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在玩中成长
1805000000006

第6章 玩要有节制,父母做好监督工(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学习和做他感兴趣的事,孩子才乐于做,进步才快。可很多家长是怎样教孩子的呢?他们不顾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计算、背诗、阅读,过分地强迫孩子学习知识,占用了孩子玩乐的时间,于是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学习时“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逮到机会,当然要玩它个天昏地暗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要用孩子的兴趣来促进学习,比如孩子对画画感兴趣,你就要让他以达·芬奇这类伟大画家作为榜样,好好学习,将来成为这样的人。

如果孩子的兴趣与学习不相关,你也要想法把它与学习关联起来。譬如孩子爱玩,你就用玩作为孩子完成作业的奖赏,孩子完不成作业,就以不允许他玩作为惩罚。当然,这里的作业必须是孩子通过努力完成了还有时间去玩,否则这种奖惩就没有任何意义,达不到激励孩子自觉学习的效果。

(2)让孩子制订计划和学习制度,家长监督

三分钟热情容易,长期坚持就难了。因为人们都有一种惰性,遇到困难就喜欢打退堂鼓,而且还常自找借口:“明天再做也不迟!”成年人这样,孩子更是这样。因此,一定要让孩子制订计划和学习制度,家长监督他贯彻执行。既然做什么事是由孩子自己安排好的,他就没有理由不照着做。在这一点上,做父母的是丝毫也不能跟他妥协的,要做到有始有终,绝不能半途而废。不要因为孩子的哀求或心疼孩子而允许例外,要知道,闸门一开,洪水就如脱缰的野马,奔腾而出,那时想要挽回就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了。

每一件事在开始时都有新鲜感,孩子容易接受,一旦失去了新鲜感,遇到了困难,需要耐心和毅力时,孩子就想撤退,如果此时父母迁就让步,对孩子说:“那就不要再做了。”或者说:“那就不要再学了。”那事情就糟了。先例一开,再想要孩子遵守规定或制度,把该做的事做完再做其他的事就无法实现了。

制订计划和学习制度,对孩子确实是一种约束,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却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在开始时会有些困难,看似不近人情。但只要父母坚持、循循善诱,孩子一旦养成习惯就能自觉遵守了。

(3)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走向社会所必需的,当今中国,孩子成了父母的宝贝。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照顾和保护,可以说是无以复加了,孩子根本没有机会单独去处理自己的事。有不少孩子已经十多岁了,却从来没有洗过衣服,更没有做过饭。

这样的孩子生活上能自觉吗?这不是自觉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这个能力的问题,能力都没有了,却要谈自觉,这不成了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了吗!

因此,培养孩子生活自觉性的前提是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让孩子帮助刷碗,让孩子自己洗衣服,孩子大点,就让孩子学着做饭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好办法。

(4)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学习是孩子的第一要务。有的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就是缺乏足够的自觉性,没有自制能力,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因此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4.监督中父母要摆正位置

很多家长的热心剥夺了孩子自主做事的机会,他们一一旦觉得孩子不够自觉。情况往往就更糟——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替孩子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你应该先做什么,做完后再做什么!……”孩子哪还有机会安排自己的事情?玩的时间都被父母剥夺了。家长的工作就是督促孩子按自己制定的计划去学习、去玩,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学习的坚持性和注意的集中程度总是有限的,家长的陪伴是对他们的一种支持。但陪伴的时候,父母只需要关心他学习的过程,而对学习的具体情况不必太介意。玩中学,学中玩也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否则,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成了监察者,有父母在身边就觉得压力很大,陪伴可能就会有害无益。

父母对孩子管得太多太严,孩子时时刻刻都生活在父母局限的环境之中,一旦这种管制松动或者失去了这种管制,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了。这自然而然就难以形成自觉性了。对这种情况,父母要给孩子留下自我管理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玩的时间可以用闹钟自我监督。

父母对孩子的管理不要过分绝对化。例如玩电脑的问题,孩子对玩电脑有了兴趣,你却只看到电脑对孩子有害的地方,忽略电脑的益处,严禁孩子摸电脑。这样的情况下,“白道”不行,孩子就会走“黑道”,想方设法地偷偷玩。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合理安排好学习的时间和玩的时间,不让他偷偷玩。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喜欢跳、跑、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家长生怕孩子出事,觉得这也危险,那也不行,这也不懂,那也不会,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逆境中锤炼意志的机会。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弱不禁风”,见不得世面,干不了大事。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

很多爱玩的孩子但总是把是把时间安排得很好一不是光学习,更不是光玩,而是学习多一点,玩少一点,都有。光学习了,没有玩的时间;以前是大部分时间都在玩,而少了一大部分的学习,都不是合理之选。

时间应该分配好,多学,少玩,但都是适可而止,不至于光学习或光玩,这样劳逸结合,学习才会好。另外一点发现:爱玩不一定就学习不好,关键在于怎么利用时间、分配好时间。

总之,监督中父母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给孩子自觉自主的机会,永远做监督者,不要做监察者。

5.监督中注重讲道理,以理服人

“理为天下先”,“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些道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应用,而且在父母监督孩子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以“老子天下第一”而自居,不分青红皂白、是非曲直,不管有理没理一切都是“老子”说了算。这种家长制、一言堂的做法,势必会给孩子造成许多不良影响。监督中反对那种专制教育,注重讲道理,以理服人,比其他一切的强迫都更加有力量。在对爱玩孩子的教育上,父母首先是要尊重孩子,在不伤自尊心的前提下给讲某些能够理解的道理。

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停止玩必须做一件事时,应讲明白做这件事的必要性,告诉孩子这是应该做的分内的事,而并非是强迫。如果孩子在玩耍时无意问弄坏了邻居的花园或踩伤了别人的草地,必须叫孩子去道歉,无论邻居是否知道。

很多的父母把对孩子的严格教育理解为专制,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暴君而把孩子变成唯命是从的懦夫。他们以为孩子不听话就应该以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反而使孩子对父母甚至对所有人产生恐惧和怨恨。

一位母亲说,她3岁的孩子特别喜欢摔玩具,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制止。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值得家长认真研究。

在成人眼中,小孩子经常都会干“坏”事,3岁以内的孩子更甚。于是有人就引用荀子的话说是“人之初,性本恶”。

在孩子的心目中,好或坏的观念是很淡薄的。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加,好与坏的观念才会慢慢树立起来。按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孩子的自我意识是慢慢地增加的。

孩子喜欢摔玩具、撕书等,他们不是故意干坏事,而是希望从干这些“坏事”的过程中体验自己制造快乐的成就感。孩子能够拿东西,会走动的时候,摔东西这种行为就开始了。一般来说,一岁多的孩子就喜欢摔玩具。此时的孩子并不知道玩具会摔坏,摔坏了又会产生什么后果,不过是喜欢摔这个动作,喜欢听玩具落地的声音。有的小孩子看到玩具被摔得粉碎,他会呵呵笑,为他的杰作兴奋。

不能干涉,可孩子摔坏了玩具,还得给他买,这不是浪费了吗?为了少花钱,你可以给他创造摔的条件,比如拿一些摔不坏的玩具,如塑料积木、塑胶小动物、小皮球、充气玩具等堆在他面前,让他随意地摔,然后让他一件件捡同来,直到他不再摔为止。

如果孩子玩的时间过多或玩的方法不对,家长在监督的过程中都应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要用命令式的口气去要求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6.监督不要施压,避免发展为强制教育

强制教育抹杀孩子的天性,如果对生下来就具备高超天赋的孩子施以高明的教育,那他的前途就是不可估量的。但遗憾的是,人们对天赋好的孩子的教育大都是失败的。是因为父母总是只着眼于孩子的天赋,而不注重孩子的全面培养和孩子好的生长环境的创造,对孩子要求太高,最终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压抑的心理。实际上因父母太挑剔、施加的压力过大,使具有好的天赋的孩子半途而废的不是少数。

许多知名的人在成年后都同忆说,他们年幼时曾受到父母的极大催逼,结果留下终生的创伤。英国哲学家斯图尔特·穆勒的父亲在他少儿时期就无情地催逼穆勒,不允许他有假日,唯恐打破他天天刻苦学习的习惯,也不给他丝毫的自由,不允许他有“随意的”爱好。穆勒在青年时期经常精神抑郁,终生都感到有心理障碍。在自传里,他痛心疾首地回忆了受父亲压制的情景,不但改变了他的一生,而且使他非常憎恨他的父亲。

路德维希是一个着名而悲惨的例子。路德维希是一个学业天赋极高的孩子,但因为父亲不停地催逼他,一心想使他过早地功成名就,他半途而废了。路德维希的父亲亲自教儿子高等数学,强迫他在醒着的每一分钟都得学习。他反对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路德维希8岁时父亲就让他上大学水平的数学课程,9岁时他就在学习微积分并尝试写剧本了。他不断跳级,仅用3年时间就修完大学课程,11岁大学毕业。他主修数学,大学的教授们预言路德维希会成为一名世界级数学家。然而,开始的辉煌瞬间慢慢消失。路德维希上研究生院的一年后,对数学全然失去兴趣,随即转入法律学院,但很快也对法律失去了兴趣。最后他选择办事员工作,既不用思考,也不用担责任,平平庸庸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这两个实例说明,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实施了错误的教育法,不要说一般的孩子了,就是拥有高超天赋的孩子也会被无情的扼杀了。

“我热爱运动,尤其喜爱篮球。因此不论上网、看电视还是看报,一看见跟篮球有关的字眼,就会两眼放光。在学校,体育课是最盼望的;下课也是盼望的,因为可以参加篮球训练。但是,只有在学校我可以与篮球亲密接触,回到家就想也别想了。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刚刚放松片刻,妈妈见了,就问复习功课了吗?说复习了,她就帮再找些课外题做,做之后,她又让每天背以前的英语书上的所有单词,并检查(一周一本);还让一天练一张钢笔字帖……”这是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孩子的心声。

这样一来,孩子们整天光是学习、学习、学习,没有了娱乐,所以觉得很枯燥。刀用长了还要歇歇,磨磨光呢,人就不用说了!孩子心灰意冷,很无奈,但也能理解:父母怕孩子玩物丧志,所以才出此下策。