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离了梁山泊,杨志行了数日,来到东京。安顿下来后,他托人用金银财物买上告下,想要官复原职。把财物都用尽了,才得到申请的文书,被引去见高太尉。高俅看了从前的文书后大怒,一笔批倒文书,将杨志赶出殿帅府。
杨志心中烦闷,回至客店,思量片刻,想投他处安身。无奈盘缠用尽,只好拿了祖上传下来的宝刀,上街叫卖。
京师一个有名的泼皮,唤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横行霸道,开封府也治他不下,因此满城人对之躲避不及。
这日,牛二见杨志卖刀,便想抢了那宝刀,杨志哪容他撒野,一时性起,将他杀了。杨志去开封府自首,众人因他除了一害,皆替他说情,最后被定为:一时斗殴,误伤人命。把他关了两个月,在他脸上剌了金印,发配到了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这北京大名府留守司,极有权势,军民皆管。那留守唤作梁中书,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梁中书原认得杨志,一见之下,忙问缘由。杨志便将实情一一禀告。梁中书听了大喜,当厅就开了枷,要留他在身边使用。
自此,杨志早晚在梁中书府中殷勤听候差遣。梁中书看在眼里,有心要提拔他袁想升他做军中副牌,又怕众人不服袁因而下令,要军中大小诸将于第二天来教场比武。当晚,梁中书唤杨志到厅前袁赐给他一副衣甲。
次日天明,梁中书带领杨志,往教场而来。到了教场,梁中书在演武厅前下马,到厅上交椅上坐下。左右两边,齐整地排着两行官员。前后周围,列着百员将校。正将台上,站着两个都监:一个叫李天王李成,一个叫闻大刀闻达,二人皆勇猛无比。
梁中书传令,叫副牌军周谨上前听令。周谨得了将令袁提枪上马,将手中枪使了几路,众人喝采。
梁中书又唤杨志来,道:“杨志袁如今盗贼猖狂袁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你敢与周谨比试武艺否?如若赢了他,你便替他的职务。”杨志道:“恩相差遣,不敢有违。”
杨志随即披挂上马,与周谨先比枪。周谨怒道:“你这个贼配军,敢和我比枪!”
二人正欲交锋时,只听兵马都监闻达喝道:“且住!”来到厅上禀告梁中书:“刀枪无眼,轻则残疾,重则丧命袁于军不利。不如将两根枪的枪头取下,用毡片包裹,蘸了石灰,都穿上皂衫,谁身上白点多,谁就算输。”梁中书道:“言之有理。”随即传令下去。
两人准备就绪袁来就阵前。周谨跃马挺枪袁直取杨志,杨志也拍战马,来战周谨。两人在阵前你来我往袁搅成一团,斗了四五十回合。看周谨时,身上好似打翻了豆腐袁斑斑点点。再看杨志,只有左肩下一点白。
梁中书大喜袁命杨志替周谨的职位。兵马都监李成来到厅前,禀道:“周谨枪法生疏,但擅长弓马,若轻易罢其职袁恐众人不服袁以致军心涣散。再让他二人比试箭法如何?”梁中书点头称是,再次传令,叫二人比箭。
杨志说道:“你先射我三箭,我再还你三箭。”周谨听了,恨不得把杨志一箭射个透。杨志本是军官出身,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
当下,杨志拍马往南去,周谨纵马追来,左手拿弓,右手搭箭,拉满了弓往杨志后心飕地一箭。杨志听得背后弓弦响,霍地一闪,那箭射了个空。周谨见一箭未中,心中慌乱,急取第二支箭,往杨志后心又是一箭。杨志听得箭声,也不躲闪,等那箭飞来时,用弓梢只一拨,就将那支箭拨下草地里去了。周谨见又没射中,心里越慌,再取第三支箭,使尽平生气力,往杨志后心射来。杨志转身,伸手将那箭接住了,纵马来到演武厅前,掷下周谨的箭。
梁中书大喜,传令叫杨志也射周谨三箭。周谨拍马往南走,杨志纵马赶去。杨志先把弓虚扯一下,周谨听到,转身用防箭牌来迎,却接了个空。周谨寻思:“看来那厮只会使枪,不会射箭。等他第二箭再虚射时,我便喝住他,便算我赢了。”杨志却寻思:“若射中他后心窝,必伤了他性命。他与我无冤无仇,只射他不致命处罢了。”
只见,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说时迟,那时快,一箭射中周谨左肩。周谨措手不及,翻身落马。众军卒赶紧扶起周谨。梁中书见了大喜,当下拟了文书,让杨志替周谨职位。
杨志兴高采烈地下了马,正待拜谢时,有人叫道:“且慢,我和你比试比试!”杨志一看,那人身高七尺以上,面圆耳大,威风凛凛,相貌堂堂,走至厅前禀道:“小将不才,愿与杨志比试武艺,若输给他,便让他替了小将之职,至死不怨。”梁中书看时,却是大名府留守司正牌军索超,人称急先锋,因他性子急,打起仗来争先厮杀。
李成听了,也到厅前来禀道:“这杨志如此好武艺袁正好与索正牌比试,看孰优孰劣。”梁中书寻思:“我一心要抬举杨志袁众将却不服,也罢,待他胜了索超袁他们就无话可说了。”随即命杨志与索超比试武艺。
两人来到教场中心。索超忿怒,抡起手中大斧袁拍马来战杨志。杨志逞威,提起手中神枪袁来迎索超。二将相交,各使尽平生本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杀气遮天。
二人半了五十余回,胜负难分。梁中书看得呆了,众军也喝采不已。阵上军士互相望望袁皆道:“我们从军多年袁征战无数,却不曾见过如此精彩的厮杀!”李成、闻达不住叫好。
闻达担心两人中难免有人受伤袁慌忙吩咐旗牌官拿着令字旗,分开他二人。李成、闻达走至梁中书前,禀道:“他二人武艺相当袁皆可重用。”梁中书大喜,传令将二人都升做管军提辖使。
自此,梁中书十分爱惜杨志袁早晚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