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1792700000001

第1章 青少时期(1)

一、出生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其领土在地图上看像个六边形,所以,人们又把法国称为“六角国”。它三面环水,西临大西洋,西北临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东南濒临地中海。法国西南以比利牛斯山脉为界与西班牙接壤,东部以汝拉山和阿尔卑斯山与瑞士、意大利相连,东北与德国、卢森堡和比利时接壤。面积551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2700公里,人口5850万。法国是个湿润的国家,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和西北部主要是平原,巴黎盆地是法国最大的平原;南部沿海一带,为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举世闻名的“蓝色海岸”就在这一区域;“温和的海洋性气候,从西到东,由北向南,使气温巧妙地逐渐变化,使土地各有特点,各有用处”。“加龙河流域和塞纳河流域土地肥沃;南方土地深厚温热;北部冲积土多而厚和塞拉河、卢瓦尔河、加龙河深入内地,罗纳河和莱茵河贯串国界。”

法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最早出现在法国海岸的是腓尼基人,时间是公元前1000年,大约到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开始移民法国,与此同时,法国人的祖先克尔特人也从中欧移居法国,罗马人就把这块居住着多数克尔特人的地方称为“高卢”,当地的居民称为“高卢人”。公元前58年,凯撒征服高卢,并使其罗马化。公元4—5世纪,莱茵河东岸日耳曼民族中的一个部落——法兰克人,入侵高卢并建立政权。当时还有一些民族居住在高卢,如布列塔尼、把斯克、佛来米、布尔马尼、科西嘉等民族,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各民族在共同的生活中逐渐形成“法兰西民族”。“法兰”,在拉丁语中是“勇敢、自由”的意思,这也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法国人的精神。

提起法国,我们脑海里就想起巴黎的不夜城、爱菲尔铁塔、巴黎的时装、浪漫女郎、戴高乐将军、巴黎公社、拿破仑大帝等。法国人是“伊壁鸠鲁的信徒,享乐实惠、绝色佳酿、良辰美景、花草风月”,这只是法国人的一个方面,法国人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最讲节制,最讲分寸,最讲精神思想的作用”。在近代,盛行于法国的沙龙是激发和交流思想的园地,法国的思想家更是粲若星辰:笛卡尔、伏尔泰、卢梭、萨特、巴尔扎克、普鲁斯特、罗丹等,我们这里要说的正是一位创世纪性的人物,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解析几何之父的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先生。

1596年3月31日,在法国南部土伦省(今属安德尔—卢瓦尔省)莱依镇,诞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勒内·笛卡尔。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个体质孱弱的小孩,将会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伟大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还被冠之以“世界近代哲学之父”和“解析几何之父”的头衔。他一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既是所有法国人的骄傲,更让这个小镇熠熠生辉。为了纪念这位伟大人物,这个小镇由此就更名为“笛卡尔—莱依镇”。

笛卡尔的家庭是个贵族家庭,祖上从南边的普瓦蒂埃迁移而来,祖父和曾祖父都是医生,父母都是当地的名门贵族,且有许多产业。父亲若亚金·笛卡尔任布列塔尼地方议会的议员,在莱依镇拥有一份相当可观的地产。母亲勒内·白乐霞是布列塔尼名门闺秀,在普瓦蒂埃拥有一块小庄园。在佩隆,母亲留给笛卡尔一份产业,所以,笛卡尔自小就被家人称作“佩隆”。父亲去世后,笛卡尔从他父亲那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他把地产卖掉再投资,每年可得到6000~7000法郎的收入,这就为他今后专注于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笛卡尔是这个家庭中第三个孩子,他的哥哥叫比埃尔·笛卡尔,姐姐叫安娜·笛卡尔。据笛卡尔回忆说,在他出生不到2个多月,母亲因生理失调引起肺病,不幸去世。这对体质本来就很虚弱的笛卡尔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他的生命面临垂危,就连医生都宣布不可救药了。幸亏有位好心的护士,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笛卡尔总算是保住了一条小命。不过,他却从他母亲那继承下了面色苍白和干咳的疾病,直到13岁时身体还极度虚弱,20岁时才有所减轻。这段人生的初次经历让笛卡尔铭记终生,因为他的名字就是“重生”的意思。笛卡尔终身不忘这位好心护士的救命之恩,直到他逝世前还挂念着救命恩人,要给她足够的钱,使她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段初来人世的经历,在笛卡尔的心灵上投下了很厚的阴影,那是他终身也挥抹不去的“胎记”,它就像生命的遗传因子,在他一生中都发着幽暗的光。

后来,笛卡尔的父亲又和一位名叫莫玲的女士结了婚,婚后又给这个家族添了4个男丁。然而在这个孩子满院跑的大家族里,笛卡尔生活得并不快乐。他自小身体虚弱、脸色苍白,生性内向而懦弱,又有干咳的毛病,这在当时就是肺病的症状。而肺病在当时就是不治之症,又易传染,所以,笛卡尔和兄弟姐妹间的关系并不深厚,他像个被冷落的“灰姑娘”,常常离群索居、孤独地面对生活。笛卡尔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经常向父亲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他的父亲也发现了笛卡尔这方面的才华,经常用“我的小哲学家”来称呼他,但笛卡尔与父亲的关系也不是很好,据他自称,他是父亲最不喜欢的孩子。有一次,他父亲训斥道:“在我的所有孩子当中,我不满意的只有这一个。难道这个离奇的硬要钻牛角尖的儿子必须诞生于世吗?”这些话在大人也许是一时气话,但它却深深地刺伤了笛卡尔幼小的心灵。由于笛卡尔的父亲是布列塔尼地方议会的议员,他大多时间都在外边忙于政务,根本没时间照顾家务和孩子。于是,笛卡尔和他的哥哥、姐姐就在祖父家居住。在那里,他得到其教父和舅父的钟爱,并受到一位保姆的悉心照料和保护。14岁时他的祖母病逝,那时笛卡尔已是寄宿学校的学生了。

童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很重要,它是人身体成长、心理发育、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对像笛卡尔这样的天才思想家。他是个注重于体验和自省的人,他后来的生活方式、学术研究都有着童年的影子。如笛卡尔喜欢清静和孤独、渴望亲情和友情、关注医学和健康等。

从笛卡尔的童年经历中可以看出,性格内向、聪明敏感是笛卡尔的内在天资,这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观的、内在的条件;家境富有,使他能够摆脱世俗生活的羁绊,专心从事于学术研究。当然,这只是个人成才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从“时势造英雄”的立场出发,笛卡尔的成才还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年幼体弱的笛卡尔在忧郁、孤独中成长时,他的国家和周围的世界也被一系列的事件所困扰:1598年4月13日,亨利四世颁布了被称为“永久性”的南特敕令。信仰自由成了国王和臣民的一项权利。礼拜自由也较过去显著扩大了,公民平等得到了肯定。这是国王为平息长期困扰国家的宗教纷争而作出的决定,这项决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基督教和新教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1600年,意大利无神论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在罗马花卉广场被天主教教皇用火烧死。1602年,国王亨利四世镇压了以比龙为代表的大领主们的暴乱,维护了法国的君主中央集权制。

年幼的笛卡尔管不了这些大事,他常常独自蹲坐在村口的小土坡上,两手扶颌,遥望远方……

二、“第二个父亲”

1604年,8岁的笛卡尔比过去健康多了,但身体看上去还有些瘦弱。这年春季,他的父亲决定送他到欧洲当时最著名的学校——拉弗莱舍学院读书。那里有他的一位远方亲戚,名字叫夏莱。他是位著名的学者,也是一位神父,后来还成为这所学校的校长。他对笛卡尔这个时期有较大的影响,被笛卡尔尊称为“第二个父亲”。

拉弗莱舍学院在安茹省(旧建制,今属萨尔特省),学校就设在亨利四世太后曾住过的王府旧址上。学校1603年刚刚建起,主要是培养贵族子弟。最初的规模并不大,仅有100多名学生,教师主要是1594年在巴黎议会上被流放的耶稣会士。该校虽是一所教会学校,但为了迎合社会的需要,曾对课程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增加了人文学科和人文主义方面的教学内容,这在当时还是非常进步的,就连笛卡尔后来也说:他进的是欧洲最著名的学校。

笛卡尔初到学校,并不突出。可是后来,他的聪明和努力终于使他脱颖而出,成了学校的模范生和佼佼者。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得到了师生们的认可,就连校长也批给他一个特权:允许这位身体欠佳的学生不上早操和晨课。笛卡尔可没有利用这一特权去睡懒觉,相反,他非常珍惜这一机会,利用难得清静的环境,如饥似渴地读书、思考。这种生活方式渐渐成了他生活的习惯,伴随他的终生。他喜欢在早上醒来时躺在床上沉思冥想,在似睡非睡中沉思,对笛卡尔来说是很重要的。许多年后,他在寄至荷兰的一封信中称,睡眠使他在森林、花园和迷人的宫殿里漫游,醒来时,“我不知不觉地把我白天的白日梦同晚上的梦混同起来;当我意识到我是在醒着时,那仅仅是为了使我的满足感更为完满,使我的感官来分享它,因为我们不会拒绝一个哲学家在不违背自己的良心的前提下可以容许的事情”。很显然笛卡尔找到了一个自我陶醉和幻想的方式。

到1607年,这所学校已增加到1500多名学生,学校当时开设了古典语言、修辞、诗学、数学、伦理学和哲学等课程。共设有5个专业,分别是:文法班、人文学科班、修辞学班、哲学班、伦理学班。笛卡尔在这所学校里共呆了8年半的时间。其中头5年主要学习人文科学,包括:古典文学、音乐、戏剧表演,还有作为绅士的基本训练:骑术和剑术;第六年学习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道德哲学;第七年学习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第八年学习形而上学,主要是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和耶稣会士的注释。通过各阶段的学习,以及他对各门课程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笛卡尔在这个阶段思想发展的轨迹。

对古典文学和历史,笛卡尔投注了很大的热情,而且成绩也很出色。他主修了希腊和拉丁语言文学,对古典修辞也很欣赏。他还对古诗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为诗歌的美好意境而陶醉,有时还模仿一些诗歌来抒情言志,笛卡尔的这一爱好保持终生。据说他晚年还曾写过一本诗集,因失传而无据考察。不过,他后来写的《论音乐》、《论激情》等作品,都能证明他这方面的爱好。即便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哲学著作,在笛卡尔的手里也会变得清晰易懂,妙趣横生。

对哲学课,笛卡尔态度就有些矛盾。他是个爱思考的学生,而且又天资聪颖,哲学中的很多问题当然是他很关注的。但是当时的课程设置还是经院哲学的那一套,不仅教学方法落后、繁琐,而且教学内容也是被经院哲学教条化了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和耶稣会士所注释的阿奎那的著作。这些理论不仅落后、繁琐、空洞、乏味,而且根本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尽管拉弗莱舍学院还是所较开明的学校,但老师的个人努力也不可能改变整个哲学的实际状况。我们从笛卡尔对老师的态度上也能看出这个问题。

笛卡尔在学校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对老师一向是很敬重的,老师们也很关心这个高才生。但他敬重老师并不一定就喜欢老师教的哲学课,像许多年轻人一样,一旦学会了思考,他就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来一次清理。笛卡尔对其所学的哲学抱有怀疑态度,老师们起初对他的态度还能容忍,但到了后来,有几位老师便对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尖锐的批评,这使笛卡尔一生都感到很痛惜。

另外,对哲学的态度,还与笛卡尔的身体有一定的关系。笛卡尔自小身体一直就不很好,这并不符合当时上流社会对年轻男子的基本要求——高雅的仪表和健康的体魄。笛卡尔也没有追求时尚的兴趣,他并不想通过锻炼来改变自己的体魄,他只是把身体的健康寄希望于未来医学的发展,这也是他终生都对医学感兴趣的一个原因。笛卡尔在1637年曾写到:“拥有健康无疑是人生一切美好事物中最主要的和基础的东西……我确信,一旦我们得到关于疾病和衰老原因的知识,我们就会彻底摆脱身体和心灵中的无数疾病,也许会摆脱衰老的疾病。”

笛卡尔认为,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哲学中的实质性问题都陷入空乏的、毫无意义的争论中,而且在教学中“过分追求过去时代事情的人,常常对现在的事情孤陋寡闻”。他不大喜欢当时已经过时的自然哲学,比较喜欢道德哲学,但他所说的“道德”,也不同于经院哲学中的道德,而是对世事人生的关注。他反对“学校里教授的思辨哲学”,渴望通过自己所设想的“实践哲学”来改造旧哲学。“通过这种实践哲学,我们可以知道火、水、空气、星星、天空和我们周围其他一切物体的威力和运动,他们于我们所知的工匠们的各种手工品截然不同;我们可以像工匠们使用他们的手工品那样使用这种知识——为了所有恰当的目的,因而使我们原本应当成为自然界的君主和主人。”笛卡尔对哲学的态度使我们想起早他之前的“奥康的剃刀”和弗兰西斯·培根所比喻的:不会生育的修女。笛卡尔在后来的《哲学研究》的序言中就明确指出:“要想证明亚里士多德的原理的虚妄性,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说,人们在许多年来,虽然研究它们,可是从未因此在知识方面有何进步。”

对旧哲学的失望使笛卡尔把注意力转向他最喜欢的数学上,他希望能在数学中通过简洁明了的概念和严谨缜密的推理找到那种自明的、无可怀疑的确实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推演出确实的真理来。对于数学这门课,母校没让他失望,他在这里“打下的近代数学的根底,比当时在大多数大学里能够获得的根底似乎还强得多”。笛卡尔似乎找到了一种探讨真理的方法和评价真理的标准,他要用这种方法和标准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算。

1612年8月,笛卡尔8年的学习生涯行将结束,教师对他的评价是:“聪明,勤奋,品行端正,性格内向,争强好胜,对数学十分喜爱并具有这种能力。”这些评价是确切的,但它并没有描述这位“小哲学家”内心精神世界的另一面:他是怀着对母校那种正规教育的失望和对新知识的渴望离开学校的。

1612年8月,笛卡尔从拉弗莱舍学院毕业,回到他父亲定居的雷恩市。这位学校的高才生现在面临着一系列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