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自认为学历比较高,不用学就可以教好孩子了。有些干部手下都有一班人,管人多年,自认为管个小孩岂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还有的家长本身就没有多少文化,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反正孩子是生下了,他爱成什么才就成什么才,顺其自然吧。
孩子从出生到成人成才,需要家长多方面的培育,就像庄稼一样,从嫩芽到成熟,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和护理方法。家长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把握孩子的教育规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就我个人而言,曾在两所军事院校读书,毕业之后又长期在军事院校工作,并且在部队期间长期带兵,做战士的思想工作。所带的学员队曾被评为总参系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转业到地方后,领导一个较大的团队,管理得也算是井井有条。从个人经历看,应该说管理人是有一套经验的,但面对孩子有时却显得不知所措、力不从心。尤其是与孩子发生冲突之后,我对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从与孩子发生冲突到“和平”解决,对我触动很大,从中我得到了一点启示:家长要不断地学习才行。从此,便开始了我的“充电”生涯。
古人讲:“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每个人在某个领域或许是个专家,但我们毕竟不是通才。即使自己的知识面比较广泛,但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许缺乏足够的经验,这是正常的。家长在这方面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明明在这方面不行,可偏偏又不肯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认为这样在孩子或妻子面前有失权威,这种虚荣心要不得。对每一个人来说,活到老、学到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耻下问方显英雄本色。因此,作为家长要有这样的态度:面对孩子,我们必须重新学习。
这几年,我的工作忙、任务重、责任大,如果不想学习,可以为自己找到一大堆理由。可我没有给自己找理由,而是找机会挤时间去学习。自2004年我和孩子发生冲突后,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心理学知识,参加了多期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班。2006年10月,我决定要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坚持每天下班后加班学习至深夜,把教材吃透,研究记忆方法,来弥补由于年龄偏大记忆力下降的不足。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顺利地通过了资格考试。这几年不时有一些家庭教育专家来郑州做公益讲座或者办培训班,我多次参加学习培训,比如董进宇博士举办的家庭教育训练营、陈安之老师主讲的成功学、刘景澜老师主讲的公众演说、张志诚老师主讲的打造高效团队、杨光老师主讲的成功激励等,有时到深夜12点以后才回到家,妻子和孩子看到我如此投入地学习,非常认可。2004~2007年,我还刻苦攻读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撰写的《行政管理成本研究》获优秀毕业论文。我爱人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大学教授,大学毕业后接着攻读研究生,不断学习进修。这样一来,每天晚饭后一家三口坐下来学习就成了我们家庭的必修课,学习型的家庭氛围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长期的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对指导工作和家庭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就工作而言,有了广博的知识,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统筹兼顾的能力强了,节省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就家庭教育来讲,办法多了,思路活了,孩子出现困惑之时就游刃有余了。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带了个好头,营造了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在孩子看来,学习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是光荣的事情,爸爸、妈妈如此爱学习,不学习就入不了家庭这个“大流”。
因此,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与孩子交谈时才能达到同频共振的效应。
水之性无形而无不形,应形多变随器而成。大禹治水以疏代堵,顺势而为,终使人与自然和谐。教子也是一样,违背孩子的天性事倍功半,何不花些时间了解一下孩子的天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