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小子要回村种地了!
这是黄角村近来最大最热门的话题,这个新闻的火爆程度,已经超过了当年文曲星掉落山沟里那件事了。
黄角村,是靠近大山的一个村子,但是不叫山村。只有身在大山之中,四面环山的村子才叫山村,黄角村只是紧挨着大山而已,这不能叫做山村。山村给人的映像是不好的,是落后的代名词,所以叫山村不好,村里的人说话的时候,都会避免这个词。当然,村子外的人,还是喜欢把黄角村称之为山村,或者是山沟沟,这真是让人讨厌的事情,却也无可奈何。
黄角村的教学质量,一直比较落后,农村的教学水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上学的娃们出了学堂,多少得帮着家里干一些家务或者是农活,不干活也爱往山上和河沟里跑,爬树、抓虾、掏鸟蛋,玩得不亦乐乎。也没有大人会去管教,读书不是重要的,去了学校,上了学,就成了,至于学得怎么样,能读多少书,那就不用管那么多了。还是地里的活计更重要一些,地里才刨得出能填饱一家子肚子的吃食来。读书,能识字,能算数,就够用了,反正不管怎么读,只要上了学,这些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读太多的书,那是糟践了钱,也没有那么多的钱来给娃读书。
这就是黄角村一直以来的情况,民以食为天,天大地大大不过肚子饿得咕噜噜的叫,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实在。农村人,讲究的就是传统,实践出真知,祖祖辈辈经验总结出来的东西,大家都是认同的,这就是黄角村的农村人对实在的认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人也有很多外出了,做生意的,打工的,总之更多的人见了更多的世面,认知也就改变了。对于娃们读书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外出归来的人,谈起人家读过书的娃,都是羡慕的,也开始希望自家的娃多读一些书了。
但是改观并不能很快的就改变现实,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任何结果追溯起原因来,也总是有很多方面的。
以前,村里娃们读书少,主要原因是家庭困难,大人们不重视,就算孩子还算能学,也总是读个小学或者初中就算到头了。读完初中,也就十六七岁了,算成年了,就该为家庭的生存出力了。是的,生存,这才是大事。做工也好,学手艺也好,哪怕是种地,总之是活着就该找食吃。
思想改观了,主要问题就不在大人们了。生活也越来越好,饭是能吃饱了,大人们也要孩子多读书了。这要感谢外出的人,见了世面就是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吃了亏就会记痛的。自己吃了亏,还是因为不识字,不会算,那就不能让孩子也这样了,得读书,多读书,才能算得过别人,才能不吃亏。
可惜,教学质量不是说变就能变的,能读上中专的,已经是少数了,能读上高中的,那就是天大的造化,大学生,这不是黄角村人想过的事情,太遥远了,想它做啥。
终于,在前几年出了个大学生,那就是何家的娃子,何忠展。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十里八乡都传了个遍。
文曲星掉山沟沟里了,这是稀奇事。文曲星是不应该出在这样的山沟的,出了,那就是大新闻,这事儿是该被人传道的。应该的事情,没有人觉得奇怪,大家都很努力的做了宣传。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大新闻总是会被一次又一次的拿出来说,是羡慕,更是自豪。
这件事情从发生到火热起来,是极快的。虽然俗话说的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也不尽然。农村的新闻不多,但凡有一点点,都是受人关注的,乡里乡亲每日遇上了,总少不得打个招呼,说上几句闲话,老旧的事,说了一遍又一遍,耳熟能详都不觉得厌烦,更别说,这新鲜事了。就跟见了面,问一句“吃了吗”一样,现在,见了面,都会问上一句“你知道吗”,接着就开始自顾自的说文曲星的事,管你是知道还是不知道,拉起话头最重要。
本村的人,说法和外村的,是不一样的。什么叫做文曲星掉山沟沟里了,本村的人,不喜欢山沟沟这个词,这个叫法,很让人讨厌。山沟沟,多难听,感觉比人低了一等,这不好。靠着大山而已,怎么就能叫山沟沟了呢,以前不能这么叫,现在都出了大学生了,更不能这样叫了。
何忠展是文曲星下凡,书是一定要读下去的,读到天荒地老也不为过,这是文曲星的命,村里人,都是很信命的。何忠展确实读了很多的书,不但上了大学,还读了研究生,真是厉害。
现在,文曲星何忠展要回家种地了!
这又成了人们传道的一个新话题。考上大学就被十里八乡传道了好几年,还没来得及降温的新闻再次升温,比之前犹有过之。
只是,这一次的传闻,多有些不那么好听了。文曲星种地,这不是应该的事情,不应该的事情,就应该被人反对,被人嘲笑,被人看不起,不戳戳脊梁骨,都觉得自己不正常了。
飞出了山的金凤凰,不是应该天大地大展翅而翔么,怎么能再飞回来,不应该,真的是不应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26岁的何忠展低着头,脸上有几分思索,不知道是在想着些什么,眉头都皱起了几条沟痕,一看就是在发愁。
是啊,发愁啊。
自己读了这么多书,自己是飞出上的金凤凰,到头来要回家种地,父母的心情是很糟糕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今日就到家了,愁的是见父母。
媳妇在之前就带着女儿回了娘家,这是为了留空间,免得到时候家里闹起矛盾来,当媳妇的多嘴不好,不说话也难堪。对此,何忠展是知道的,也是赞同的,毕竟,这事情,还得自己去跟爹妈解释。媳妇避开了去,是好的,亲爹亲妈亲儿子,再怎么说,都有斩不断的血缘连着。
女儿2岁了,小家伙倒是长得讨人喜,见谁都笑,很受宠。已经有半年没有见着了,怪想念的,还想着回来好好看看小宝贝呢,今天是见不着了。想到女儿,何忠展不自觉的就笑了,那小东西,都会叫爸爸了。可惜只在电话里听过,还不曾当面听到,还是要当面听着才好,这是必须的,必须当面听听才好,好吧,心情有些急躁了,还得过几天才能见到宝贝女儿呢。
又想到,这么长的时间没有见着,还能不能认识自己呢,小不点的事情很难说啊,这么长时间没有看到了,见着了不认识也是可能的吧,真想立马就看看孩子,噢,想到孩子就停不下来了,急躁。半年前,才将将能自己站起来,摇摇晃晃的走几步,哦,哦,哦的叫几下,也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走得稳当了。听媳妇说,小家伙自己走起来就喜欢跑,突,突,突的乱冲,这样子走,肯定不稳当,也不知摔了多少,虽然媳妇一直说看的紧,没有摔着,但是这话肯定不实在,也就是怕他担心罢了。
前年的时候,村里修了马路,是村里的人自己出地出力修的,仅仅是土路,平整好路基,填上一些碎石头,车能开得过去,就成了。不管怎么说,修马路,也算是村里发展的一次标志性大事件,通车和不能通车,是有很大差别的。之前的运输就全靠人力,肩挑背扛,最好的也仅仅是用独轮车,有很多路独轮车都去不了,完全依靠人力,那是十分艰难的。不仅如此,经济上来说,也是相当大的花费,谁家要修葺房屋什么的,材料的转运费用往往会比材料本身花更多的钱。虽然马路也并不好走,弯弯曲曲,陡坡很多,但是总归能通车,物资的运输方便快捷了很多,经济上的花费也可以节省不少。
人员进出也能叫到三轮车或者摩托车了,何忠展往日回家也都是坐车,今日却是一个人走了小路。
从前到哪儿去,基本都是靠双脚走的,有了马路,才走得少了。从小就时常走路的人,脚都会长得大一些,何忠展的脚就很大。只是现在交通方便了很多,大多数的地方,都能坐车了,路走得少了,已经很少走远路了。突然的这么走起来,感觉还真有些累,想想祖辈们肩挑背扛一走就是几十里,村里的变化也是蛮大的啊,虽然比不上城市发展那么迅速,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车轮带动下,总归是有所改变的。改变,就意味着前景,回乡应该不是坏事情,虽然看起来前景有些不可预见。
前路漫漫,也只能一步一步的走,或走出个多姿多彩,或走出个转头成空,谁又能,未卜先知,其实,卜了也是不可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