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在玩中成长
1805000000005

第5章 玩要有节制,父母做好监督工(1)

玩是有限度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是可以玩的,但不能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由于孩子年龄小,不能把握玩与学的尺度,所以要想玩出聪明,父母必须做好监督工作,使玩与学两不误!

1.会玩的孩子是幸福的

家长教育孩子时,挂在嘴边的总是“乖!听话”。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少让家长操心。所以,在绝大部分家长眼里“淘气的孩子是坏孩子,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

其实,“男孩子淘气好,女孩子淘气巧”,这是很所家长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爱玩的孩子很多都是聪明的孩子”,把聪明的孩子教育好了’,家长也就成功了。在上海,曾经因为“听话的孩子是问题儿童”这个问题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听话儿童为什么说是“问题儿童”呢?

观察发现,“听话”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提问题,更不愿意和别人争论。任何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家长一味地强调孩子听话,那么很多孩子的想法就慢慢消失了。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容易产生服从性,逐渐失去独立性,长大后对问题没有自己的见解,有见解也不敢发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孩子就成了问题孩子。

拥有爱玩的孩子并不一定是问题。调查显示,一些成功人士,他们小的时候几乎都不是听话的孩子,有的还非常淘气顽皮,令家长心疼。事实证明,不听话的孩子有主见,思维活跃,对任何人或事情对不会随便服从,自信心较强,独立能力较强等。拥有爱玩的孩子是幸福,不是问题。

很多父母抱怨,我的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贪玩,玩起来就跟疯了一样。其实,会玩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你应该感谢上帝给你送来这么一个可爱的宝宝。当然,孩子玩过了头,不爱学习,不肯睡觉,也挺让父母担心,怎么办呢?

跟他明确提出你过分的要求。比如,如果您想让孩子每天学习30分钟,开始阶段就要提出学习2个小时的要求。这就是门槛效应。

推销员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是“希望给对方苛刻的条件时首先提出更苛刻的条件”。这就是说,如果想以100元卖出某种商品时,最初一开口就要说:“请用200元买下这批货。”大人在与孩子约定每天的学习时间时,是否也可以采取这种讨价还价的方法尝试一下。如果大人真心想“让孩子每天持续学习30分钟”,那么一开始就要这样对孩子说:“妈希望你每天努力学习2个小时”,故意提出的过分的要求,孩子当然不会接受。

结果,虽然确定为“每天30分钟”,但孩子的脑海里仍然深刻地记住了第一次提出的条件。通过两者的“对比效果”,尽管30分钟没有变,但孩子的感觉却比原来短,负担也减轻了。

另外,父母的责备往往易于说成“你要给我……”的命令型。可是,所谓命令,说起来是大人与孩子思想交流的单方面行为,在这里并未考虑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主性。孩子势必出现逆反心理,易于采取反抗的态度。聪明的父母在这个时候会想办法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比如,以“某某,如果你试着……如何?”来代替“你要给我……”,采用这种“建议型”是种好方法。只从形式上看,这是在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做孩子必定会认真听。并且,“建议型”是让对方做出决断,所以便于自然地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引导方法的策略之一,就是预先有意识地选择提问的内容。不了解这种策略的人很容易被诱导。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引导孩子学习。比如,当发现孩子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说:“你说清楚是学习还是出去玩”,而可以一开始就问:“你从什么开始学呢?”“你今天想学几个小时”等,因为孩子要回答这些问题,意识就会自然地通过父母的诱导指向学习的方向,这样孩子就会顺利地、不知不觉地开始学习了。

大人常对没完没了看电视的孩子说:“马上把电视关掉,开始学习。”这种强迫性的做法值得商榷。在这种情况下,大人可以有意识地选择电视以外的问题问孩子,例如说,“我想让你到稍远的地方去办事,可是是否还要学习呢?”应该考虑提出比较难的差事让孩子选择,这比较有效,这样孩子就会很容易地选择学习。并且这样做,表面上是让孩子自由选择,没有任何责备的意思,也不易引起孩子的不满。

如果孩子无论如何坚持要看电视,那就试着问他:“你是看完电视再学习还是学习完再看电视呢?”这也是一种好方法。因为这样做,不论选择哪一种都必定要学习。所以,为了避免双方都不愉快,大人应避免直接说:“你给我学习。”

人对于含有两种选择的提问,一般的倾向是选择后一种。这出于人往往是在最后下决心作出结论的心理。大人如果有这种认识,就会主动地把孩子引向学习。

晚饭后,如果孩子总是慢腾腾地不想去学习,这时候,大人就可以对他说:“是再休息一会儿,还是这就开始学习?”大人坚持这样做很重要,这会使为何时开始学习而困惑的孩子,意外顺利地回到书桌旁。

父母亲千万不要把孩子看得太愚昧,以为他什么都不懂,便事事代劳,动辄约束他的行为,限制他的行动。有些父母对孩子,常常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许拿,孩子稍一跑跳便大声制止,美其名曰爱护孩子、怕孩子受伤,其实是限制孩子,阻碍孩子的自然成长。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好都能完全按照孩子的兴趣,让他自由发展。

而我们的一些家长把孩子搞得不会玩了,看见孩子回家就坐下来写作业,家长就很高兴:孩子只要一离开桌子,家长就心神不宁。这种家长非要把孩子毁掉不可。须知淘气的孩子是最有灵性的,不会淘气的孩子反而可能有问题。

在生活中不断出现问题的孩子,不叫“问题”孩子,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经历。那种从小到大一点问题也没有,整天只知道做作业的孩子,可能才是真正的“问题”孩子。

童年的生活有多个层次,功课只是一个方面,人格、心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等,都要在童年时期打下良好基础。比如说一个孩子的兴趣在十二岁之前是比较好塑造的,以后再学就比较难。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突出但其他方面有良好的基础,将来到社会上也会有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因此,家长从现在开始,树立“男孩淘气好,女孩淘气巧”的观点,从自己做起吧!

2.玩是有限度的,且要讲究方法

人不可以只学而不玩,也不可以只玩而不学,真正的好学生会学也会玩,他们懂得劳逸结合,懂得体验生活,亲近大自然!当然,玩也应该有个度,在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以后,是可以玩的,但如果只知道玩,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那也是不行的。因此,玩也要有个度!

当然,玩也要把握住一个“度”,从来不玩或一味地无限度的玩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玩的内容不好、方法不对,会使得孩子本可以从玩中开发的智慧和能力被白白地浪费。在如何玩、玩什么的问题上,家长目前普遍存在两种误区。

误区一:“为学而玩、玩变成学”。

父母总希望孩子的业余时间不被浪费,希望通过培训掌握一项功课以外的技能,于是不少父母为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这些活动如果不要求必须达到什么目标,仅仅是学习、了解一下,就都具有休闲的性质;如果父母并不是想通过这些特长培训使之成为孩子今后从事的专业,或者作为长大以后谋生的手段,也就没有必要制定目标。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兴趣班就是培养孩子业余爱好、增长知识,陶冶情趣、调节情绪的好地方,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还可以提高休闲质量。但是,由于特长班、兴趣班的教学中大多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审美情趣的培养,加上考试、考级更使得业余休闲染上了浓重的学习色彩,不仅没有增加孩子的休闲乐趣,反而变成了孩子休闲的杀手,于是兴趣班变得索然无味,许多孩子“学”了两天就不爱“学”了。

拿学琴来说,美国琴童与中国琴童有着极大的不同,同样是学了三四年琴,美国孩子只会弹些简单的曲子,而中国的琴童已经在弹很难的乐谱了。相比之下,美国的老师与父母并不着急,他们认为只要孩子高兴,会不会弹高难度的乐谱并不重要。

误区二:“盲目地玩。为玩而玩”。

一些孩子喜欢没有目的地玩,由于缺乏大人的正确指导以及个人爱好的引导,只一味地胡乱奔跑或者玩带有赌博色彩的游戏。由于一些父母的过分管束,一些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越是不允许的越要尝试。一些孩子不会玩,一旦有了玩的机会就像从囚笼里解放出来的囚徒一样狂奔乱叫。有的孩子在游戏中总要唱主角,不愿、不会与别人配合,于是群体游戏往往不欢而散。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其时间是十分宝贵的,好的休闲活动可以有益身心健康,有益智力发展,而不好的娱乐则会损害孩子。

父母在孩子玩的问题上应当掌握好尺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顾,也不可事无巨细、横加干涉。教育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以游戏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加困难。这需要父母有更大的智慧。

玩儿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是必须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学生的本分,这两者就像一个天平,如果哪一方面歪了,这个天平就不会保持平衡了。所以,应该把学习与玩的关系处理好。

有些孩子也非常爱玩儿,但是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玩儿,什么时候不该玩儿,什么时候该学。大家都说应该劳逸结合,其实真的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整天学习,泡在书堆里,那就是书呆子,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整天玩儿,而不去学习,那也不是不行的。所以,重要的就是在于怎样把学习与玩儿的关系协调好。

3.父母做好监督工作,提高孩子自觉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一位家长说,她的孩子三年级了,总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让他明白后,却坚持不了几天,自觉性很差,问要怎样做才能使孩子自觉。

自觉不自觉,往往跟他做的事有关,碰到孩子喜欢做的事,他就非常自觉,父母不要他干,他也会偷着干。因此不能轻易给孩子扣上“不自觉”的帽子,孩子更多的是喜欢干或不喜欢干。如果硬要强调孩子自觉的话,那就让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事,或者说让他对要做的事产生兴趣。

大人眼中的不自觉,多是因为孩子能力不足造成的,“愚公移山”的精神很多大人都没有,小孩子有的就更少了,由于能力不足,遇到“山”就绕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还是孩子聪明的表现。贪玩也是孩子不自觉的原因。小伙伴的笑声、叫声对孩子的诱惑力远远超过“枯燥无味”的学习,一旦玩起来,就会玩个天昏地暗,肚皮饿都忘记,作业没写更是忘得一干二净。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自觉体现在按时完成作业、自觉复习功课、自己准备学习用具、收拾东西、自己洗衣服等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不论孩子是否需要这样的自觉,这对促进孩子学习,培养孩子生活能力都是特别重要的。孩子如果有了很好的自觉性,其前途就很光明了。

在尊重孩子玩的天性的同时、家长监督让孩子制订计划和学习制度等等。

针对以上原因,父母要如何做才能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呢?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要从小事到大事,要循序渐进。

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孩子兴趣,激发良好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