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莫斯科
17197800000002

第2章 想要了解俄罗斯,请到莫斯科来

本章简介

俄罗斯,令人再熟悉不过了,只要提到这个词,几乎所有的人心底都会涌起烈的期盼之情。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难以忘怀的自然美景、带有异域建筑、王室的奢华和前苏联统治下的单一色调,富有激情的艺术品、生活之乐和令人胆寒的专制统治。这块土地看上去是如此熟悉,然而心底,它始终是一个谜。这是一个连俄罗斯人自己也认为没能彻底参。对于外国人来说,莫斯科这座伟大的城市,是向他们展示俄罗斯这的深邃和奥妙的最佳地点。作为前苏联的首都,莫斯科曾与华盛顿两。现在,这种存在感虽有几分淡薄了,但是反而让人感到亲切了。作斯联邦的首都,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学和中心,长期以来为全世界人民所瞩目。同时,它也以其独特的魅力、智慧完美的结合屹立在世界首都之林,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一芳容。正如尼古拉·卡拉姆金所建议的那样,“想要了解俄罗斯,请科来。”,一个具有神奇力量的城市!她是几个世纪的历史浓缩成的一座丰碑座激动人心的纪念塔,她又是一座艺术的殿堂、美丽的花园。

在莫斯空,流淌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悠悠旋律,这里有高尔基自己讲童年》,陀斯妥耶夫斯基营造的《白夜》,果戈理笔下的《钦差大臣有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涌现的青年近卫军的鲜活面容……重与飘逸并蓄的城市首都莫斯科从它首次见诸于公元1147年的编年史以来,就在俄国历史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的莫斯科不仅是俄罗斯的政治与交通中心,这个国家在人口、工业产量和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首要城市。多年来,莫斯科一直是俄罗斯东正教教会的精神中心。在1147年的文献记莫斯科还只是一座木质结构的小城,目前已发展成为有32个市区、总1000平方公里、人口近1000万的国际大都市。然地理与生态环境位于东欧平原中部的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科市及其周边地区处在俄罗斯最发达和人口最稠密地区的东北角。据科是建立在七座山丘上的,这恐怕是言过其实。莫斯科地势平坦,只央及其周围有几座小山丘,仅西南部白垩纪岩石上有一块高地区域,捷普洛斯坦斯卡亚高地(最高点海拔253米)。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受来自大西洋的暖流和西风影响。

平均气温1月为10.2℃(最低42℃),7月为18.1℃(最高37℃)。年降水量近600毫米。高纬度内陆,冬季长而寒冷,天气阴暗,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达天(11月初至4月中)。冬天的莫斯科虽有些阴郁,但总会使人联想到其深厚。莫斯科的春天非常短,还经常降雪。夏末秋初的莫斯科则凉爽是旅游的黄金季节。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绿色的都市”之称。莫斯科生态保护良好,斯科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7200公顷,再加上全市星罗棋布的街心公园,使绿地面积共达24000公顷,约占全市面积40%,人均绿地30多,成为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从飞机上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天下葱绿的树丛和清澈透明的河湖。莫斯科市南北长40公里,东西长里,包括外围绿化带共为1725平方公里。市以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有10余条游览路线;以特维尔大街(基大街)为主干道,有大小街道近4000条;有11个自然林区、89个大、400多个小公园和800多个街心花园。环状公园植被相连,林荫路比,掩映着上千座金碧辉煌的教堂、历史悠久的古迹及错落有致的现代构成一个完整的绿化系统;莫斯科河由西北向东南,九曲十八弯像一逶迤地穿过莫斯科市区,它缓缓而流,又似一条飘动的绸带。

河两岸整洁又平坦,河上有一座座的桥梁将河两岸地区相连。莫斯科河流经0公里,通航季节乘船游莫斯科河是必不可少的游览项目,沿河有克里、莫斯科大学、文化公园、联邦政府大楼和麻雀山等。的路很宽阔,街很空旷,没有太多的商业味、脂粉气,少了些许浮华,多了些许冷静和大气。路街的两旁不时有一片一片的白桦林。高大白桦树一棵棵肃立着,像垂袖聆听,似凝神注目,给这街这路平添了严、肃穆和凝重。街上的房屋像城堡,结实坚固,有棱有角,厚重得斯悠远的历史。要建筑和景点是一座历史名城和古代俄国数百年的帝都,以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四周辐射伸展,呈环形和放射状,酷似一个蜘蛛网把莫斯科市层层围多的古代建筑群和现代高层建筑群高耸于莫斯科河畔,钟楼矗立,宫。莫斯科约有4000条街道,四面八方都可以通向市区中央的克里姆林场,显示了城市风格独特之美。莫斯科的市区规划十分出色,由市中有好几个环圈,它们分别是街道圈、花园圈、莫斯科环城铁路圈和莫城公路圈。每个环区的作用与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反映了莫斯科的不阶段。街道圈内的中央区是莫斯科的心脏,克里姆林宫、红场、国家构、大剧院、博物馆、高等院校等多集中于此。克里姆林宫是俄国历的宫殿,内有精美的教堂、宫殿、钟塔、塔楼,建筑气势雄伟,举世在克里姆林宫的中心教堂广场,有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有凝的报喜教堂,有容纳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墓地的天使大教堂姆林宫东侧是国家仪典中心红场,红场内有列宁墓,南端有波克罗夫堂(1554—1560年)。花园圈内主要为政府机构和商业区,大部分国和主要饭店、商店、剧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以及原经互会总在此。

铁路圈内多工厂、火车站和货场,科学院、中央体育馆、大学也在此圈内。环形公路圈内是工厂区和住宅区。入莫斯科的人,大概都会把克里姆林宫、红场等作为参观的首选。走科,自然要感受红墙白瓦的克里姆林宫。神秘的克里姆林宫是政治的权力的象征,远远望去,若隐若现一张张角逐权力的面孔。走出深宫过无数腥风血雨洗礼的红场便在脚下。红场,意思是美丽的广场。红那著名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仍然每半个小时很有节律地敲打着,那沉声,仿佛提醒着每一个过客这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仿佛不厌其叨着克里姆林宫发生的一切,诉说着红场上的风风雨雨、物是人非。科的景点远远不止这些。从官厅街的剧院街到莫霍瓦亚街(原马克思再到年轻人喜爱的阿尔巴特街,为数众多的景点分布甚广。莫斯科有0多座古建筑、教堂、纪念馆、博物馆和著名建筑,还有不少有名的广场以及近郊的庄园,随处都可以让你大饱眼福,尽情领略秀美景色和宏文景观。若乘船巡游莫斯科河,那更是别有洞天、意趣横生、美不胜和人口17年革命以后的时期里,莫斯科划分为11个行政区。

随着1960年市区范大,行政单位的数目增加到17个区。1968年和1976年又建立一些新区达到30个。到80年代中期增加到32个区,到卢日科夫就任市长时,莫33个区。在卢日科夫的倡议下,莫斯科的行政区划被重新界定,将莫分为10个区,即中心区、东北区、东区、东南区、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北区和绿城。在新的管理体制下,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说,北区是展览和体育中心,有国民经济展览馆、植物园和室内体育施;西北区拥有大量的水资源,天然的水系形成了茂密、发达的供水里的工业比较少,环境幽静,被誉为“蓝色区”;东区和东北区被大覆盖,生态环境优美,被冠以“绿色区”,用以调节市内的空气和涵;东南区是工厂区及污水净化基地;南区以新住宅区为主;西南区是大专院校比较集中的地方,是首都的科学中心,有“玫瑰区”的美誉是进行历史和“军事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这里有1812年俄法战争筑群,纪念卫国战争的胜利公园;西北区是莫斯科河运中心,还有许宅区。城市的每个区都在“因地制宜”,追求个性发展。的居民绝大多数属于俄罗斯族,约占总人口的90%,最大的少数民族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和鞑靼族。从1897年到1926年,莫斯科的103.9万人增加到208万人。从1926年到1939年,莫斯科居民增加了2.达到460.9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莫斯科的人口继续增加,但速减慢:1959年为613.3万人,1970年为719.4万人,1979年为814.2万人95年为887.5万人,1989年为897.2万人。自1989年以后,莫斯科的人口下降趋势:1993年为871.7万人,1997年为863.9万人,1998年为850万000年为838.9万人。2002年10月人口普查统计,莫斯科常住人口约为1万,连同外来人口约为1200万。人口平均密度为7700人/平方公里,中心口密度高达29000人/平方公里。居民中女性占55%,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2.5‰。史概况的名字,有人认为起源于斯拉夫语,是“石匠的城寨”的意思。这个反映了当地最早的居民可能是石匠之类的手工业者。也有人认为,莫斯科是由莫斯科河得名的。莫斯科河流经瓦茨人居住,在瓦茨人的语言里,“莫斯科”是水的意思。元9世纪至10世纪,莫斯科这个地方已有人居住。莫斯科市作为居民点诸史册是在公元1147年。公元1156年,莫斯科奠基者尤里·多尔哥鲁在莫斯科修筑起泥木结构的克里姆林城堡。后来在克里姆林城堡及其渐形成若干商业、手工业和农业村落。由于其位于俄罗斯各公国的中理位置优越,且交通方便,来往客商不绝,渐渐地繁荣昌盛起来,13便成为莫斯科小公国的首府,1328年成为莫斯科大公国的都城。14—纪,俄罗斯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从而统一了俄罗斯,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589年莫斯科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纪初。1713年彼得一世迁都圣,莫斯科成为“陪都”,但莫斯科仍旧是俄国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早在1702年,莫斯科就禁止在克里姆林宫制建筑,随着大量外国人的迁入,这里成为各国学者汇聚的地方,最有“德国村”。人们取消了植物园,将城市重新建设、改造。在彼得代,莫斯科变得更像一个欧洲城市。1755年建立俄国第一所大学莫斯(今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1812年拿破仑发动侵俄战争,法莫斯科,大火烧毁了全城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筑物。1813年成立莫斯科设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城市改建。

18世纪—19世纪中叶,莫斯科得以城市规模很大,被分成20个城区88个街区,城内有无数的街道、店铺、修道院和工厂,以纺织、炼铁及金属加工为主的工业迅速发展,成的大工业中心。1851年莫斯科开通铁路。纪,莫斯科迎来了它繁荣昌盛的时期。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期间,紧随彼得格勒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和共央委员会于1918年3月从彼得格勒(后改名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为苏联首都,开始了莫斯科崭新的发展阶段。在伟国战争期间,莫斯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德城下,苏军展开了闻名于世的莫斯科保卫战,结果德军损失50万人,死冻伤10多万,莫斯科保卫战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粉碎了德战胜的神话。5月9日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人们纷纷手持鲜花烈。1965年莫斯科荣获英雄城的称号。世界大战后莫斯科加快了城市改造和建设的速度。1960年,政府附近镇纳入城市范围,组成大莫斯科州。1987年,莫斯科市政当局将每年第一个双休日定为城庆日,举行各类城庆活动。1991年12月21日苏联俄罗斯独立后,新宪法确定莫斯科为俄罗斯联邦首都。壮哉!俄罗斯的灵魂曾激荡过彼得大帝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历史风云;响彻过十月革命的声,给全世界送去光芒四射的马克思主义;焕发过千百万劳苦大众大主义的冲天热情;倒下过卓娅、舒拉等一大批在卫国战争中浴血奋战英雄;走来过果戈理、契诃夫、托尔斯泰、普希金、柴可夫斯基、奥夫斯基等一长串金光闪闪地创造了人类灿烂文化的经典人物;从高尔中呐喊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样气吞山河的语言;还让保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片热土是一本深奥的一部厚重的历史。每每翻阅,每每穿越时光的隧道,推开历史之门,忆的尘埃,那蛰伏在情感深处的所有炽热就会全然唤醒,那尘封在记的所有积淀就会突然迸发。建城850周年庆典说开去7年是莫斯科建城850周年纪念日,参加庆祝活动的人数达到700多万。

胜利庆典以来莫斯科最为壮观的一个场面,大街小巷,摩肩接踵,动,喜气洋洋,热闹非凡。节前,全市的许多建筑物粉刷一新,街道彻底整治。节日庆祝活动从9月5日到7日,持续三天。5日,全市都披日盛装,处处彩旗招展、鲜花盛开,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莫斯科建0周年庆典大会。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东正教全俄大牧首阿列克塞二世都大会,并在会上致辞,向全体俄罗斯人祝贺节日。庆典上,由莫斯科市民升起市旗。庆典仪式之后,举行了以莫斯科城市历史为内容的庆,其中穿插芭蕾、马术和杂技表演等。晚上,五光十色的激光光束和彩的烟火使莫斯科上空成为一个不夜天。电视台对这些活动进行了实。以后的两天庆祝活动接连不断,遍及全市的每个角落,各种庆祝演有105场,还举办了各种展览和游园活动,其中包括9月6日的穿越市中欢游行、“莫斯科之歌”音乐会、9月7日的由俄罗斯和西方音乐家举献艺的“统一的世界”音乐会、在卢日尼基体育场的闭幕仪式。整个动表现出人民对首都的热爱,向世人展示了一座欧洲文化名城的新生节日以新的亮光照耀了莫斯科在俄罗斯几百年历史中的作用,它对俄地域、各民族在创业和精神方面的影响,正如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所我相信,参加莫斯科纪念活动的人、当事者以及普通的同时代人,心会保留这次庆典的精神对古代和现代共荣历史的崇敬,俄国各族人民结,各代人民同心协力面对莫斯科的明天和民族精神的复苏。”动结束了,莫斯科向全世界表明,俄罗斯是个强大的国家,它熟悉并己的历史,珍惜自己的传统,关心人们的福利和自己的未来孩子们。牢记每个节日,善于庆祝这些节日,使天下所有人叹服,也使俄罗斯欢乐。斯科市长所说:“我们城市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在于它过去是、现在是仍然是吸引俄罗斯各个民族、各方土地的中心。”“只要是俄罗斯人会把莫斯科视为母亲的”,天才托尔斯泰曾这样说过。这样的莫斯科自各国的游客流连忘返。历史、文化的中心是俄罗斯的首都,是一座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这座欧洲历史名是俄罗斯几个世纪风雨沧桑的见证,还是俄罗斯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座凝聚着民族精神寄托和情感的城市。作为一个城市,莫斯科代表的是首都的经济实力、政府的威望,它同时是俄罗斯的象征。这一点在850周年的庆典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年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并不短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她的一点一滴无不斯的命运息息相关,莫斯科就是俄罗斯的心脏。从广义上讲,它的历俄罗斯的历史,是一个民族跌宕起伏的真实记录。所以莫斯科在俄罗中,在俄罗斯每个人的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为了庆祝莫斯科85纪念日,俄罗斯总统发出命令:将莫斯科850年纪念日作为“全民性的庆祝。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46次全体会议上则通过决议,把庆祝莫50周年列为该组织的一项国际纪念活动。这给莫斯科庆典打上了浓厚的义,这是莫斯科的殊荣,但它当之无愧。因为莫斯科不仅是俄罗斯的心,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中心之一。纪念日到来之前,莫斯科在两年的时间里一共修复了93座古建筑,重建了近230个项目。其中包括红场上的喀山教堂、伊维尔小礼拜堂的复基督救世主教堂。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像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林宫的参政院大楼、“察里津”建筑群和莫斯科大剧院,经过修复后了昔日的斑驳、衰老,重现了本来面目,城市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增多古老的韵味。罗斯的文化中心,莫斯科是一座拥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城市。首先,它斯最大的科技中心,科研机构1000多所,科学工作者人数达20多万,仅次于工业从业人数的莫斯科的第二大雇主。

罗斯科学院外,还国性的艺术、医学、教育和农业研究院;其次,它集中了俄罗斯大量机构,包括莫斯科大学、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莫斯科国民经济学院莫斯科语言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84所高等院校、138所中等专业学校和1000余所10年和12年制的学校。座文化名城的居民,莫斯科人中具有大学以上文化水平的比例在世界市中名列前茅。莫斯科每天出版的报纸在6700万份以上,到处都能看释卷的市民;再次,它博物馆众多,图书馆和档案馆遍布各处,其藏富,只有珍藏着俄罗斯两个多世纪文化瑰宝的圣彼得堡可与之相比。览馆、博物馆成为莫斯科人频繁光临的场所。市内有100多座博物馆,馆中以国立普希金艺术博物馆、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以及兵器馆(克宫内)、国立历史博物馆等较为著名。全市共有4000多座图书馆,其斯国立图书馆(原列宁图书馆)是世界第二大图书馆,藏书4000多万年出版4万种图书,发行近3600种刊物。莫斯科的剧院在俄罗斯堪称第一”,没有哪个城市的剧院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莫斯科全城有121个每天献演着风格不同、形式各异、题材丰富的剧目,其中首屈一指的斯科大剧院。这座建于1780年的古典建筑不仅外表精致华美,而且以界第一流的歌剧和芭蕾舞剧而闻名。其他像莫斯科艺术剧院、国家中剧院、莫斯科国家马戏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等也享有世界声誉。斯历史上,曾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仅特维尔大街两侧,就矗立金、马雅可夫斯基和高尔基等7个文学家的纪念碑。此外,莫斯科还有个电影院、31个歌舞厅和72个文化宫。体育设施有大型体育馆(座位在1个以上)1970个、体育场96个,其中卢日尼基公园综合体面积达11557平1980年曾在此举办第22届奥运会,可容纳观众10.5万人。还有65个游290处足球场、1200个健身房、4个赛车场和1600个篮球排球场。的历史、文化渗透在享誉全球、浩瀚无际的俄罗斯文学海洋中。

许多录入了莫斯科的历史事件,描述了市井风情,写出了上流社会的富贵、道出了底层人民的贫穷、苦难。1812年的卫国战争对俄罗斯文学产生的影响,莫斯科人在战火中的不屈表现成为作家创作的源泉。著名的希金、莱蒙托夫、茹可夫斯基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颂歌、抒情叙事诗、散文,他们把莫斯科人喻为“勇士”与“巨人”,讴歌了作战官兵、顽强,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无情。结束后的30年中,俄罗斯的诗人、作家掀起了创作“战争题材”作品,以激情创作为发展方向。于是,1812年的战争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国的注意和兴趣。而在此以前,俄罗斯的文学家曾热衷于写悲剧,似乎关注历史题材的创作。因为那时的圣彼得堡还没有可以炫耀的资本,诺夫哥罗德、弗拉基米尔的历史似乎又过于遥远。这时,莫斯科恰好罗斯历史的中心点,所以,许多文学作品都描写了莫斯科人的生活。科,莫斯科人》是描绘莫斯科人生活的第一部作品。此前,普希金在盖尼·奥涅金》中也描写了莫斯科的生活。阿·托尔斯泰的小说《苦程》和长篇小说《彼得一世》

俄罗斯,令人再熟悉不过了,只要提到这个词,几乎所有的人心底都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期盼之情。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难以忘怀的自然美景、带有异域风情的建筑、王室的奢华和前苏联统治下的单一色调,富有激情的艺术品、纯真的生活之乐和令人胆寒的专制统治。这块土地看上去是如此熟悉,然而在人们心底,它始终是一个谜。这是一个连俄罗斯人自己也认为没能彻底参透的谜。对于外国人来说,莫斯科这座伟大的城市,是向他们展示俄罗斯这个谜团的深邃和奥妙的最佳地点。作为前苏联的首都,莫斯科曾与华盛顿两分天下。现在,这种存在感虽有几分淡薄了,但是反而让人感到亲切了。作为俄罗斯联邦的首都,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的中心,长期以来为全世界人民所瞩目。同时,它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年轻与智慧完美的结合屹立在世界首都之林,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一睹她的芳容。正如尼古拉·卡拉姆金所建议的那样,“想要了解俄罗斯,请到莫斯科来。”

莫斯科,一个具有神奇力量的城市!她是几个世纪的历史浓缩成的一座丰碑,是一座激动人心的纪念塔,她又是一座艺术的殿堂、美丽的花园。在莫斯科的上空,流淌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悠悠旋律,这里有高尔基自己讲述的《童年》,陀斯妥耶夫斯基营造的《白夜》,果戈理笔下的《钦差大臣》,还有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涌现的青年近卫军的鲜活面容……

1.一座厚重与飘逸并蓄的城市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从它首次见诸于公元1147年的编年史以来,就在俄国历史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的莫斯科不仅是俄罗斯的政治与交通中心,而且是这个国家在人口、工业产量和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首要城市。600多年来,莫斯科一直是俄罗斯东正教教会的精神中心。在1147年的文献记载里,莫斯科还只是一座木质结构的小城,目前已发展成为有32个市区、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人口近1000万的国际大都市。

1.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

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中部的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市及其周边地区处在俄罗斯最发达和人口最稠密地区的东北角。据传莫斯科是建立在七座山丘上的,这恐怕是言过其实。莫斯科地势平坦,只是在中央及其周围有几座小山丘,仅西南部白垩纪岩石上有一块高地区域,这就是捷普洛斯坦斯卡亚高地(最高点海拔253米)。

莫斯科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受来自大西洋的暖流和西风影响。平均气温1月为10.2℃(最低42℃),7月为18.1℃(最高37℃)。年降水量近600毫米。因地处高纬度内陆,冬季长而寒冷,天气阴暗,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达146天(11月初至4月中)。冬天的莫斯科虽有些阴郁,但总会使人联想到其历史的深厚。莫斯科的春天非常短,还经常降雪。夏末秋初的莫斯科则凉爽翠绿,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莫斯科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绿色的都市”之称。莫斯科生态保护良好,如今莫斯科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7200公顷,再加上全市星罗棋布的街心花园和公园,使绿地面积共达24000公顷,约占全市面积40%,人均绿地30多平方米,成为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从飞机上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下葱绿的树丛和清澈透明的河湖。莫斯科市南北长40公里,东西长30公里,包括外围绿化带共为1725平方公里。

莫斯科市以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有10余条游览路线;以特维尔大街(即高尔基大街)为主干道,有大小街道近4000条;有11个自然林区、89个大型公园、400多个小公园和800多个街心花园。环状公园植被相连,林荫路比比皆是,掩映着上千座金碧辉煌的教堂、历史悠久的古迹及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构成一个完整的绿化系统;莫斯科河由西北向东南,九曲十八弯像一条银蛇逶迤地穿过莫斯科市区,它缓缓而流,又似一条飘动的绸带。河两岸的道路整洁又平坦,河上有一座座的桥梁将河两岸地区相连。莫斯科河流经市区80公里,通航季节乘船游莫斯科河是必不可少的游览项目,沿河有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学、文化公园、联邦政府大楼和麻雀山等。

莫斯科的路很宽阔,街很空旷,没有太多的商业味、脂粉气,少了些许浮华和喧嚣,多了些许冷静和大气。路街的两旁不时有一片一片的白桦林。高大挺拔的白桦树一棵棵肃立着,像垂袖聆听,似凝神注目,给这街这路平添了几分庄严、肃穆和凝重。街上的房屋像城堡,结实坚固,有棱有角,厚重得如俄罗斯悠远的历史。

2.主要建筑和景点

莫斯科是一座历史名城和古代俄国数百年的帝都,以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伸展,呈环形和放射状,酷似一个蜘蛛网把莫斯科市层层围住,众多的古代建筑群和现代高层建筑群高耸于莫斯科河畔,钟楼矗立,宫墙环绕。莫斯科约有4000条街道,四面八方都可以通向市区中央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显示了城市风格独特之美。莫斯科的市区规划十分出色,由市中心向外有好几个环圈,它们分别是街道圈、花园圈、莫斯科环城铁路圈和莫斯科环城公路圈。每个环区的作用与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反映了莫斯科的不同发展阶段。街道圈内的中央区是莫斯科的心脏,克里姆林宫、红场、国家领导机构、大剧院、博物馆、高等院校等多集中于此。克里姆林宫是俄国历代沙皇的宫殿,内有精美的教堂、宫殿、钟塔、塔楼,建筑气势雄伟,举世闻名。在克里姆林宫的中心教堂广场,有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有凝重端庄的报喜教堂,有容纳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墓地的天使大教堂。克里姆林宫东侧是国家仪典中心红场,红场内有列宁墓,南端有波克罗夫斯基教堂(1554—1560年)。花园圈内主要为政府机构和商业区,大部分国家机关和主要饭店、商店、剧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以及原经互会总部均建在此。环形铁路圈内多工厂、火车站和货场,科学院、中央体育馆、莫斯科大学也在此圈内。环形公路圈内是工厂区和住宅区。

初次踏入莫斯科的人,大概都会把克里姆林宫、红场等作为参观的首选。走近莫斯科,自然要感受红墙白瓦的克里姆林宫。神秘的克里姆林宫是政治的核心,权力的象征,远远望去,若隐若现一张张角逐权力的面孔。走出深宫,经受过无数腥风血雨洗礼的红场便在脚下。红场,意思是美丽的广场。红场上空那著名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仍然每半个小时很有节律地敲打着,那沉闷的钟声,仿佛提醒着每一个过客这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仿佛不厌其烦地唠叨着克里姆林宫发生的一切,诉说着红场上的风风雨雨、物是人非。但莫斯科的景点远远不止这些。从官厅街的剧院街到莫霍瓦亚街(原马克思大街)再到年轻人喜爱的阿尔巴特街,为数众多的景点分布甚广。莫斯科有1000多座古建筑、教堂、纪念馆、博物馆和著名建筑,还有不少有名的广场和街道以及近郊的庄园,随处都可以让你大饱眼福,尽情领略秀美景色和宏伟的人文景观。若乘船巡游莫斯科河,那更是别有洞天、意趣横生、美不胜收。

3.行政区划和人口

在1917年革命以后的时期里,莫斯科划分为11个行政区。随着1960年市区范围的扩大,行政单位的数目增加到17个区。1968年和1976年又建立一些新区,数目达到30个。到80年代中期增加到32个区,到卢日科夫就任市长时,莫斯科有33个区。在卢日科夫的倡议下,莫斯科的行政区划被重新界定,将莫斯科划分为10个区,即中心区、东北区、东区、东南区、南区、西南区、西区、西北区、北区和绿城。在新的管理体制下,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比如说,北区是展览和体育中心,有国民经济展览馆、植物园和室内体育场等设施;西北区拥有大量的水资源,天然的水系形成了茂密、发达的供水网,这里的工业比较少,环境幽静,被誉为“蓝色区”;东区和东北区被大片森林覆盖,生态环境优美,被冠以“绿色区”,用以调节市内的空气和涵养水分;东南区是工厂区及污水净化基地;南区以新住宅区为主;西南区是莫斯科大专院校比较集中的地方,是首都的科学中心,有“玫瑰区”的美誉;西区是进行历史和“军事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这里有1812年俄法战争纪念建筑群,纪念卫国战争的胜利公园;西北区是莫斯科河运中心,还有许多新住宅区。城市的每个区都在“因地制宜”,追求个性发展。

莫斯科的居民绝大多数属于俄罗斯族,约占总人口的90%,最大的少数民族是犹太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和鞑靼族。从1897年到1926年,莫斯科的人口从103.9万人增加到208万人。从1926年到1939年,莫斯科居民增加了2.2倍,达到460.9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莫斯科的人口继续增加,但速度有所减慢:1959年为613.3万人,1970年为719.4万人,1979年为814.2万人,1995年为887.5万人,1989年为897.2万人。自1989年以后,莫斯科的人口开始呈下降趋势:1993年为871.7万人,1997年为863.9万人,1998年为850万人,2000年为838.9万人。2002年10月人口普查统计,莫斯科常住人口约为1000万,连同外来人口约为1200万。人口平均密度为7700人/平方公里,中心部分人口密度高达29000人/平方公里。居民中女性占55%,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仅为2.5‰。

4.历史概况

莫斯科的名字,有人认为起源于斯拉夫语,是“石匠的城寨”的意思。这个名字,反映了当地最早的居民可能是石匠之类的手工业者。

但是,也有人认为,莫斯科是由莫斯科河得名的。莫斯科河流经瓦茨人居住的地区,在瓦茨人的语言里,“莫斯科”是水的意思。

早在公元9世纪至10世纪,莫斯科这个地方已有人居住。莫斯科市作为居民点最早见诸史册是在公元1147年。公元1156年,莫斯科奠基者尤里·多尔哥鲁基大公在莫斯科修筑起泥木结构的克里姆林城堡。后来在克里姆林城堡及其周围逐渐形成若干商业、手工业和农业村落。由于其位于俄罗斯各公国的中央,地理位置优越,且交通方便,来往客商不绝,渐渐地繁荣昌盛起来,13世纪初便成为莫斯科小公国的首府,1328年成为莫斯科大公国的都城。14—15世纪,俄罗斯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罗斯,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589年莫斯科已成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纪初。1713年彼得一世迁都圣彼得堡,莫斯科成为“陪都”,但莫斯科仍旧是俄国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仍发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早在1702年,莫斯科就禁止在克里姆林宫修建木制建筑,随着大量外国人的迁入,这里成为各国学者汇聚的地方,最著名的有“德国村”。人们取消了植物园,将城市重新建设、改造。在彼得大帝时代,莫斯科变得更像一个欧洲城市。1755年建立俄国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今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1812年拿破仑发动侵俄战争,法军攻入莫斯科,大火烧毁了全城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筑物。1813年成立莫斯科城市建设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城市改建。18世纪—19世纪中叶,莫斯科得以复兴,城市规模很大,被分成20个城区88个街区,城内有无数的街道、店铺、教堂、修道院和工厂,以纺织、炼铁及金属加工为主的工业迅速发展,成为沙俄的大工业中心。1851年莫斯科开通铁路。

20世纪,莫斯科迎来了它繁荣昌盛的时期。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期间,莫斯科紧随彼得格勒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18年3月从彼得格勒(后改名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为苏联首都,开始了莫斯科崭新的发展阶段。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莫斯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德军兵临城下,苏军展开了闻名于世的莫斯科保卫战,结果德军损失50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多万,莫斯科保卫战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5月9日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人们纷纷手持鲜花凭吊先烈。1965年莫斯科荣获英雄城的称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莫斯科加快了城市改造和建设的速度。1960年,政府附近一些城镇纳入城市范围,组成大莫斯科州。1987年,莫斯科市政当局将每年9月的第一个双休日定为城庆日,举行各类城庆活动。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后,新宪法确定莫斯科为俄罗斯联邦首都。

2.雄哉!壮哉!俄罗斯的灵魂

这里,曾激荡过彼得大帝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历史风云;响彻过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给全世界送去光芒四射的马克思主义;焕发过千百万劳苦大众大干社会主义的冲天热情;倒下过卓娅、舒拉等一大批在卫国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不朽英雄;走来过果戈理、契诃夫、托尔斯泰、普希金、柴可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一长串金光闪闪地创造了人类灿烂文化的经典人物;从高尔基的口中呐喊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样气吞山河的语言;还让保尔告诉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片热土是一本深奥的书,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每每翻阅,每每穿越时光的隧道,推开历史之门,拂去记忆的尘埃,那蛰伏在情感深处的所有炽热就会全然唤醒,那尘封在记忆底层的所有积淀就会突然迸发。

1.从建城850周年庆典说

开去1997年是莫斯科建城850周年纪念日,参加庆祝活动的人数达到700多万。这是自二战胜利庆典以来莫斯科最为壮观的一个场面,大街小巷,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喜气洋洋,热闹非凡。节前,全市的许多建筑物粉刷一新,街道进行了彻底整治。节日庆祝活动从9月5日到7日,持续三天。5日,全市都披上了节日盛装,处处彩旗招展、鲜花盛开,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莫斯科建城850周年庆典大会。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东正教全俄大牧首阿列克塞二世都出席了大会,并在会上致辞,向全体俄罗斯人祝贺节日。庆典上,由莫斯科的荣誉市民升起市旗。庆典仪式之后,举行了以莫斯科城市历史为内容的庆祝演出,其中穿插芭蕾、马术和杂技表演等。晚上,五光十色的激光光束和绚丽多彩的烟火使莫斯科上空成为一个不夜天。电视台对这些活动进行了实况转播。以后的两天庆祝活动接连不断,遍及全市的每个角落,各种庆祝演出总共有105场,还举办了各种展览和游园活动,其中包括9月6日的穿越市中心的狂欢游行、“莫斯科之歌”音乐会、9月7日的由俄罗斯和西方音乐家举行同场献艺的“统一的世界”音乐会、在卢日尼基体育场的闭幕仪式。整个庆典活动表现出人民对首都的热爱,向世人展示了一座欧洲文化名城的新生。这个节日以新的亮光照耀了莫斯科在俄罗斯几百年历史中的作用,它对俄罗斯各地域、各民族在创业和精神方面的影响,正如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所说:“我相信,参加莫斯科纪念活动的人、当事者以及普通的同时代人,心中永远会保留这次庆典的精神对古代和现代共荣历史的崇敬,俄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各代人民同心协力面对莫斯科的明天和民族精神的复苏。”

节庆活动结束了,莫斯科向全世界表明,俄罗斯是个强大的国家,它熟悉并尊重自己的历史,珍惜自己的传统,关心人们的福利和自己的未来孩子们。莫斯科牢记每个节日,善于庆祝这些节日,使天下所有人叹服,也使俄罗斯每个人欢乐。

诚如莫斯科市长所说:“我们城市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在于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吸引俄罗斯各个民族、各方土地的中心。”“只要是俄罗斯人,谁都会把莫斯科视为母亲的”,天才托尔斯泰曾这样说过。这样的莫斯科也使来自各国的游客流连忘返。

2.历史、文化的中心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是一座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这座欧洲历史名城不仅是俄罗斯几个世纪风雨沧桑的见证,还是俄罗斯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它是一座凝聚着民族精神寄托和情感的城市。作为一个城市,莫斯科代表的不仅仅是首都的经济实力、政府的威望,它同时是俄罗斯的象征。这一点在莫斯科850周年的庆典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850年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并不短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她的一点一滴无不与俄罗斯的命运息息相关,莫斯科就是俄罗斯的心脏。从广义上讲,它的历史就是俄罗斯的历史,是一个民族跌宕起伏的真实记录。所以莫斯科在俄罗斯历史中,在俄罗斯每个人的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为了庆祝莫斯科850周年纪念日,俄罗斯总统发出命令:将莫斯科850年纪念日作为“全民性的节日”庆祝。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46次全体会议上则通过决议,把庆祝莫斯科850周年列为该组织的一项国际纪念活动。这给莫斯科庆典打上了浓厚的世界意义,这是莫斯科的殊荣,但它当之无愧。因为莫斯科不仅是俄罗斯的行政中心,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中心之一。

在迎接纪念日到来之前,莫斯科在两年的时间里一共修复了93座古建筑,重建和新建了近230个项目。其中包括红场上的喀山教堂、伊维尔小礼拜堂的复活门、基督救世主教堂。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像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克里姆林宫的参政院大楼、“察里津”建筑群和莫斯科大剧院,经过修复后,去掉了昔日的斑驳、衰老,重现了本来面目,城市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古老的韵味。

作为俄罗斯的文化中心,莫斯科是一座拥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城市。首先,它是俄罗斯最大的科技中心,科研机构1000多所,科学工作者人数达20多万,形成了仅次于工业从业人数的莫斯科的第二大雇主。除俄罗斯科学院外,还设有全国性的艺术、医学、教育和农业研究院;其次,它集中了俄罗斯大量的教育机构,包括莫斯科大学、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莫斯科国民经济学院、国立莫斯科语言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84所高等院校、138所中等专业学校和1000余所10年和12年制的学校。作为一座文化名城的居民,莫斯科人中具有大学以上文化水平的比例在世界各大都市中名列前茅。莫斯科每天出版的报纸在6700万份以上,到处都能看到手不释卷的市民;再次,它博物馆众多,图书馆和档案馆遍布各处,其藏量之丰富,只有珍藏着俄罗斯两个多世纪文化瑰宝的圣彼得堡可与之相比。各类展览馆、博物馆成为莫斯科人频繁光临的场所。市内有100多座博物馆,博物馆馆中以国立普希金艺术博物馆、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以及兵器馆(克里姆林宫内)、国立历史博物馆等较为著名。全市共有4000多座图书馆,其中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原列宁图书馆)是世界第二大图书馆,藏书4000多万册,每年出版4万种图书,发行近3600种刊物。莫斯科的剧院在俄罗斯堪称“天下第一”,没有哪个城市的剧院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莫斯科全城有121个剧院,每天献演着风格不同、形式各异、题材丰富的剧目,其中首屈一指的当推莫斯科大剧院。这座建于1780年的古典建筑不仅外表精致华美,而且以上演世界第一流的歌剧和芭蕾舞剧而闻名。其他像莫斯科艺术剧院、国家中央木偶剧院、莫斯科国家马戏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等也享有世界声誉。在俄罗斯历史上,曾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仅特维尔大街两侧,就矗立着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和高尔基等7个文学家的纪念碑。此外,莫斯科还有110个电影院、31个歌舞厅和72个文化宫。体育设施有大型体育馆(座位在1500个以上)1970个、体育场96个,其中卢日尼基公园综合体面积达11557平方米,1980年曾在此举办第22届奥运会,可容纳观众10.5万人。还有65个游泳池、290处足球场、1200个健身房、4个赛车场和1600个篮球排球场。

莫斯科的历史、文化渗透在享誉全球、浩瀚无际的俄罗斯文学海洋中。许多作品记录了莫斯科的历史事件,描述了市井风情,写出了上流社会的富贵、奢华,道出了底层人民的贫穷、苦难。1812年的卫国战争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莫斯科人在战火中的不屈表现成为作家创作的源泉。著名的诗人普希金、莱蒙托夫、茹可夫斯基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颂歌、抒情叙事诗、小说、散文,他们把莫斯科人喻为“勇士”与“巨人”,讴歌了作战官兵的勇敢、顽强,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在战争结束后的30年中,俄罗斯的诗人、作家掀起了创作“战争题材”作品的热潮,以激情创作为发展方向。于是,1812年的战争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国内历史的注意和兴趣。而在此以前,俄罗斯的文学家曾热衷于写悲剧,似乎没有人关注历史题材的创作。因为那时的圣彼得堡还没有可以炫耀的资本,基辅、诺夫哥罗德、弗拉基米尔的历史似乎又过于遥远。这时,莫斯科恰好处于俄罗斯历史的中心点,所以,许多文学作品都描写了莫斯科人的生活。

《莫斯科,莫斯科人》是描绘莫斯科人生活的第一部作品。此前,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也描写了莫斯科的生活。阿·托尔斯泰的小说《苦难的历程》和长篇小说《彼得一世》、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都描写了莫斯科历史中一些重要片段。

3.多民族聚集的中心

俄罗斯有100多个民族,堪称“世界民族的大熔炉”。在几个世纪的文明中,莫斯科吸收了多民族的历史特点,所以,她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多民族聚集的中心”。这里聚集着100多个不同信仰、不同传统、不同风俗的民族。

走在莫斯科任何一条街道上,迎面走来的除了俄罗斯人,还有许多其他民族的人,从着装上看他们没有任何区别,然而他们的头发、面孔和肤色会告诉你,他们属于不同的民族,他们也是莫斯科人的一部分。

目前,在莫斯科除了俄罗斯人,有100万人来自于140个不同的民族。如果稍加注意,你会发现许多街道名称都以不同民族的名字来命名。比如:“大格鲁吉亚街”、“小格鲁吉亚街”、“大鞑靼街”、“小鞑靼街”、“亚美尼亚胡同”、“立陶宛林荫道”、“土库曼大道”、“德国村”,等等。

莫斯科人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礼仪和信仰,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有着比较好的包容性。这一点从坐落于城市各角落的伊斯兰教堂、犹太教堂可以看得出来。除此之外,莫斯科人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据俄社会学家调查发现,37%的莫斯科人喜欢阅读独联体和波罗的海民族作家的书籍,36%的莫斯科人愿意收听或观看这些国家的新闻和电视节目,19%的莫斯科人喜欢看上述国家的电影,6%的人陶醉于其他民族的音乐。按照社会学的标准,如果一个人能够接受、适应其他民族,那么他就不会成为一个排外主义者。莫斯科有84%的人与其他民族有婚姻关系,92%的人表示不拒绝接触其他民族,加之莫斯科多民族共融的传统由来已久,所以,莫斯科人没有严重的民族排外倾向。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多年来莫斯科市政府和老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了不爆发民族矛盾和冲突,维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市政府为发展各民族语言、文化、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现在,莫斯科一共有47个民族语言学校,24个民族聚集在此进修、学习。每个民族不论大小,有权自发组成民族联合体,代表各个民族的利益,反映他们的请求和呼声。全市共有150多个市级和联邦一级的民族联合体。他们为了加强相互间的理解和沟通,经常参加由市政府组织的一些活动,比如:“时间的纽带,民族的纽带”,“莫斯科格鲁吉亚”,“莫斯科德国”,“莫斯科斯拉夫人的项链”,“民族文化节”,等等,以此拉近各民族间的关系和距离。所有活动都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这就是“让各民族增进理解,和谐生活在一起”。

而莫斯科850周年庆典上的每一个纪念活动都反映出俄罗斯首都多民族的性质。莫斯科所有10个行政区的700多个舞台上演出了几千场戏、音乐会,举行了展览会、见面会,参加者有莫斯科的和外地的250个民族文艺团体,140多个民族代表在和谐一致的气氛中庆祝了莫斯科的纪念日。这是各民族人民友好的节日“莫斯科!我像儿子一般爱你”在全俄展览中心许多舞台上形成了民族文化大汇演。莫斯科所体现的民族联合是这个几百万人口城市生活中的有意义的和重要的非凡现象之一,对俄罗斯的团结起了巨大的充电作用和解救作用。

4.东正教的中心

俄罗斯人信奉东正教,莫斯科是东正教的中心。在基督教分成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两个教派之后,东正教会以“正宗”自居,称“东正教”,西方教会对以前的一切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称“天主教”。

关于古罗斯信奉东正教的原因,有这么一个传说:弗拉基米尔大公作为罗斯的统治者,需要用宗教统治人民,于是开始选择教派。伏尔加河畔信奉伊斯兰教的保加尔人、信奉犹太教的卡扎尔人、信奉天主教的日耳曼人和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希腊人都来推荐自己的宗教。弗拉基米尔大公认为,喝酒是罗斯人的乐趣,没有酒他们就活不下去,因此,他们拒绝了伊斯兰教;犹太教的神不够强大,甚至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留在耶路撒冷;罗马天主教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要求实行一定时间的斋戒。大公犹豫不决,便派出使团去考察信奉各种宗教的国家,使团回来报告说:伊斯兰教徒中没有欢乐,罗马天主教的仪式中看不到荣耀,只有在拜占庭的教堂能见到人间罕见的光辉壮丽,使人恍惚不知置身于尘世还是天堂。于是弗拉基米尔选择了东正教。

当东正教在俄罗斯广为传播的时候,莫斯科也有了“第三罗马”之称。16世纪,东正教总主教彼得从弗拉基米尔来到莫斯科时,将莫斯科的主教命名为莫斯科的大牧首,从此以后,莫斯科的大牧首成为莫斯科大公统一俄罗斯的忠实盟友。

“第一罗马”衰落后,君士坦丁堡成为世界东正教的中心,被称为“第二罗马”。那时,莫斯科是沙俄的首都,它的疆土不少于罗马帝国鼎盛期的疆土,权利集中在得到“第二罗马”信任的东正教国王手中,因此,富有、强大的莫斯科获得了“第三罗马”的称号。

很久以来,东正教就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传统,这是东正教最为明显的特点。在教权与君权中,君权控制着教权,与西部教会教权高于君权的传统截然不同。当然,东正教也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改变的。在17世纪前,东正教举行庆典活动时,主教往往骑在马上,沙皇牵马步行。后来这种做法被改变,教会逐渐屈从于沙皇,并变成“地道的御用教会、官方教会、政治性很强的教会”。

十月革命之前,东正教在俄罗斯人的社会生活中影响很大,传播广泛。十月革命后,教会的活动被认为是反政权的活动,遭到禁止。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俄罗斯社会政治空气的进一步宽松,宗教活动日见频繁。在莫斯科的中心红场附近经常能看到教堂举行的各种宗教仪式。宗教的重新复苏,使宗教首领地位不断地提高。他们成为政府首脑的嘉宾常客,每逢国家重大节日必然被请出来风光一番。1995年,俄罗斯总统发布“关于重建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的命令,表明了政府与东正教的密切关系,它使本来就有的宗教热又进一步升温。重建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对于俄罗斯各族人民来说是宗教复苏的象征。到了1997年,庆祝建城850周年前夕,莫斯科人不仅看到了高耸入云的俄罗斯圣堂的金色圆顶,而且初次听到了教堂的钟声27吨重的大钟低沉的轰鸣。节日的那一天,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所有的钟声都响起来了。大教堂墙边聚集了近20000人。重建的大教堂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不单纯是又一座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它成了莫斯科和俄罗斯的真正宗教中心,每个人可以在这里获得道义上的力量与智慧,每个人可以跪下来悼念俄国英雄们与受难者们的光辉形象。所谓“通往大教堂之路”对于俄国人来说,意味着通往道德完善,通往精神育人的理想之路。

5.工商业、交通的中心

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市区是一个广阔的工业发展区的中心,这个发展区不仅包括莫斯科及其卫星城,还包括与首都相连的许多其他的纺织和工程技术城镇。十月革命前,莫斯科以纺织工业而著名,被誉为“花布城市”。十月革命后则成为俄罗斯、前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工业门类齐全,拥有两万多家工厂、企业,以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业为最重要,尤其著名的是测量仪器、钟表和白金针。其他工业项目有汽车制造、化工、纺织、电子、航空、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造纸、建筑、印刷等,产品主要有卡车、小轿车、数控机床、精密机床、自动化流线设备、棉制品、毛织品、丝织品、染料、合成橡胶、合成塑料、香料等。著名的工厂有利哈乔夫汽车厂、“镰刀与斧头”钢铁工厂、“红色无产者”机器制造厂等。近年来,莫斯科一直在发展小企业,今天在这个领域就业的人员已超过了200万人。

作为俄罗斯的首都及其最大的城市,莫斯科是这个国家和独联体最大的商业中心。俄罗斯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业办事机构都设在这里。莫斯科共有银行1200多家,覆盖了整个俄罗斯。设有全国银行、保险机构总部,66家大百货公司,百货公司中以“儿童世界”、中央百货公司和国家百货公司为最大。克里姆林宫斜对面的古姆百货大楼,被当地人称为世界最大的百货公司,每天有30万顾客川流不息。望远镜、呢大衣、皮毛等都是质量不错的东西。阿尔巴特文化大街边排列着一张张桌子,桌上摆有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其中的套装木雕娃娃最受青睐。莫斯科人的主食是面包,伏特加酒和鱼子酱是他们的美酒佳肴。莫斯科有许多高级旅馆、酒吧、餐厅,国外来的观光客和当地的红男绿女是那里的常客。咖啡馆布置摩登,气氛浪漫,西方流行乐不时飘出窗外。

莫斯科现在又是东欧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每天成千上万来自独联体各国及东欧的商人都云集于此,采购所需商品。近年来中国各种商品在莫斯科市场以物美价廉、经济适用而著称,深受各界商人及其他消费群体欢迎。其中,最大的商品市场是著名的“集装箱”市场,它集中了1万个集装箱以上的商铺,中国有几千个商人在这个市场经商。

莫斯科的城市规划十分出色,公共交通之便堪称世界第一。莫斯科是全国铁路、公路、河运和航空的枢纽,电气化铁路和公路通向四面八方。莫斯科市被一条长109公里的高速公路环绕着,有11条电气化铁路、13条公路通向全国各地,13个客运火车站、3个内河港口(有“五海之港”之称)。6个民航机场,都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它们与原苏联200多个城市以及97个国家首都和122个国际城市通航。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铁路系统之一,它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和华美的地铁站风貌闻名于世,1935年正式通车,布局由市中心呈放射状延伸,间以环形线路,密布于城市地下,沟通市中心和郊区绝大部分住宅区,串联莫斯科每个火车站以及市内的10多个广场。在这座900万居民的城市里,45%人口的流动是在地下进行的。地铁分为三层,上下均有自动扶梯、壁画、雕塑以及璀璨的吊灯,犹如地下博物馆一般。在不通地铁的区域里,公共交通的任务由200余条公路汽车路线和出租车担负。

6.城之将者

若城市也可以比喻为人,那莫斯科就是一位驰骋疆场的将军。它恢宏大气,豪迈稳重,朴素中又带着华丽,威严中透着优雅。莫斯科胸襟坦荡,勇敢而坚韧,有着百折不挠的精神。俄罗斯民族诗人普希金在19世纪写道:“莫斯科!对我们来说,这一声呼唤里包含了多少东西啊!”俄罗斯人对莫斯科充满自豪,正是这座将军般气魄的城市代表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莫斯科就是“俄罗斯的灵魂”。

1980年,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问世,从原苏联到全世界不知赚取了多少人的热泪。这部描写一位普通苏联妇女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生活、工作和爱情的故事片获得了1981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7岁的卡捷琳娜天真单纯的美丽与33岁的卡捷琳娜终于获得爱情与事业的双丰收时幸福成熟的美丽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自始至终以莫斯科为背景,也使这座城市之美随着电影让全世界为之感动。

莫斯科绝不是一帆风顺成长起来的城市,它曾屡次遭受攻击。首先是蒙古人(或称鞑靼人)洗劫了莫斯科城,掠夺居民充当奴隶,并且年复一年地从那里索取贡品。蒙古人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6世纪。1571年,蒙古人最后一次夷平了这座城市,带着最后的“战利品”卷土而去。后来在17世纪初,波兰人又占领了这座城市两年时间。

当圣彼得堡成为沙俄首都时,莫斯科平静了100年。1812年,拿破仑进入克里姆林宫,拼死抗争的人民点燃了整座城市,最终将他赶走。希特勒曾在1941年夸口说:“在几周之内,我们将进入莫斯科。我将铲平这座城市,在这里修建一座有着中央照明设施的人工湖。”希特勒失败了,莫斯科凭借严寒的天气顽强地击溃了德军。

不管经历几多劫难,莫斯科总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挺起腰杆,无所畏惧地坚持到最后的胜利。这座城市不相信软弱的眼泪,尽管它曾饱受磨难,但俄罗斯人对这座城市仍是备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