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海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的语文教坛出现了不少教学明星和新秀。他们思想活跃,胸怀开阔,富有教学的创新精神,善于从自己对语文的独到理解和深层感悟出发,探索语文教育的前沿地带,提出鲜活的语文教学新理念,标举语文教学新的价值追求,从而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新境域,建构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教学新空间。在这个群体中,熊芳芳老师显然就是一位别有自己教学个性风貌的重要成员。笔者与熊芳芳老师未曾晤面,但早就熟悉。在拙著《语文教育文化学》的写作过程中,就在期刊资料里发现她的文章,并在绪论中引述了她的有关语文特性描述的文字。后来编写《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一书,查阅了熊芳芳老师的不少教学材料,对她的教学探索得以较具体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但对她的教学个性智慧和特有的教学理想与追求的真正认识,应该说还是在阅读了熊芳芳老师的书稿之后。熊芳芳老师的这部书稿是通过邮箱发过来的,也许是出于对语文教学特有的一种关注,当我打开邮件读到一篇篇妙思翩飞、文采飞扬的教学感悟文字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冲击力,撞击着我的内心堤岸,启动着我的理思世界。
这是一部跃动着鲜活的教学思想和语文浪漫天性的书稿。当我们打开这部书稿,走进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世界,就可深深地感受到她以女性特有的深度体验透视生命语文的本色与特性,毫无遮掩地袒露自己在生命语文世界里心灵的每一个梦想、每一次约会、每一纹波澜、每一阵战栗、每一份虔诚、每一回感动,让人直面生命语文之真,去解生命语文之谜。她以境界超然的“语文天生浪漫”的格调和真纯的“生命语文”之内在气质与品格,打破了技术语文、技能语文教学闭锁的心态意绪和矫情模式,托出了鲜活灿烂的生命语文意识和灵资天韵。是的,语文是生命的符号,语文是生命的存在方式,语文与生命是相融同构的。熊芳芳老师从语文本体构成的这种文化特性出发,揭示了“生命语文”的特质。她认为“生命语文”的教学,即让语文进入生命,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美丽与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品位,使生命变得更加美丽、更有力量、更有意义。可见,这种“生命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是指向“人”和“生命成长”的。在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生命的积累参与其中,语文学习活动成为在语文世界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碰撞之过程。这既是一个语文技能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的过程。
其实,用语文编织生命的浪漫锦缎,这是熊芳芳老师一直怀抱的一个梦想。她曾经做过这样的真情独白:“生活是一个大舞台,但人生不是一场戏。在这个大舞台上,我真实而清醒地生活着,我用爱为经线,梦想为纬线,编织着我的世界。……这梦想其实就只是一种审美的理想,一种生活的信念,一种人生的志趣,甚至是一种生命的状态。”熊芳芳老师还说:“儿时我就和梦想有个约会。这约会有对象,但没有时间,也没有地点。也许当我与她不期而遇时已经是苍苍白发,也许等我与她久别重逢时人在海角天涯,也许总是行色匆匆的我会与她失之交臂,也许她一直与我如影随形而我浑然不觉。但我仍然努力地寻求着,执着地幻想着。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我总能感受到梦想的召唤。其实对于她的面目我并不能看得很清晰,但她就是那样真切地朦胧着,那样遥远地美丽着。”显然,这是动情地追问,是生命的激情与追求,凭着这样的美丽的梦想与信念,熊芳芳老师在她建构的风光绚丽的“生命语文”世界,编织出了一幅灿烂的“生命的浪漫锦缎”。熊芳芳老师的这部书稿,即鲜活地展示了这幅“生命的浪漫锦缎”的美丽韵致。
首先,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教学是具有唤醒功能的。她从语文特有的文化功能出发,用“生命语文”的浪漫天性和诗性特质,去唤醒学生的心智,唤醒学生的灵魂,唤醒学生生命成长的觉悟。她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在语文学习及技能训练中把学生的人性美质和创造力引发出来,将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那么,何为“唤醒”?有人认为“唤醒”就是能够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从未体味过的内在敞亮,因主体性空前张扬而获得一次心灵的解放。就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教学来说,这种“唤醒”就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与语文的文化意蕴和诗性内质的体验和感悟、对话与交流,涵养文化精神,陶冶情感与心灵,建构人格与灵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力得以释放,在心灵震颤中生命得以升华。这就是说,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教学,实际上是充分发挥语文学习的唤醒功能,唤醒学生心灵深处沉睡的力量,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质和创造力,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是一种“为生命而为”的语文教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唤醒教育”。因为语文教育的文化功能就在于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吸收文化营养,获得人生经验,充实生命内容,提升精神境界,达到生命与人性的“全面唤醒”。语文的文化特性决定语文学习具有这种强烈的唤醒功能:记叙文的形象性、感召力,对学生的情感与心灵无疑具有陶冶、感召的作用,凡是好的记叙性文章,往往能使学生读来“心灵颤动”;议论文的理性美、说服力,对于启迪学生的理性智慧、开发学生的论辩思维具有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说明文的客观性、科学美,特别是它那种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从客观存在中寻找真理的求实性特征,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存在与科学真理的觉悟;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感染力,对学生更具有强烈的感情冲击力,特别是文学作品中跃动的思想与精神、灵魂与风骨、生气与生命、意境与神韵,都会以其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唤醒学生的人性与理智、情感与灵性,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和价值感,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如熊芳芳老师这部书稿中的《最后的牛水车》《像山那样思考》的课堂实录,《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李清照词两首》的教学设计案例等,就学生来说,对这些文本的阅读学习都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唤醒活动,是一种建构人格、涵养文化精神的过程。应该说,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教学,有着宽阔、丰厚的文化情怀,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伴随着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毫无疑问,语文教学应当高扬这种文化精神,充分发挥语文的唤醒功能,以涵养学生的心灵,促进生命成长,建构学生完满的人格和情感精神世界。
其次,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教学,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是能够打破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概念化”的诠释模式,不是人云亦云的平庸教学识见,而是她对语文和学生进行生命观照的独到的教学发现和认识,是她对文本世界和生命形态的语文课堂的独到的深层启悟和洞察——打开这部《生命语文》书稿,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教学阐释、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如第二章的“目标”,即以生命为轴心的“三维”;第三章的“原则”,即不同立足点的“三本”;第四章的“方法”,即交互作用不断生成的“三体”,无不都是熊芳芳老师对语文教学现象和课堂教学生活中人们很少发现和感受到的潜流独具慧眼,或者是她对某种语文教学真义的体验和深省,或者是她对语文课堂况味的品尝、教学理想的追求和随之爆发出的教学心灵颤动,或者是她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深层意识和心态、强旺的学习欲求和生命活力的昭示等,具有引人透视语文教学深层和启迪语文教学真义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趣。熊芳芳老师对“生命语文”的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探索,表现出全新的语文教学价值追求和有效的教学能量——既能深入文本的内部世界、领略文本世界内部构成的绚丽风光,理解和建构文本意义,赋予文本以“活”的生命;又能在建构文本世界的同时建构自我世界,唤醒“每个人灵魂里的诗的情感”,使学生情绪为之波动,心智为之洞开,获得美好情感的享受和深刻的心灵启迪与理性智慧。如“用文化涵养浩然之气”“必不可少的死亡教育”“三大哲学问题:生、活、死”“不只是爱情”“自由的核心意义”等,把生活中的生命发现和心灵体验的独到感悟引发于教学过程,使深沉的感情以及从中迸涌出的理思,构成了“生命语文”教学丰厚的生命意蕴,给人以重重层层的教学沉思以及对语文与生命的寻味。
熊芳芳老师对“生命语文”教学探索所表现的这种特征,很显然,透露出超俗闪亮的语文教学思想火花,具有独到的创新性教学价值。因为她的这种“生命语文”教学探索是与新鲜的教学理念、独到的教学识见、创新的教学智慧结合在一起的。实际上,“生命语文”是她对语文的本质特性与语文教学的文化功能独到而具有创新性的认识,是她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对语文教学的独特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具有自己的一种独到感悟,才能深入开拓语文教学的新境域,建构语文教学的新秩序,促进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当我们认真来读这部《生命语文》的时候,便会在字里行间窥见熊芳芳老师对语文教学的这种独到感悟以及她特有的教学追求与理想、教学生命与心灵,透射着一种多么超然脱俗、意味清新的美丽。
[曹明海,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语文方向带头人,文学与语文教育博士点带头人。兼任中国教育学会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现已出版学术著作《文学解读学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本体论》《语文教学解释学》(山东人民出版社)等10多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立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等。曾获全国第一届教育理论图书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1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