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王
——约翰·D·洛克菲勒
凡事都需要看得远一点。你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心中必须装着第二步——这几乎是我一生的经验。
管用的是数字,记住我们是在为穷人炼油,他们必须买到便宜的和好的东西。
约翰·D·洛克菲勒(1839年~1937年),出生于纽约州里奇福德镇,美国实业家、超级资本家,美孚石油公司创办人,全球最伟大的慈善家和现代慈善业最大的组织者,被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
1839年,洛克菲勒出生在美国东北部一个家境贫寒的小村,从小具有经营头脑,曾将别人送给他的一对火鸡精心喂养成群后在市场上出售,12岁时,洛克菲勒便积蓄了50美元,通过把钱借给邻居,从中赚取了一些利息。
1853年,洛克菲勒前往克利夫兰开办经营干草、肉类等的代办所,10年后建立了一个后来专营石油业的炼油厂。
1870年,通过与人合作,洛克菲勒创办了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不到2年的时间吞并了克利夫兰地区的20多家炼油厂,到了1880年,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几乎垄断了美国的整个石油业。
1882年,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
1897年,洛克菲勒退休后专注于慈善事业。
洛克菲勒头脑灵活,乐于接受新事物,引入新概念,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在巅峰时期曾垄断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洛克菲勒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类”的宗旨,积极地参与文化、卫生与慈善事业,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资于煤矿、铁路、保险公司、银行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
热爱自己的工作
在给儿子约翰的一封信中,洛克菲勒讲过这么一则寓言:
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死后,灵魂慢慢地飘荡,突然,他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
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用。”
这个人听了非常高兴,心里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间追求而没有得到的嘛!
从此,他每天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
然而,有一天,他对这一切感到索然无味了,就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很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能为我找一份工作吗?”
侍者摇摇头说:“很抱歉,先生,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做。”
这个人听了,非常沮丧,愤怒地挥动着手说:“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狱好了!”
那位侍者温和地说:“您以为,您在什么地方呢?”
洛克菲勒通过这则寓言告诉儿子要热爱工作,脚踏实地地工作,不要等到失业后才追悔莫及。
一个人应该把工作视为一种乐趣而非一种义务,热爱你的工作,全身全意地投入工作。
汽车大王
——亨利·福特
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绝对是正确的。
即使没人知道,还是做到最好,这就是品质。
成功的秘诀,在于把自己的脚放入他人的鞋子里,进而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事物,服务就是这样的精神,站在客人的立场去看整个世界。
亨利·福特(1863年~1947年),1863年7月30日出生于密歇根州格林费尔德城,1947年4月7日逝世于密西根州狄尔邦,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
1863年,亨利·福特出生在一座农庄上,他是家中六个孩子中的第一个,从小对机械特别感兴趣。
12岁时,亨利·福特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机械坊,15岁时,手造了一台内燃机,17岁,到位于底特律的密西根汽车制造公司上班。
1879年,亨利·福特跟随一机械师学习,学成后进入西屋电气公司。
1888年,亨利·福特结婚。
1896年,亨利·福特制造了他的第一辆汽车,并将它命名为“四轮车”。
1903年,亨利·福特与其他11位投资者建立了福特汽车公司,五年后,福特公司推出了福特T型车。
1918年,福特T型车成为美国市民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1927年。
1919年1月1日,亨利·福特将公司总裁的位置让给他的儿子埃兹尔·福特。
1920年,亨利·福特侨居到巴西,买了许多地种植橡胶树,本来是为他的汽车生产轮胎提供便捷的原料,但却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943年5月26日,儿子埃兹尔·福特去世,亨利·福特重新当职,不久后,把企业的指挥权交给他的孙子亨利·福特第二。
1947年,亨利·福特逝世。
亨利·福特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使汽车成为了一种大众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扩大了人们的视野,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为现代工商业带来了革命。
亨利·福特坚持自由经济、反对垄断,还用很多的时间思考政治经济学问题,梦想着“把苦役从劳动中清除出去”,对民主制度、慈善事业、工资与福利的本质、机器与人的关系等都有阐述。
亨利·福特完成了描绘福特公司的发展以及福特先生个人的企业和社会理念的3本著作《我的人生和工作》、《今天和明天》和《前进》。
切莫忽视小事
亨利·福特大学毕业的时候,去一家汽车公司面试。除了他之外,应聘的还有四个人。
那四个人的学历都比亨利·福特的高,亨利·福特感觉到没有什么指望了,其他人一一面试之后,亨利·福特打算放弃,但仔细想一想,既然来了,就试一试吧。
亨利·福特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
办公室很干净、明亮,只是地板上有一团废纸非常显眼,亨利·福特发现后,弯起腰捡了起来,然后顺手把它放到垃圾桶里。
董事长看见,心头很高兴,问他:“你是来应聘的吗?”
亨利·福特低着头说:“对,我是来应聘的,我叫福特。”
董事长微笑着说:“你不用应聘了,你已被我们公司录用了。”
亨利·福特很惊讶,用一种吃起的目光望着董事长说:“为什么呀!前面的三位比我的学历都很高呀!”
“是的,前面的三位确实比你的学历高!但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我们公司需要的是能从小事做起的员工,你没有忽略小事,将来一定能做好大事,所以我们公司破格录用你。”
亨利·福特一听,恍然大悟。
后来,亨利·福特在这家公司留了下来,他果然具有远见的眼光,使这家公司扬名了天下,成了这家公司的经理。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张废纸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将来,你要做大事,就应该从小事做起,走好每一步,才能做好大事。
银行大王
——贾尼尼
你不能吃了桔子就把皮给扔掉,人不是水果!
一美元也是钱,为什么不挣呢?
阿马迪·贾尼尼(1870年~1949年),1870年5月16日出生于美国加州的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1949年6月死于心脏麻痹,美洲银行的创始人,改写美国金融历史的巨人之一,被誉为“凌晨的商业奇才”、“现代银行业之父”。
1870年,贾尼尼出生,家里经营旅馆,后来因生意不好,转做了小农场主。
1878年的一天,父亲被人开枪打死,四年后,贾尼尼到了旧金山,开了一家“斯卡蒂那商行”。
19岁时,贾尼尼提出了“农民银行”的构想。
1892年,贾尼尼的事业略有成就后于银行家科涅尔的女儿结婚,至此之后,他完全致力于美国银行业的发展。
贾尼尼对银行业的发展有突出成就,秘密建成了遍布欧美的意大利银行分行网,打破了美国传统的民主,为加利福尼亚州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对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经济的飞跃发展产生了影响。
贾尼尼在银行业发起了革命,使少数富人享用的银行服务扩展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中去。
贾尼尼“不为自己,而为大众”,对金钱极为看淡,谢世的前一年捐款50万元作为医学研究和银行员工子弟教育的奖学金。
不要虚度光阴
虽然贾尼尼的童年生活很辛苦,但如果没有童年生活的那一段,贾尼尼会缺少人生的一笔财富,后来不会奋发向上,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面貌,最终成为“现代银行业之父”的。
7岁以前,贾尼尼几乎每天都过着同样的生活。
早晨5点钟,贾尼尼就和爸爸起了床,他们得迅速地刷牙、洗脸,然后将贩来的杏子用货运马车拉到离家十多英里外的河岸。因为,当时在旧金山码头有一个拍卖市场,去晚了,就不会卖到好的价钱了。贾尼尼和爸爸7点以前就赶到了运河岸边,交货以后,第一班船7点半开出了。
然后,贾尼尼辞别了爸爸,去圣母院小学上课。虽然贾尼尼的成绩中等,对富尔顿发明汽船或富兰克林发明印刷机这样的课程兴趣不大,但贾尼尼的算术成绩一直很好,老师同学都喜欢他。
下午放学以后,贾尼尼来到田地里帮忙,犁田、引水灌溉他样样都会。
到了晚上,贾尼尼和爸爸、妈妈围绕在自家的篱院里说着笑话,贾尼尼感到这一天充实多了。第二天,贾尼尼又5点钟起床,开始了重复但有意义的生活。
贾尼尼的童年就是这样清寒而欢愉的,他每天都过得非常快乐,天天都懂得了不少知识,渐渐地,为他的将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一个人应该从小不虚度光阴,每天都要有事情做,这样生活才会充实,才会感到每一天都充满快乐。
计算机之父
——托马斯·沃森
瞄准高一点儿的目标,追求大一点儿的数字。
我不想只是接近目标,我要实现它。
自始自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员工是成功的关键。
托马斯·约翰·沃森(1874年~1956年),1874年2月17日出生于美国纽约苏格兰和爱尔兰混血的移民家庭,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创始人,美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CEO,20世纪前半叶伟大的企业家之一,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1874年,沃森出生,22岁进入美国“全国收款机公司”担任推销员,40岁进入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TR)任公司经理,50岁改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TR)为IBM公司,成为IBM的创始人。
1956年,沃森去世,职务转交给儿子小托马斯·沃森。
沃森目标远大、安排紧密、工作高效、规划清晰,具有着独断的风格、惊人的远见以及卓越的基业,他号召员工树立主人翁精神、主动为自己的工作承担责任,从劳动中享受乐趣。
沃森提出IBM的三项宗旨:必须尊重每一个人、必须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所有的工作都应该追求最卓越的成绩,他随时挑战时间原则,将其适度地延长,以其最恰当的方式加以利用。
沃森成功地预测选中小托马斯·沃森为继承人,小托马斯·沃森延续和发展了IBM在现代商业上的地位。
一切在于行动
沃森到了40岁的时候还没有什么业绩,但他总是充满信心,认为自己将来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有一次,沃森在一家商场遇到了IBM前身的奠基者弗林特。沃森非常崇敬弗林特,走过去说:“你好,华尔街最红火的金融家!我可以和你谈些事情吗?”
弗林特转过头来,说:“可以,请讲!”
“听说,贵公司最近招聘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的经理,你看我合适吗?”
弗林特望了沃森一眼说:“你年纪太大了,已经过了创业的年龄,我们公司不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才。”
“我年龄是大,可我生活阅历多呀!我会比那些年轻人干的出色,而且还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弗林特笑着说:“你对我们的公司了解吗?我们公司已是负债累累、濒临破产。”
“当然,我不会做我无把握的事的,我对贵公司可以说已经了如指掌,我对生产天平、磅秤、计时钟和制表机特别感兴趣,其他的我不多在乎。”
“那么,”弗林特说,“你可以到我们公司面试,到时你会改变你的看法的。”
“我不需要面试了,我是不会改变我的看法了,只要先生答应聘我为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的经理,什么都好说了。”
弗林特对这个大龄人非常满意,说:“在你正式工作之前,我们公司首先得实用你几个月,如果你能胜任的话,我很高兴能聘任你为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的经理,否则,我们公司是不留多于人的。”
沃森欣然地答应了,在上任后,专心投入于自己喜爱的事业,使公司度过了艰难时刻,公司业绩开始迅速上升。
一切在于行动,不管你能力如何、年龄怎样,只要你从现在开始打拼,终会收到好的效果。
红色资本家
——哈默
财富和尊严任其选择,如果你选择了尊严,财富就是你的奖励。
过去为你赢得成功的方程式,将给你的明天带来失败。
假如一个公司认为自己挺好,那就死到临头了。
阿曼德·哈默(1898年~1990年),祖籍俄国,1898年5月21日诞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区,1919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2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美国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被誉为“经营之神”、“幸运之神”、“20世纪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大富翁”。
1898年,哈默出生,16岁时用辆旧敞篷车为某公司运送糖果赚了一大笔钱,读大学时就成了百万富翁。
1924年,哈默决心在苏联筹建铅笔制造厂,二年后,该厂铅笔年产量接近一亿支,钢笔猛增至9500万支,满足了俄国及其他十几个国家的需求。
哈默晚年时事业达到了顶峰,他的西方石油公司成为主宰世界石油业的“石油七姐妹”之一,1990年他在洛杉矶创建了以收存他大量珍藏的阿曼德·哈默艺术博物馆。
1990年12月10日,哈默逝世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哈默多样化经营西方石油公司,在肉食品加工和美国石化产品制造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到了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经发展到了美国第八大石油公司,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有分公司。
哈默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关心和平,乐善好施,四处捐款,创办了癌病研究中心,把耗费巨资和精力收藏的大量艺术珍品送到世界各地展出,与东西方政界领导人有着深厚的交情,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有付出才有回报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如果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就应该首先为别人做些什么。哈默就是这样,最终才能成为世界石油大王的。
有一天,加利福尼亚洲的沃尔逊小镇涌来了一批饥饿的难民。镇长杰克逊非常善良,他和小镇里的居民烧火做饭,款待那些逃难的人。
许多难民饿极了,杰克逊发给他们食物,他们连一声感谢的话都没有说,就迅速地吞嚼起来。
杰克逊四处看了看,发现一个年轻人坐在那里,没有吃手上的食物。
杰克逊有点纳闷,走过去问他:“嗨,你怎么了?你不饿吗?”
年轻人抬起头望着杰克逊说:“我饿是饿,但我没有理由吃你救济的食物。”
“别那么固执了!你再不吃会饿怀身子的!”
年轻人说:“我能为你做点事情吗?你不叫我做事情,我不会吃东西的。”
杰克逊微笑着说:“现在没有事情让你做呀!还是先吃东西吧。”
“我没有劳动就得到东西,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吃这些东西。”
杰克逊想了一会儿,说:“要不,这样吧!你给我捶捶背,算是你对我的报答了。”
年轻人非常高兴,站起来给杰克逊捶背。过了几分钟,杰克逊说:“现在,你可以吃东西了吧?”
年轻人点点头,狼吞虎咽地吃下了食物。杰克逊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对他说:“你可以留下来吗?我需要一个人当我庄园里的助手。”
“我当然愿意了,如果没有活儿给我干的话,我不会留下来的。”
杰克逊笑了笑,答应给他活干,留下了他。
果然,不久后年轻人成了杰克逊庄园里的第一把好手,杰克逊还把女儿家给了他。这个年轻人就是哈默,20年后,成了世界石油大王。
一个人应该拥有宝贵的自尊,不接受免费的午餐,为他人付出后才能要求有回报。自尊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投资之神
——沃伦·巴菲特
如果你能从根本上把问题所在弄清楚并思考它,你永远也不会把事情搞得一团遭!
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家公司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
抛开其他因素,如果你单纯缘于高兴而做一项工作,那么这就是你应该做的工作,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沃伦·巴菲特(1930年~),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美国最富有的投资家之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长。
1930年,巴菲特出生,从小极具投资意识,满脑子尽是赚钱的道儿,11岁时跃入股海,购买了生平第一张股票。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学不到什么知识,二年后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掌握了有关投资丰富的知识和决窍。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高达6500万美元,翌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增长了59%,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1980年,巴菲特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五年后,股票单价升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从中巴菲特赚了一大笔钱。
1992年6月,巴菲特购下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到年底,他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升值到值49,100万美元。
2007年,巴菲特麾下的投资伯克希尔公司A股股价上涨410美元,纯收入106600美元。
巴菲特从零开始,通过从事股票和企业投资成为了全世界最睿智的投资大师,他提出了“三要三不要”的理财法,在管理上巴菲特有着独特的智慧:将股东视为合伙人,以所有者为导向,报告每一项重大投资的收益及重要的数据等。巴菲特通过投资积累了420亿美元的财富,他相信,21世纪是实业的天下。
成功始于年少
沃伦·巴菲特少年的时候就对数字非常感兴趣,他经常和数字打交道,他的数字的记忆能力大大超过了同龄人。
巴菲特的窗外是一条街,每天上下班车辆来来往往。巴菲特就拉着小伙伴拉塞尔站在窗台,永不疲倦地说着汽车牌的号码,他的记忆力很强,很少出差错。到了晚上,拉塞尔一边看地理书一边读出书中城市的名称,巴菲特就能随口地说出那个城市的人口数量。
5岁的时候,巴菲特第一次做起了生意,他在自家外的大道上设了个摊子,向路过的行人出售口香糖,逐渐地,巴菲特卖起了柠檬汁。
到了9岁,巴菲特拉着拉塞尔到加油站捡起苏打水机器里出来的瓶盖,一一数好后,把它们储存在自家的地下室里。巴菲特还做了市场调查,他看一看哪一种饮料的销售量最可观。有时,在炎热的夏季里,巴菲特卖来苏打水挨家地去叫卖,他把赚的钱数过一边后积攒了起来。
这样,到了10岁的时候,巴菲特就迷恋上了炒股。巴菲特知道自己可能要失败,他像大多数成年人一样,积极掌握有关股票跌涨的规律。渐渐地,巴菲特从中了解了许多,11岁时就赚了一大笔钱,到了14岁的时候,巴菲特已经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到面积为40英亩的农田了。塞巴菲特利用业余的时间,常常骑自行车到三十公里之外的高尔夫球场,他把人们不用的高尔夫球捡起来,经过一番修整之后,那些高尔夫球像新的一样,巴菲特就把它们转交给祖父拿到市场去卖,从中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收入。不久,在这种形势的驱动下,巴菲特和他的一个朋友筹资建立了一个高尔夫球亭,生意很不错。后来,巴菲特成为了头号股王。
他的最后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在他少年的时候在此方面上的付出建立起来的。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能成功,而你现在就有成功的潜能。只要你抓住了,并为之不解地奋斗,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金融大鳄
——索罗斯
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亏损了多少。
承认错误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我能承认错误,也就会原谅别人犯错。这是我与他人和谐共事的基础。犯错误并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只有知错不改才是耻辱。
错误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错误已经显而易见了却还不去修正。
乔治·索罗斯(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律师家庭,1947年移居英国,就读伦敦经济学院,1956年9月带了5000美元到美国纽约,量子基金的创始人,LCC索罗斯基金董事会的主席。
1930年,索罗斯出生,17岁时随家迁到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并毕业。
1956年,索罗斯去美国,通过国际投资资金积累了大笔财富,23年后,索罗斯在纽约建立了他的第一个基金会——开放社会基金。
1984年,索罗斯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个东欧基金会,不久在苏联建立了苏联索罗斯基金会。
1993年,索罗斯登上华尔街百大富豪榜首。
为表彰索罗斯在促进世界各地开放社会所做的努力,1995年,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授予索罗斯Laurea Honoris Causa的最高荣誉。
2000年,索罗斯为波黑的教育、卫生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重建事业投入了2万5千美元的援助资金,同时建立了一个专门用于帮助贫困学生上学的基金会。
索罗斯信奉不稳定性、社会公平、国际关系、开放社会的可畏障碍的经济哲学特点,保持清醒的头脑,突破被扭曲的观念,从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以来,创下了惊人的成绩,平均每年综合成长率高达35%。
索罗斯1979年在纽约创立了“开发式基金”,为遍及中欧、前苏联、南非、危地马拉和美国等31个国家的基金会网络提供资金。
不要为付出而计较
索罗斯成名后,有一天在花园里散步,远远地看见一个二十五岁左右的年轻人向这边走来。
年轻人推开了索罗斯家的铁门,很有礼貌地说:“你好,金融大王!我可以到你家和你谈一下吗?”
“当然可以,既然来了,就进来说吧!”
年轻人坐在索罗斯院子里的小石板上,问索罗斯:“你成功很容易吗?”
索罗斯想了一会儿,摇摇头说:“怎么会随随便便就成功呢,要是那样,世上的人都是成功人士了。”
“哦!”年轻人叹了一口气说,“你认为怎么样才算成功?”
索罗斯没有立刻回答他,看了他一眼说:“比别人付出的多了,渐渐地就会成功了。”
“真的吗?我不认为你的说法是正确的,有的人比别人付出的百倍还多,却没有别人有名气。”
“你认为那样的人很多吗?”
“当然,我就是其中不幸的一位。”年轻人沉了下头,显得很沮丧。
索罗斯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你今天找我谈论,你认为我是成功人士吗?”
“对,你的确是成功人世,三十多岁金融界就有许多人知道你的名字。”
索罗斯笑了一会儿说:“是啊,我三十多岁才成名,你才二十多岁,着急什么呢?”
“可是,先生!一些比我年龄低的人已经成名了呀!”
“他们比你付出的多,所以比你提前成功也是正常的。”
年轻人停顿了一会儿说:“我的确付出的很多啊,比历史上那些有名望的人付出的还多。”
“那么,你付出就是为了成名吗?”
“是的,先生,的确这样。”
“你可知道,历史上有多些人辛勤了一辈子,死后才名声大噪?”
年轻人没有说话,只是沉默。
索罗斯接着说:“付出了不一定要得到回报,只要我们付出的足够多了,一定会有回报的。”
“可是,先生,我已经比我的同龄人付出的百倍还多呀?”
“哟,又来了!我不是说过了吗,你现在没有回报,说明你付出的还不够,你就应该接着付出啊,我保证,只要你坚持做下去,终有一天,你会接到令你想像不到的回报的。”
年轻人觉得有理,谢过了索罗斯,独自一个人出门去了。
回报未必与付出成正比——既然付出了,就不应该期望回报;付出的足够多了,自然会有回报。
世界钢王
——拉克希米·米塔尔
我绝对不会去碰没把握在两年内搞定的公司。
如果你从小在一个有300多种语言和少数民族的国家长大,你将学会如何消除分歧,达成妥协。
我不想经营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而是经营最赚钱的钢铁企业。
拉克希米·米塔尔(1950年~),1950年6月15日出生于拉贾斯特邦的一个钢铁世家,印度著名的钢铁业大亨,米塔尔钢铁公司的创始人,全球最富有的亚洲人。
1950年,米塔尔在印度出生,作为家中长子,他21岁时建立了自己的钢铁小作坊,25岁时在印度尼西亚成立了小工厂。
1995年,米塔尔离开祖国,加入英国国籍,很快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财富人物。
2004年3月,在英国“阳光电台”公布的“2004富豪报告”上米塔尔是英国最富有的亚裔人。
2005年3月,米塔尔在印度建立的米塔尔钢铁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
米塔尔在经济上非常开放,采用了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仅靠136次兼并濒危的小工厂、2次收购世界级的大公司,就成为了世界第一钢王。
米塔尔生长在不接电的农村,现有资产超过450亿美元,在福布斯2005年全球富翁排行榜上位居第三,在排外情绪严重的英美上流社会里地位不逊色于沃伦·巴菲。
不要对他人过分索取
米塔尔成名后,经常到一家饭馆就餐。他每次离开的时候总会给服务员一便士的小费。
一天,米塔尔又来到了那家餐馆。吃过饭,米塔尔买单后就走。
服务员急了,走过去挡在米塔尔面前说:“尊贵的先生,你今天忘了什么了?”
米塔尔想了一想,搔搔头说:“没有忘什么呀!我不是什么一切都正常吗?”
服务员说:“你再想一想,你是怎么理财的?尤其是你来我们餐馆时,你每次回去时都做些什么?”
米塔尔忽然大悟,说:“哦,我给你的小费已经足够你买一件漂亮的裙子了!我明天加倍给你。”
服务员不高兴地说:“你是那么富有,每次就给一便士的小费呀!我觉得,凭你的条件,你应该出手大方些,每次给三英镑的小费。”
米塔尔故作惊讶,问服务员:“问什么呀?”
服务员说:“你已是著名的钢铁大亨了,三英镑对你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
米塔尔笑着说:“是啊,三英镑确实不多!但我每来一趟都给你三英镑的小费,如果我天天来,一天来三次,不到十年,你不是成了世界上的百万富翁了吗?”
“可是,米塔尔先生,你确实很富有呀!留着那么多钱有什么用,还是每次给我一点,我会感激你的。”
“我为什么不给别人呢?别人也会感激我的。况且我根本没有义务每次吃饭之后付你小费呀!”
服务员停顿了一会儿说:“那你为什么今天不付一便士的消费呢?”
米塔尔笑着说:“都怪我太大意了,当初不应该付给你小费,现在你习惯了,不给不自然了。我本来打算下次多给你的,谁知你耐不住了,总想从别人那里无偿的得到一点,而且劲头大了,每次一便士还不满足,要每次三英镑了,我已经决定以后不会再给你小费了,你应该学会感恩别人,不应该总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不该属于你的东西。”
服务员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当别人帮助你时,你不应该得寸进尺,而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多想一些,这样你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别人才会更进一步地帮助你。
新世纪的财富偶像
——比尔·盖茨
如果你想消灭你父母那一辈中的“寄生虫”来拯救雨林的话,还是先去清除你房间衣柜里的虫子吧。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这世界在你有成就前不会在意你的自尊。
在有老板前别认为你老板严厉,而老板是没有任期限制的。
比尔·盖茨(1955年~),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西雅图,美国商人、亿万富豪,全球个人计算机软件的领先供应商——微软公司的创始人,软件设计师前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被誉为“电脑奇才”、“20世纪最伟大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巨人”、“坐在世界巅峰的人”。
1955年,比尔·盖茨出生,就读于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湖滨中学。
1973年,比尔·盖茨考入哈佛大学,不久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但比尔·盖茨无心向学,三年级时,从哈佛大学退学。
退学后,比尔·盖茨与童年伙伴Paul Allen合作,于1975年组建了微软公司。
1994年1月1日,比尔·盖茨与Melinda French Gates结婚,婚后生有Jennifer Katharine Gates一子。
1995年,比尔·盖茨编写了《未来之路》一书,该书一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7周位列第一。
1996年,比尔·盖茨对微软进行了战略调整,同时全面修订了《未来之路》。
2008年6月27日,比尔·盖茨宣布正式退休。
比尔·盖茨是一个商业奇才,13岁开始编程,大三与同窗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他用独特的眼光准确预测到了IT业的未来,使个人计算机成了日常生活用品,改变了每一个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以及交往方式。
比尔·盖茨资产超过了400亿美元,已为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捐出近290亿美元的财富,他宣布他的名下巨额财富拿出98%用于研究艾滋病和疟疾的疫苗,并为贫穷落后的国家提供援助。
不骄傲自大
比尔·盖茨从小就热爱读书,虽然没有上完大学,但比尔·盖茨九岁的时候就阅读完了所有的百科全书。即使这样,比尔·盖茨了解了历史、地理、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他曾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头脑有多么聪明,就算当了世界金钱的首富,比尔·盖茨也时不时地从书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头脑。
一天,一位信心十足的毕业生来比尔·盖茨的公司面试。
比尔·盖茨问他:“你好,先生!请问你是那所大学毕业的?”
毕业生神气洋洋地说:“当然是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大学了!”
比尔·盖茨看了看他的简历,用一种温和的态度问毕业生:“你认为你很聪明,知道的知识很多么?”
毕业生不假思索地说:“当然了,我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很少再有事情难倒我的。”
“你智商确实很高!你今天是来应聘微软公司的产品部经理吗?”
“对,老板,我觉得我是此职位的合适人选。”
“你懂些什么,说说看!”
“我觉得世上的东西我都会了,没有不懂的。”
“那么,请问一下,先生!亚马逊河长多少米?”
毕业生怔了一下,良久没有回答。
比尔·盖茨微笑着说:“不知道了吧!看来你还不够聪明。”
“那么,老板,可以录用我吗?”
比尔·盖茨说:“不!你读的书不够多,多读一些书后再来面试!”
那位高才生听后,羞愧地回去了。
“学无止境”,不要骄傲,“书中自有黄金屋”,你能从书中汲取营养,你读的书越多,知道的也就越多,但你永远也不会什么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