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主要是对中国历史人口政策,包括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政策的分析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除传统婚姻生育政策外,还从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与迁移政策、人口登记与管理政策等方面拓宽历史人口政策的研究范围,力求在理论上影响并逐步改变学术界长期以来把人口政策史当成“生育政策史”的现状,推动人口政策史研究向更全面、深入的方向发展,为当代人口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供有益的借鉴。树立科学人口发展观,合理统筹人口发展政策,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这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始终把握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密切相关,所以必须全面做好人口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总结和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毋庸置疑,这一成就的取得同人口这一“关键因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既有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所贡献的“人口红利”,更是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保驾护航的结果。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高性别比等问题日趋严重,人口的数量、分布(尤其是城乡之间)、素质、构成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人口理论工作者,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全面深入总结和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努力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对人口理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近年来论著非常丰富,但是也存在一定不足:
一是未能从宏观历史的角度对我国的历史人口政策进行梳理总结。大多数学者在论及中国历史人口政策的时候,都是出于自身研究方向的需要,把研究范围仅仅局限在某个朝代或者某项具体的人口管理政策上,缺乏全面系统地研究,从而影响我们对历史人口政策的总体把握和正确判断。
二是对“人口”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偏差。我国人口学的理论很多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受其影响,现代人口学者和历史人口学者中不少人存在着将“人口”理解为“人口数量”,将人口问题当成“人口数量”问题的现象。正因如此,人口政策在很长时间里被理解成生育政策,而人口政策史也以生育政策为中心,对其他人口政策研究不够。目前,关于历史人口政策方面的文章(见参考文献)数量较少,在人口史著作中虽有若干论述但都比较分散,也就是说关于历史人口政策形成背景、具体内容、执行效果等问题目前缺乏专门、系统、深入的研究。
三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及当前人口理论、人口政策研究不够深入。我国长期实行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人口政策,其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前的人口理论和人口管理体制还带有计划经济年代的特点,适应于“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在面对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日益加剧的城乡人口变动时,就显得有些滞后了。国家人口政策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性别比例失调、老龄化浪潮、流动人口、妇女总和生育率的下降、留守儿童等人口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通过对中国历史人口政策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推动人口政策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而且对探索新形势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人口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人口政策分析中,我们除传统婚姻生育政策外,还从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与迁移政策、人口登记与管理政策等方面拓宽历史人口政策的研究范围,力求在理论上影响并逐步改变学术界长期以来把人口政策史当成“生育政策史”的局面,推动人口政策史研究向更全面、更深入的方向发展,使其研究更具有社会价值。同时,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为当代人口政策提供一些有益借鉴,树立科学人口发展观,合理统筹人口发展政策,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考虑,本书在认真分析古代“广土众民”的人口思想、考察现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各个历史分期的人口政策,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1.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管理政策由于人口是国家财税和兵源之本,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人口登记与管理,逐步建立了相应的职能部门,认真做好人口登记工作,根据人口登记结果,做好人口统计工作,以此作为调整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完善基层组织,加强对人口的管理。这些制度的实施为我们今天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发展过程提供了大量的依据,更为当今的户口调查建立了参照系。从这些方面来讲,中国封建社会的户口登记上报政策有其值得肯定的积极意义。
2.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结构政策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各朝代政权十分重视合理的人口结构,在户籍中形成了严格的户等、户别制度,对不同种类的户口实行不同的政策,限制户等、户别的流动。受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历朝统治者积极采取鼓励农业人口的发展、抑制非农业人口数量的政策,作为稳定社会经济的基础。可以看出,人口结构尤其是性别结构、职业结构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强的相关性。在男尊女卑、重男轻女传统礼教、习俗及其支配的人口政策影响下,中国历朝总体表现为男子人数大大超过女子人数。为了确保男女比例过于失衡,历代统治者一贯反对溺婴。反对溺婴既有人口增殖的含义,也有维持人口性别比平衡的含义。
3.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分布与迁移政策中国古代人口的分布受地理环境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制约。随着人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人口的分布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之中,且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总体趋势随着经济中心向东南移动,人口重心也逐步向东南移动。古代社会以农业为本,人口流动与迁移不利于农业发展,也造成人口脱离户籍控制,给国家赋役征发造成损失或不便,因此,历代王朝都对人口流动与迁移实行严格的限制政策。但是出于政治或经济上的考虑,一定时期国家也会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或强制人口流迁,如汉代的“迁豪”和移民实边政策等。上述这些移民政策的实行,多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而提出的,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与民生息和户口蕃育,对民族融合、国家统一、文化交流、区域开发和世界文化发展等都有着现实意义。
在人口迁移政策上,历朝统治者一方面出于控制人口、稳定赋税方面的要求采取限制人口流动政策,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实力又积极推动人口迁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显示出其政策的矛盾性。不过,从维护王朝根本利益这一点讲,这两个方面又是一致的。
4.中国历史时期的婚姻与生育政策历代的婚姻和生育政策都要顺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统治者随心所欲而为。中国封建社会鼓励人口增长的生育政策是与农耕条件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同时,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和科技医疗水平落后,人口的发展又受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这一规律的影响,所以人口的不足是困扰大部分王朝统治者的问题。因此,历代王朝都出台政策鼓励早婚、多育,并将这种政策注入了孔孟的伦理道德观念。由于人口的数量对家庭经济实力有着重要影响,这种人口增殖政策也被广大人民接受并受到欢迎,使“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成为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至今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封建王朝所采取的人口增殖政策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从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开始,强调重视人地关系、主张适当控制人口的呼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虽然到封建社会后期,朝廷曾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始终没有从政策层面体现出来。尽管如此,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闪耀着精神光芒,对我们当今基本国策的执行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5.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教化政策人口素质的培养也是古代人口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封建社会时期,作为以中央集权统治为特征的封建社会各政权,十分重视对人口的教化,特别是对人民思想的控制和社会风气的引导,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手段宣传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伦理观念,在为自身培养所需人才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人口的控制。近代以来,人口教育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西式教育和现代教育思想传入进来并付诸实践。不同时期,中央政府施行的教育政策不尽相同,但都在寻找适合这一时期社会情况的教育政策,并采取措施促进教育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教育政策虽然是为封建政权服务的,近代的教育政策虽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但其中亦有精华值得借鉴。
6.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保障与救济政策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一些特殊群体采取了救济、收养、减免徭役等多项救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口的死亡、流散,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这样说,有效的救济政策为封建国家保存住了一定数量的生产人口和赋役人口,帮助封建政府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我们甚至认为,当封建王朝能够组织社会救济时就意味着其政府机器还能正常运作;而一旦失去这个能力时,改朝换代的时代就将到来,这也被历代王朝的更替历史所证明。总的来讲,封建社会所采取的人口保障和救济政策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应该得到肯定。
7.对我国现代人口政策问题的基本认识古代和近代人口政策是以封建私有制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讲是矛盾的,因此古代人口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并不能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政策,以公有制为基础,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目标,人口政策与人民利益高度一致,在执行过程中必然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实行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不同的地区、民族和家庭对人口政策的要求和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人口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与时俱进不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去正确合理的政策与现实出现了不相适应的地方。二是灵活性不够。对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没有充分的政策体现。三是政策环境建设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口政策执行环境的建设。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提高人口政策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树立科学人口发展观,使国家与个人、家庭、地方,统筹兼顾,和谐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人口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筹兼顾;生育与养老并重,全面科学地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在借鉴历史人口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阶段人口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必须从人口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转变人口发展观念,用统筹的眼光来积极解决人口问题,从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人口规模的整体稳定;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推动人口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人口结构合理化,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防止性别比例失调;完善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体系,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实现人口再生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统一;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科学、开放的人口政策;加强领导,强化各级政府的职能等方面,积极做到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本书运用了历史人口学和现代人口学理论体系,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人口问题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弥补了以往人口史和人口政策研究中专门、片面、零星细碎的缺点。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注重对历史人口政策和历史人口规律的概括,也注重将历史人口研究与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及当前人口政策相结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研究成果尽可能服务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
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人民群众的人口政策知识普及提供些许帮助,为决策部门坚持科学人口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统筹规划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发挥一定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