晨用鸡蛋大小样的款冬花,拌少量蜂蜜使它润泽,放入装一升的铁铛中,再用一瓦碗钻一小孔,在孔内插一小笔管,用面和成糊状密封,不要漏气,铁铛下加炭火,不一会儿烟从筒中出,用口含服,咽下,如果胸中稍闷,须抬头,并将手指头按住筒口,不使它漏烟,咽到烟出完为止,五日一疗程,到第六日,饱吃羊肉饼,永不复发。寇宗说:一人患咳嗽很久,有人告诉用款冬花三两,在无风的地方用笔管吸烟,满口烟后含咽,几日后果然有效。
【附方】《济生方》:咳嗽痰中带血。款冬花、百合蒸后,焙干,等分研末,用蜜做成如龙眼大小,每次睡前嚼一丸,姜汤送下。
决明
【释名】李时珍说:此马蹄决明也,以明目之功而名。又有草决明、石决明,皆同功者。草决明即青葙子,陶氏所谓萋蒿是也。
【集解】李时珍说:决明有两种:一种马蹄决明,茎高三四尺,叶大于苜蓿,而本小末,昼开夜合,两两相帖,秋开淡黄花五出,结角如初生细豇豆,长五六寸。角中子数十粒,参差相连,状如马蹄,青绿色,入眼目药最良。一种茳芒决明,《救荒本草》所谓山扁豆是也。苗茎似马蹄决明,但叶之本小末尖,正似槐叶,夜亦不合。秋开深黄花五出,结角大如小指,长二寸许。角中子成数列,状如黄葵子而扁,其色褐,叶甘滑。二种苗叶皆可作酒曲,俗呼为独占缸。但茳芒嫩苗及花与角子,皆可瀹茹及点茶食;而马蹄决明苗角皆韧苦,不可食也。
【气味】(子)咸,平,无毒。
【主治】治肝热风眼赤泪。每旦取一匙净,空心吞之,百日后夜见物光。(甄权)
【发明】李时珍说:《相感志》言:圃中种决明,蛇不敢入。丹溪朱氏言决明解蛇毒,本于此也。王《山居录》言:春月种决明,叶生采食,其花阴干亦可食,切忌泡茶,多食无不患风。按马蹄决明苗角皆韧而苦,不宜于食。纵食之,有利五脏明目之功,何遂至于患风耶?
【附方】积年失明:决明子二升为末,每食后粥饮服方寸匕。(《外台秘要》)青盲雀目:决明一升,地肤子五两,为末,米饮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二三十丸。(《普济方》)目赤肿痛:决明子炒研,茶调傅两太阳穴。干则易之。(《医方摘玄》)
车前
【释名】当道(《本经》)、苡、马舄、牛遗(并《别录》)、牛舌草(《诗疏》)、车轮菜(《救荒》)、地衣(《纲目》)、蛤蟆衣(《别录》)。
【集解】《别录》记载:车前生真定平泽丘陵阪道中,五月五日采,阴干。
子
【修治】李时珍说:凡用须以水淘洗去泥沙,晒干。入汤液,炒过用;入丸散,则以酒浸一夜,蒸熟研烂,作饼晒干,焙研。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本经》)
【发明】陶弘景说:车前子性冷利,仙经亦服饵之,云令人身轻,能跳越岸谷,不老长生也。
【附方】补虚明目驻景丸:治肝肾俱虚,眼昏黑花,或生障翳,迎风有泪。久服补肝肾,增目力。车前子、熟地黄酒蒸焙各三两,菟丝子酒浸五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温酒下三十丸,日二服。(《和剂局方》)
叶、根
【修治】雷说:凡使须一窠有九叶,内有蕊,茎可长一尺二寸者。和蕊叶根,去土了,称一镒者,力全。使叶勿使蕊茎,锉细,于新瓦上摊干用。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金疮,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烦下气,除小虫。(《别录》)
【发明】陶弘景说:其叶捣汁服,疗泄精甚验。
【附方】小便不通:车前草一斤,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服。一方,入冬瓜汁。一方,入桑叶汁。(《百一方》)
狗舌草
【集解】苏恭说:狗舌生渠堑湿地,丛生。叶似车前而无文理,抽茎开花,黄白色。四月、五月采茎,暴干。
【气味】苦,寒,有小毒。
【主治】蛊疥瘙疮,杀小虫。为末和涂之,即瘥。(苏恭)
狗尾草
【释名】莠、光明草(《纲目》)、阿罗汉草。李时珍说:莠草秀而不实,故字从秀。穗形象狗尾,故俗名狗尾。其茎治目痛,故方士称为光明草、阿罗汉草。
【集解】李时珍说:原野垣墙多生之。苗叶似粟而小,其穗亦似粟,黄白色而无实。采芭筒盛,以治目病。恶莠之乱苗,即此也。
茎
【主治】疣目,贯发穿之,即干灭也。凡赤眼拳毛倒睫者,翻转目睑,以一二茎蘸水戛去恶血,甚良。(时珍)
连翘
【释名】《尔雅》称连。异翘。《药性本草》称旱莲子。《神农本草经》叫兰华、三廉、折根。张仲景将根叫连轺。李时珍说:根据《尔雅》所说,连,异翘,就是本名叫莲,又名异翘,因此合称为连翘。连轺也作莲苕,就是《神农本草经》下品翘根。唐代苏敬修订本草列入“有名未用”中,现在合并为一。旱莲是小翘,人们作为鳢肠,因此同名。
【集解】《名医别录》说:连翘生泰山山谷,八月采收,阴干。陶弘景说:到处有,现在用茎连花果实。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热结蛊毒。《日华诸家本草》:通利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
【发明】李时珍说:连翘形状像人心,两片合成,里面有果仁,很香,是少阴心经,厥阴心包经气分主药。各种疼痛、痒疾、疮疡都属心经病变,因此是十二经疮疡圣药,又清手足少阳、手阳明三经气分的热。
【附方】《集验方》:痔疮肿痛。连翘煎汤熏洗,再用刀上飞过的绿矾加麝香贴。
茎、叶
【主治】李时珍说:治心肺积热。
根
【气味】甘,寒、平,有小毒。
【主治】《神农本草经》:下热气,益阴精,使人面色好,明目,久服减肥抗衰老。李时珍说:治疗伤寒瘀热欲发黄疸。
蓝淀
【释名】李时珍说:淀,俗作靛。南方人掘地作坑,用蓝浸水一夜,加入石灰反复搅,澄清去水,就是青黑色。也可以干收,用来染青蓝色。将搅起的浮沫捞出阴干,称靛花,也就是青黛。
【气味】辛、甘,寒,无毒。
【主治】陈藏器说:解各种毒,敷热疮,治小儿秃疮热肿。李时珍说:止血杀虫,治噎膈病。
【发明】李时珍说:靛是蓝与石灰作成,它的气味与蓝稍有不同,但止血,拔毒,杀虫的作用似乎比蓝好。
【附方】《圣惠方》:时行热毒致心神烦燥。蓝靛一匙,用从井中汲上来的水一盏服。《子母秘录》:小儿热毒丹毒。蓝靛外敷。《普济方》:误吞水蛭。青靛调水饮,随大便排出。
青黛
【释名】《本草纲目》称靛花。又名青蛤粉。李时珍说:黛,是眉色。刘熙《释名》说:去掉眉毛,用此代替,因此叫黛。
【集解】马志说:青黛从波斯国来,现用太原以及庐陵、南康等处,染淀瓮上沫紫碧色者用之,与青黛同功。李时珍说:波斯青黛,也是外国蓝靛花,既然不可能弄到,那么中国靛花也可用,或者不得已用青布浸汁代替,卖药的人用干靛代替,然而有石灰,入药服应当详细审视。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开宝本草》记载:解各种药毒,小儿多种热邪,惊风,痛症发热,流行头痛寒热,和水研服。也可磨敷热疮恶肿、刀伤出血及蛇、犬等毒邪。甄权说:去小儿疳积发热,杀虫。陈藏器说:治小儿丹毒热,和水服,同鸡蛋清、大黄末同用,敷疮痈蛇毒伤。朱震亨说:祛烦热,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
【发明】寇宗说:青黛是从蓝中提练的。有一妇人从脐下腹上,连及阴部遍生湿疮,状如马爪疮,热痒又痛,大小便困难,出黄汁,饮食也减少,身面微肿。医生当作恶疮诊治,用鳗鲡鱼、松脂、黄丹涂擦,热痛更历害。细问病喜饮酒,喜食蟹鱼动风发物,连忙叫病人洗去膏药,用马齿苋四两,捣烂,加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擦,当时热减退,痛痒都消,仍用八正散,每日服三次,祛除邪热。药干即加药,连用二日,病去三分之一,五日,病去三分之二,二十日愈。这是中下焦蓄风热毒气。若不祛除,会患肠痈内痔。这应禁酒色发物,然而不能禁,后来果然患内痔。
【附方】《医学正传》:心口热痛:用姜汁调青黛一钱服。《中藏经》:肺热咯血:用青饼子、青黛一两,杏仁用牡蛎炒过一两,研匀,黄蜡化和,作成三十个饼子,每次服一饼。用干柿半个夹定,湿纸包裹,煨香嚼食,粥饮送服,每日三次。
火炭母草
【集解】苏颂说:生南恩州原野中。茎赤而柔,似细蓼。叶端尖,近梗形方。夏有白花。秋实如菽,青黑色,味甘可食。
叶
【气味】酸,平,有毒。
【主治】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不拘时采,于器中捣烂,以盐酒炒,傅肿痛处,经宿一易之。(苏颂)
荩草
【释名】黄草(《吴普》)、绿竹(《唐本》)、绿蓐(《唐本》)、草(《纲目》)、草、王刍(《尔雅》)、鸱脚莎。李时珍说:此草绿色,可染黄,故曰黄,曰绿也。乃北人呼绿字音转也。古者贡草入染人,故谓之王刍,而进忠者谓之荩臣也。《诗》云: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许慎《说文》云:草可以染黄。《汉书》云:诸侯绶。晋灼注云:草出琅琊,似艾可染,因以名绶。皆谓此草也。
【集解】《别录》记载:荩草生青衣川谷,九月、十月采,可以染作金色。
【气味】苦,平,无毒。吴普说:神农、雷公:苦。之才曰:畏鼠负。
【主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本经》)治身热邪气,小儿身热。(《吴普》)洗一切恶疮,有效。(大明)
半边莲
【集解】李时珍说:半边莲,小草也。生阴湿塍堑边。就地细梗引蔓,节节而生细叶。秋开小花,淡红紫色,止有半边,如莲花状,故名。又呼急解索。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蛇虺伤,捣汁饮,以滓围涂之。又治寒气喘,及疟疾寒热,同雄黄各二钱,捣泥,碗内覆之,待色青,以饭丸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盐汤下。(时珍)
水甘草
【集解】苏颂说:生筠州,多在水旁。春生苗,茎青,叶如柳,无花。土人七月、八月采,单用,不入众药。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小儿风热丹毒,同甘草煎饮。(苏颂)
蒺藜
【释名】茨(《尔雅》)、旁通(《本经》)、屈人(《本经》)、止行(《本经》)、豺羽(《本经》)、升推。李时珍说:“蒺,疾也;藜,利也;茨,刺也。其刺伤人,甚疾而利也。屈人、止行,皆因其伤人也。”
【集解】李时珍说:蒺藜叶如初生皂荚叶,整齐可爱。刺蒺藜状如赤根菜子及细菱,三角四刺,实有仁。其白蒺黎结荚长寸许,内子大如脂麻,状如羊肾而带绿色,今人谓之沙苑蒺藜。
子
【修治】雷说:凡使拣净蒸之,从午至酉,日干,木臼舂令刺尽,用酒拌再蒸,从午至酉,日干用。
【气味】苦,温,无毒。《别录》记载:辛,微寒。甄权说:甘,有小毒。
【主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本经》)
【附方】月经不通:杜蒺黎、当归等分,为末,米饮每服三钱。(《儒门事亲》)牙齿出血不止,动摇。白蒺藜末,旦旦擦之。(《道藏经》)
花
【主治】阴干为末,每温酒服二三钱,治白癜风。(宗)
苗
【主治】煮汤,洗疥癣风疮作痒。(《千金》)
【附方】诸疮肿毒:蒺藜蔓洗,三寸截之,取得一斗。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纳铜器中,又煮取一升,纳小器中,煮如饴状,以涂肿处。(《千金方》)
白蒺藜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肾,治腰痛泄精,虚损劳乏。(时珍)
【发明】李时珍说:古方补肾治风,皆用刺蒺藜。后世补肾多用沙苑蒺黎,或以熬膏和药,恐其功亦不甚相远也。刺蒺藜炒黄去刺,磨面作饼,或蒸食,可以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