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你学吹奏乐器
18043600000003

第3章 笙

笙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别称雅号“芦笙”。殷代(公元前1401—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已有“和”(小笙)的名称。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乐伴奏的主要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的形式。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竽、笙仍并存应用,但竽一般只用于雅乐,逐渐失去在历史上的重经作用,而笙却在隋唐的燕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乐、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中均被采用。当时笙的形制主要有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唐代又有了十七簧的义管笙,在十七簧之外,另备两根义管,需要时,再把它临时装上去。早期的笙为竹制,后来改为铜制。明清时期,民间流传的笙有方、圆、大、小各种不同的笙的形制。

笙的构造,将铜制的簧片装在若干竹管下端,这些竹管插在一个木制或铜制的带有吹孔的笙斗上。吹时用指按着竹管下端所开的孔,使簧片与管中气柱发生共鸣而发出乐音。演奏时,除单音外、大都用二音、三音或四音配成和音。解放后,对笙进行了改造,目前,已普遍使用的有二十一簧、二十四簧、三十六簧以及小排笙、排笙(键盘笙)等多种形制。笙的吹奏技术也有较大发展,除了用于伴奏与合奏外,已发展成为独奏乐器。

笙是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笙的形成,可以追朔到3000多年前。起初,笙和排箫有点相似,既没有簧片,也没有笙斗,只是用绳子或木框把一些发音不同的竹管编排在一起。后来人们逐渐给笙增加了竹质簧片和匏质笙斗,和排箫区别开来。

关于芦笙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在重峦叠翠的苗岭山下,在清澈碧绿的清水江畔,在山明水秀的苗家山寨,很早以前住着一对老夫妻,阿爹叫篙确,阿婆叫娓袅,他们40岁才生下一个姑娘,取名榜雀。姑娘心灵手巧,长得比孔雀还美,比黄莺还会歌唱,苗家后生都很喜欢她,而榜雀暗地却爱上了青年猎手茂沙。勇敢的茂沙武艺高强,曾杀猛虎为父报仇,射鹰精为民除害。有一次,杀死白野鸡怪救了一位姑娘。姑娘得救了,茂沙也走远了,这姑娘原来就是榜雀,父母见到爱女无比高兴,热泪盈眶。榜雀因找不到茂沙而茶饭不香、容颜憔悴。多才多艺的老阿爹,采金竹、削簧片,做出一支精巧的芦笙,用它吹出优美的音调,篙确老爹又教寨子里的青年做芦笙、吹芦笙。赛芦笙那天,远近苗寨的青年都赶来参加,终于引来了头插白野鸡翎的茂沙,榜雀一眼就认出了他,篙确老爹请他到家里做客,榜雀精神焕发,与茂沙畅叙衷情,两人结为美满夫妻。

在锦绣的侗乡,传说芦笙始于三国时代。孔明出兵进犯侗家寨,以战鼓为号。当时侗族首领孟获,则令人凿竹吹音,作为纠集人马、进攻或退却的信号,后来逐渐地演变为芦笙。在一些地区的侗歌中,还记述着制作芦笙的详细过程,说是开始曾用木头削制簧片,吹不出声音来,继而改用竹子或牛角制作,虽发了音,但吹起来太费力,后来孟获的儿子从战甲上取下一些铜片,仿岩洞滴水声,将其锤得很薄,装在芦竹管上,才发出动听的声音来,从而相继制成了各种大小不同的芦笙。

笙斗用葫芦制作,吹嘴由木头制成,十几根长短不等的竹管呈马蹄形状,排列在笙斗上面。唐代以后,演奏家们把笙斗改为木制,后来经过流传,又用铜斗取代了木斗,同时簧片也从竹制改为铜制。

由于笙流传的年代久远,所以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式样的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乐器制造者和音乐工作者,对笙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先后试制出扩音笙、加键笙等多种新品种,克服了音域不宽、不能转调和快速演奏不灵便等缺点,给笙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而且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也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在和其他乐器合奏的时候,能起到调和乐队音色、丰富乐队音响的作用。在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里,笙有时还要用到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笙。

笙的吹奏技巧

笙的音色清幽而明亮,吹笙时,要将笙用双手捧起,俗称捧笙。用右手手掌和小指,无名指握住笙座,左手悬空用来按住音位。切记要以笙就人,用嘴对准吹孔,让笙和身体保持45度的斜形,这样不但美观也不会妨碍看谱的视线。十七簧笙的三、四两管音孔在内侧,由右手食指负责按音,其余手指除了小指以外,并利用到手指侧面按音孔,可吹奏单音或和弦。

笙的音色清丽和雅,它吹奏技巧有:平吹,也称为缓吹。吹奏时气流由口中徐缓的吸出和吸进,气流要均匀,舌头在口中平放,吹出的声音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吸吐空气时,面腮两边不要鼓起或凹陷。吐音吹奏时舌尖放松,顶在上颚,靠气息的冲击,使舌尖自然伸开而发出音来。吐音多用在表现活泼,跳跃和热情奔放等快速的乐曲中。

笙的花舌和笛子的花舌技巧一样,将舌头轻靠在上颚,稍微用力向外吹,就可以发出这种效果。又因舌头的用力不同,有细花舌和粗花舌两种效果。喉舌又称为呼舌,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口内技巧。

吹奏时,用鼻子呼吸,喉咙肌肉放松,舌头尽量往回缩,用舌根带动整个舌头来回迅速的悬空抽动,使在口腔内扇起均匀的气流使簧片震动,发出柔和而均匀的波状音。

颤音是用舌头快速前后伸缩,使口腔内的空气发生前来回快速的吹吸音。这种吹奏效果很美,但很难学。滑音以手指在音孔上逐渐开放或逐渐闭合动作,并配合气的控制,可以奏出二、三度的滑音,一般在高音的管上滑音效果较佳。腹颤音就是在呼吸的过程中利用腹部吸气时放松,呼气时往回收的肌肉运动,造成均匀的气流波动来震动簧片,出现一种细微波浪起伏,就是腹颤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